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譯文]  奉告那盲目效顰的鄰人東施,光學皺眉而想取寵并非容易。

  [出典]  王維  《西施詠》

  注:

   1、  《西施詠》王維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2、注釋:

     持謝:奉告。

   安可希:意思是怎能希望別人的賞識。

 

     3、譯文:

  艷麗的姿色向來為天下器重, 美麗的西施怎么能久處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個浣紗女,  后來卻成了吳王宮里的愛妃。

  平賤時難道有什么與眾不同? 顯貴了才驚悟她麗質天下稀。

  曾有多少宮女為她搽脂敷粉, 她從來也不用自己穿著羅衣。

  君王寵幸她的姿態更加嬌媚,  君王憐愛從不計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紗的女伴, 再不能與她同車去來同車歸。

  奉告那盲目效顰的鄰人東施光學皺眉而想取寵并非容易。

   譯文2:

   艷麗絕倫的美貌向來被天下人看重,美色蓋世的西施豈能夠長久身卑位微?早晨還是越國溪邊浣紗女子,晚上就成了吳王宮中的貴妃。她在微賤時,怎能看出她有與眾不同之處?顯貴之后人們才知道她的美貌世罕其匹。梳妝打扮時,讓人替她搽脂涂粉,起身行動時自有宮娥給她更換羅衣。君王的寵愛使得她益發嬌態百生,受君王憐愛以后又哪有什么是非?當年和她一起在越溪浣紗的女伴們,再也不能和她同車而歸了。由于美丑不同,自然就際遇迥異。因此還是奉告那位效顰的丑女,僅靠皺眉作態怎能贏得人的賞識?

 

    4、王維生平見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5、詩人所處的盛唐時代,在繁華的外衣下隱藏著政治危機: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權,紈绔子弟憑著裙帶關系飛黃騰達,甚至連一些斗雞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寵,身價倍增,飛揚跋扈;才俊之士卻屈居下層,無人賞識。而“讀書三十年”的儒生,卻“腰下無尺組”,“一生自窮苦”。

  王維以這首詩來借詠西施,以喻為人。《西施詠》取材于歷史人物,借古諷今。詩人借西施“朝賤夕貴”,而浣紗同伴中僅她一人命運發生改變的經歷,悲嘆世態炎涼,抒發懷才不遇的不平與感慨;借世人只見顯貴時的西施之美,表達對勢利小人的嘲諷;借“朝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吳宮妃”后的驕縱,譏諷那些由于偶然機遇受到恩寵就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顰的東施,勸告世人不要為了博取別人賞識而故作姿態,弄巧成拙。

  詩的開首四句,寫西施有艷麗的姿色,終不能久處低微。次六句寫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寵愛,就身價百倍。末了四句寫姿色太差者,想效顰西施是不自量力。語雖淺顯,寓意深刻。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寫盡炎涼人眼界,不為題縛,乃臻斯詣。”這種評價是很中肯的。

 

    6、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擁有被天下人推重的美貌,西施又怎會長久地低賤呢?然而,只要擁有“艷色”,就一定不會“久微”嗎?其實未必,天下艷色被埋沒的,又豈在少數。試想西施一個山間洗衣女子,即使再怎么傾城傾國,如果沒有范蠡的發現、越王的首肯,又怎能登堂入室,聞名天下呢?看似肯定的開頭,其實寓有深意。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早上還是越國溪水邊的浣紗女,晚上就成了吳國宮殿里的妃子。詩人將西施數年的生活夸張地概括為一“朝”一“暮”,突出了西施地位的急劇變化。由朝至暮,時間何其短;從越溪女到吳宮妃,地位變化又何其大。這樣的夸張,更顯出世情、人生變化的無常。

    一旦“艷色”被上層統治者所看重,越女西施便一步登天,身價百倍,世人也對西施刮目相看。詩人對此頗有感慨: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貧賤時的西施又哪里顯得與眾不同了呢?一旦顯貴了,人們才發現她的美麗世間少有。西施本就美麗,卻只有選作吳王妃時,才被人們看作稀世美人。詩的言外之意是:一個人有無“艷色”無關緊要,緊要的是,她是“貴”還是“賤”。貧賤時,世人不會注意到你的美;富貴了,贊美與鮮花就會紛至沓來。

    美貌為世所用的西施進入吳宮后,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胭脂水粉讓人為她涂,羅衣輕紗也要人幫她穿。原來的西施為別人洗衣,宮殿里的西施衣來伸手,真是天壤之別。

