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溫庭筠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譯文]    船過沙灘,驚散了沙草中成群的鷗鳥,回望萬頃江田,只有一只白鷺在飛翔。

    [出典]   溫庭筠   《利州南渡》

    注:

    1、《利州南渡》  溫庭筠 

       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2、 注釋:
  ①利州:在今四川廣元,南臨嘉陵江。
  ②澹(dàn)然:水波閃動的樣子。翠微:指青翠的山氣。
  ③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著馬鳴舟中,隨波而去。棹:船槳,代指船。
  ④數叢句:指船過草叢,驚散群鷗。
  ⑤范蠡:春秋時楚人。助越王滅吳后乘舟離去。五湖煙水:據《吳越春秋》稱,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沒人知道他最終到哪里去了。忘機:忘卻俗念。

    3、譯文:

       水波閃動空對著西邊的斜陽,蒼茫的彎島連接著遠處的山岡。馬在船上嘶鳴像在波上渡河而去,人在柳樹下休歇等待渡船回頭。沙灘邊的水草叢中群鷗被驚飛散,在萬頃江田之上一只白鷺奮飛。誰能理解我乘一葉扁舟去追隨范蠡的心意,他漫游在五湖煙水之中是真正忘機的人。      

      【韻譯】:

 

      江水粼粼斜映著夕陽的余暉,

      彎彎島岸蒼茫接連山坡綠翠。

      眼看人馬已乘擺渡揚波而去,

      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兒回歸。

      乃乃聲驚散沙洲草叢的鷗鳥,

     水田萬頃一只白鷺掠空孤飛。

     誰理解我駕舟尋范蠡的意義,

     飄泊五湖獨自忘掉世俗心機。

 

 

 

       4、溫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范化的作用。藝術成就遠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艷之風。有些詞在意境的創造上,表現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其詩辭藻華麗有《溫庭筠詩集》,《金奩集》,存詞70余首。詩風瑰麗精巧,與李商隱齊名,但不及李,主要成就在詞上,為“花間派”之鼻祖。

 

 

 

      5、利州,唐代屬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廣元縣,嘉陵江流經該縣西北面。這首詩是溫庭筠行旅此地渡江時所作。

  詩人來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開闊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動,夕陽映照在水中,閃爍不定;起伏彎曲的江島和岸上青翠的山嵐在斜暉的籠罩下,一片蒼茫。這一聯寫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點和時間 :日暮時江邊渡口 。因為詩寫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聯從此著筆,起的非常自然。

 

       頷聯緊承上聯,寫人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馬也渡,船到江心,馬兒揚鬃長鳴,好像聲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詩人自己)歇息在岸邊的柳蔭下,等待著渡船從彼岸返回。這兩聯所寫景物都是詩人待渡時岸邊所見,由遠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靜而動,井然有序。

  接下來,頸聯寫渡江,船過沙灘,驚散了草叢中成群的鷗鳥;回望岸上,江田萬頃,一只白鷺在自由自在地飛翔。這一聯巧用數量詞,不但屬對工穩,而且深化了詩境。群鷗棲息沙草之間 ,可見天時向晚, 飛鳥歸窠,所以萬頃江田之上只有一鷺飛翔。這幅色彩鮮明的畫面強烈地渲染了江邊的清曠和寂靜。后來李清照《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中有“爭渡,爭 渡,驚起一灘歐鷺”的詞句,其境界正與此聯上句所展示的畫面相類似,而下句江田白鷺的空闊悠深和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 ”(《積雨輞川莊作》)更是神 韻同出。

  前面三聯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充滿生機的利州南渡圖,作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詩人摹然置身于這樣的環境,不能不觸景生情,遐想聯翩。所以尾聯偶然興起了欲學范蠡急流勇退 ,放浪江湖的愿望。范蠡, 字少伯,春秋時楚國人,為越大夫,從越王勾踐二十余年,助勾踐滅吳國后 ,辭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 莫知所終。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幾個湖,這里泛指江湖。忘機,舊謂鷗鷺忘機,這里有雙關意,指心愿淡泊,與人無爭。這兩句是說,如今誰能懂得乘一葉扁舟去追尋范蠡的足跡,逍遙于江湖煙水中而忘機一切俗念呢?言外之意,我便有淡泊遺世,忘卻機心之志,誰能理會呢?

