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教學應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培養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歷史學科是一門社會科學,對歷史上任何一件歷史事件的評價,如果人們站在不同的階級立場,應用不同的世界觀,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分析它,那么答案就會豐富多彩。正因如此,根據歷史學科的這一特點,中學歷史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往往只注意根據學生各個特定年齡段的思維特點,按照思維的一般法則去培養學生常規律性的思維品質,顯然是不夠的。據我所作,許多中學生長期是在凝固化和一統化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成長和發展的,封閉性、正統化的教學思路使他們逐漸形成了一種狹窄的、封閉的、陳舊相因、迷信權威和崇拜師訓的思維定勢,嚴重地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思維的創造性,也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鑒于這種情況,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培養,其意義顯得尤為重要。
   一、什么叫“批判性思維”
  所謂“批判性思維”,就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用不同于常規的角度、新穎的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分析客觀事物,通過思維,從而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維成果。它有四個基本特征:(一)觀察事物的角度新穎。(二)解決問題的方法特殊。(三)對既定的結論和研究成果的否定性。(四)整個思維過程是破立結合。
   二、注重批判性思維品質培養的目的和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有利于全面推行素質教育
  (三)有利于中學歷史的教學教研教改
  (四)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美國哈佛大學物理學教授,諾貝爾獎獲得者溫伯格說:“不安于書本上所給你的答案,而要去嘗試一下,嘗試發現有什么與書本上不同的東西,這種素質可能比智力更為重要,它往往是區別最好的學生和次好的學生的標準。”這句話形象地概括了先有創新思想,后有創新人才這一哲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實際為創新人才的培養奠定了思想基礎。
   三、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幾個重要途徑
   (一)糾正教學中“左”的思想的影響
  過去和現行的歷史教材,在編寫體例上或多或少存在著觀點過時,政治色彩較強等弊端,傳統式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又相對滯后,在教學中教師又過多地強調正統觀念,唯本本主義,教學中“左”的思想影響嚴重,它不但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制約了學生的批判、創新能力的發揮,也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如1996年高考歷史第38題的第三問:要求學生對施蘭評大生產運動的觀點進行鑒別和評價。學生由于受到正統觀點的影響,在答題時根本不管材料的內容如何,就主觀地對施蘭的評論妄加否定和駁斥,而不能實事求是。這反映了在教學過程中“左”的思想的影響。糾正教學中“左”的思想的影響,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培養有著特殊的意義。
   (二)改變教學管理體制,更新教學觀念,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中學教育不需要“成品”,未來社會更不需要只會念經的“和尚”。封閉、正統、僵化的教學管理模式早已成為過去。更新教學觀念對我們歷史教師來說尤為重要。新的教學觀主張面向全體學生,從學生的發展著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學校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應以學生的無知和被動來建立自己的權威,而要把學生看作是具有無窮潛能的資源來開發,敢于把學習工具交給學習,將探求知識的心理歷程還給學生;注重學習實踐能力的開發與引導。在學校教育的道路上,教師不要做一個簡單的帶路人,而應融入其中,做一粒鋪路石,以自己的知識和道德修養,為學生拓展出一條走向未來的發展之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的思想,都有自主學習的機會,都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創造的活力。只要學生學習、生活的外圍環境寬松,學生的個性就得到充分發展,學生思維的敏銳性和獨立性也會隨之發展,批判性思維也會日益增強。
   (三)大力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開發學生內在潛能
  1.教師的批判性教學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前提:教師可以根據歷史教材所提供的教學內容,并結合教法特點,巧妙地設計一些批判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啟發學生去思考、探索。例如,清末的預備立憲是一場騙局,這是教材的觀點,但我們教師也可以根據教材羅列一些史實,說明它并不是一場騙局,而是憲政的一次嘗試。這樣,可以打破學生的定勢思維,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廣闊的天地,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
  2.設凝激趨: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可以把它轉化為一個個教學問題,創設新情境,誘發學生去思考。如“鴉片戰爭”一節,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多層次設計如下問題:鴉片戰爭為什么會爆發?鴉片戰爭的經過如何?結果怎樣?中國失敗的原因是什么?說明了什么?通過這些設問,不僅能從多方面誘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還有助于學生獨立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發展,開發學生的內在潛能。
  3.課堂討論: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課堂討論,交流看法,發表見解,有利于學生個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如,有人認為:“孔子是我國古代一位大教育家”,試結合史實論證這一論斷是否正確。經過學生討論,有的人按教材的觀點認為這一論斷是正確的。但也有人認為孔子不能稱大教育家。理由是“孔子弟子三千,成才的只有七十二人。”教學效果相當差,不能稱大教育家。顯然這兩個答案都是正確的。通過這種課堂討論,學生既掌握了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也得出了新的見解,長此以往,批判性思維意識會不斷增強。
  4.多組織一些課外活動,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知識的積累和消化是思維的物質基礎。教師應精心設法組織好課外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盡可能多地獲取書本外的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知識的積累越豐富,思維的敏捷性越高,思維的獨立性越強,批判性思維意識也會隨之增強。
   (四)改變評估觀念,樹立激勵評價的教育觀念
  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地思考、探索、創新,培養他們的批判性和創造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和考核中應引入激勵機制,建立有利于批判性思維品質發展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的評估體系:1.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多進行一些開放式的教學償試,適量地設計一些有爭議歷史學術問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觀點去回答,并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和質量(尤其是批判性思維的含量)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量化,作為平時成績記錄在案。2.在考試中,也應加大對學生思維能力(特別是批判性思維)的考核,對學生持有自己的觀點、有新意、能自圓其說的答案要適當地予以加分。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和動腦的習慣,又有利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五)增強批判創新教育意識
  批判性思維是思維中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具備了批判性思維品質特點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開拓創新人才。批判性思維是創新思維的前提和基礎,創新思維是批判性思維的必然結果。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一些批判性教學,教給學生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方法外,在思想上要反復強調批判性思維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教學教研以及開拓創新的重大意義,從而喚起學生對批判創新思維的高度重視。增強學生的批判創新教育意識,實際上為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提供了精神動力和物質保證。
  
  
  
[from]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方惠中20012001 作者:[from]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方惠中20012001

網載 2013-09-10 20:49:24

[新一篇] 中學歷史教學如何適應高考歷史問答題的能力要求

[舊一篇] 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對當代重大政治歷史問題怎樣引導學習”課例之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