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教育簡論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教育作為以培養高尚的人和智慧的人為宗旨的崇高事業,自身始終保持道德素養和道德風范應該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現實教育活動中存在的某些負道德現象,使我們不敢把應該視為必然,不敢以理論的推衍代替現實,不敢不正視存在于教育活動中的負道德現象,并為此深感憂慮,也由此警示我們深刻地思考教育自身的道德建設問題,即消除教育中的負道德現象,使教育成為道德的教育。
      一、道德的教育的含義
  教育應該是道德的,這個公理應該說無須論證。因為若要正人,必先正己。這既是教育的本質規定,又是教育的歷史傳統。不道德的教育是沒有資格、也沒有力量履行教育所承担的育人職責的。而承担受教育者德、智、體全面發展職責的教育活動,無疑應該是智慧的教育、文明的教育、高尚的教育、進步的教育,是凝聚了當代人類崇高的道德理想、道德精神、道德風范和人類文明結晶的教育,亦即道德的教育。那么,道德的教育的內含應該是什么呢?我以為,在分析道德的教育的內含之前,應該明確這樣幾方面的規定性。首先,我們所討論的教育,是指現實生活中正在運行的具有現代特征的現代教育,這個教育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宗旨,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為指針,以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繁榮為職責,道德的教育思想應該是該種教育活動進行的前提和基礎。其次,從教育的實踐角度看,教育活動的發生和發展受制于社會的客觀條件,現實存在和運動著的教育行為,并不都符合道德的教育原則和要求,還有某些的負道德現象存在和蔓延,道德的教育在有些地方還未變成現實,還僅僅是教育活動所追求的目標和理想,還需要為之努力和奮斗。再次,人們在對教育活動進行評價時,把道德的教育作為一種評價標準,對現實中的教育進行鑒定。道德的教育在此是以自己內含的價值原則作為衡量教育實踐結果的標尺。這個以價值原則為基礎的評價標準,不能以傳統的實現百分比程度來確定(如60%為及格),而是應該以全面實現為條件,即教育活動是否充分地體現了對受教育者的關懷、幫助、愛護和負責精神。可見,道德的教育是一個內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假若用描述性方法對其內含進行表述的話,則為:(1)道德的教育依據的價值觀,是體現時代先進水平、文明水平的思想和意識,這些思想和意識有機地融合了當代科學主義教育思想、人文主義教育思想、道德理想主義教育思想的長處和精華,內含了尊重人的權利和尊嚴及促進社會文明進步責任的雙重思想,包容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促進社會進步的雙重責任,并將其轉化為現實教育的指導思想,教育目的、教育目標,滲透和貫穿于具體的教育過程中。(2)道德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的教育體制,代表了當代政治體制、教育體制的先進水平,是有利于教育的進步和發展的,有利于教育實現其本體功能和工具功能的,能產生促進教育文明、進步、民主的發展能力和除偽驅劣的革新能力,能促進教育理性、健康、文明地發展。(3)道德的教育指導下的教育過程,與教育目的和教育體制相一致,體現了當代教育的文明和進步水平,具有公正、平等、民主、開放、多樣化、多元化的特征,體現了當代教育科學思想和人文思想有機融合的趨勢,體現了對社會發展和人的權利維護、人的個性全面發展的負責精神,汲取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各流派的長處和優勢,采用多樣性的教育方法,使教育過程保持在充滿愛心、溫情、機智、深刻、負責、希望的氣氛之中。(4)道德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的所有教育事業的從業人員,尤其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人、學校領導人、學校教師應有促進教育文明、發展的理想和抱負,有強烈的職業責任感和負責精神,能夠信念堅執,明辨是非,有對愚昧和落后現象的批判精神和勇氣,不為流行思潮所惑,不為極端功利所誘,不為世俗風氣所染。在職業道德的履行上有積極的自律意識,大部分人可以達到“慎獨”的境界,在教育活動中樹立起文明、理性、高尚、純潔的風氣。