  溫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 ,不僅屢次應試不中, 而且因為語言多犯忌諱,開罪了皇帝和宰相(宣宗和令狐绹 ),長被擯抑,只好到處流轉,做一個落泊才 子。他的詩中曾有“自笑謾懷經濟策,不將心事許煙霞”(《郊居秋日有懷一二知己 》)的自負與自嘲,這 里卻浩然有歸隱之志 ,實際上是失意后的無奈之語。 “獨忘機 ”,其實并不能忘機。這一點和范蠡也是共 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踐難共安樂才辭官隱遁的。所以,兩個人都可謂是極有機心的人。

  這首詩描寫行旅在利州南渡時的所見所感,景物描寫江中,岸上交遞著墨,層次分明,色彩清麗,靜中有動,栩栩如生,特別是頸聯,是被人們傳誦的寫景名句。最后觸景興感,自然真切。全詩八句,無不與“水”相關,但清雋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詩別具一格,不落俗套 。按照律詩的一般規律 ,前后四聯,起承轉合,各有所歸 。此詩前三聯卻遞相承接, 景物描寫得很充分,意境幽遠淡雅。尾聯由寫景轉而遐思,但仍從“舟 ”、“水”,絻結,以致轉中有合, 脈絡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說,溫庭筠的以山水、行旅為題材的詩多感慨深切 ,氣韻清澈,以這首詩來看, 確有道理。

 

 

 

      6、這是一首行旅途中的即景抒情之作,借描寫日暮渡口的景色,抒發了詩人欲學范蠡放浪江湖、與世無爭,忘卻俗念,功成引退的歸隱之情。表現了詩人澄心靜慮,淡泊仕途,厭倦名利以及豁達、輕松、自怡的心境。
  
  “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碧水悠悠,波光粼粼,澹然空闊的水面上斜映著夕陽的余暉;水中彎彎的小島,綠樹掩映,芳草萋萋,滿目青翠,一派暮靄蒼茫的景色。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煙波浩淼之上,舟船載著馬兒的嘶鳴,漸漸揚波離去;渡口枝葉婆娑的柳蔭下,歇息的人們,正等待著遠航的船兒歸來。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淺灘邊的沙草叢中,群鷗四處飛散;水田萬頃,遼闊的江面上,一只雪白的鷺鷥掠空而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誰能理解當年范蠡放浪江湖,遺世獨立的情懷,我也要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澄心靜慮,忘掉世俗心機,在浩渺的湖水上,自由飄蕩。
  
  詩的首聯寫江中遠景和時間,接著詩人由遠及近地描寫江岸和江中景色,進而即景生情,點出題意,層次清晰,意象鮮明。全詩用語工麗清峻,情韻悠然,又天然淡泊,蘊藉樸實,耐人尋味。

 

 

 

       7、 這是一首寓意于景的抒情詩,表達詩人淡泊仕途、厭倦名利的心境。詩作由遠而近又由近及遠地描繪了渡頭的景色:澹然空闊的水面,映著斜陽的余暉。彎彎的小島,連接翠綠的群山,凸顯出一派暮靄蒼茫。舟船漸漸離去,載著馬兒的嘶鳴;柳蔭歇息的人們,等待遠航的船兒歸來。沙草叢中群鷗四處飛散,江田上空孤鷺展翅飛翔。一幅清新的晚渡圖躍然紙上。最后詩人觸景生情,興起與世無爭、放浪江湖的感慨:誰能理解功成名就后的范蠡為何乘船歸去,面對五湖煙波、浩渺的湖水唯有他能忘掉功名利祿。全詩用詞樸實無華,情韻悠然。

 

 

 

      8、翻看范蠡的資料,處處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偉大智者的形象和一個正人君子的為人處世風格。這種風格和風范是一種典范,也是一種風度,它不只屬于范蠡,屬于歷史,還屬于我們整個民族,屬于全人類。在越王最困難的時候,他選擇了和他在一起,入吳為奴三年;在越王臥薪嘗膽滅吳興國之后,歡慶勝利的大會上沒有看到范蠡,他對文仲說: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他選擇了退隱。與西施泛舟西湖,這是一種浪漫和閑情,更是一種生活,一種藝術般生活方式,也是范蠡智慧的體現。溫庭筠詩云: “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這是一種讓人羨慕的生活。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1:4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