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榮辱觀教育研究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477(2007)01—0051—04
  胡錦濤同志提出,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概括精辟,內涵深邃,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時代性和實踐性,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鮮明導向,對于推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對高校培養和造就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是我們黨和國家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一貫要求,也是《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深化和具體化。大學的根本任務是育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社會主義大學培養的大學生就要做到“知行”統一,要知榮辱、辨是非、明美丑。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他們將歷史地承担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他們的思想道德和榮辱觀如何,直接關系到21世紀中國的面貌,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能否實現。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加強對青年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特殊重要性。
  一、對大學生進行榮辱觀教育的意義
  我國歷代十分重視榮辱觀念,仁人志士將榮辱看作是國格、人格的核心,這是我們民族珍貴的思想財富,對我們今天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對當代大學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環顧當今中國社會的一般社會道德現狀,在東、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交融和滲透過程中,應該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必須明確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的界限。“八榮八恥”正是當今社會發展需要的主流價值觀提煉,既有對中國傳統美德的繼承,又有對現代文明的發展。大學學習時期,是由青年學生向社會成人轉變的關鍵時期,其可塑性非常大,客觀環境因素對他們的意識觀念形成具有“模具式”的作用。
  青年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生力軍和未來社會的主體力量。把他們培養成什么樣的接班人,樹立怎樣的價值觀、道德觀,直接關系到祖國的命運和前途,關系到民族的興盛成敗。目前在校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由于他們在家庭中的成長環境和地位,導致他們以我為主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比較普遍,而且在初等教育階段重點得到了文化知識的熏陶,而高等教育則是未來社會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如果這個培養過程不能實現培養目標,那就是向社會輸送“不合格人才”。如果說人們社會活動的全部目的是為了推動社會進步的話,那文明進步的根本就在于社會道德習慣的進步。一個社會的文明狀態的形成,必定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青少年也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塑造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質,就是在塑造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品質;塑造大學生的優秀道德品質,就是在塑造未來社會的道德品質,引導青少年樹立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榮辱觀,是百年大計、千年大計,必然影響到祖國未來的建設和發展,必須把它當作為關系國家民族未來的大事來抓。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與他國、他民族的區別除了表現在語言、服飾、飲食和其他習慣以外,更重要的標志就是對是非判斷的文化特征。某一件事物是好是壞,確定的民族或社會群體都有著不容模糊、明確的主流價值認定標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特性,也必須有非常清晰的價值邊界,必須有每一個人的道德底線,這最典型地體現在劃分是非界限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了“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社會主義”的“五愛公德”,“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正是體現了“五愛公德”的價值標準。“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社會發展必須選擇的方向。在現代的社會里,一個人選擇自由生活方式是法律賦予其的權力,應該受到社會和其他人的尊重和容納,但每一個個體如果只考慮自己的選擇,而不顧慮其他成員的存在,整個社會關系必然產生沖突、矛盾、戰爭,大多數個體發展的環境就會被破壞。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闡述了榮辱觀的應有內涵,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結合,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和凝聚國民共有的文化價值觀,奠定良好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精神基礎,全面實現國家發展目標和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發展都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對大學生榮辱觀現狀的分析
  (一)當代大學生榮辱觀總體狀況
  根據近幾年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擁護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充滿信心;二是思想道德狀況和精神風貌積極向上,價值觀繼續保持積極、健康的發展態勢;三是學生更加關注自身發展,勇于進取,有較強的成才愿望。能否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質、促進自身發展成為主導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重要依據。
  (二)當代大學生榮辱觀存在的問題
  我們在肯定大學生擁有積極、健康、向上榮辱觀的同時,應當清醒地看到,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與深化,在有利于大學生樹立自強意識、創新意識、成才意識、創業意識的同時,也給大學生帶來一些不容忽視甚至比較突出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情況;二是部分大學生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乏,部分大學生把人生價值片面理解為自我價值的實現,淡化、淡忘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自覺不自覺地把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對立起來,不能全面正確理解當前社會條件下愛國主義的內涵,不能正確看待個人成長進步與祖國繁榮發展的關系[1];三是部分大學生誠信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誠信是一種美德,是社會進步、文明的標志。一個人的信譽是一個人的價值觀的表現,同時也是一個人的無形資產。在現實中,部分大學生對“誠信受益”、崇尚美德等道德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理論存在,表現在他們能夠辨別榮與辱,區分善與惡,但在具體實踐中的表現往往大相徑庭,呈現出道德認知、道德評價與道德實踐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特點;四是少數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問題較突出。少數大學生勤懇、踏實奮斗和敬業精神下降了,讀大學不為真才實學,敷衍混日子的情況屢見不鮮;崇尚科學的學術精神少了,更多的是向往明星和富翁的生活;以自我為中心的多了,在與人交往中,缺乏包容精神與寬廣的胸襟;心理問題明顯多了,根據某高校2003年以來的滾動調查,只有將近2O%的學生認為他們的心理素質“較強”或“很強”。
  (三)大學生榮辱觀問題分析
  從國際影響來看,西方敵對勢力與我們爭奪接班人的斗爭依然尖銳復雜,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加緊了對我國青年一代的影響,大學生面臨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某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影響不可低估。
  從國內社會影響來看,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社會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傳統倫理道德在多元價值觀的沖突和碰撞中受到挑戰,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體系和評價標準尚未建立。一些丑陋和腐朽的東西沉渣泛起,大量涌入的外來思想文化、對社會風氣產生著深刻的影響,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倫理道德受到迅速而巨大的沖擊和影響,不少學生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道德困惑和迷茫。
