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在四百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多語言、多方言的社會。它的語言狀況比香港更復雜、更多樣化一些。香港基本上是一個中文、英文通行的雙語區,而澳門基本上是一個中文、葡文和英文通行的三語區。澳門是一個語言寶庫,是研究語言接觸現象的理想地方。
本文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對澳門的語言作較為系統的考察,對語言之間的相互影響作較為全面的分析,同時,對語言的發展趨勢作一初步預測。在此基礎上,對語言規劃和規范化提出初步建議,借以引起有關專家對澳門語言研究的興趣。
壹 澳門的歷史、地理與人口結構
澳門位于中國大陸南部沿海,正處珠江口西岸。它在東亞的位置也很適中,是東南亞與東北亞航線的中繼點,東北離東京2800公里,西南距新加坡約2600公里,東南離馬尼拉1200公里,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全境由澳門半島、乙仔島和路環島三部分組成,據最近統計,總面積為23.5平方公里。
澳門自古屬于中國領土。明、清政府曾明確宣布澳門主權屬于中國。葡萄牙人入據澳門乃近幾百年的事情。據清代印光任、張汝霖的《澳門記略》記載,澳門開埠后,葡人便以此為基地,來往于里斯本、果阿、馬六甲、長崎和馬尼拉之間,進行貿易活動。從十六世紀五十年代到十七世紀四十年代,澳門的對外貿易迅速發展,成為東西方貿易的中繼港。鴉片戰爭以后,葡國政府宣布澳門為自由港,是葡國的一個“海外省”,但中葡之間始終沒有就葡占澳門的界址達成協議。1972年3月, 中國政府鄭重聲明:澳門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本不屬于所謂的殖民地范疇,解決澳門問題是屬于中國主權范圍內的事情。1974年,葡國“4.25革命”后,新政府公開承認,澳門不是殖民地。1979年中葡兩國建交,1987年3月16日正式簽署了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 圓滿地解決了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了解這段歷史對我們研究語言問題很有好處。語言的發展跟經濟的發展分不開。澳門的歷史是分階段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政策,包括語言政策。下面有些問題的討論跟歷史階段的劃分很有關系。
澳門由一個小漁村發展成太平洋西岸的一個著名的國際商埠,是中國通向世界的橋梁之一。澳門是西方人進入古老中國最早的口岸之一,在歷史上曾是盛極一時的國際貿易中心,資格比香港老得多。澳門跟香港一樣,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但是,澳門又不同于香港。如果說,香港主要是中國文化跟盎格魯-薩克遜文化的交匯點的話,那么澳門則是中國文化跟葡國文化以及拉丁文化的交匯點。澳門除跟葡國保持聯系外,還跟一個葡語國家群(包括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口超過1.5 億)和以拉丁語族語言(法語、西班牙語等)為第一語言的國家群(包括法國、意大利、墨西哥、阿根廷等三十余國)保持聯系。這些國家和地區除語言外,在民族、宗教、文化、歷史、法律等方面有許多共同點。所以說,澳門是通往拉丁語族國家的橋梁。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要研究語言,不能不研究它的歷史背景。
據澳門政府統計司1998年公布的數字,澳門總人口為430549人,其中本地華人占96%以上,葡國人不到3%,其他外國人不到1%。在澳門,主要語言社群有三個:一個是華人社群,占人口的絕大多數;另一個是葡人社群,主要是來自葡國本土的人士,約有3000人(多數是政府公務員、教師以及他們的家屬),還有一個介乎二者之間的土生葡人社群。土生葡人始終沒有精確的統計,估計約11000人左右,其中約3000 人在政府部門中工作。所謂土生葡人,主要指在澳門出生、具有葡國人血統的葡籍居民,包括葡國人同華人或其他種族通婚而生的后代以及長期或數代在澳門生活的葡國人。其中最典型的是中葡混血兒。有的學者把在葡語教育環境中培養出來的純中國血統的葡籍人士也稱為土生葡人。以雙語、雙文化的觀點分析,土生葡人有以下特點:
①從人種學上看,土生葡人是毆亞混血兒,最典型的是中葡混血兒。
②從文化學上看,他們是東西方文化、特別是中葡文化結合的產兒。
③從語言學上看,他們是操雙語者,既操葡語(他們自稱是“爸爸的語言”),又操粵語(他們自稱是“媽媽的語言”)。但是他們這兩種語言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有強有弱的。