  由上可見,道德的教育是凝聚了當代教育理想、教育抱負的教育思想,其實現需要教育系統各方面、各層次、各維度的協調運動。該系統的各方面有機結合,相互影響,任何單方面的失職,都將影響整個系統的質量和水平。
      二、研究道德的教育思想的必要性
  前已述及,道德的教育作為教育觀念中不言而喻的公理,應該說是教育活動必然的出發點,其所含道理顯而易見,似乎沒有進行討論或探討的必要。然而教育實踐領域中存在的某些負道德現象,按照事物發展變化的辯證法規律,可能由量變演化為質變,改變教育原來的本質,產生負道德教育或不道德教育,從而打破教育必然是道德的神話或定律,使教育在性質上出現道德與非道德兩種狀態,從而將教育變成必須選擇和鑒別的一項事業。而如何促進和保證教育成為道德的教育,便成為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們所思考的問題,努力的方向。筆者以為,研究、討論道德的教育的必要性,有正反兩個方面的理由。即一方面,可以從教育所承担的育人職責的本質要求角度上去認識,因為教育若不是道德的教育,就無法承担和履行培養、教育受教育者成為道德的人的職責,無法完成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的任務,無法推動社會的思想進步和科學技術進步。另一方面,中外歷史上的負道德教育活動,對社會發展形成極其深刻、甚至久遠的危害。典型的如德國希特勒統治時期的法西斯主義教育,日本軍國主義統治時期推行的軍國主義教育等,這些典型的負道德教育活動,對人民、對世界、對人類和平、對文化傳統都造成了極大的摧殘和破壞,阻滯了歷史的發展,其危害性從反面襯托出了道德的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另外,促使我們研究道德的教育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我們的教育實際情況。首先是看看我們各級各類學校的畢業生的道德行為水平,就會使我們深感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比如,在我們的大、中專畢業生中,包括受過更高級教育的碩、博士畢業生中,仍有少數人不懂基本的禮節禮貌;有些人不懂與人合作與共事;有些人不懂尊重別人;有些人不懂自覺地恪守公德和職業道德;有些人還因狂熱或極端的自我功利、貪欲追求而使品德、人格水平低下。如果可以進行量化比較的話,我們現在的一些大專畢業生,甚至碩、博士畢業生起碼在文明、禮貌、自尊、自愛,熱情助人方面不如五、六十年代的初中生、高中生。還有許多博、碩研究生呼自己的導師為“老板”,將純潔高尚的師生關系變成庸俗的商業關系。多少年來許多有識之士呼吁政府重視教育與提高國民素質,而教育卻產生出了數量雖少、但不應有的贗品,這將不利于實現教育立國。其次,是看看我們的在校大、中專學生中極少數人對公共設施的故意破壞;極少數人對生活、學習的玩世不恭態度;極少數人在集體場合的不管不顧甚至野蠻粗暴;看校園中諸多怪事,如考試作弊、盜竊別人財物、偷拆他人信件、結交拜把兄弟、為競選干部賄拉選票、以錢財賄賂教師或學校領導等等。這些現象屢禁而不止,極個別學校甚至形成風氣,從另一方面折射出教育自身道德問題的嚴重性。再次,看看我們的教師隊伍吧,索要賄賂者有之,推銷商品者有之,幫助學生作弊者有之,姑息遷就學生錯誤者有之,參加學生的同鄉團伙者有之,參加職稱外語考試和晉升學位考試作弊者有之,偷竊別人論文和科研成果者有之,因為科研成果分獎不均師生、同事鬧翻者有之,等等,都表明在極少數教育工作中存在著負道德現象,表明道德意識在教育者中的被忽視及后果的嚴重性,以及研究道德的教育思想的必要和倡導道德的教育的必要,或者說極其必要。
  在我們今天的教育活動中,雖然負道德教育思想和行為還只是個別現象或局部行為,還屬于支流或暗流,但其現象可能影響的程度,內含的私欲的膨脹程度,以及對學生,對社會形成的消極影響和腐蝕作用,都對我們提出了深刻的警示。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應該積極地消除和克服。而消除或克服教育不道德現象的前期工作,便是對道德的教育理論的肯定和認同,是對負道德教育現象及觀念的批判和清理。所以,作為道德的教育理論建構和負道德教育現象批判其前期工作的道德的教育的理論研討活動,則不僅必要,而且必須和緊迫。
