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壽輝紅巾軍起義及其“天完”政權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元末農民大起義,從根本上動搖了元朝統治,為最終推翻殘暴的元王朝奠定了基礎,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反對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巨大力量。在這一浩大的起義浪潮中,南方紅巾軍戰斗在長江流域,建立了農民起義政權,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并具有不可否認的歷史意義。
一、蘄水建都
  元末農民大起義,是元朝殘暴統治的結果。蒙古統治者占據中原地區后,曾經設想將全部良田統統變為牧場,其計劃雖然沒有完全實現,但卻對中原、對江南的傳統農業都造成了極大破壞。貴族地主兼并了大量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他們不僅有萬貫家財,而且擁有“連烏鴉也飛不過去”、范圍極為廣闊的田產。元最高統治者視所有土地為囊中物,隨意處置而不計后果,元代皇帝的一個慣例就是初登帝位,即以大量土地為賞賜,用以籠絡王公大臣。大臣伯顏在河南一地就擁有皇帝的賜田50萬畝之多,大都城西的大承天護圣寺一次就得到皇帝的賞田1600萬畝。許多農民因失去土地而淪為佃戶或貧農,從而形成了更多的社會矛盾和更大的社會反對力量。地主對佃戶不斷加重剝削,任意增加地租,有的還將佃租隨土地轉賣;地主犯罪后,有的還要佃農去頂罪替死。元朝橫征暴斂,苛捐雜稅名目繁多。當時,人們不僅要繳納戶稅、丁稅、地稅,另外還要繳納鹽、茶、醋、酒、金銀銅鐵、竹木花草、山澤、湖泊、乳牛和魚苗各種稅賦,元末的稅額竟是元初的20多倍,人民群眾不堪重負。由于統治階級揮霍無度,所以財政仍然入不敷出,元朝于是又采取濫發貨幣的方法來緩解財政危機,結果更加禍國殃民。這時天災也十分頻繁,如黃河年久失修,連續三次決口,造成“餓死已滿路,生者與鬼鄰”的悲慘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農民起義便相繼爆發。首先是農民劉福通,利用白蓮教暗中串連窮人,進行農民起義的發動工作。有一次,元政府強迫征集15萬農民,挖掘黃河河道,監督挖河的官吏乘機克扣河工“食錢”,河工們累死累活,還要挨餓受凍,因而怨聲載道、群情激憤。劉福通派了數百名教徒,借民夫身份在工地上進行宣傳發動。他們一面傳播“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歌謠,一面鑿了個只眼石頭人埋在工地上,民工在挖泥時很快將只眼石頭人挖出,起義的烈火隨即點燃。1351年4月,北方紅巾軍起義終于爆發。在劉福通的領導下,紅巾軍攻占府衙,捕殺貪官污吏,開倉散米以賑濟貧民,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擁護,因而吸引了大量的群眾加入到起義軍隊伍中。在不斷的勝利進軍中,農民革命力量得到迅速發展,全國各地紛紛響應。
  與黃河流域起義相呼應,長江流域的農民起義也很快爆發。徐壽輝、彭瑩玉領導的農民起義,是長江流域力量最為強大、持續時間最長、歷史影響極深遠的起義。徐壽春,蘄州羅田(今湖北羅田縣)人,出身貧苦,以販布為生,是南方白蓮教傳播人之一,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彭瑩玉,出身佃農,自幼出家,善用偏方治病,救活了許多人,因而深受老百姓喜愛,被稱呼為“活神仙”。彭瑩玉也以白蓮教為擁護,開展起義的組織發動工作。在北方白蓮教起義爆發前,他們曾組織過起義,但因走漏消息而告挫折。這一次,徐壽輝、彭瑩玉抓住時機,借北方義軍節節勝利,迅速擴展之大勢,毅然于1351年8月發動南方起義。起義軍一舉攻占蘄州(今湖北浠水),隨即又攻占黃州。這時起義軍決定建立政權,定國號為“天完”,定都于蘄水,共同擁立徐壽輝為帝,建元“治平”。
二、杭州樹幟
