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中國社會學的理論構架試探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社會學在中國恢復和重建之后,由于社會現代化需要的驅動,發展迅速。其研究領域不斷拓寬,應用社會學的比重越來越大,這固然對中國現代社會學的深入,是一個重要的促進。但是,由于長時間對社會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論框架的爭論,由于對社會學研究基本特征的不同理解,至今仍末形成統一的理論體系。這種現狀的存在,勢必影響到中國社會學的學科建設。在我們即將告別20世紀,迎接21世紀的時刻,歷史的責任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中國社會學的理論研究,盡快確立21世紀,中國社會學的理論構架,以指導本學科朝著科學、規范、健康的方向發展。為此,本文嘗試性的提出一些粗淺看法,求教于同行。
      一
  以人口老齡化為代表的五大社會問題,是21世紀中國社會學理論構架的客觀基礎。
  第一,人口老齡化問題。根據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統計結果,到2000年,60歲以上的老人將占總人口的7.53%,到21世紀中葉,60歲以上的老人將達到總人口的1/3。由于人口老化,將引發出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首當其沖的是養老問題,屆時將有近5億的老人需要社會贍養。與此同時,諸如老年人的再就業、老年人的醫療保險、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的文化娛樂等問題將會接踵而來,這些問題若處理不好,“白發浪潮”的沖擊,將淹沒中國社會現代化的宏偉藍圖。
  第二,獨生子女的負担與責任心問題。我國自70年代初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到本世紀末已近30年,雖然獨生子女政策在某些年份和某些地區貫徹不力,但到21世紀初,中國社會的中青年骨干中,最少也有80%左右的人是獨生子女。屆時他(她)們既是社會的棟梁又是家庭的支柱。在他(她)們組成的家庭中,至少有雙方父母4位老人需要照顧, 再加上他(她)們的子女,其家庭負担將是異常沉重的。而這些獨生子女在其基本社會化過程中,不僅沒有經受過艱苦生活的磨煉,沒有接受過承担社會義務的實際鍛煉,相反由于家庭過分的溺愛和嬌慣,使他(她)們關心他人、照顧他人的熱情與主動性比較差,到時候他(她)們能承担起繁重的社會義務和家庭義務嗎?這不能不讓人担心和懷疑。
  第三,由于適齡勞動人口增長而引起失業人數增加。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失業,在中國城市人口中年均已達1,500多萬, 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21世紀之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隨著機構改革的深入和企業的優化組合。年均就業崗位不會有很大增加。但我國第三個人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到21世紀已分別達到勞動就業年齡,按每年13‰的增長比率推算(已將自然減員因素扣除),年均增加近2,000萬人,其中城市人口按全國總人口的23%計算, 城市就業人口年增長將達到460萬,與本世紀年均失業人口數相累計, 絕對失業人數將年均高達2,000萬。屆時若失業救濟和失業保險制度不能很快到位, 這一問題產生的嚴重后果,就很可能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勞動就業問題了。
  第四,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出路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農業已經朝著現代化大農業轉變,農業機械化和科學種田水平的不斷提高,使農村剩余勞動力越來越多。目前,南方和東部地區由于鄉鎮企業的發展,吸收、消化了一批剩余勞動力,但中西部農村的剩余動力并沒有找到根本的出路。以全國農村匡算,每年剩余的勞動力約為1.5億,按1/3流入城市“打工”計, 則涌入城市的“民工潮”每年約有5,000萬人。 這勢必形成中國城市管理和發展中的嚴重問題。進入21世紀之后,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只會更加突出,它將嚴重困擾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和影響社會現代化的速度。
  第五,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與資源危機問題。我國是世界人均資源較少的國家之一,加上多年來資源破壞驚人,環境污染嚴重。森林覆蓋面積逐年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其中已經沙漠化的土地17.6萬平方公里,潛在沙漠化的土地有15.8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約為22.5億畝,每年流失掉的表土相當于把全國可耕地刮去1厘米。 淡水資源日益緊缺,目前全國有188個城市供水不足,而且水污染嚴重。 在全國已調查的532條河流中,有82.5%的河流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污染, 每年排入江河湖泊的污水約3,000 億立方米;我國還是世界上以燃煤為主的能源消耗大國,年排二氧化碳總量約為5億噸,大氣污染嚴重。
  當然,21世紀將要出現的社會問題也許還有許多,但以上五大社會問題,將直接影響社會現代化的全面發展。所以21世紀的中國社會學必須緊緊圍繞如何分析研究和解決這些社會問題,而建構自己的理論體系,完成本學科的歷史性改造,這正是時代賦予社會學的偉大使命。要從21世紀中國社會問題的客觀實際出發去歸納、提煉社會學理論,反過來再去指導社會學實際。首先必須對上述五大社會問題全面調查,深入了解,注意特點,把握走勢。從21世紀的主要社會問題出發,也就是從21世紀的中國國情出發。其次,21世紀中國社會學的理論構架必須以應用學科的具體研究成果為支點。20世紀后期,中國已經對暴露出來的社會問題開展調研分析,采取控制措施,并且初步形成了一些法規、政策體系和應用學科門類,如老年學、社會保障學、環保學、人口學等。這些學科的研究成果成為21世紀中國社會學理論的重要源泉。我們在設計社會學理論構架時,必須把人口理論、社會保障理論、環保理論等作為重要內容,按照社會學理論的邏輯程序排列組合,沖破傳統社會學理論體系的框架,重新組建具有21世紀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理論結構。
  總之,理論來自實際,社會學理論來自于社會問題的實際,中國21世紀的社會學理論也只能來自于中國21世紀社會問題的實際。
      二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21世紀中國社會學理論構架的主線。