      三、研究道德的教育的理論意義
  道德的教育思想是早已蘊含于古今中外的一切進步的教育思想之中的,應該說并非為作者的新創見。但是,道德的教育作為一種明確的教育思想,作為一項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被單獨地進行研究,并明確地作為教育評價原則來規范和衡量教育行為,似乎還未有先例。因此,對道德的教育的思想進行研究,有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具體論述如下:
  1.提出了教育本身的道德問題
  以往人們在從事教育研究的時候,多以教育是道德的作為前提,并多在此基礎上進行教育研究。然而,教育實踐卻證明,由于受社會環境、民族習慣、政治體制、文化思潮、經濟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教育的過程并不必然或完全是道德的,有時甚至是負道德的、反社會的、反歷史的。從事教育的各方面、各層際人員,如教育行政領導、教育部門領導、教師、職工等人員的道德素質與教育目的、教育思想、教育價值觀并不一致,有些人的思想水平還可能低得讓人驚訝。教育內部的許多因素,如教育體制、教育政策、教育策略和方法的水平,與道德的教育要求的標準差距也很大。這種人員素質差異和教育內部機制因素差異,所合成的教育過程或教育活動,很容易導致有悖于道德的教育的現象或行為。這種現象或行為必然與道德的教育內含的精神和原則發生沖突,構成教育發展的深重危機。而道德的教育思想的明確提出,一方面表明了負道德教育現象存在的現實性和客觀性,提示了研究教育本身道德問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另一方面提示了克服和消除負道德教育現象的緊迫性,闡述了負道德教育行為對社會、對教育自身、對受教育者的危害和負面影響。警示人們對教育進行正本清源,使人們認識到端正方向、純潔環境、革新思想和機制的重要意義。也由此表明,教育者不僅要研究教育應該給受教育者進行道德教育,也要研究教育本身的道德建設或道德教育。道德的教育的思想的提出,將教育自身的道德問題作為研究的對象,有利于教育檢查自身、反省自身、修正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為教育進行道德的教育提供前提。
  2.豐富了教育的理論寶庫
  道德的教育的思想,不僅把教育自身的道德問題作為研究的對象,而且使教育自身的道德問題公開化、社會化,這對于促使提高教育自身的道德素質,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以往的教育研究,雖然說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涉及了教育目標、目的、性質、規律、原則、方法等方方面面,明確了教育的政治、文化、經濟等原則,但對于教育自身應該遵循的道德原則可以說并沒有涉及,或者說沒有明確地提出來,因而使教育理論體系因缺乏教育的道德原則而存在缺陷。而把道德的教育的理論作為一個研究課題,確定教育的道德理論原則,可以說正好填補了教育理論體系在這一方面的空白,豐富和完善了教育理論的寶庫。另外,道德的教育的理論,作為教育目標體系的一部分,要求在教育的道德目標體系中,不僅要有學生的道德培養目標,而且還要有教師和教育界職工的道德達標內容,要求教師、領導干部、職工在對學生進行道德培養的同時,也要加強自身的道德素質養成,并且與學生教學相長,“管”學相長。
  3.能促進負道德教育現象的克服
  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些負道德教育現象,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界極少數領導和教師極端的私欲膨脹,利用職權為個人或小集體謀利益,損害了教育的公正、公平、文明、高尚原則。一方面是由于在教育的監督和檢查、約束中,缺乏教育的道德原則,在作為教育指導思想的理論體系中,缺少道德的教育原則所致。所以,道德的教育的理論提出,表明了教育思想中道德批判的明確定向,以道德的教育原則為標準,批判和制止教育活動中種種負道德現象,暴露其自私、貪婪、卑劣的思想本質,清除其對社會的危害和腐蝕,倡導道德的教育思想和行為,對于克服和清除教育中的負道德現象,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于純潔教育環境、端正教育方向、清晰教育原則、明辨教育是非,都有積極的鞭策和推動作用。