  從教育自身來看,一是以學生為本的學校教育,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與深化并未完全落實。二是道德教育的簡單化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復雜化的矛盾,使得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方式與方法與溫家寶總理提出的教育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要求有差距。三是教師的價值觀和思想狀況的變化對學生價值觀和道德教育產生直接影響。四是教育環境已不再是一片凈土,不良社會現象在學校已不可避免。
  從學生自身來看,一是他們突出的表象是生理年齡相對提前,心理年齡相對滯后,表現為認知上的不成熟與行為上的幼稚。二是大學時期仍然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是由于社會閱歷有限,大學生對很多問題的認識還處于模糊狀態。三是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學習、生活、就業、生存發展等非常現實的問題。四是社會多元化價值觀的影響,使得大學生主觀上也缺乏自律意識。
  三、對大學生榮辱觀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一)知行合一,堅持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教育相結合。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確立與踐行,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也是知和行統一的過程[2]。一方面,發揮課堂教學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首先應該充分發揮各門課程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哲學社會科學課的教學作用,激發學生學習領會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精神實質的興趣;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深入淺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特點與道德行為,努力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入耳入腦入心。另二方面,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和踐履社會主義榮辱觀。知榮明恥,重在實踐。廣闊的社會實踐為榮辱觀的培養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要在學生的實踐教育環節中強化和突出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要求,引導他們從我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客觀要求內化為自覺行動,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
  (二)引導大學生修身自律,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
  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既要充分發揮學校、社會、家庭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作用,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教育功能。道德實踐歸根結底是道德主體的自主自律,大學生正處于“自律”階段的起始,引導其修身自律和自我教育,以養成良好的自我約束習慣,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只有當他們具有了較強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實現思想觀念從外向內的轉化,懂得辨別是非美丑,區分善惡榮辱,知道自己應該堅持什么,抵制什么。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榮辱觀的教育,應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他們的自我參與、自我判斷、自我選擇以及自我修養的意識,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修身自律活動,如通過積極發揮網絡的作用,創造優良的校園文化氛圍開展自我教育,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不斷進行自我教育,還可以通過營造積極進取的優良校風、班風、學風,在集體的引導下不斷完善自我。
  (三)弘揚社會主旋律,堅持社會輿論與示范機制相結合。
  在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形成過程中,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評價機制、獎懲機制和監控機制,并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功能,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行為,包括大學生的道德行為加以倡導或斥責、鼓勵或鞭撻,敦促大學生反省自己的思想行為,在榮辱的激發下,增強行為的道德義務和責任心,辨別道德是非的標準,從而調節自己的道德行為。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榮辱觀的示范機制。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都是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榜樣,同時,深入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發現、培養先進典型,樹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道德楷模,讓廣大學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從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在大學生中形成知榮棄恥的氛圍。
  (四)提高師德建設水平,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
  高校教師是青年學生增長知識技能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的敬業精神、治學態度、言談舉止、為人處事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效果和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水平。育人先要育己,要在學生的榮辱觀教育上取得成效,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領悟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精髓,自覺加強師德修養,模范遵守職業道德,堅持以學生為本,教書育人,教師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四、對大學生進行榮辱觀教育的措施
  (一)構建學校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良好機制
  一是加強領導,高度重視。建立學校黨委統一領導,學生管理部門統一指導、計劃協調,學院為主體實施,輔導員、班主任共同參與,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工作模式。高校各級黨組織都要高度重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認真研究落實中央16號文件的各項要求和精神,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納入學校“十一五”發展規劃,體現在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的各個方面。
  二是積極開展大學生榮辱觀教育研究。高校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才資源和理論研究優勢,要圍繞當前影響大學生道德水準和評價體系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與大學生實際需求不適之處,組織專門力量進行專題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形成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指導和推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深入開展。
  三是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學生激勵和約束體系。要結合學校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科學合理的學生評價體系,在明確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標準的同時,更加強調道德激勵和約束等評估機制,明確道德評價標準,讓大學生明白到底應該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學生在做人方面多下功夫。
  (二)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加強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一是根據教育部要求,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進網絡工作,結合新的教學大綱,開設中國歷史、文化、道德等選修課,開辦以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的專題講座,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深入淺出,循循善誘,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入耳、入腦、入心。