  當今中國社會學區別于西方社會學的重要標志,不僅在于要從中國的社會實際出發,而且必須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馬克思主義思想原則在中國的具體體現,就是鄧小平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理論既是對社會主義在中國曲折、坎坷歷史教訓的歸納,又是對10多年來改革開放經驗與成就的科學總結;這一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因而它對當今中國的所有社會學科理所當然的具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本世紀是這樣,21世紀同樣如此。
  為此,在21世紀中國社會學理論構架中必須始終貫穿鄧小平社會發展的思想,并把這一思想具體體現在社會發展研究的以下幾個環節中。
  第一,關于21世紀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和道路。首先,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即我們要實現的社會現代化,是屬于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現代化。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其次,要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把書本當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走自己的路。
  第二,關于21世紀中國社會的發展階段。在鄧小平社會發展思想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論斷,即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對中國基本國情的科學判斷。所謂從實際出發就是從國情出發,也就是從初級階段的基本特點出發。而且初級階段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所以,21世紀中國社會的發展基礎,仍然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
  第三,關于21世紀中國社會發展的根本任務。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一主要矛盾將貫穿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21世紀也不例外。因此,我們必須堅持這一中心任務絲毫不能動搖。
  第四,關于21世紀中國社會發展的戰略步驟。基本實現中國社會現代化,分三步走的思想鄧小平早已提出,前兩步在本世紀即可完成,21世紀將開始走第三步,即在21世紀中葉再翻兩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第五,關于21世紀中國社會發展的動力。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這一動力將促進中國社會在21世紀的繼續發展。實踐證明,改革是中國社會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不堅持繼續改革,中國社會的發展就沒有前途。
  第六,關于21世紀中國社會發展的外部條件。鄧小平多次強調,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重視和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因而我們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自己。
  第七,關于21世紀中國社會發展的政治保證。鄧小平曾講過,中國問題的關鍵在于黨。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下一世紀在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問題上依然不能動搖。同時,必須在社會發展中逐步改善黨的領導工作狀況,改善黨的領導制度,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以適應新世紀的要求。
  總之,鄧小平社會發展思想不僅博大精深,而且具有超前意識和持久的生命力,是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強大思想武器。將其引入21世紀中國社會學理論構架之中,并以此為主線展開,社會學的理論體系將更完備、更嚴密、更科學。
      三
  以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為特征的社會學研究方法,是21世紀中國社會學理論構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21世紀中國社會將進入一個高技術的時代。信息交流、社會管理的規范化、自動化程度將會有很大提高,為量化統計與分析創造著更大的可能性和日益方便的條件。加上全國范圍內的統計數據聯網和全球范圍內的信息聯網,必然把以量化分析為基礎的統計方法推向全社會的各個角落。
  其次,社會學綜合研究和整體研究的基本特征,要求社會學工作者必須始終重視定量分析方法。對社會進行綜合研究和整體研究,是社會學學科的基本特征。這一特征是由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決定的。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既不是社會生活的某一具體領域,也不是社會生活的某一具體現象,而是社會生活的全部,即客觀存在著的社會有機整體。在豐富而龐大的社會有機體中,存在著很多具體的社會生活領域和無數千變萬化的社會現象。這些領域或現象之間有的存在著內在聯系,有的根本就是不同質的事物,這就使得社會學的研究領域經常處在變動之中,而且研究領域之間甚至很難有嚴密的理論邏輯。因而,社會學只能把不同質的社會現象放在一起綜合分析。要作到這一點,就必須借助于量化分析的科學方法,將諸多不同質、不同類的現象,用數據表示出來,使其具有可比較性,并從可變量的變化分析中揭示規律,尋找聯系,以達到整體研究的目的。在社會這一有機體中,任何一種細枝末節的變化,都可能與整體有關,量化分析的方法,實際上是把社會學研究置于整體研究的高度,即“觀落葉而知秋色,望柳絮而識春風。”
  綜上所述,21世紀中國社會學的理論構架由三部分組成,即對主要社會問題的分析研究并由此而產生的應用社會學理論;關于21世紀中國社會發展的思想;定量分析的科學研究方法。這三個部分在理論構架中所處的地位也各不相同,第一部分是政府構架的基礎,不從這一基礎出發,無法形成中國社會學的理論,而且這一基礎決定著21世紀中國社會學的研究領域、研究重點以及具體學科分布。第二部分是政府構架的靈魂,沒有靈魂就沒有方向、沒有目的,而且必須把它附著在具體的研究領域上,貫穿于研究程序的全過程中。第三部分是理論構架的保證,也是引導理論進入實踐環節的橋梁。三個組成部分雖然地位不同、作用不同,但其間的有機聯系,又可以將它們結合成一種結構合理、邏輯嚴密、分工明確、層次清晰的學科理論體系。
社會滬12~14C4社會學王繼19981998陜西 王繼 作者:社會滬12~14C4社會學王繼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9:57

[新一篇] 21世紀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

[舊一篇] 21世紀中國語文教育的全方位突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