      四、實現道德的教育的基本思路
  我們研究道德的教育理論的目的,無疑是為了盡快地克服教育活動中的不道德現象,促進道德的教育目標的全面實現。然而,道德的教育在理論上的公理性,并不表明其在實踐中的必然性。而實踐中道德的教育思想的實現,有賴于我們的努力和奮斗。其實現的思路為:
  1.在教育思想體系中增加道德的教育思想內容
  我國目前現存和流行的教育思想體系,是在多少年、多少代人積極的積累、總結、選擇、修正中形成的,其中有許多合理、科學、文明、光輝的教育思想,其博大精深、豐富多彩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唯物辯證法所內含的事物發展性原則昭示我們,即使現在是科學、合理、進步的教育思想,也需要隨著社會的變化和進步而不斷地反省自己,不斷地修正和革新,保持運動和發展的狀態。而上述的道德的教育思想的公理性原則,以及教育實踐中負道德現象的客觀存在表明,當代的教育思想體系,必須包括或吸收道德的教育思想,以便使自己更全面、更系統、更權威、更科學。也只有增加了道德的教育理論,教育的思想體系才能彌補對教育實踐進行道德原則方面的指導,保證教育自身的道德性,防止負道德現象的出現及泛濫。而在教育思想體系中增加道德的教育的理論內容則要求必須對道德的教育理論進行研究,對其進行科學的理論定型,明確其內含和外延,建構其理論形態,保證其理論具有邏輯性、客觀性、歷史性、完整性等特點,充分發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2.在全社會特別是在教育界內部倡導和宣揚道德的教育思想
  道德的教育思想由于長期被掩蔽于教育必然道德的觀念之中,其理論指導意義和價值原則也常常被人們忽視,為了保證教育活動的道德水平,克服和杜絕負道德現象的出現和泛濫,我們必須在全社會倡導和宣揚道德的教育思想。一方面號召人們支持道德的教育思想的貫徹和落實,理解和幫助教育實現道德的教育;另一方面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自覺減少對教育的干擾和影響,特別是有損于教育道德的負向影響,減少和清除教育發展中的阻力和障礙。另外還應加強對教育活動的監督和評價,對于影響教育正常發展的負道德現象進行批評和制止,對教育形成社會性壓力,促進其盡快克服和完全杜絕負道德現象的發生和蔓延。當然,對道德的教育思想的倡導和宣傳,主要應在教育界內部,在教育界的從業人員之中進行。因為無論是產生負道德行為,還是制止負道德行為,都與教育界的從業人員是密切相關的,有些人還是直接制造負道德行為的責任人和參加者。所以道德的教育思想的落實,首先是他們思想觀念上的認同和轉變。特別是有些教育負道德現象產生的原因,直接源于某些教育從業人員的自私自利意識和貪賄欲望,他們可能利用職權或以保護小集團利益的名義反對和阻撓道德的教育,他們的思想轉變和認識提高的難度很大,需要做艱苦的工作,甚至執行教育紀律,以顯示實現道德的教育思想的重要性。總之,倡導和宣傳道德的教育思想;使人們從觀念上接受并自覺落實,是實現道德的教育必不可少的步驟。而進行這項工作可以說是一場革命,是教育界內部進行驅私奉公和除劣尊優,進行思想文明建設的龐大工程,需要對社會、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勇氣和精神。
  3.堅決消除教育活動中的負道德現象,保證教育活動的純潔性
  現實教育過程中的負道德現象,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1)學校的亂收費現象。(2)學校內的商業性活動。(3)學校管理中,特別是學生管理中的經濟性行為。(4)背離教育全民性、社會性原則的自我優先服務。(5)學校內的其他腐敗現象等等。這些現象雖然表面上有這樣、那樣的理由,但實質上都是個體私欲或團體私利在起作用,其理由也都是掩耳盜鈴式的,難以自圓其說,更缺乏合理的、道德的依據。這些現象雖然在程度上深淺不一,大小各異,但對教育精神、教育品格的腐蝕、危害的作用卻很大,影響深遠且長久。其危害性表現在不僅浪費和抵消了現實的教育效果,而且還阻礙和干擾了以后的教育活動,為社會發展和穩定留下隱患。當前社會上極其嚴重的青少年犯罪現象,與現在以及以前教育中的負道德行為有直接的因果關系。