  徐壽輝起義軍建立革命政權后,立即調度各路人馬,向元朝統治發動猛烈的攻擊,使天完政權獲得很大發展。起義軍在很短時間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輝煌的勝利。這年底及翌年春,起義軍先后攻占了漢陽、武昌、安陸、江州、岳州、房州和歸州等地,然后分兵取瑞州、徽州、饒州。這樣,徐壽輝的天完政權就擁有了現今的湖北、江西、湖南和安徽等省的大片土地,形成了很大的實力和影響。徐壽輝紅巾軍所到之處,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長期遭受殘酷剝削和壓迫的廣大群眾,自動地聚集起來,齒木為杷,削竹為槍,撕一塊紅布纏在頭上,匯入紅巾軍起義洪流。元軍長期驕奢松懈、毫無作戰能力,或開門出降,或聞風而逃。起義軍攻占各地后,毫不留情地懲治貪官、捕殺豪紳,給元朝統治以沉重打擊。1352年秋天,徐壽輝率起義軍主力東征,又取得新的重大勝利。起義軍首先攻占昱嶺關,從而打開了浙皖兩地的重要通道,撤去了杭州的屏障。徐壽輝于此揮師下關,攻占余杭縣城,并于7月占杭州,處死元朝城守,使杭州城人心大快。
  徐壽輝將義軍駐扎在明慶寺與妙行寺等地,以免影響老百姓的生產、生活與經商。起義軍紀律嚴明,對群眾沒有絲毫侵擾。同時,徐壽輝下令打開元朝的杭州府庫,將其糧食與錢財散發給廣大老百姓,并向他們進行解釋宣傳。群眾看到起義軍在為群眾謀利益,又理解紅巾起義和天完政權的宗旨與目標,便十分擁護起義軍,許多人積極參軍。因而在杭州,徐壽輝的力量進一不壯大。此前,由于起義軍分散各地,造成后方空虛,元軍乘機攻占滅完的首都蘄水,起義軍因之失去根據地。于是,徐壽輝等作出決定,將天完政權的大本營設在杭州。
  以杭州為中心,天完政權開始新的斗爭。徐壽輝一面安排鞏固城守,一面派出部隊向浙東發展。起義軍于7月攻占錢塘,9月攻占吳興、延陵等地,10月即占江陰。在江陰,地主豪強許晉為保護其自身利益,暗中勾結官府,試圖通過內外夾擊以打敗起義軍,但起義軍英勇作戰,不僅一舉擊敗元軍主力部隊,還將許晉糾集的以流氓地痞為主干的烏合之眾徹底摧毀。但這時元朝統治者重新進行戰略部署,將江浙、湖廣、江西等地官軍集中起來,統一調度,向起義軍發起瘋狂反撲。元軍已捏緊拳頭,而起義軍還分散在各地,未形成強大抵抗力,故不長時間里很多城池得而復失。這時,徐壽輝的最得力助手、南方紅巾軍創始之一彭瑩玉,在戰斗中不幸被俘并壯烈犧牲,造成了天完政權又一次嚴重挫折和損失。
三、蜀中余火
  由于彭瑩玉所部已遭失敗,元軍主力集中攻打浙江,徐壽輝因勢孤撤出杭州,且戰且退,重新回到湖北境內。徐壽輝的部將倪文俊,有一定的指揮作戰能力,他先奉徐壽輝命令率部攻占武昌、漢陽,并打敗附近郡縣元軍,又擁戴徐壽輝恢復帝位、定都漢陽,于“再造天完”有不小功勞,他又接著率部向湖南方面發展,先后攻占岳州、澧州、衡州等地,可謂新有貢獻。但是,倪文俊性情暴躁,居功驕傲,竟想取代徐壽輝。倪文俊陰謀敗露后,遭部下強烈反對,謀殺徐壽輝的目標未得逞,倉惶逃出漢陽,被陳友諒用計殺死。陳友諒斬倪文俊后,取代了倪文灘而成為天完政權中掌握實權的大人物。經過重新部署,陳友諒指揮起義軍向江西和安徽發展,并先后攻占安慶、池州、龍興、瑞州以及贛州。1359年底,陳友諒移師江州,名義上仍以徐壽輝為帝,實際上獨攬全權,既自稱漢王,又自置官屬,竊位之心昭然若揭。翌年夏,徐壽輝終于被陳友諒殺害,南方紅巾軍遭受最嚴重的打擊,天完政權完全被陳友諒篡奪。陳友諒隨之蛻變為割據一方的軍閥,最終未能逃出滅亡的命運。
  南方紅巾軍重要將領明玉珍,堅持紅巾軍宗旨,使天完農民政權在蜀中又有延續。明玉珍,湖北隨州人,農民出身,性情剛毅而忠直。徐壽輝起義蘄水時,明玉珍即在家鄉響應。他招募了一支千余人的隊伍,結營扎寨以待時機。徐壽輝所部攻打荊州,明玉珍正式起義并率部配合作戰,荊州戰役勝利后正式加入紅巾軍。明玉珍作戰勇敢,能身先士卒,很受下屬的愛戴與擁護。他先奉命守沔陽成功,又奉命率軍入川。1357年春,明玉珍率部駕駛戰船溯江而上,直撲重慶,經過一番激戰終于擊敗元朝守城部隊,活捉其守城主將,占領重慶。捷報及俘虜送到漢陽后,徐壽輝即任命明玉珍為隴蜀右丞。接著,明玉珍派兵四出討伐,徹底擊敗川內元朝官軍,基本上平定了川蜀。陳友諒謀害徐壽輝,明玉珍旗幟鮮明地表示堅決反對。他先派兵封鎖夔門,斷絕與陳友諒的一切來往,繼而在重慶城南為徐壽輝設廟立碑,春秋兩季都親自前往祭祀。1362年,明玉珍被部下擁立為帝,定國號“大夏”,定紀年“天統”。明玉珍堅持紅巾軍及天完政權既定的綱領、目標,繼續與元朝統治展開堅決斗爭。大夏農民政權不僅得到鞏固,而且不斷地給元朝統治沉重打擊,地盤、實力都獲得發展。可惜,明玉珍因為長年征戰、政務繁重、傷病交加,不幸于1366年死去,時年僅36歲。此后,大夏政權便每況愈下,徐壽輝領導的南方紅巾軍起義的余火,最后在這里熄滅了。

網載 2013-09-10 20:56:10

[新一篇] 征服者為被征服者的文明和文化所征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舊一篇] 徐福東渡日本三大謎團揭開。秦始皇上了大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