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黃葉地。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碧云天,黃葉地。

  [譯文]  天上,漂浮著青碧瓦藍的流云;地下,鋪滿金黃的落葉。

  [出典]   北宋 范仲淹  《蘇幕遮》

  注:

  1、 《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2、注釋:

    黯鄉魂:黯,沮喪愁苦;黯鄉魂指思鄉之苦另人黯然銷魂。黯鄉魂,化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追旅思:追,追纏不休。旅思,羈旅的愁思。

   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裝。按本文意應作“除非夜夜好夢留人睡”。這里是節拍上的停頓。

 

 

  3、譯文1:

    白云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

    黯然感傷的他鄉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淚。

   譯文2:

   天上,漂浮著青碧瓦藍的流云;地下,鋪滿金黃的落葉.濃重的秋色同遠處的江水碧波相連接,碧波上寒冷的煙霧漂浮,一片滄溟青翠多光潔.斜陽映照著遠山,秋波連天,天水相接;斜陽照不到遠在山那邊的故園芳草,使人枉自嘆

   思念家鄉,黯然神傷,羈旅愁思,追逐而來.怎么度過一個個漫漫長夜呢?除非是每夜都做一個回鄉的好夢。明月朗照,樓閣高聳,不要一個人憑欄獨倚上樓臺。還是喝上一杯酒吧,酒入愁腸都化作思鄉的熱淚。

   譯文3:

   白云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

   黯然感傷的他鄉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淚。

   譯文4:

   藍天白云,黃葉遮地,秋色連著水波,水波上寒煙凄迷。斜陽映照著群山,藍天與白水連在一起,色彩渾然如一。碧綠的春草無情無意,向遠處延伸著,延伸著,直到斜陽之外的天際。

   思鄉的情懷令我慘慘戚戚,旅居塞外更加深我的愁思。日日夜夜都寂寞難耐,只有在美好的夢境中苦挨著時日。明月映照之時,千萬不要到高樓憑欄獨立,因為徒自望鄉而又回歸無計。悶酒進入愁腸,全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淚,真是徒增憂愁。

 

 

   4、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謚號“文正”,北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不到三歲時,父親就因病去世。十多歲時,他只身前往著名的應天府書院拜師求學。應天書院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在書院讀書期間,范仲淹生活非常艱苦,他“劃粥割齏”,早上把米粥煮好,待粥凝固后,劃成三塊,再把咸菜切成碎末,當作一日三餐的飯菜。有人問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說;“我的志向,要么當個好醫生,要么當個好宰相。好醫生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國家”。

    公元1015年,范仲淹中了進士,步入仕途。他胸懷遠大政治抱負,以天下為已任,為人忠貞,剛直不阿,極言敢諫。真宗去世時,仁宗年幼,由劉太后垂簾聽政。可在仁宗可以親政時,劉太后仍獨攬朝綱,不肯放權,群臣都認為不妥,但敢怒不敢言,只有范仲淹挺身而出,上疏直諫,力請太后卷簾撤班,還政于仁宗,結果被貶出京城。

    劉太后去世,范仲淹回京,此時仁宗正準備廢黜郭皇后。郭皇后很得劉太后歡心,但不被仁宗寵幸,劉太后去世后,她便沒有了庇護,再加上把持朝綱的呂夷簡曾經因為郭皇后的不信任而被罷官,對她一直懷恨在心,嗅出仁宗的心思后,便不斷在旁煽風點火,惡意中傷,慫恿仁宗廢后。這時,又是范仲淹向仁宗進言直諫,極論此事不可,并與呂夷簡激烈爭辯。可惜的是,他不僅沒能說服仁宗,反而因惹怒皇帝而再次被貶。

    公元1035年,范仲淹因政績突出,再次調回汴京。此時,朝政仍由呂夷簡把持,他飛揚跋扈,任人唯親,排除異己,朝中腐敗不堪。范仲淹多次上奏仁宗,痛斥呂夷簡以權謀私,批評朝廷的用人制度。可呂夷簡老謀深算,他反誣范仲淹離間君臣,圖謀結黨營私。于是,范仲淹第三次被貶。歐陽修、尹洙等人,也因替范仲淹鳴不平,而受牽聯。

