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語文課的教學設計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教學設計是本世紀70年代在歐美首先興起的一種教育技術。80年代介紹到我國。目前世界上對教學設計的研究已趨向深入,有的國家還成立了教學設計公司,而我國對教學設計的研究則剛剛起步。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不盡人意,這與教學設計不良不無一定的關系。任何一個語文教師只要他精心教學設計,其教學效果必在良好。所以說要改變目前“語文不景氣”現象,語文教師一定要優化教學設計。那么何謂優化?其含義為:清晰、趣味、熱烈、和諧。
   一、教學設計要清晰
  一堂課的清晰是指兩個方面:作為教師自己要對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清晰,重點難點清晰。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清晰這堂課了解多少、懂得多少、必須學到掌握多少。師生共同透明度高、清晰度高,而不模模糊糊。其效果必然不差。例如:《誰是最可愛的人》,如果要學生掌握“記敘、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可以在黑板的右上角寫“記敘、議論、抒情”,做到“安民告示”,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學。接著用肢解法,讓學生集體朗讀文章的開頭與結尾部分,也可叫一個有朗誦水平的同學有表情地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抒情與議論。然后用默看三個小故事,來理解記敘,再閱讀全文讓學生議論出記敘文中這三者的關系:必須以記敘為基礎,抒情議論為突出中心服務,起到感染讀者,升華主題的作用。最后讓一個同學口頭講述班中的一件好人好事,然后為這件好人好事的口頭作文配個抒情議論性的開頭和結尾。這樣學生在課內就完成了摹仿——遷移——創造的過程,掌握了記敘、抒情、議論。當然由于各人的理解水平,原有基礎不同,掌握得好壞不一,但是這三者是清晰了,知識也學到了。
  其次教材內容可用板書做到清晰、簡潔明了:如《一件小事》用對比形式的板書。
  大事:不留痕跡 教我看不起人
  小事:忘記不得 增長壞脾氣
  車夫:立住腳,毫不理會,毫不躊躇 剎時高大
  “我”:怪他多事:走你的吧,真可憎惡 榨出“小”來
  文治武力:背不上半句 教我慚愧自新
  一件小事:浮在我眼前 增長勇氣希望
   二、教學設計要有趣味
  在信息傳遞快速,知識爆炸的今天,社會節奏加快,科學進步,真讓人目不暇接。而語文教材中,又“古董”味較濃,學生們遠離那些時代和作者,因此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鑒于這些情況,語文課要上得饒有興趣尤為重要。教師心理學告訴我們:只有教師自己有廣闊求知興趣,才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激發學生求知欲,啟發學生的心智活動,促進學生深入鉆研問題。”例如:預備班教材《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是一篇安徒生童話名著。許多同學告訴我早就熟悉這個故事,小時爸媽講給他們聽,長大自己看,后來還看過小品。面對此種情況;我一改常規教法,設計從上課的形式出“趣”。采用了課本表演來理解深化教材內容,完成教學計劃。由于男生觀察粗線條不仔細,描寫能力差,因此我設計的題目為《賣火柴的小男孩》,集體創作,各組由一男同學表演,允許合理想象,適當增添情節突出中心。然后大組評議:誰演得好,哪些地方演得好。為什么……結果這堂課生動極了。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歡迎。培養了觀察能力,描寫的手法得到落實。個別同學還加上了社會環境:添加一貴族夫人身著雍榮華貴的長皮大衣,牽著小狗,還喂狗吃香腸。以襯托賣火柴孩子的饑餓寒冷,可憐,揭露社會的黑暗。
  從上課的對象上變出趣,讓學生做一次老師,各組請二個人上課:一個主講,一個補充。看那個組講得好、教得好。同學聽自己上課,也特別有勁,個個都很專心,重點部分同學們都能講到,字、詞、句、篇的分析,基本上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些可以互補。因為學生回家預先精心準備了。超出原先的預期效果。一堂《荔枝蜜》的課用這種方式上,學生記憶深刻牢固,因為重點部分各組都講了,起到反復鞏固的作用。這種方式何樂而不為呢?
