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思維過程 重視思路教學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思維是個體的、以感知覺為基礎的一種高級認識活動或認識過程,通常表現在人們解決問題尤其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是智力活動的核心因素。教學中的心理活動主要是思維活動,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這就要求我們既要重視思維結果的教學,更要重視思維過程的教學。“暴露思維過程”是自然學科應大力倡導的一種教育教學思想。
  1.利用科學史實,暴露科學家的思維過程
  生物科學是由生物學概念、原理及其論證所組成的科學體系,是生物學家在實驗觀察的基礎上通過抽象、歸納、演繹、類比、綜合等思維過程建立起來的。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出發,對生物科學的產生和發展作出的科學總結,就是生物學史。它不僅涉及生物學上每一重要發現所依據的理論和實踐背景,而且還浸透著生物學家的探索歷程和方法論思考。利用這些生物學史實暴露生物學家的思維過程,可以讓學生體驗生物學的發生與發展,加深對生物學概念、原理等思維結果的進一步理解,培養實踐意識和創新精神。
  我國中學生物學教學大綱和教材,歷來都比較重視生物學史實的選取。選取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作為教學內容編在正式課文中,比如現行高中生物學課本中的“DNA是遺傳物質的證據”部分,引用了“噬菌體侵染細菌”的經典實驗來證明DNA具有作為遺傳物質的基本特征,簡略地再現了“理論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還有細胞學說的創立、遺傳基本規律的發現等史實也被扼要地編入正式課文中;二是作為補充材料安排在正式課文之外,如人教版義務教育教材的“課外讀”欄目中就有許多生物學史實材料。事實上,由于教材的簡約化原則,許多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史實材料未被編入教材,比如與初中生物學“病毒”一章相關的就有兩個史實:一個是歷史上關于病毒是生物還是非生物之爭;一個是關于病毒的發現過程。而這兩個史實正是本章教學難點和重點的突破口,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病毒形態結構的原始性和生命活動的特殊性,教學中不妨適當引入。再如,基因概念的變遷是瀏覽現代遺傳學全部歷史的一條線索,高中教材不宜對此一一羅列,但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略舉幾例來加深學生對現代基因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科學史實時,教師一方面要充分掌握有關的理論和實踐背景,一方面又不能原封不動地呈現出來,需要對原始過程進行精簡(刪除繁雜的枝節)和平坡(避開過難的細節)。
  2.分析教材結構體系和特色,暴露教材編訂者的思維過程
  教材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但教綱只規定必要的教學內容,不規定教材具體的編寫體系和課時分配。采用什么課程類型、章節如何展開、選擇哪些例證、突出哪些方面,都給教材編者以較大的靈活性和自由的空間。因此,教材往往帶有編寫者們的課程思想和編訂思路上的個人傾向,是編寫者思維的結晶。因此,教師應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摸清教材編寫者的思路和意圖,這樣才能用好和用足教材。
  一般地,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對教材進行考察:一是如何適應本地區的需要;二是如何適應社會發展的新需要;三是在把科學體系變為學科體系的過程中采用了什么新工藝。具體來說,重點應分析如下幾方面:一是教材內容選擇方面,教材是如何體現鞏固雙基與吸收新知識相結合、傳授知識與發展智能相結合、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原則的?二是教材的結構和順序安排方面,教材采用什么課程類型和以哪條線索進行編寫?如何處理邏輯系統與心理系統、直線前進與螺旋上升、階段性與連續性等相互關系的?不同的篇、章、目、點之間是如何銜接的?各章節在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三是教材編寫風格方面,圖表設計和文字表述上有何特色?學生的可參與性如何?是否將教法或學法引入了教材?設置了哪些課文之外的欄目?有何意圖?通過以上諸方面的剖析,教師便可大致弄清教材的思路和特色。
  我國初中生物已實現了“一綱多本”,目前約有幾種有關教材在全國不同地區使用。就課程類型而言,有分科型、小綜合型和大綜合型三種體系。分科體系如葉佩珉主編的人教版、李蘭芬主編的北師大版、王彬主編的四川內地版;小綜合體系如潘瑞熾主編的廣東沿海版、吳仁亮主編的上海發達地區版,它是將傳統的生物各科以生物基本特征為綱進行綜合編排;大綜合體系即綜合理科,如余自強主編的浙江省版、張德永主編的上教版。課程類型不同,教材體系和編寫思路自是大不相同,就是同一類型,編寫者們也是匠心獨運、各領風騷。舉例來說,人教版嚴格按照大綱的順序編寫,注意在教綱內加強基礎知識,充分重視提高學生興趣,將教法引入教材,重視加強能力培養,給生活實際以應有的地位,并以教科書為基礎實現了教材的系列配套;北師大版的指導思想是以生理知識為重點,突出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強調科學方法的訓練;田綱主編的河北省版也屬分科體系,但教材結構有重大改革,章節安排一改傳統順序,且以生理為中心,將生理與結構融為一體,先提出生理問題后再將有關形態結構知識融進去。
  教師不僅自己要弄清教材的思路,而且應將教材思路適當地暴露給學生。以人教版為例,在緒論課中教師應讓學生明白:“探索生物的奧秘”既是緒論的標題,更是全書教法和學法的指導,并進一步讓學生了解教材重視實驗觀察和學生自學的編寫思路(如將實驗編入正文中并多采用探索性實驗),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目錄了解全書“兩冊三本五部分”的體系和結構。從教材編寫者思維過程的角度來認識教材,有利于學生把握教材的“精神實質”和增強學習目的性,有利于融會貫通和減輕記憶負担。