在討論澳門人口結構時,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澳門人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據統計司1991年統計,澳門的文盲占人口總數的20%。據最新統計,在20萬就業人口中,73%的人教育水平在初中或初中以下。
貳 澳門的語言現狀
澳門是一個多文化社會。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多文化社會必然是一個多語言社會。澳門的語言狀況比香港復雜,澳門是中文、葡文、英文通行的三語區,在中文內部,現代漢語又分普通話、粵語、閩語、客家話、吳語等,漢字又分繁體字和簡化字。有的學者把澳門的語言狀況概括為“三文四語兩字”(“三文”即中文、葡文、英文,“四語”即普通話、粵語、葡語、英語,“兩字”即繁體字、簡化字),雖不太準確,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澳門語言的多樣化。據統計司1991年統計,澳門人在家里,講粵語的是多數,共289297人,占86.3%;講普通話的共4016人,占1.2%;講其他漢語方言或少數民族語言的共32217人,占9.2%。 三項合在一起,共325530人,占96.6%。就是說,每30個三歲以上的人中,只有一個不會說漢語的,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人講漢語、其次是講葡語的,共6132人,占1.8%;再其次是講英語的,共1777 人,占0.05%;講其他語言的共3838人,占1.1%。1987 年中葡聯合聲明簽署之后,經過十幾年的語言培訓,情況有了較大的變化。
一百多年來,葡語一向是澳門唯一的官方語言,在政府、司法、公務中通用,在政治上占優勢。所有公務員必須會葡語,否則不能入職。所以在澳門流傳“任人唯(葡)語”的說法。在政府部門中,上層多為葡國人,下層多為本地華人,中層多為土生葡人。華人公務員跟上司溝通,只能用葡語,因為上司不會中文。法律和政府文件都是葡文的。政府與民間溝通要通過翻譯進行。有些政府公文是中葡雙語,但也是以葡文為主,中文為輔。《政府公報》的報頭在右上角印著:“所有澳門公報內文字以葡文華文頒行者,遇有辯論之處,仍以葡文為正也。”澳門主要的地名都以葡文為主,以中文翻譯為輔,常把本地華人使用的通俗名稱放在括號內。許多街道都是以葡國的重大歷史事件或軍政要人命名的。這樣,華人社群和葡人社群各用自己的一套術語名稱,互不相干,影響了彼此的溝通。例如:中文名稱 葡文名稱 中文譯名 澳門 Macau 馬交 @①仔 Taipa 太白 路環 Coloane 古魯安那 大三巴(版坊) Ruinas de S.Paulo 圣保祿遺址 新馬路 Avenida de Almeida Ribeiro 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仙女巷 Travessa das Bruxas 巫婆巷 馬交石炮臺馬路 Travessa de Maria Ⅱ 瑪利亞二世馬路
1991年12月,葡國部長會議通過了確定中文在澳門享有官方地位的法令,該項法令刊登在12月26日的《共和國日報》上,隨后刊登在1992年1月13日的《澳門政府公報》上。至此,完成了所有的法律程序, 中文在澳門具有與葡文同等的官方地位和法律效力。葡文不再是唯一的官方語言,而是兩種官方語言之一。
在討論澳門的中文狀況之前,先解釋一下“中文”這個概念也許是必要的。在港澳地區,一般傳統的看法認為,中文的書面語是白話文,口語是粵語。也許到一定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人認為口語是普通話。由于96%以上的澳門人是華人,所以中文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也是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澳門自古是中國領土,直到鴉片戰爭前,中國政府一直有效地對澳門行使主權,中文也一直是官方語言,當時,葡語只在葡人社群中使用。但鴉片戰爭以后,澳葡當局管治澳門,中文就失去了官方地位,但在民間廣泛使用。在澳門,粵語是一種強勢方言,它不但有完整的語音、語法和詞匯系統,而且有一大批地方字。它是本地華人主要的口頭溝通工具,對書面語影響也很大。所以,澳門人對粵語情有獨鐘,懷有深厚的方言情意結,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畢竟澳門跟內地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溝通上的需要,澳門人比較注意學習普通話。在歷史上,大的普通話學習熱潮就有三次:一次在抗日戰爭時期,一次在新中國成立前后,第三次始于內地改革開放以后。這一次在前兩年已進入高峰期,目前正在持續下去。筆者是第三次熱潮的親身參加者和見證人。筆者認為,第三次熱潮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遠遠超過了以往兩次。