  從教材內容上找出“趣”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小時候喜歡那些動植物,同學們說了許多:看螞蟻搬家、馱米粒養金鈴子、斗蟋蟀、種太陽花、養含羞草、栽葡萄……再讓學生談談七彩的校園生活,大家又說了許多:運動會上各班四百米接力賽緊張激烈、扣人心弦,元旦國慶聯歡會節日的豐富多彩,離隊入團時的感慨喜悅,測驗考試后成敗的喜悅與煩惱……然后導入新課,看看魯迅小時候是怎樣的呢?百花園怎樣?三味書屋怎樣?教師認真鉆研教材開動腦筋,就能找出文章的亮點,課就有趣多了,縮小了時空,理解課文就不難了。
  從教材的題目上引出“趣”。《多收了三五斗》,故設懸念:上課前先問一個題目,農民豐收了怎么樣?同學們說:農民有吃有穿不愁了。接著老師說:“不是的。”同學們都覺得奇怪,懷疑老師是否講錯,接著在黑板上寫上題目“多收了三五斗”,不信請大家看這篇課文。看時請學生從課文里講出本文的時代背景,為什么豐收了農民也不幸福?又如《普通勞動者》,問:普通勞動者一般指那類人?答:工人、農民、店員等。我又說部長將軍也是普通勞動者。學生覺得好奇,就這樣拉開了教學的序幕,學生帶著好奇疑問看書,效果極佳。興趣可以產生強大的內驅熱情,從而增進學習效率。
   三、教學設計要熱烈
  教學設計熱烈是指活躍的教學氣氛。教師聲情并茂地講授、答疑,學生歡快愉悅地傾聽。討論熱烈,情緒激昂,人人參與動腦動口。例:《中國石拱橋》的分段。有同學說一、二、三自然節為第一部分,一部分人反對,說一、二為第一部分。文章最后又有分歧。有人說最后一節是一部分,有人反對,認為最后兩個自然節為一部分。通過爭論分析答案是清楚的。又如《我的叔叔于勒》,有同學問“于勒是好人還是壞人?”通過看書討論,學生自己把問題解決了。作文評講也可用此方法。教師要設計有一定深度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爭論,加強學生理解寫作上一些抽象性理論性的知識。
  課堂教學中只有做到熱烈、活躍,才能使學生大腦興奮,心情愉快、思維敏捷,興趣盎然。當然在熱烈的課堂氛圍中要引導學生深思熟慮,分析概括,提高思維的質量。不然就是熱熱鬧鬧一場空。心理學言:中學生課堂聽課的有意注意力每隔5—7分鐘就會有所松弛。這就要求教師巧設45分鐘,做到動靜結合,張弛相兼,從而始終維持學生的有意注意,高昂的學習熱情,構成課堂教學的優美樂奏。
   四、教學設計要和諧
  教學的和諧指教學的節奏和諧。教師在講授時必須要給學生感知教材留下思考、聯想的余地,讓學生有消化、吸收的時間。再動聽優美的講授必須有品味的空隙。聽課不是簡單地“接受”,需要有個“悟”的過程。間歇不是思索的中止,而是思索的開始和深化。如果只像“雷鳴電閃”一掠而過,其結果必定是“云里霧里”。當然也不能太慢,太慢則不僅浪費時間影響教學進度,且使學生容易倦怠,分散注意力。例如:《友邦驚詫論》,學生看一遍普遍不懂。學生第一次接觸駁論,而且既駁論點又駁論據。詞篇布局也很巧妙,語言又較深。這些對初中學生來說,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必須根據學生感知水平放慢節奏,弄清概念,駁論文的類型等,然而再落實教學要求計劃。又如古文,老師講授的內容相對多:有的還要記錄下來,一定要放慢。但是當講解一部分內容完畢后可要求當場快速背默,盡量做到當場鞏固,此時的節奏要快。根據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遺忘速度呈一條曲線,距學習完畢時間越近,記憶的效果越好,反之則差。教師可引用競爭機制,比賽誰背默得快好。只要節奏掌握得好,古文當場可以做到背出的,這樣幫助學生減少背默的苦惱情緒,又減輕了作業量。所以說教師必須快慢得宜,疾緩有致,疏密有間。凡重要的問題,難懂的知識可以重復,速度放慢。慢是為了保證質量。課堂節奏的和諧也是美的表現。
  總之教學設計要有藝術性、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這樣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必須是思想高尚知識廣博,思維活潑,感覺敏銳,情感豐富,品味高雅的人。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82-84G31中學語文教學于嵐19971997 作者: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82-84G31中學語文教學于嵐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0:54:05

[新一篇] 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科學定向

[舊一篇] 談語文課程標準中人文精神的體現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