    公元1038年,西夏趙元昊稱帝,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后,大舉發兵攻打宋朝的延州(今陜西延安)等地。面對西夏的突然挑釁,宋朝軍隊節節敗退,西北防線幾乎崩潰。仁宗手足無措,在大臣的建議下,急召范仲淹率兵趕赴延州,抵御西夏侵擾。

    西北邊塞,寒風蕭瑟,滿目蒼痍,連大雁都毫無留戀之意。將士們連年征戰,久戍邊關,早已歸心似箭。作為主帥,范仲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一個濃霜遍地的夜晚,范仲淹久久不能入眠,遠處幽怨哀綿的羌笛聲讓他內心更加凄苦,他聯想到東漢時大將竇憲大破北匈奴,在燕然山勒石記功而回,可現在北宋國勢日衰,自己何時才能帶領將士們“勒燕然”?滿頭白發的詞人陷入了深深的悲慨之中,他情不能已,以“塞下秋來”為首句,揮筆寫下了一組《漁家傲》,但流傳至今的只有下面這首: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漁家傲

   為了早日帶領將士們“勒燕然”,滿頭白發的范仲淹親臨前線視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大提高了宋軍的戰斗力,鞏固了西北邊防。當地流傳起一句民謠:“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西夏軍士也稱范仲淹“腹中有數萬甲兵”。

    公元1043年,因戰功顯赫,仁宗詔范仲淹回朝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雖然幾經貶黜放逐,但范仲淹仍風骨錚錚,壯心不已,他向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項主張,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等。宋仁宗采納了他的建議,陸續將這些措施推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慶歷新政”。

    可惜這些措施實施不久,就遭到了保守勢力的強烈抵制,范仲淹第四次被貶,新政宣告失敗。此后,范仲淹又輾轉鄧州、杭州、青州等地任職,就是在貶官鄧州期間,他寫下了名垂千秋的《岳陽樓記》。

   范仲淹的文章語言清麗,氣度豁達,除了《岳陽樓記》外,《嚴先生祠堂記》、《天竺山日觀大師塔記》和詩《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等都是留傳千古的經典作品。范仲淹的存詞很少,但在藝術上頗見功力,既有《漁家傲》那樣的慷慨雄放之作,也留下了《蘇幕遮》這樣的低沉婉轉之調,讓人讀來不忍釋手。

   范仲淹,仗義執言的楷模,先憂后樂的典范。他一生為官清正,出將入相,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卻履遭貶謫。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他的人格,讓高山仰止,他的操守,與日月爭輝。

 

 

   5、 這首《蘇幕遮》詞,是北宋前期名臣范仲淹所作。他當時出任陜西四路宣撫使,主持防御西夏的軍事。在邊關防務前線,當秋寒肅颯之際,將士們不禁思親念鄉,于是有這首借秋景來抒發懷抱的絕唱。該詞上片主要寫景,下片主要抒情。

  上片大略云:秋天到來時,天高云談,碧空澄澈,落葉枯黃,萎積滿地,寒涼浸透河水,水面騰起涼絲絲的薄霧。黃葉滿山襯著斜陽,一齊倒映于河水 之中;枯干了的離離野草,鋪向看不見的天邊。這實在是一幅肅諷悲涼的秋 來塞外景物圖。“夕陽”與“秋色”相映,都是暖去寒來、生氣漸弱的意象極易喚起人們的愁腸;“芳草”本無感情,但在僅靠野草點綴的荒原上,卻令人無限依戀。這一來是因為芳草鋪向斜陽之外的遠方,直接溝通內地家鄉;二來是因草枯了,明年還會綠,人卻一年年老去,誰知下一次春草萌發時,征人是否 還能看得見呢?李賀詩云“天若有情天亦老”,永恒的自然界與短暫的人生,怎能不引發人們深深的感慨?

