“中國社會工作發展及其本土化反思”筆談  5.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取向及其反思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中國社會工作的發展與西方不同,西方的社會工作是在助人實踐中逐漸發展起來的,走的是助人實踐—專業教育—職業服務的道路①。中國的社會工作是被“引入”的,它的起點是專業教育,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明顯超前于本土化的專業實踐②。作為培養與造就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實踐活動,本土化社會工作教育是培養中國本土從業人員價值理念、提高從業人員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推進中國社會工作職業化與專業化的重要基礎和基本手段,在中國社會工作發展中起著先導作用。
  社會工作教育是專業價值培養與塑造的過程,是專業知識、技巧的傳遞過程;社會工作教育以實踐為目標,其理論要致力于應用;社會工作教育以學生為本,注重全人教育③。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恢復以來,我國社會工作教育獲得長足的發展。截至2007年,已有200多所高校開設了社會工作專業,培養了一大批具備社會工作價值觀、掌握社會工作理論及方法的社會工作者,推動了社會工作職業化與專業化的進程。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具有“后生快發”、“教育先行”、“師資滯后”、“拿來即用”等特點④。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系列問題,如本土化理論和方法缺乏、專業價值觀和理念缺乏、專業師資缺乏、培養目標模糊、教學脫離實際、就業渠道狹窄等,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影響到社會工作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進而影響到中國社會工作事業的發展。
  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引發了新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需要社會工作者運用專業化的知識、技能幫助社會困難群體,以解決社會問題、協調社會關系、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社會需要成為推動中國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的外部條件。中共中央提出“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者隊伍”,為社會工作專業和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順應時代需要,加快人才培養的速度、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是社會工作教育發展的關鍵。社會工作教育者要積極探索中國本土化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規律、建立本土化的社會工作知識體系與實務模式、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國本土化社會工作教育要堅持以下發展取向:
  1.國際通則與本土經驗并重
  社會工作在西方已有二、三百年的發展歷史,其知識積累已經非常豐富。社會工作教育要堅持按照國際通則來構建社會工作的教育模式、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推動社會工作職業化與專業化必須對西方社會工作知識體系進行“盤點”和“消化”,重視國際通則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同時要在充分了解和吸收西方社會工作的精華,全面掌握社會工作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強調本土經驗的積累,加快社會工作理論及方法本土化的進程,探索切合中國實際的社會工作理論和方法,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教育模式,滿足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
  通過二十幾年的努力,我國的社會工作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由于社會工作剛剛起步,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基本上是從海外引進和“借用”的,遠沒有能夠建立起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理論框架和實踐模式。因此,要在吸取西方社會工作價值觀、理論、方法精華的基礎上,對其實行本土化改造,使之與中國國情相適應。同時,總結中國社會工作的實踐經驗,形成反映中國特色與包涵中國經驗的社會工作理論框架和實踐模式,促進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滲透與結合,促進中外社會工作的溝通與融合。
  2.價值觀教育與知識技能教育并重
  社會工作是一種以價值為本位的專業。作為社會工作的靈魂,價值貫穿于社會工作的始終,它不僅界定了社會工作的性質、目標和意義,界定了社會工作的實踐領域和倫理原則,界定了社會工作的方法和技巧,還界定了社會工作者與案主的關系以及社會工作者的行為和態度等等。社會工作教育首先是專業價值培養與塑造的過程,價值觀教育在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要將社會工作利他主義的價值取向、助人自助的專業精神貫穿到社會工作教育的全過程中,注重社會工作價值觀的培養,并將社會工作價值觀融入到社會工作的實踐中,通過實際的反思與運用,使之內化為社會工作者的素質與修養。同時,還要注意專業價值與社會工作知識、技巧的整合。
  價值與知識是社會工作的兩翼,價值給社會工作者以見識、眼光和辨別力,知識給社會工作者以方法和技巧。只有知識沒有價值,社會工作就會失去方向和意義;只有價值沒有知識,社會工作則無法順利進行。只有將以價值為基礎的社會工作和以知識為基礎的社會工作統一起來,社會工作才會更具生命力。社會工作教育不僅要系統傳授社會工作價值觀、知識與技能,還要通過實習等途徑讓學生體驗和認識到社會工作價值觀、知識和技能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學生對社會工作價值觀、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運用以及對社會工作價值觀、知識的認同,而這種認同不僅是理論層面的,更是實踐層面和行動層面的。
  3.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并重
  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化的服務活動,這種專業化的服務活動是建立在系統的理論、知識基礎之上的。作為一種專業化的助人服務活動,社會工作不僅需要相關的技能和方法,還需要有相應的知識基礎。社會工作理論和知識為社會工作實踐指明了方向,也為社會工作實踐提供了指導。因此,社會工作教育必須首先重視知識傳授,要讓受教育者系統學習社會工作的主要理論,了解社會工作知識的發展脈絡,掌握社會工作的知識基礎,提高社會工作者和學生的理論水平與知識素養。
  社會工作強調理論的作用,但更重視理論的應用,強調將社會工作理論踐行于社會工作實務中。社會工作專業是一個實踐取向的專業,強調專業的實務性,強調專業的經驗。社會工作教育不僅要教授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夠直接解決問題,具有操作能力、基層社會事務管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組織活動與社會公關能力的務實型操作人才。社會工作教育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過程,其目標是為了培養有能力的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教育要突破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實現教育模式的轉型,探索具有本土化的實踐性教學的道路,注重專業性、實務性,著重培養社會工作者的能力。