    君寵益驕態,君憐無是非

    吳王的寵愛,使西施益發嬌縱,更沒有人敢說西施的是非。在君王的寵愛下,平凡樸實的浣紗女已完全變成了恃寵驕橫的宮妃。詩人措辭委婉,譴責之意隱約可見。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當時與西施一起洗衣服的女伴,沒有一人能與西施同坐一車嫁給君王。幸運的西施只有一個,西施的機遇可遇不可求。所以,詩人最后說: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奉勸鄰家的姑娘,仿效西施皺眉怎么可能與西施一樣求得別人的賞識呢?“效顰”的典故出自《莊子》天運篇:西施因心痛而皺眉,她的鄰居東施,一位丑陋的女子,看見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便回家仿效,結果反而更難看了。

 

    評 解

    詩人所處的盛唐時代,在繁華的外衣下隱藏著政治危機: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權,紈绔子弟憑著裙帶關系飛黃騰達,甚至連一些斗雞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寵,身價倍增,飛揚跋扈;才俊之士卻屈居下層,無人賞識。王維在其詩中,曾對此作過直截了當的披露:“朱紱誰家子?無乃金張孫。驪駒從白馬,出入銅龍門。問爾何功德?多承明主恩。”而“讀書三十年”的儒生,卻“腰下無尺組”,“一生自窮苦”。

    《西施詠》取材于歷史人物,借古諷今。詩人借西施“朝賤夕貴”,而浣紗同伴中僅她一人命運發生改變,悲嘆人生浮沉全憑際遇的炎涼世態,抒發懷才不遇的不平與感慨;借世人只見顯貴時的西施之美,表達對勢利小人的嘲諷;借“朝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吳宮妃”后的驕縱,譏諷那些由于偶然機遇受到恩寵就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顰的東施,勸告世人不要為了博取別人賞識而故作姿態,弄巧成拙。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評價此詩“寫盡炎涼人眼界,不為題縛,乃臻斯詣”,所言頗是。

    歷代有無數文人墨客詠嘆西施。有的認為西施是導致吳國滅亡的“禍水”;有的為西施鳴不平;有的著力于描敘西施之美。而王維的這首詩,并未就西施故事本身進行詠嘆,而是借題發揮,比興寄托,用“古事”抒“己意”,實際是一首詠懷詩。

 

   7、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西施〕春秋時越國的美女,原是竺蘿山一個賣柴人的女兒,越王句踐為吳王夫差所敗,退守會稽,知夫差好色,欲獻美女以亂其政;得西施,訓練三年,命范蠡將西施獻給吳王,吳王大悅,因而荒廢政事。后來吳國果為越國所滅(見《吳越春秋》)。相傳吳亡后西施又歸范蠡,與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見《絕越書》)。〔寧久微〕即那會長久微賤的意思。〔邀人句〕謂 請人為她抹胭脂、撲香粉,傅,同“附”。(浣huàn紗〕相傳浙江諸暨苧蘿山下的石跡水是西施當年浣紗的地方(見《太平寰宇記》)。浣,洗滌。

    〔持謝二句〕相傳西施鄰居一女子(后人稱之為東施)很丑,見西施心疼時顰pín(皺眉)的樣子很美,于是也學著捧心而顰,那知這樣一來,反而顯得更難看了(見《莊子·天運篇》)。這兩句即用這典故;但是,除本義美態不可希求外,還有謂西施的際遇冰不可希求之意。
這詩寫西施微賤和尊貴時的聲價截然不同,其中含有諷意。關于這詩,趙殿成有幾句話說得很中肯:“四言(指‘賤日’二句、‘君寵’二句)之義,俱屬慨詞,然出之以沖和之筆,遂不覺沨沨乎為入耳之音。”可供參考。

 

    8、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西施現象”的本質是如何評價西施的問題。如何評價西施呢?歷來多將亡吳的根由歸之于女色,認為西施是禍水。唐朝羅隱曾有《西施》詩一首:“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羅隱這首小詩破除了“西施是禍水”的論調。“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家國興亡成敗是各種復雜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吳國滅亡是各方面矛盾激化爆發的結果,而不應歸咎于西施個人。將一國的衰亡歸結為個體的美色,是為亡國君臣擺脫責任的托辭。“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則用推論說,如果西施忠誠吳國,后來越國的滅亡又能怪罪于誰呢?在歷史大勢面前,個人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西施是個愛國者,我們不能因為她的美色和她的作用,將她列為禍國魁首。
    
  的確,西施為越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后人將西施在吳越爭霸中的歷史作用過分拔高,仿佛西施成為了越國滅吳的頭號功臣、王牌武器。這就嚴重背離了史實。西施在吳越爭霸大局中僅僅是一枚極小的棋子,作用有限。
    