  下片大略云:塞上秋景一片凄涼,不由得征人鄉思纏綿,心緒黯然,憶別念新,長夜難寐,只要一合上眼皮,便夢見與家人團聚。夜半夢醒,格外凄苦。 算了吧,算了吧,任它月色溶溶,樓高望遠,還是不要登高縱目、觀賞月色吧; 還是借酒消愁,來排遣這漫長孤寂的秋夜吧。只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醉意更深地觸動心中的離愁,化作點點相思之淚,幽幽地滴落胸前。這實在是典型的游子秋思意緒。“黯”,黯然失色,指精神受到強烈的刺激而覺消沉悲切。 “旅思(sì)”,即在外作客的惆悵。“思(sì)”,意念。“黯鄉魂”與“追旅思”是下片的中心,是一種心緒的兩個方面:懷鄉思親,令人心魂不安;傷別念遠,令人憂思悵惘。“黯鄉魂”,是對內地的懷想;“追旅思”,是對邊愁的體味。

  不過,此詞不是普通的游子秋思之作,而是邊關統帥寫的征人思家之作。 張惠言云:“此去國之情。”(《詞選》)許昂霄亦云:“鐵石心腸人亦作此消魂 語。”(《詞綜偈評》)從感情基調來說,屬纏綿“柔情”、兒女風情,是凄切而非悲壯。繼昌云:“希文宋一代名臣,詞筆婉麗乃爾,比之宋廣平賦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頭巾氣重,無與風雅也。”(《左庵詞話》)這本是允洽的評論,有人卻格于作者身份,硬要予以分辨,認為其中是關系軍國的嚴肅感情。“按文正一生,并非懷土之士,所為鄉魂旅思以及愁腸思淚等語,似沾沾作兒女想,何也?觀前闋可以想見其寄托。開首四句,不過借秋色蒼茫以隱抒其憂國之 思;‘山映斜陽,三句,隱隱見世道不甚清明,而小人更為得意之象;芳草喻小人,唐人已多用之也。第二闋因心之憂愁,不自聊賴,始動其鄉魂旅思,而夢 不安枕,酒皆化淚矣。其實憂愁非為思家也。文正當宋仁宗之時,揚厲中外, 身肩一國之安危,雖其時不無小人,究系隆盛之日,而文正乃憂愁若此,此其所以先天下之憂而憂矣。”(黃蓼園《蓼園詞選》)這一說法,論者多不以為然。胡云冀《宋詞選》即云:“從具體的詞看,除了反映出‘去國之情’,很難找出其中有什么‘憂天下’的含意,黃蓼園所賦予這首詞的思想意義完全是外加的。” 的確,此詞只是邊關將士思鄉念親之情的抒寫,并未寄寓指斥小人的軍國之憂。

  詞中抒的是什么情,固然須辨別清楚,它是怎樣抒情的,更是重要的問題。汪中評論說:“此詞目觸秋色,牽引一片相思之作也。全詞結構正如鄒祗謨所云:前段多入麗語,后段純寫柔情。所謂麗語即柔語也,以秋景寫秋心。” (《宋詞三百首注析》)所謂“以秋景寫秋心”,講的正是本詞的藝術特色,即以景寫情,情景交融。情與景的關系,歷來是我國文論的基本問題,《禮記·樂 記》即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劉勰《文心雕龍》系統地闡述了這一問題,提出“應物斯感”、 “情以物遷”的論點,即人的主觀感情系由對客觀事物的反應產生的,也只有憑借外物才能表現出來。唐代日本僧人空海所著《文鏡秘府》進一步提出了情思與景物須相諧合的見解,即“須景與意相兼”、“詩不可一向把理,皆須入 景,語始清味。……詩一向言意,不清及無味;一向言景,亦無味,事須景與意 相兼始好”。宋以后,對情與景的關系,認識更為深刻,范希文《對床夜話》提出“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及必須“化景物為情思”的見解;明人謝榛《四溟 詩話》更提出“情景孤不自成”之論:“作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 ……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清代王夫之《姜齋詩話》更明確提 出景語與情語的概念并述及其相互關系:“不能入景語,又何能情語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況 周頤《蕙風詞話》更明確提出情與景是一致的:“蓋寫景與言情,非二事也。”王國維《人間詞話》則概括點明“一切景語皆情語”,“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 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氏所見,與汪中“所謂‘麗語’即‘柔語’也” 相同。此處之“麗語”,即婉麗的景語;“柔語”,即柔媚的情語。范仲淹正是借助對秋色的描寫,真切地吐露了征人的“旅思”之情。

