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韻思——近悅往來仁義禮

>>>  小樂的精彩夢想  >>> 簡體     傳統

誰家新燕啄春泥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均因由於,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歲寒方知松柏勁,世平安識忠臣心。智者每流于刻,仁者恒失之愚。

長星勸汝一杯酒,世豈有萬年天子哉?

黃公望提倡作畫要去邪甜俗賴四個字。

唐寅落霞孤鶩圖 畫棟珠簾煙水中,落霞孤鶩渺無蹤。千年想見王南海,曾借龍王一陣風。

【秋景愁情】【戀月】

君思故鄉君漸愁,芳草凄凄漢陽洲。秋風侵霜霜盡盡,花殘飄零水自流。
抬頭遠望古黃土,黃土漫漫成古丘。回首黃河東逝去,煙波江上詩人愁。

似曾相識,又頗有新意,支持戀月。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易中天對《世說新語》所描繪的既具哲學智慧又有藝術魅力的“魏晉風度”心向往之,并且認為這是中國古代貴族精神的一個回光返照。直到現在,他所列出的最喜歡的10本書中還有《世說新語》,他更欣賞魏晉南北朝之前的中國歷史。

既已知陳忱之志矣,則其所欲傳遞之信息亦不難窺知;陳忱之獨創,在不以多數遺民習用的修史、紀實形式,而采取了為小說續書——且是為《水滸》續書的方式。揆其內在根據有二:
 一、《水滸傳》所敘,乃北宋末年之事。趙園先生《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說:「明代士人『說宋』成癖。明亡之際的說『宋』,有時直是說『明』,說明人明事,說無可奈何的『勢』與『命』。」又說:「明人當明亡之際,將所親歷的,直接看作宋末事件的重演了。」[5]有陳宏緒(1597-1665)者,明末薦授晉州知州,明亡累薦不起,順治二年(1654)移居章江,輯《宋遺民錄》以見志(《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陳宏緒以明遺民身分輯《宋遺民錄》,其心境命意,可想而知。宋事與明事之近似,在於政權更迭之涉及民族矛盾,故與之相關的遺民文學,多慷慨之情。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關山月》)的詩句,至今還在震撼著讀者的心靈。

關山月

風送相思滿繡床,夜來促織亦成雙,閑情正在擱筆處,笑看伊人。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醉笑陪君三萬場,不訴離傷。

杏花春雨~~~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隔江人在雨聲中,輕傘荻花紅。

聞書香而明大義。自在山水間,無暇問蒼天。

沒有鳳凰時,許多人就用公雞代替;
沒有神仙時,許多人就用塑佛代替;
沒有制度時,許多人就用權術代替;
沒有思想時,許多人就用政治代替。

李商隱的詩:“武皇內傳分明在,莫謂人間總不知。”

男人應以事業為重,大丈夫理應溫玉在懷。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做波濤。

江天一色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睡蓮真美。

尊重臺灣新疆西藏廣大人民的想法,支持他們。

多思多慮日下云,欣悅怖畏雨泠泠,
空拳掌上一指無,指東話西總是虛。

但聞弦歌而知雅意。

連窺天河,有雲如蛇,主大霧,若能懂得天文地理,陰陽之變化,日月星辰,風林水火,萬事萬象。

以我多年種田的經驗,若逢暖冬又看得見欻火伏氣這景象的話,那麼長江沿岸的九個山險水闊之處,會吹起陸湖風。暖暖的東南風。

長江水清,山色常綠,有飛鳥棲息,有漁舟唱晚。

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邊緣如湧泉連珠,為二沸。此時用茶,茶品最佳。騰波鼓浪,為三沸。

耗敵之資,亂敵之心。

什麼都略懂一點,生活更多彩一些。

附老子小國寡民說: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不相往來。

低手謀子,高手謀局,國手謀勢。

民窮財盡,困于催科,益起而為盜賊。

華夷須辨明,春秋必長存。

孫中山:佛教乃教世之仁,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教可佐科學之偏。國民不可無宗教思想,蓋教有輔政之功,政有護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大道之根本,唯是虛無與神用不二之“谷神”。“谷神”自神,非待人見之而后神。而人之所以迷背大道,久而不悟,正以自恃聰明,自逞才智而不肯混沌如愚也!老子言“自是者不彰,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以己為是,心中唯我為是,何能虛無而契悟大道本來彰明較著之玄妙哉?自見者,心中執見橫生,何能明達于本來無見而無所不見之大道哉?釋迦文佛“知見無見,斯即涅盤”,與此同一意旨。