  二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強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反應。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是所有人群中可塑性最強、最具有活力的群體,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樹道德新風的有生力量。首先,中國的發展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指導我們前進的科學的方法論。其次,中國的國情決定了當代青年學生應該責無旁貸地承担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第三,中國的未來決定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是建設美好家園、構建和諧社會的保障與基礎。在教育中要善手用典型事例、身邊的榜樣教育大學生,避免空洞說教。
  三是以弘揚民族精神為核心,加強對大學生中國革命傳統教育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教育。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民族精神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就是要以弘揚民族精神為核心,對大學生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教育,使大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和建設新中國的奮斗中表現出來的革命氣概,懂得中國共產黨是民族精神的繼承者和創造者。教育中要善于利用各種教育基地,教育時機,教育手段、各種紀念日等。
  (三)拓寬大學生榮辱觀教育途徑,更新教育內容,踐行“八榮八恥”
  一是加大正面教育和引導,典型引路。正因為大學生的可塑性強,對新生事物的接收能力強,所以對大學生實施正面教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通過抓典型、樹典型、典型引路,通過課內課外教育、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報刊、櫥窗等載體,大力宣傳新時代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宣傳身邊的先進人物和突出事跡,激勵他們向先進看齊,引導他們正確看待生活中的失衡現象,幫助他們認識市場經濟的雙重效應,做到頭腦清醒,立場堅定。
  二是更新教育內容,加強實踐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重在實踐教育。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大學生反思和改變自我價值觀上的某些模糊認識,養成謙虛謹慎的品格和艱苦奮斗的作風。各校可以充分利用暑期社會實踐、志愿者活動、主題教育活動、參觀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實踐活動。
  三是明榮知恥,加強自我教育。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在大學生中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青年學生首先要自己做到自省自律、知恥改過。古已有之:“知恥近乎勇”,“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寧可毀人,不可毀譽”,“過則勿憚改”,都說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將榮辱放到了與人格一樣重要的地位。大學生要在高度發展和競爭激烈的社會立足,必須用社會主義榮辱做到“日三省吾身”,自覺運用先進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用過硬的本領提高自身實力。積極參加學校黨、團和社團組織活動, 使自己在黨團活動中凈化心靈、熏陶思想、升華認識、提高覺悟[3]。
  四是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寓于學生具體工作。榮辱觀教育要切忌口號化、公式化,要和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相結合,強調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三貼近”原則,真正使榮辱觀教育“入腦、入耳、入心”。從當前來看,一是要切實關心貧困學生,做好資助工作,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二是要切實做好學生就業工作,將榮辱觀教育與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就業的主旋律結合起來,切實關心家庭經濟困難、身體有殘疾、性格內向同學的就業。為他們尋找一切機會,就是辦讓人民滿意教育的真正體現。三是加強學生生命觀、責任感教育,做好心理疾病預防與干預工作。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大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接受教育
  一是加強師德建設,發揮教師隊伍在榮辱觀教育中的作用。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榮辱觀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老師給學生一份愛,他們會還給老師一百份愛。所以要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平,大力加強師德建設,使教師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二是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是學校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重要作用。要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校園文化傳統,加強校園景點建設,優化、美化校園文化環境,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推動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淀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園人文、自然環境中陶冶情操,促進自我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三是營造學校、學生自身、社會為一體的榮辱觀教育良好氛圍。對大學生的榮辱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社會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發揮功能齊全、滲透作用強、覆蓋范圍廣的優勢,學校要發揮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學生個人要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共同營造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良好氛圍[4]。
  總之,我們在充分肯定當代大學生榮辱觀主流表現的同時,一定要切實關注社會發展變遷對大學生榮辱觀的影響,切實關注大學生榮辱觀在社會中的鏡像反映,做到以教育為根本,以實踐為關鍵,以環境為條件,以制度為保障,把大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具有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收稿日期]2006—12—20
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邯鄲51~54G2思想政治教育王羨農/韓瑞英/齊明遠20072007
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對策/大學生
  socialist sense of honors and disgraces/educational measures/higher school students
Study of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race “Eight Honors and Eight Disgraces”brings up new requirements for higher schools to cultivate qualifie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builders and inheritors. We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sense of honors and disgraces On the young students.We should also correctly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obey the scientific educational principles to adopt efficient educational measures.
“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對高校培養和造就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充分認識加強對青年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特殊重要性。對大學生進行榮辱觀教育,要正確分析當代大學生榮辱觀的現狀,遵循科學的教育原則,采取有效的教育對策。
作者: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邯鄲51~54G2思想政治教育王羨農/韓瑞英/齊明遠20072007
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對策/大學生
  socialist sense of honors and disgraces/educational measures/higher school students

網載 2013-09-10 20:58:50

[新一篇] 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及其教育

[舊一篇] 當代審美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