以公務員普通話培訓為例:公務員普通話培訓始于1986年,到現在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剛開始時,每年只有十多個班,后來發展到每年二、三十個班,學員三、四百人。自1993年開始,每年都成倍地增長。1997年至1998年,每年都有一百多個普通話班,學員達兩千多人次,教師七十多人。據有關統計,到目前為止,已接受普通話培訓的公務員達一萬人次以上。公務員普通話培訓發展很快,并將深入下去,推向全社會。在過去十年里,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初步建立了一個比較實用的公務員普通話培訓體系。這個體系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①制訂了普通話等級標準:這個標準分九級,與本地中文等級標準相對應。
②制訂了普通話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現已開設了十六門普通話課程,分初、中、高級三類,每門都有完整的大綱和教學計劃。
③編寫了系列教材:有代表性的教材是澳門政府行政暨公職司與理工學院聯合出版的“漢語教程”。我們已完成了前七級教材,共十冊。八、九級正在編寫。全套共十四冊,回歸前準備出齊前八冊。這是澳門歷史上第一套公務員普通話培訓系統教材。
④建立了一支骨干教師隊伍,共八十多人。
⑤摸索到了培訓的基本途徑和方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我們的基本經驗有兩條:一條是走語言的路子,不走文學的路子;另一條是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主要教學對象分三類:即華人,葡人和其他外國人(包括介乎華人、葡人之間的土生葡人)。
澳門的公務員普通話培訓正向縱深階段發展,出現了新的特點:
①形式多樣,本澳、內地相結合。
②由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在開設的十六門課程中,多數屬于初、中級課程,但七級課程、專業普通話課程和普通話強化課程都屬于高級課程。
③由口語訓練擴展到書面訓練。公文寫作的需求量很大。已開過十幾個班,還會開更多的班。公文寫作教學要研究的主要問題是:教學的重點是什么?重在格式還是語言?公文到底使用什么樣的語體?要不要使用文言?要不要使用口語?選擇什么樣的教材?如何編寫出適合本澳情況的教材?如何處理澳門與大陸、香港、臺灣三地公文的差異問題以便于彼此的溝通?
④由短期的業余培訓轉向正規的專業教育。近幾年一直在準備設立中文專業學位課程。
中文、葡文都是官方語言,除此以外,還有英文。英文主要通行于旅游、商貿領域、高等教育機構、教會學校等。由于英語不是官方語言,所以在政府機構中不通行。有些葡國人担心英文發展得太快會對葡文不利。澳門沒有英語電臺、電視臺,也沒有像樣的英文報紙。所以,跟香港比較起來,澳門的平均英語水平比較低,英語純熟的人比較少。這跟澳門的國際城市身份極不相稱。
叁 語言之間的相互影響
在澳門這個多語社會中,漢語、葡語和英語最為流行。在長期的語言接觸中,三者之間相互吸收,相互補充,各司其職,共同發展。在不同語言接觸的過程中,詞匯之間的相互吸收最為活躍,這方面的例子俯拾即是,不勝枚舉。
中文對葡語產生的影響最好的例證莫過于土生葡語。 土生葡語 (Patoa)實際上是一種克里奧爾語(Creole),它在語音、詞匯、 語法上,有許多特點:①沒有定冠詞;②代詞數目少;③性、數、格不一致;④用重迭的方式表示復數;⑤形容詞沒有數的變化;⑥情態項目減少;⑦時態方式減少,如用já(已經)表示過去,用ta (正在)表示現在,用logo(以后)表示將來;⑧用中文式的正反問句é n@②o é(是不是)來代替標準葡語中的é ou n@②o é(是,還是不是)。
許多研究者(特別是Blanca Aurora Diez)在他們的著作中已經注意到上述特點和其他特點,但未談及形成這些特點的原因。上述特點的共同之處是非形態化,而非形態化正是漢語的特點。漢語是非形態語言,沒有典型的形態變化。筆者的同事黃徽現教授曾經把《澳門記略》里用漢字翻譯的葡語詞表譯回葡語,里面有不少土生葡語詞匯,有興趣的同行可以找來參考。
在長期的語言接觸中,中文也從西方語言(包括英語和葡語)中吸取了不少有益的東西,豐富了自己的語音、詞匯、語法,提高了自己的表達能力,使之更適應現代國際社會的需要。在詞匯方面,中文吸收了大量的外來詞,其中許多詞正是通過粵語這個中介進入普通話的,如巴士、小巴、的士、卡拉OK、電腦、投訴等。還有一大批詞,只在本地流行,尚未進入普通話。例如澳門粵語從英語里借來的語詞:波球(ball),貼士小費(tips),媽咪(mammy),爹地(daddy),拜拜再見(bye-by),騷表演(show),派對宴會(party),波士老板(boss),士多商店(store)等。澳門粵語從葡語借來的詞語如: 窿丁意即“沒有”(n@②o tem), 梳巴湯(sopa ), 馬介休魚(bacalhau ),沙丁魚(sardinha),migo朋友(amigo),folga休息(folga)等。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音譯詞是大量的,有些詞拖著一條西文尾巴進了中文(卡拉OK ), 有些詞還加了一個頗具地方色彩的詞綴(如阿sir),有些詞就干脆原封不動地進入(特別是一些新概念、 術語和一些難翻譯的詞語,如morning call)。有人把morning call翻譯成“叫早”,不太確切;有人把它翻譯成“叫床”,更是笑話。至于意譯詞(如“電腦”)和半音半意詞(如“小巴”、“啤酒”)是常見的、容易為人們接受的方式,這里不再贅述。除詞匯以外,澳門的中文運用還有以下特點:
1.在口頭交際中,經常進行語碼轉換,交替使用中文和外語,中文書面語中夾雜著大量外文。如:江山如此多FUN!│將CV Fax到2973 —0261。
2.大量使用直譯句。如:創造職位(to create jobs)│一石二鳥(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請保持此門經常關閉(Please always keep the door closed)│落車請由后門(Please getoff from the back door)。
3.大量使用“被”字句(常見于文字)。 有一條新聞報導, 全文39句,“被”字句用了7個,占總句數的17%。 常見的“被”字句有:一名疑匪被發現死去│他們被告知應如何處理那些飛彈│她被批評有太多緋聞│我們在一次宴會上被介紹認識│今次這件事不會被拖延│昨天你被發現跟他在一起。
4.經常改變中文詞性。如:我是很阿Q 的│他很自我│男人有時比女人更女人│他工作很投入│離婚是極個人的事│他是非常前衛的│他覺得很諷刺│無論多無厘頭的話也可以用作對白│他變得很野性│她是一個很專業的普通話老師│他很中國│澳門文化中心的確很吸引。
5.非及物動詞或動賓結構帶賓語。如:貢獻社會│挑戰娛樂圈│走私金三角│搗亂店鋪│移民加拿大│投資大陸。
6.人稱代詞前加修飾語的現象多于內地。如:嬌小可愛的她還受到內地外籍人士獻殷勤│難受的是寂寞孤獨的我│卸了戲服,卻又變回平易近人的他│特別的愛獻給特別的你。
本地的語言接觸現象是非常豐富的,以上僅是我個人接觸到的少數例子,肯定掛一漏萬。上面說過,語言之間的影響,正面大于負面,值得很好研究。漢語要走向世界,一定要從別的語言中吸收所需要的東西,補自己的不足。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語言接觸也不例外。語言接觸中的負面影響自然需要規范,這是不言而喻的。
肆 澳門的語言規劃問題
語言規劃(language planning)一詞源于英語, 泛指有計劃地管理與改進現有語言文字的活動,包括標準語或官方語言的選擇,語言與語言之間、標準語與方言之間的協調,語言的規范化,新詞語的整理,文字的改革,文字的創制等。通過語言規劃,官方的語言政策得到確立或執行,所以說,語言規劃實際上是語言政策的具體體現。語言政策是一種人為的語言干預,當然這種干預要遵循語言發展的規律。語言規劃者(language planners)通常是政府或政府授權的機構, 有時也可能是一些文化名人,特別是語言學家、社會學家。在澳門,沒有專門的語言規劃機構,語言規劃由政府有關機構和教育部門負責,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社會語言學分為兩種:一種是研究社會與語言的關系,重在理論研究,西方的社會語言學多屬于這種;另一種是專門研究語言規劃,重在應用,中國的社會語言學多屬于這種。中國的語言規劃是有傳統的,秦代的“書同文”就是最早的語言規劃活動。內地的語言規劃有較長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以作為澳門的借鑒。
澳門是一個多語的國際社會,但由于葡國人懂中文的很少,華人懂葡語的也不多,所以兩個語言社群在信息傳遞上受到限制;由于英語不是官方語言,在政治上不占優勢,所以政府在英語的推廣上不怎么重視,造成澳門居民的平均英語水平明顯遜于香港居民,對外交往缺乏國際共同語或輔助語,這對澳門國際地位的提高極為不利。在兩個語言社群內部都有一個標準語與方言關系的處理問題。在中文內部,普通話與粵語的分歧、書面語與口語的分歧、繁體字與簡化字的分歧、地方字的整理、不同方言拼音方案的統一、公文格式的協調一致等問題,都很突出,需要逐一加以解決。所有這些都說明,在澳門,語言規劃是十分必要的,規劃的任務也是十分艱巨的。