故真明于道者,必不于心中執存自是我見,心如明鏡空靈無住,念如流水浩浩通流,無知故而無所不知,渾無人我是非曲直之分別,而一切皆于法爾本然中悉得其宜,此正大道“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之至德,豈執一己之聰明、才智者所能夢見?可知老子“絕圣棄智”,莊子“墮肢體,黜聰明”,六祖“不思善惡”,良有以也!故曰:明道若昧。

古德詩云:“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把秧插田,喻我人日常酬酢云為之事境;此言大道體本虛寂,然虛寂不當即紅塵中求,亦不當離紅塵而求。當于何求?當于紅塵事境中返照自心而求,是為“低頭便見水中天”之意——但肯于日常酬酢云為之事境中念念返照,當下即可見得本來清凈之性天,亦即大道虛無寂默之體!

故此道也,非必遠棄紅塵而后方可道也;此道也,必也即紅塵紛擾而念念不忘本來清凈,至保任純熟,渾然相忘而后可!能如此,真乃火里生紅蓮、金剛不壞之大道也!如是即知:大道之悟,不離紅塵;大道之悟,不即紅塵。不即不離,心常清凈,居塵出塵,念念如是。退心于俗欲情執,必進益于大道悟證也。此正所謂“進道若退”者也!此事唯須反求諸己,又何必在意世見于我之褒貶臧否耶!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近悅遠來,萬邦來儀

挽王元化先生(2008-05-11 20:25) 標簽:雜談
一縷心香追先哲
百年思辨憶清園

陸九淵:昂首攀南鬥,翻身依北辰,舉頭天外望,無我這般人。

滿天陰霾,終見飛龍在天。

要想盡破蕃蘺, 首在悟徹洞天。

“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之四規;“和、靜、怡、真”乃中國茶道之四諦。

當局在消磨人民的意志,花了三十年時間毀滅了中國人的傳統情懷,又一個三十年來,文明在復興,相信到了一定時候,它就必然退出歷史舞臺!

勿以浮云遮望眼

何謂成熟?看透看通了一些東西,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及,不去強求,但會保持沉穩而不失積極。相信宿命并不一定消極。歸結到最后,就是那四個字:淡定,睿智。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留真:大道蘊真 德者悟之。

留七分正經,以度生;留三分癡呆,以防死。最喜歡的話。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功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 

失去的東西,其實從來未曾真正地屬于你,也不必惋惜。

人往往對那些完全屬于自己的東西,卻占有很少.

是日立夏

<孫子>中有句話,善戰者,無功名,無勇功。因為他們去打仗,打之前就贏定了,根本就不需要很勇敢,很激烈才能打贏,一切順理成章,好像沒有什么難度,自然不會被人去歌頌。同樣,需要很巧妙的方法才能解決某問題,本身就落下乘。

人不畏死,不可懼以罪;人不樂生,不可勸以善。故在上者,先豐民財以定其志,是謂養生。

同月11日《與順兒書》說:“南方黨軍已到潮落的時候,其力不能侵北,卻是共產黨的毒菌在社會傳播已深,全國只有一天一天趨到混亂,舉國中無一可以勘定大難之人,真是不了。”

閻錫山的挽聯是:“著作等身,試問當代英年,有幾多私淑弟子;澄清攬轡,深慨同時群彥,更誰是繼起人才?”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君不見:姑蘇人家皆入畫,江楓漁火枕河船;上有虎丘試長劍,下有洞庭揚長帆。

入園林,下古鎮,更有千千村落如桃園,引得色友夜不眠。

能不憶江南?

文化底蘊是一種內在的東西,人文關懷的終極是靈魂的安慰。“大氣”是今天形象工程的特點,最多算一種風格,所舉的明代,蘇州也沒什么大氣的地方。蘇州的文化,幾張pp是看不出來的。最深刻的蘇州文化,在蘇州人的靈魂里;弱一等的文化,在蘇州的宅巷弄堂里;再淡的文化,在外地人熟知的照片、典故里。常年在外,對此深有感觸。蘇州人千萬不要妄自菲薄,以為高樓大廈、草坪花園就是好城市。可惜舊城區已經拆得差不多了。如今新山塘這樣的地方,在全國要多少有多少,再這么下去,家園何在?