  3.介紹教師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備課心得,暴露教師的思維過程
  教師聞道在先,學有專攻,不僅是知識上的傳播者,更應是方法上的引路人。教師將幾小時、幾天甚至一輩子的備課所得,濃縮在一堂課的45分鐘內,不得不省去許多備課中的原始思考過程。即使如此,教師還是應該盡量將自己在鉆研教材、預備實驗、分析疑難中的精彩的思考過程,包括成功的和失敗的,暴露給學生。這些“活的思維”對學生最有啟發性和借鑒作用。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妨讓學生了解一下教師預備實驗的實際過程。如初中生物的衣藻觀察實驗,按傳統做法,教師準備好材料再指導學生按既定步驟操作和觀察即可,但這樣一來學生成了地道的“操作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為此,筆者在教學中首先向學生介紹自己在預備實驗中如何根據衣藻生活習性采集到衣藻,如何因培養液中衣藻密度太小常常造成空片觀察,后又如何摸索出利用向光性來增大衣藻密度的幾種方法……學生從中無疑能得到思維上的訓練。
  在解題教學中,教師更應注意將自己的思考過程暴露給學生。例如這么一道填空題:由含3000個磷酸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質,該蛋白質在形成過程中最多失去()個水分子。該題綜合性強,涉及基因組成、中心法則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質過程等知識,對高中學生有一定難度。一般教師可以寫好教案后在課堂上重現自己的解題過程;素質高的教師則可以采用“現場直播”,即課前不備解題方法,而是在課堂上與學生一道起步思考,置自己于“險境”,現場分析,現場推演,讓學生直接看到教師在解題中的原始思維過程。
  4.加強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暴露學生思維過程
  學生學習生物課有其共同的客觀規律,比如學習過程一般是按照感知和觀察、領會和理解、鞏固和記憶、運用和技能、想象和創造幾個階段逐步深入的。形態結構知識多借助于形象思維,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動規律知識多借助于抽象思維。但是,由于原認知結構的不同,不同學生觀察事物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又往往表現出一定思維上的個體差異,其中有的是科學的,有的是不科學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研究學生的思維狀態,讓學生把學習中的困難、干擾和創見暴露出來,求得及時的反饋調整。
  從一定意義上講,學生學習生物學的關鍵是掌握生物學概念和概念系統,因為概念是生物學基礎中的基礎,是進行思維的基本單位。學生在概念學習中的思維障礙主要表現在:日常經驗對生物學概念的干擾,如桃果實結構,生活中的概念與生物學上的概念大相徑庭,容易引起混亂;非本質屬性對生物學概念的干擾,如學生從外形上將黃鱔容易歸于蛇類而很難歸于魚類;知識間的某種聯系對生物學概念的干擾,如“應激性”與“反射”、“物種”與“種”等概念之間因某種聯系而容易混淆;獲得概念的方法欠妥引起的障礙,生物學概念是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抽象思維而形成,并在形成的基礎上通過運用而得到完善和發展,但許多學生習慣于死背概念。
  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態主要是通過教師的經驗和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通過課堂提問和談話、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實驗和課外活動、測驗和考試、個別輔導、體態語言等,教師可以獲得大量有關信息,關鍵在于教師要善于分析這些信息,從中觀察學生的思維流向。
  5.協調好4個思維過程,加強思路教學
  思路教學旨在促進學生以思維為核心的整個認識能力和科學素質的提高,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出科學、清晰的教學思路,暴露出科學家、教材編寫者、教師、學生的思維過程。我們認為,教學思路不等于教師的思路,也不等于學生和教材的思路,更不等于科學家的思路,而是在協調上述4個思維過程(思路)相互關系上形成的一條以學生思維為核心、教與學協同發展的整體思路,其關系圖解如下(箭頭表示影響方向)。
  (附圖 g387c08.JPG
  從上圖可以看出,科學家、教材編者、教師和學生4個方面的思維過程既彼此獨立,又相互聯系,且學生思維居于中心位置,具有雙向交流和雙向調節的作用。作為科學的生物學與作為學科的生物學不同,一般說來,前者按科學本身邏輯系統編排,后者則主要按心理系統編排,突出的表現之一就是前者從概念出發,后者從實驗觀察出發。但在教學中我們必須將兩者統一起來,既要知道教材的知識結構(編者的思路),又要知道這些知識本來應具有什么樣的結構(生物學家的思路)。同時,由于具體的教學條件、教學對象不同,教材的心理系統與學生實際的知能結構往往產生差距,教師的任務就是要縮小這種差距。此外,由于個人的專業修養、生活閱歷和教學風格不同,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具的使用和教法的選擇上又容易表現出個人的偏好,這種偏好有利也有弊,關鍵是要處理好與其它方面的相互關系。總之,前述四方是矛盾的統一,只有協調好四方的關系才能形成一條科學、明晰的教學思路,才能真正做到以思維過程為中心來組織教學。
  
  
  
中學生物教學西安9-10G38中學外語及其他各科教學胡繼飛19971997上海華東師大課程教材教法研究所(200062) 胡繼飛 作者:中學生物教學西安9-10G38中學外語及其他各科教學胡繼飛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0:52:14

[新一篇] 智能培養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  ——歷史課“讀、理、練”三段教學法

[舊一篇] 最后一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