  當初,文種曾經將越國的復仇計劃歸納為“九策”:第一是相信天佑越國,要有必勝之心。第二是贈送吳王大量財物,既讓吳國信任越國,疏于防范,又讓夫差習于奢侈,喪失銳氣。第三是先向吳國借糧,卻用蒸過的大谷歸還。夫差見越谷粗大,就發給農民當谷種,結果第二年根本生不出稻谷,導致吳國大饑。第四是贈送夫差美女,讓他迷戀美色,不理政事。夫差寵愛的西施和鄭旦就是越國贈送的。第五是向吳國輸送能工巧匠、巨石大木,引誘夫差大起宮室高臺,空耗國家財力民力。第六是賄賂吳王左右的奸臣,敗壞吳國朝政。這個奸臣主要是伯嚭。第七是離間夫差和忠臣的關系。這個忠臣主要是伍子胥。第八是越國積蓄糧草,充實國力。第九是鑄造武器,訓練士卒,尋找機遇攻吳滅吳。
    
  文種和范蠡在吳越爭霸過程中,提出了一整套現實到驚人、坦白得不能太坦白的外交計劃,可以說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千年后意大利的馬基雅維利如果能夠看到文種、范蠡的思想和實踐,一定會認為發現了遠古的知己。在宏大計劃中,進獻西施軟弱對方和勾踐違心品嘗夫差的糞便一樣,只是一個小戰術而已。
    
  那么西施在夫差身邊起到多大的作用呢?我們且不說西施不能向越國透露吳國機密,更不說西施沒能操控夫差離間吳國君臣,單單在迷惑、軟化夫差方面,西施的作用也很有限。夫差沒有向西施透露國家機密,更沒有讓西施參與朝政,而且在臣服越國后依然保持著昂揚的政治斗志和精干的政治智慧。吳國國際地位持續提高。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約晉定公、魯哀公等中原諸侯到黃池(今河南封丘縣西南)會盟。在黃池,偏居東南的吳國在夫差的成功操作下獲得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在文種九策的作用下,吳國的國力的確下降了,但吳越兩國的實力對比并沒有一邊倒。衰落的吳國和崛起的越國的實力對比相去無幾。從公元前482年勾踐趁夫差北上爭霸,傾巢而出,偷襲吳國開始,一直到公元前473年,越軍采取了長期圍困戰術,攻陷姑蘇為止,吳越的爭霸持續了十年。因此不能說臥薪嘗膽的越國實力遠超過吳國。越國勝得也很艱難。
    
  西施在政治上僅僅是讓夫差誤信越國的忠誠,對越國疏于防范的道具之一。

 

   9、魏晉以后,在文人筆下,在民眾的口中西施的故事進進了醞釀、發酵、增飾的階段,這在志怪、拾遺小說中都有反映。唐、宋詩詞中出現了大量的以西施為吟詠對象的篇章。其主題,多詠嘆紅顏薄命或譴責女人禍水、美色亡國,倒不如歌詠王昭君的詩多出新意。比如王維的《西施詠》:“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回。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在《五美吟》中還翻此詩意:“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實在二者都無多少可道的深意。當然也有不乏卓識之作。如晚唐崔道融《西施灘》:“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羅隱《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它們都是較為突出的。

 

   10、自古薄命多紅顏,香消玉殞有誰憐?
  世人稱之為禍水,哪知須眉應羞慚。
  ——題記
  【沉魚•亂世韶華任漂泊】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佇蘿山下,村舍多瀟灑。問鶯花肯嫌孤寡,一段嬌羞,春風無限,趁清明溪邊浣紗。
  西子捧心,無限妖嬈。

  西施的首度出場,是在少人問津的鄉里溪畔,絕代佳人生在鄉野之間,像朵曲徑通幽的奇花,悄無聲息地兀自開放,直到遇到了那個來自越國的使者:范蠡。
  昭然若揭的命運暗喻著浮生如夢。時光的脈絡無比清晰,美人局一子子擺開,迷亂交錯間,恍惚的容貌從失魂落魄的云端跌落俗世,拉開了歷史跌宕起伏的舞臺。

  她本是一個平凡的浣紗女,卻因為絕世的容顏而卷入到了歷史的沉浮當中,一不小心,背上了紅顏禍水的罵名。
  從前塵似夢里幽幽醒來,膚色的流動像水般清凈無塵,夢里的色彩依然如鮮,在迷惘的溪水邊掬一池透明的往事,散下,從此決絕,永不回頭。吳越爭霸,江河湮沒卻用一個女子來担當。