若有天堂在人間,姑蘇人家皆神仙。

我們希望蘇州這個人間的天堂,真能如傳聞一樣美麗而安祥。

但畢竟現今已是桃園無覓處,桑田盡滄海。蘇州也如同其它所有的地方,浮躁而且膚淺起來,即便姑蘇城里二千五百年的文化底蘊,也抵擋不住這世俗的洪水,如同眾多的小街小巷一樣,漸漸離我們而去……

我們為最后的天堂而歌,為最后的神祇而泣。

記下我們每一天的日子,也許,我們留給子孫的,只能是這一片真實的虛幻。

清朝淮軍大將.1884兩廣總督張樹聲在病危時口述的遺折中說:“夫西人立國,自有本末,雖教育文化遠遜中華,然馴至富強,俱有體用,育才于學堂,論政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一心,務實而戒虛,謀定而后動,此其體也;大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此其用也。中國遺其體而重求其用,無論竭蹶步趨,常不相及,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是恃歟?”

后來大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加上電報都有了,在甲午戰爭中果是恃歟?”

時來天地皆通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涉江莫涉凌,得意須得朋。——孟郊《寒江吟》

攻將凌其城。——《商君書•賞刑》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金舟不能凌陽侯之波。——葛洪《抱樸子》

輕跡凌亂,浮影交橫。——鮑照《舞鶴賦》

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三國志•賈詡傳》裴松之注
下令飚發凌厲。——清•張廷玉《明史》

明代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言:“欲從世間萬物而學之,正當汗漫九垓,歷游四宇,讀無字之大書,方得真諦。”

“莊子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畫中女子,也許便是神人。難道赤眉要用神人庇護我等不成?”

張逸-晴窗筆記

拘于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黃帝內經》
信巫不信醫者,不治。

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裝以丹艧,宛如飛虹。
虹橋

古時之人活百歲,而動作不衰。今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
《黃帝內經》

古時中醫的別稱:岐黃之術,懸壺,杏林,青囊。

南天若有遙想問,應憐冰心在玉壺。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

美哉神韻五洲遍,妙語佳音四海間。夕唐風采今得見,大漢文明要向前。

秀素知家兄之志,故斗膽應承。劉氏之事,自然悉數決于家兄。”

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論語憲問

無偽則性不能自美。——荀子禮論

所以說中華文化是「神傳文化」是有道理的,中華人文始祖黃帝說的「陰陽相勝,昭昭乎進乎象矣!」就是說他的理念來源于中華古傳的宇宙模型﹕《太極》。

荀子:天不可畏,事在人為。順應自然,有所不為。

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荀子天論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傳象辭

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天論

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孟子盡心下。

莊子:真實而自由的活著。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老子第七十三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老子第五十四章

赴火蹈刀,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訓。

墨子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莊子天下
墨子獨能任,奈天下何。莊子天下

智之所貴,存我為貴,力之所賤,侵物為賤。列子楊朱

橫私天下之身,橫私天下之物。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列子楊朱

非謂剛亡,而弱存乎。——太平御覽

官無常貴,民無終賤。

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墨子節用中

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孟子滕文公下

法莫如顯,使民知之。韓非子難三

法不阿貴,繩不擾曲。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韓非子五蠹》

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韓非子說疑》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老子第十三章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

汝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孟子萬章上

長鋏歸來乎,食無魚。——《戰國策齊策四》

“便面”這一風俗由來已久。書生文人、達官顯貴、庶民布衣在街上碰到熟人不愿寒暄,就以扇子障面,對方心神領會并不責怪,反而認為是禮貌之舉。故曰:“以扇遮面,則其兩便。”由此看來“便面”習俗是不受季節影響的。

王室衰微,諸侯稱霸

問鼎中原,大禹集九州之鼎。象征。在德不在鼎。

樂統同,禮辯異——禮記樂記

別內外,定親疏;序長幼,明貴賤。

我趙子龍生不能帶你們作勝利之臣,死也不會讓你們作他鄉之鬼。為國光榮而戰,老將隨后而來。

見龍卸甲背景可資參考。

不動如山岳,難知如陰陽。

三國軍師技,戴上青面鐐牙。

世事如棋,一著換來千古業。

天問

九天之際,東西南北,安放安屬,其修孰多,隅隈多有,南北順橢,誰知其數,其衍幾何。——屈原

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錢璧的來源。璇璣。商玉器。《舜典》璇璣,璇,美玉也,璣為轉遠,徑八尺,圓周二丈,五尺強。玉者,正天文之器。石璣以凹口定三星位,隨天而轉。長管竹制,內取微孔,定正極之位。外包大石塊,與地永恒。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杜甫載曲江二首