當今世界,語言運用的總趨勢是:從單語到雙語、多語。說單語的人越來越少,說雙語、多語的人越來越多。到一定時候,說單語者寸步難行。近幾十年來,一些國家都十分注意推行雙語、多語政策,實行雙語、多語教育,例如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都是這樣做的。雙語政策應該是澳門東西方文化交匯特點的保留,不但不會削弱民族共同語,反而會促進它的推廣。我們推廣普通話,不是消滅葡語,而是使土生葡人和葡國人變為雙語人。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在一個多語環境中推廣民族共同語比在一個單一的方言區內推廣容易得多。澳門在開埠之前是個單語社會,開埠以后四百多年來,逐漸形成一個多語社會。這是一個現代化國際城市的重要標志之一。1987年3月16日,中、 葡兩國政府領導人在北京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該《聲明》第二條第五款第二項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機構、 立法機關和法院, 除使用中文外,還可以使用葡文。”1993年3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其中第一章第九條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除使用中文外,還可使用葡文,葡文也是正式語文。”還有前面提到的1991年12月12日葡國部長會議通過的確立中文在澳門官方地位的法令。這些都是執行雙語政策、推行雙語教育的法律依據。正是在這些法律的推動下,澳葡政府才順乎世界潮流,開始由一百多年來執行的單語政策逐步轉向雙語政策,但是雙語政策的落實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誠然,澳門是一個多語社會,但在中葡兩個語言社群中,說單語的大有人在,單語思想根深蒂固,甚至一些單語的語言學者也不例外。有些人為了時髦,有時也把“雙語”這個詞掛在嘴邊上,擺在文章里,但在內心深處卻欠缺“雙語”意識,比如對待土生葡人。正確的雙語觀點應該是:跟葡國人比較起來,他們會粵語;跟中國人比較起來,他們會葡語。在語言使用上,他們有葡國人沒有的優勢,也有中國人沒有的優勢。當然,他們也有自己的弱點的,比如,一般說來,他們的中文基礎較差,需要補課。事實上,他們近十年來一直在努力進修中文,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有些葡國人認為他們葡文不行,而有些中國人認為他們中文不行,是“半瓶子醋”,即西方人所說的“雙半語人”,這是典型的單語人的偏見。
澳門語言規劃的首要任務是處理好中、葡、英三者之間的關系,使三者各司其職,共同發展。在澳門,96%以上的居民以中文為母語,人們不懷疑它的存在和發展。它的官方地位需進一步落實,普通話需進一步推廣,簡化字也應該提倡。澳門是一個商業社會,英語的市場價值正在上升,人們也不懷疑它的存在和發展。如何提高澳門人的英語水平,也是語言規劃中不可忽視的問題。現在,大家關心的是葡語的存在和發展。1997年10月,筆者去里斯本參加一個葡國語言、文化研討會,我的論文是談澳門語言問題的。會上,葡國朋友最關心的是,1999年以后,葡語在澳門會不會存在下去?澳門政府也有這種担心,所以想通過新的法律的形式,確保葡語在澳門的存在。1998年2月, 筆者曾在澳門政府文化司署舉辦的研討會上作過題為“澳門語言規劃與規范化”的學術報告,會上葡國學者問的最多的問題是葡語在澳門的前景。筆者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對葡語在澳門的前途是樂觀的。當然在這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首先要有一個科學的雙語政策。
一種語言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取決于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經濟實力和它的海外拓展能力。十五、六世紀,葡國的航海業很發達,積極向海外開拓,堪稱海上強國。因此,十七世紀,葡語曾是亞非沿海地區商業貿易的國際通用語。在澳門,長期以來,葡語是唯一的官方語言,在政治上占優勢。澳門政府培養了一批葡語人才,主要是初、中級中、葡翻譯人才,也有一部分出類拔萃的高級人才。現在澳門政府有中、葡兩種官方語言,《中葡聯合聲明》和《澳門基本法》都有明確規定。根據“一國兩制”的構想,葡文同中文一樣,將長期存在下去。
葡語除了作為政府行政運作的語言外,還可以用作研究語言文化的語言、部分學校部分課程的教學語言。澳門不是巴西,四百多年來,葡語沒有普及到華人社群的日常口頭交際之中,今后更不會,這是不言而喻的。
在葡人和土生葡人社群中,葡語仍是口頭溝通的語言。當然,隨著葡人的減少, 用葡語進行口頭交際的范圍會有所縮小。 一部分葡國人1999年后繼續留在澳門工作,目前正在學習普通話,他們將會多一種溝通工具,由單語人變成雙語人。
澳門很小,葡語人才的需求量有限,而且已有不少,但澳門地理位置優越,可以考慮成立葡語培訓、研究中心,為內地、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國家培養葡語人才,提高澳門的知名度,在國際交流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應該把重點放在高級葡語人才的培養上,不要分散精力搞普及。要鼓勵葡人和土生葡人的子女學習葡語,并為他們的學習創造條件,同時也鼓勵他們學習中文,使他們成為新一代的雙語人。