  況周頤《蕙風詞話·論詞》指出:“善言情者,但寫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唯北宋人詞往往有之。”范仲淹的《蘇幕遮》,正是北宋初年的代表詞作,也確能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真切感人。(作者:張永芳) 

 

 

    6、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見宋·范仲淹《蘇幕遮》,大意是:自云飄浮在湛藍的天空,大地鋪滿了枯黃的落葉,這濃重的秋色一直向前伸展,同那江上層層疊疊的綠波連接,寒冷的波浪把江上彌漫的煙霧也抹上了一層蒼翠的顏色。

    這幾句通過碧云、黃葉,江波,寒煙,渲染出充盈在天地間的蒼茫秋色,境界闊大,富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因而成為歷代傳誦的名句。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開頭的[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顯然深受其影響。可引用描寫高秋景象,或用以襯托深秋時節人們蒼涼蕭瑟的感覺。

 

 

    7、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昨夜一場寒風,吹落了樹葉滿地,走在路上,厚厚的樹葉像五彩錦鍛般,空氣中回落著凜冽的寒氣,冬天了,一種蕭瑟的氣氛在心頭,陡然間記起了這首:《蘇幕遮》。

  多年以來,不知怎的就不喜歡這落葉的時光,就是夏天的雨后也總看不得那滿地的落葉,每次都有生離死別的感受,好好的葉子在風中飄落,就像一個人的生命嘎然而止,讓人無端生出許多感慨:嘆生的脆弱,嘆離的無奈,似乎不經意的一瞬間生命也如樹葉般凋謝。

  這首詞悲涼惆悵,是對離人的思念,那一份情,是無以排解的衷腸,是一種心底里的凄涼,王實甫的《西廂記》里第四本:草橋店夢鶯鶯即《長亭送別》一節引用為崔鶯鶯的唱詞: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這個時節讓人想起了無數的過往,想起了過往中那或清或淡的人與事,西風烈,雁南飛,染醉霜林的便是那點點離人淚,分離似總鐘情秋天,鐘情黃葉飄凌的季節。

  想起那一年,我靜靜走開時,并不是秋天,但心卻像今天這樣,心底里的溫暖一點遛走,今天,看到這滿地黃葉,心里就生出了許多感慨,人生何其短暫,就如同昨天一樣,一切都過去了,留下的那點滴情也沒有了往日濃烈,“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那寒窯苦守十八年的王寶釧是怎樣在乎那曾經?為何她就不能放棄那個虛無的諾言而奔榮華富貴?

  世間的愛情是什么?世間的人情又是什么?歲月過去回頭再看,竟然生出了許多疑惑,覺得這個世界沒有了情感與真心,變得蒼白與冷漠。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有誰還會珍惜那一諾,千金在這個社會已輕薄的不值一提,一瓶酒,一餐飯已不止千金萬金,吃下去,出來的還會是那人間第一的情么?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都已成追憶,守一份情感如此無奈,就算望斷高樓又能何如?遠去的不會再來,消失的又何必裝作。

  不知道世間的人心里還有幾分情,莫不是一切都放在了利益上面?或許,讓我重來,我會選擇貧困,只求與一分真情相濡以沫!

  只是這個世界太凄苦,久居會失去人性的初善,就算是為一諾而來,卻也已經滿身傷痕,何求天長地久永遠相擁?留戀又有何等意義。

 

 

    8、碧云天,黃葉地。銀杏、紅楓、菊花、殘荷……眼下木瀆秋色正濃,紫,紅,黃,粉……繽紛的色彩,勾勒出木瀆秋日別樣的風韻,其燦爛、炫目不亞于春色,抑或更多了一份迷情。