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朱熹

圣人,人倫之至也。——孟子

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論語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革除天命-革命 天命靡常。

天不可信,我道惟寧王德延。——尚書

儒者不可重用,禮樂不可復興。——晏嬰

孔子欣然笑曰: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

不修爾道而求為容,賜,而(爾)志不遠矣。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

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風氣之先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史子孔子世家

孔子開風氣之先,亦為眾矢之的。

諸子思想的根本問題:維持統治階級的統治,而不是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

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不什數,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韓非子顯學

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韓非子奸劫弒臣

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峭其法而嚴其刑——韓非子五蠹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

立君上之勢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荀子性惡》

涂之人可以為禹,人皆可為堯舜。六億神州盡舜堯。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性惡

惻隱之心,仁也;善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人皆有之。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可以為善,乃所謂善矣。——孟子告子

和氏之璧

和氏之璧,不飾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韓非子解老

禮為情貌者也,文為質飾者也。——韓非子解老

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而至。——韓非子顯學

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
子貢答:質猶文也,文猶質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論子顏淵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則制于人。——韓非子備內

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韓非子顯學

勢立威,術馭民,法制民。

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韓非子難三

法者,憲令著于官府,刑罰必于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令者也。——韓非子定法

明君無為乎上,群臣竦懼于下——韓非子主道

道生萬物,德成陰陽。上有所長,事乃不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揚權

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論語八佾》

儒家-儒士-文士 墨家-俠士-武士 道家-隱士 法家-謀士

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荀子大略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

大臣苦法,而細民惡治也。——韓非子和氏篇

愛臣太親,必危主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韓非子愛臣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善游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書史亦山水也,詩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Enigma the secret garden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莊子秋水篇》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方無隅,大器免成。老子第四十一章

恍惚長嗟,覺今是而昨非。晉南之地有良才,主公可愿親往尋之?
答:此處甚急,暫緩;良才難得,尋之。

夜夜笙歌,江船火明,繁華,議事廳。

王若望的遣言:新時代,新人物,新發現,新文化,新科學,新技術,新奇跡,新奉獻,邁向全世界。

判斷出自哪本書?誰家思想?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才,不與。弱之勝強,柔之勝剛;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老子》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失道而后德。

仁義禮智

《禮記 禮運》

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老子三十八章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老子第四十一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第十八章

中心物愷,兼愛無私——仁義。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孫子兵法

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圣知邪?”

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圣人生而大盜起,圣人不死大盜不止。

人如赤子,民如野鹿。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莊子天地

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老子第六十五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老子第五十八章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老子第三章

罪莫大于多欲,禍莫大于不知足。——老子第四十六章

無為名尸,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莊子應帝王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老子第六十三章

虛-靜-淡

五色令人目盲,五章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略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老子第十二章

太上,下知有之。親而譽之。畏之。侮之。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復禮”、“天馬行空,獨往獨來”、“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孟子萬章

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孟子梁惠王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

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論語微子》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列子楊朱篇》

《論語微子》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
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孟子離婁》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老子六十八章》

盼雙十:神州何故遭劫難,認賊作父已多年。

不常來啊,不常來,來了通常也不說^_^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保留希望的種子,待到春暖花開時吧。

為學益增,為道益損

唯有這句話“研究命理和佛教就一定要摸清原理”不敢茍同,“為學益增,為道益損”。

一江秋水纏綿一城隨霧而逝的夢—鳳凰涅槃。

在人們已經把你遺忘的時候,回來,是非常不明智的

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月下聽琴:月上庭芳不夜眠,下海文江醉桃源。聽風賞樂舞翩翩,琴韻幽然臥嬋娟。

青潤心情:風雨潤物未必佳,狂風暴雨也喜然。即日輾轉三千里,天涯無度映幻孱。

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阿彌陀佛,心內擊掌贊嘆。
李斯到宿舍收拾好包袱,哼著小曲,心情雀躍而狂野。
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云。
平疇千里稻浪飄香、重巒疊嶂山嵐起兮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一逢風雨便化龍
 


樂明 2010-12-25 04:41:40

[新一篇] 古文意境典故語句集

[舊一篇] 偏安角落——晚明小品韻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