要全面實現道德的教育目標,前期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徹底清除現實教育中的負道德現象,鏟除其根子,凈化和純潔教育環境。為了徹底消除教育中的負道德現象,首先應嚴肅教育法紀。應該說現實教育活動中的許多負道德現象,諸如弄虛作假、亂收費、營私舞弊、索要賄賂、以罚代教等現象,既是負道德教育行為,同時也是違法或者違紀現象,從法紀的角度對負道德現象的制造者們進行嚴肅處理,既在某種程度上斬斷了負道德現象的根子,鏟除了負道德現象存在的基礎和氛圍,也嚴肅了法紀,清潔了教育環境。其次,應加強對教育單位領導干部的選拔和管理工作。現行教育活動中的許多負道德現象其所以能產生,甚至泛濫,與許多單位特別是一些學校的領導干部素質差有直接的關系。他們或者平庸無能、權力無為,對本單位的負道德現象聽之任之,制止不力,或者干脆就不去制止,致使歪風邪氣上升,負道德現象橫行;或者私心重,貪欲強,自己就是負道德行為的組織者或制造者,為了自己及小團體的利益,而犧牲教育公德和教育精神,使負道德現象泛濫,破壞了教育的效果和環境。因此,要清除教育活動中的負道德現象,對教育單位特別是各類學校的領導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尤為重要。具體說就是一要注意選好人,二要注意日常性管理,嚴加約束,及時糾錯和處理其違法、違紀行為,使其權力有為,行權有理。再次,應健全各級各類教育行為的管理機制。教育負道德行為的發生,多在教育活動的無序、無律時期,也就是管理不力和管理薄弱時期,加強教育行為的管理工作,可以從根本上消除負道德行為產生的環境和條件,從根本上杜絕負道德行為的發生,真正地清潔教育事業的環境。
  4.建立教育道德的監察、預警、修正系統
  道德的教育在實踐中的保證,應該建立在教育領導制度和管理制度之上,這些制度一方面具有正面引導的作用,如促進實現教育目的、教育目標,堅持教育原則,執行教育紀律等。另一方面包括教育的評價、監察、預警、修正和對負道德教育行為的制止、處理、消除等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中,前一方面內容在以往的教育活動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后一方面內容則體現得并不充分,需要加強和引起重視。道德的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或觀念,其在實踐中的落實也需要來自教育管理制度和領導制度方面的幫助,需要教育評價給予肯定和強調,需要教育監察給予保護,教育活動中的負道德現象需要教育預警系統給予曝光和制止,并督促教育管理機構及時克服和清除。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有悖于道德的教育原則的負道德現象,都是在極強的私欲促使下產生的,其形成過程往往產生違法和違紀行為,所以要求教育督導和監察部門一定要切實負責,對違法、違紀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和懲罚,絕不能姑息和遷就,以保證道德的教育思想的全面落實。
  以上我們從四個方面對道德的教育思想進行了論述,期望能闡明道德的教育思想的理論輪廓,以及研究道德的教育思想的理論意義,期望該論題的探討能有益于教育理論的進步和豐富,使我們的教育事業在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全民族文化素質提高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96~100G1教育學王長樂/雷聲華19981998王長樂 雷聲華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 郵編:210000 作者:上海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96~100G1教育學王長樂/雷聲華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4:14

[新一篇] 道德教育與政治教育芻議

[舊一篇] 重新理解教育  ——建設教師發展學校的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