  當前,我國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主導模式是學校教育,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課堂講授。缺少教學實踐,教學內容比較固定,教學信息單向傳遞。社會工作教育模式要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一方面加強理論訓練,一方面加強能力培養,通過課堂講授、角色扮演、小組學習、社區探訪、社會調查、案例分析、專題研討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力,積極為受教育者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通過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服務技能。實習是社會工作專業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社會工作教育機構要與政府、社會團體結成合作伙伴關系,加強社會工作實習基地的建設工作,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融為一體,在實踐中積累實務經驗,強化專業能力。
  4.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
  中國社會工作現階段處在一個尷尬的狀態,從事實際社會工作的人員很多都未接受社會工作專業訓練,而接受過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大中專學生有很多人沒有進入到社會工作領域。這一矛盾制約著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與專業化的發展。因此,社會工作教育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大力加強社會工作學歷教育,一方面加強社會工作職業培訓。學歷教育是指高校社會工作院系開展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通過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課程教學與實習,培養社會工作專業人才。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中國200多所高等教育院校中設置了社會工作學院或社會工作系、社會工作專業,培養的學生大多是專科或本科層次,培養的學生主要從事社會工作理論研究、政策研究、教育教學和實務工作。
  現有實際社會工作者真正接受專業教育的人數較少,大部分社會工作者是半路出家,從相關行業轉到社會工作領域。這些人實踐經驗豐富,但是缺乏社會工作的理論訓練和技能培訓。因此,要加強實際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培訓,將社會工作職業培訓納入正常化軌道,開展不同類型、不同期限、不同層次的專業培訓,為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提供不斷充實專業知識和提升能力的機會,使其在社會工作崗位上具備可持續發展的素質和能力。同時,加快社會工作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步伐,建立社會工作就業準入制度和職(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立專業化的職業、職稱體系,加強專業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專業人員的素質。
  5.專業教育與社會教育并重
  社會工作教育包括社會工作的專業教育與社會教育。社會工作的專業教育是針對社會工作者進行的系統的知識傳授與技能培訓;社會教育是針對普通民眾進行的社會知曉度的宣傳和認同感的培養。
  當前,社會工作的專業教育蓬勃發展,但是專業教育中的問題也非常突出,如真正高素質的專業教育人員依然匱乏,照搬西方教育模式的痕跡仍然明顯等。這些限制直接影響到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解決當前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中的問題就必須創新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體制,探索既符合國際通則,又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教育模式,通過系統化、規范化的專業教育,培養具備社會工作價值觀、掌握社會知識與技能的社會工作專門人才。
  在加強專業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強社會教育,提高社會民眾對專業社會工作的了解與認識。人們對于社會工作還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有人把社會工作當作是人們在本職工作之外從事的志愿性、不計酬勞的服務工作,有人將社會工作理解為與社會有關的一切工作,還有人誤以為社會工作就是民政部門、群眾組織(如共青團、婦聯、工會等)從事的工作。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的重要任務是通過社會教育,宣傳社會工作的價值觀念,傳播社會工作知識,要加大社會工作的宣傳力度,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大眾傳播媒介開展社會工作宣傳,擴大社會工作的影響力,為社會工作發展奠定良好的社會環境。
  總之,中國本土化的社會工作教育要強調國際通則與本土經驗并重,價值觀教育與知識技能教育并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并重,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專業教育與社會教育并重,這是中國本土化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取向,也是在中國社會工作職業化、專業化的基礎上反思的結果,更是中國社會工作未來發展的基本和保證。
  注釋:
  ①方青、趙懷娟:《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與和諧社會建構》,《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1期。
  ②熊躍根:《轉型時期中國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發展的路徑與策略:理論解釋與經驗反思》,《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③劉華麗:《社會工作教育在中國的發展》,《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④史柏年:《新世紀:中國社會工作教育面對的選擇》,《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

社會科學滬85~87C4社會學向德平20082008
社會工作/本土化/社會工作教育
向德平,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武漢 430072)
作者:社會科學滬85~87C4社會學向德平20082008
社會工作/本土化/社會工作教育

網載 2013-09-10 20:49:07

[新一篇] “三史法”在初中歷史新課程教學中的運用

[舊一篇] “主體分層探索創新”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