  越國的王宮深處,繁華的陰影瞬間融化,只余浮生虛無的陽光剪開前進的道路。被歲月禁錮的宮女集體安靜地恭迎,西施是一件美麗的祭品,在她們不動聲色的低頭伏安之中穿過,命運號角的前奏已然開啟。
  天地間盡多韻事,幾個紅顏成薄幸。,插上了皇室的花簪,就同時葬送了青春,生命和愛。

  吳國城破,西施的使命已然完成,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新世界新法則的誕生,以及,因為那一場寵愛而帶來的國破家亡,生靈涂炭。
  一抹嫣紅,幾許殘陽,天下唯我不聞,沉淪于靈魂空白的世界。我的慰藉只能于此獲得,香汗淋漓間,跳不盡的功名利祿,思怨情仇,你死我活。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皓齒信難開,沉吟碧云間。勾踐征絕艷,揚蛾入吳關。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西子何其無辜,男人之間的野心爭斗,帝王之間的權術爭霸,卻把一切禍亂的根由推到一個女子跟前,接受道德的討伐。

  一曲精致華麗的舞蹈,西子傾倒眾生,卻一生寂寞。天下,本就不是她想要的,她所喜歡的只不過浣紗河邊的那一縷清風而已。

 

   11、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順序,是西施,王嬙,貂蟬,和楊玉環。我一直認為其中西施的悲劇色彩最重。

    貂禪就不說了,是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忽悠出來的。王嬙雖遠嫁匈奴,但與夫君恩愛,死時厚葬,留有昭君墓供后人憑吊。楊玉環身為貴妃,集三千寵愛在一身,雖最后成了唐玄宗的替死鬼,也不枉一世為人

    西施是春秋時代越國人,當時吳越之爭,第一次越國贏了,第二次吳國贏了。越王勾踐被迫入吳為人質,為了報仇勾踐忍辱負重,為吳王夫差吃屎雖然下賤,但自己心甘情愿,不好厚非。回越后想出美人計,在國內誠征美女,準備腐化夫差,顛覆吳國。

    想像當年西施恐怕也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女孩,每天和女伴們在溪畔洗麻做紗,說說笑笑。傍晚和從田里回來路過溪邊的后生們打打情,罵罵俏。也許已有一個心上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不想一日被招美女的越國大夫范蠡看中,正是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然而,此時的西施美則美矣,本質仍是村女。恐怕隨地吐痰,吃飯吧唧嘴等壞毛病不少。勾踐派人給她惡補風度,禮儀,音樂,舞蹈,不知是否還有如何刺探軍情干擾朝政的手段。“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的一朝一暮之間竟是整整三年。

    西施一天天的出息起來。到了人人驚嘆“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的時候,便被勾踐用漂亮衣服裹吧裹吧當禮物送給了夫差。此時的西施表面上風光不可一世,只是不知心里有多苦。設想如果勾踐只是送給夫差幾位美女,盼著奇跡發生,夫差從此不理朝政,西施則僅僅担憂會不會取得吳王寵愛。但勾踐是個老謀深算的人,多半會給西施曉以大義,什么越國的前途,人民的命運都在她的肩上等等。那么西施更要担憂會不會被吳王看穿殺頭了。盡管此時的西施是“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羅衣。”的美女,但實際上不過是越王用來復仇的工具之一。

    吳國后宮佳麗們不會將君王之寵拱手相讓給越國美女,而一開始就反對吳王接受越國美女的伍子胥也是不會善罷甘休。想來西施不知受了多少委屈,用了多少心機,最后終于取得“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的地位。只是日日美酒,夜夜笙歌之余,難免思鄉。然而宮中戒律森嚴,自然的“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勾踐臥薪嘗膽,精兵強國,把蒸熟的稻子曬干當種子進貢給吳國。終于在最后一次吳越之戰中大獲全勝,夫差死,吳國亡。然而,十幾年的耳鬢斯磨,西施與夫差豈能毫無感情。當越軍兵臨城下時,西施是喜?還是憂?當夫差自刎的消息傳來,西施是欣喜若狂?還是心痛如絞?最可悲的是,被勾踐送到吳國做糖衣炮彈的西施,事成后卻被當做紅顏禍水,裝在麻袋里扔到了江中。可憐,可嘆,可氣,更可恨。難怪王維嘆曰“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詩人不僅僅是在感嘆效顰的可行性,更是在感嘆效顰的可取性啊!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7:4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