要保證葡語教學質量,除了需要本地的雙語教師以外,還需要從葡國聘請一定數量的葡語專家。以葡語為母語的專家自然是葡語的權威。培養高級葡語人才,一定需要雙方的合作。
語言的發展有一定的客觀規律。葡語在澳門的存在與發展最終取決于葡國的國力和經濟實力、中葡關系、澳門經濟、澳門的國際地位以及社會需求。
伍 澳門語言規范化問題
澳門語言的規范化工作十分重要,而且任務也很艱巨。澳門語言中的問題需要規范化。澳門有1060多條街道,筆者跟郭英副教授都走遍了,發現了許多有趣的語言現象,也發現了不少問題。以下語言現象都是筆者在生活看到的真實例子。
1.英、葡文混雜。 例如:Buda das Four Faces (四面佛)│Edificio Seaview Garden (海景花園)│Edificio Golden SeaGarden(金海花園)。
2.中式葡文。例如:Hang Fu Edificio(恒富大廈)。
3.外文拼寫錯誤。例如:Jakdim Infantil (在乙仔海洋花園內。Jakdim應為Jardim)。
4.西式中文或假西式中文。例如:19日1月1998年│世紀21地產。
5.中、外文混雜。例如:你而家apply,sure you can enter thecollege at fall quarter│因為deadline會在六月│TOEFL 500分便OK。
6.漢字排列順序混亂,同一個商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排列順序。夾雜著外文、阿拉伯數字的中文自右而左排列。例如:押發義(商號)│義發表飾市場(商號)│KO拉卡唱大(報紙標題)│區地、 家國個180界世(報紙標題)。
7.粵語的不同拼音方案需要協調統一。例如,同一個姓卻有不同的拼寫方法,很容易造成混亂:區Ao,Au│趙Chio,Chiu│鄭 Chiang ,Cheang│周Chao,Chau│謝Che,Tse│鐘Chong,Chung│郭 Kuoc ,Kuok,Kwok│李 Lei,Lee│劉 Lao,Lau│陸 Loc,Lok│蘇 So, Sou│蕭 Sio,Siu│黃、王 Wong│胡 Woo,Vu│吳 Ung,Ng。
語言的規范化標準是約定俗成的,語言學家的任務在于總結這些約定俗成的規律,總結人民群眾使用語言的新鮮經驗,并加以提高、歸納,形成規范化標準用來指導、規范人們的語言行為。人們也樂于接受這種來自語言現實的標準。語言是不斷變化的,規范化標準也應該隨之變化。一成不變的標準只能限制語言的新發展。因此,我很贊成著名語言學家詹伯慧教授所說的:語言學家要作導游,不作警察。我個人認為,一些難翻譯的新術語、新概念以及地名、人名等,可以有選擇地以原裝或半原裝形式吸收到中文里來;粵語中的新詞語、地方字,也可以根據需要有選擇地吸收到普通話里來。
規范化標準中的人為干預也是很必要的,澳門很需要這種人為干預的規范化標準。例如公文的規范就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建議盡快成立專門小組或委員會,來從事這方面的工作。規范化標準制定出來之后,還要使之法典化。
陸 結語
從上面各節的討論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結論:
1.澳門由于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所以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成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成為中國聯系拉丁語族國家和地區的橋梁。它的文化主體是中華文化以及拉丁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要保留它的文化,就必須保留它的語言。
2.澳門是一個多語、多文化社會,是一個語言寶庫,研究語言接觸現象的理想地方。澳門的語言主要有三種:中文、葡語和英語。前兩種是官方語言,后一種是商貿、旅游語言。三種語言分工不同,各司其職。三種語言在長期接觸中,各自吸收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但各自相對獨立。三者之間的相互影響正面的大于負面的,積極的多于消極的。
3.葡語是即將成立的澳門特區官方語言之一,在歷史上曾為國際性商貿語言。1999年以后,它仍是法定的官方語言,將長期存在下去,主要用于行政運作、法律制定、教學研究等。一種語言的強弱歸根結底取決于它的經濟基礎。葡語能否保持它的強勢地位,要看葡國的綜合國力、澳門的經濟實力、國際地位以及中、葡關系的發展。
4,漢語也是即將成立的澳門特區的官方語言之一。普通話和粵語在澳門將長期共存,但普通話作為漢民族共同語,它在澳門的普及速度將是很快的。
5.雙語政策是制定語言規劃的基本政策,要處理好中文、葡語和英語這三者之間的關系,使語言的發展跟澳門的國際城市地位相適應。忽視英語會使澳門在國際交往中吃虧。