    山間潺潺的清泉夾雜著或紅或黃的落葉沿山坡而下;石墻上斑駁的樹影與紅色的爬山虎形成鮮明的對比,映襯出秋日的氣韻;黃葉灑落在湖畔翠綠的苔蘚上顯得星光點點……芳菊開林耀,菊花的秋天就像嫵媚的春天,它雖然沒有百花齊放時的一鳴驚人,也沒有寒冬臘月里梅花的孤傲,但卻也獨占一秋,繪出了秋日里的錦簇。而“天平紅楓甲天下”也不是浪得虛名,深秋時節,滿山紅葉若紅霞繚繞,層層片片,蔚為壯觀,引得游客競相觀賞。

    秋天的風,秋天的葉,秋天的色調,秋天的陽光,構成了一幅絕妙的木瀆秋景圖。

 

 

   9、季節真是有一種魔力。轉眼間,時已暮秋冬初。繁榮化為蕭條。蒼涼的感覺,無形間劃過心海,孤獨的靈魂,從彼岸寂寞地審視著來路。仿佛一瞬間,你讀懂了滄桑。 

    初冬晴日,長天素凈,雖尚未到萬木蕭蕭之時,但曾經蔥綠的葉子,黃而未枯,高懸在樹上,超然地看著風流云過,一種哲人的寧靜,剎那間,你領略到了一種哲理。 

    河堤下,麥苗蔥碧,阡陌縱橫;河堤上,黃葉如海,浩蕩磅礴。對比中你會體會到黃葉如此美麗,看到黃葉如云,直達天際,一種豪邁浩然之氣,長驅萬里,滌蕩心胸。面對黃葉,仔細品味春夏和秋冬,每人的感悟,各有不同。自我的感受,唯己可知。

    秋冬之際,雖然沒有一樹碧綠,但凌風搖曳的萬木金黃卻在我們的心中注滿了悵然和懷戀。寄托著你曾經有過的和依然期待的純潔情感。

    碧云天,黃葉地,誠然極富浪漫意蘊,可我更喜歡在一個風清月白的冬夜,離開城市的喧囂和霓彩,獨自在飄滿落葉的荒徑上走一走,讓塵封已久的內心在黃昏的寂靜和黃葉的鳴響中得到凈化。

 

 

    10、秋天是碧云天,黃葉地。

  秋天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秋天是稻浪滾滾,碩果累累。

  秋天是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秋天是霜葉紅于二月花,萬物霜天競自由。

  秋天是美麗的,秋天是雅致的;

  秋天是豐富多彩的,秋天是生機勃勃的。

  讓我們一起走進秋天,品味秋天,擁抱秋天!

 

 

    11、碧云天,黃葉地。心上永遠的離愁。是秋日陽光下的剪影。在這樣的季節里。你的消息跨越了沉睡千年的冰山,穿越了千百年來的花開花落。那么固執的落在我身邊的一片風景中。一直和安靜,卻非你不可。 

    本來一根火柴就可以讓人飛翔。我卻穿上了紅舞鞋。于是在那些有風有雨的日子里,我無法停靠。在風中飄舞。舞成你隨處可見卻有視而不見的身影。命中注定的你,會在秋日的陽光下等我嗎?我,會是你的幸福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別怕分離。記住:為了等待,所以離開。愛是未離別的。慢慢的熬成瓊殤。最后,蘇醒在秋日里。才明白緣來就是你。

 

 

    12、碧云天,黃葉地,最是難忘惹詩意。冬日情懷,隨著滿天飛舞的紅葉曖在心里。品佳肴,聽小曲,鍵盤聲聲寄幽思。夢如煙,輕如洗,伴著長夜漫漫的寒冬未有歸期。巴山夜雨,和著陣陣曖風滋潤著知已。弄清影,舞紅塵,去尋找那一抹丟失已久的溫柔,追憶屬于彼此心靈中的點滴。

 

 

   13、秋季在我心里,像舊時的月色,被打撈起來,盛在藍底白花的瓷盞里,伴茶飲進,沁人心脾。

  又是黃昏,又是秋天。“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每當西風漸緊,漫山遍野飄蕩的都是疼痛的痕跡。該開的花兒都已綻放,該送的祝福無論是否成真,也一一風荷舉。生命的歡顏次第呈上,窮盡三十余年,氣力也堪足,心性也盛過,最終不過是一場繁華落地,惟留素淡在心。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56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