6.澳門的中文問題很突出,規范化任務很重。主要問題是:錯別字多,書寫較亂;公文及日常應用文受外語、方言影響較大,不容易看懂。大陸、臺灣和香港都有公文規范化標準,只有澳門例外。規范化工作早就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澳門面臨著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就是要提高全澳門人的中文水平。
7.澳門要盡快成立語言文字工作小組,專門負責澳門的語言規劃和規范化的工作。澳門應建立語言培訓中心,為澳門回歸培養人才,同時面向周邊地區和國家,面向拉丁語族國家和地區,為這些國家和地區培養葡語、中文(包括普通話的粵語)等語言人才。澳門很小,它本身需要的葡語人才有限,若面向世界,路子就寬闊多了。
方言京298~306H1語言文字學盛炎20002000澳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由一個小漁村變成一個著名的國際貿易商埠和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形成一個多元語言的社會。本文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描述澳門語言的現狀,在此基礎上,對澳門語言發展趨勢作初步預測。本文重點討論澳門語言規劃和規范化問題,對如何處理中文、葡文和英文三者之間的關系作了較為詳盡的論述。筆者認為,雙語政策應是澳門語言規劃中的基本政策,任何形式的單語政策都是違背時代潮流的。澳門現存的中文、葡文和英文這三種語言應各司其職,協調發展,共同為澳門的經濟、文化繁榮服務。本文曾在深圳舉行的“第六屆雙語雙方言研討會(國際)”上宣讀,此次發表時做了一些修改。This paper tries to generalize the present languagesituation in Macao, to predict tentatively it's developingtendency and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languageplanning and language standardization in the near future. Thebasic viewpoint of this paper is:the trend of language use inthe world today is from monolingual to bilingual and tomultilingual; to follow this trend, the characteristic ofmultilingualism in Macao should be retained. This paperpredicts that Chinese and Portuguese will exist for a longtime as official languages in Macao;and the market value ofEnglish will be raised to a higher level.This paper advocatesthat to kee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Chinese andPortuguese cultures in Macao,further steps of carrying out abilingual policy should be taken.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the Chinese and Portuguese linguists need to work as a verygood team.盛炎 澳門理工學院 作者:方言京298~306H1語言文字學盛炎20002000澳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由一個小漁村變成一個著名的國際貿易商埠和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形成一個多元語言的社會。本文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描述澳門語言的現狀,在此基礎上,對澳門語言發展趨勢作初步預測。本文重點討論澳門語言規劃和規范化問題,對如何處理中文、葡文和英文三者之間的關系作了較為詳盡的論述。筆者認為,雙語政策應是澳門語言規劃中的基本政策,任何形式的單語政策都是違背時代潮流的。澳門現存的中文、葡文和英文這三種語言應各司其職,協調發展,共同為澳門的經濟、文化繁榮服務。本文曾在深圳舉行的“第六屆雙語雙方言研討會(國際)”上宣讀,此次發表時做了一些修改。
網載 2013-09-10 20: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