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譯文] 千山之上滿是落葉,天顯得十分的邈遠而闊大;山下是一條大江,江水清澈,映著天上的明月,感到格外的皎潔晶瑩。

  [出典]  北宋  黃庭堅  《登快閣》

  注:

  1、《登快閣》 黃庭堅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2、注釋:

    快閣:在吉州太和縣(今屬江西)東澄江(贛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著稱。此詩作于元豐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時。

  癡兒:作者自指。《晉書·傅咸傳》載楊濟與傅咸書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癡,復為快耳。”這是當時的清談家崇尚清談,反對務實的觀點,認為一心想把官事辦好的人是“癡”,黃庭堅這里反用其意,以“癡兒”自許。

  東西:東邊和西邊 。指在閣中四處周覽。

  “朱弦”句:《呂氏春秋·本味》:“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朱弦: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為知己、知音。

  “青眼”句:《晉書·阮籍傳》:“(阮)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赍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聊:姑且。

  與白鷗盟:據《列子·黃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后人以與鷗鳥盟誓表示毫無機心,這里是指無利祿之心,借指歸隱。

  倚:倚靠。

  落木:落葉。

  弄:演奏。

 

 

   3、譯文1:

     我并非大器,只會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著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閣來放松一下心情。舉目遠望,時至初冬,萬木蕭條,天地更顯得闊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練分明地向遠處流去。友人遠離,早已沒有弄弦吹簫的興致了,只有見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羈絆、為官蹭蹬,還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著笛子,漂流到家鄉去,在那里與白鷗做伴逍遙自在豈不是更好的歸宿。

    譯文2:

    我這個呆子辦完公事,登上了江西省太和縣的快閣,在這雨后晚晴的余輝里,倚欄遠眺。遠望無數秋山,所有山上的樹葉都已落盡了,浩瀚的天空此時顯得更加遼遠闊大,一道澄凈如玉的贛江水在快閣亭下淙淙流過,一彎新月,映照在江水中,顯得更加清朗澄澈。由于知心朋友不在,我弄斷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彈奏,只有見到清樽美酒,眼睛里才流露出喜悅的光輝,象阮籍那樣與美酒做伴,聊以解憂了。什么時候才能坐在船上,吹弄著悠揚的長笛,回到那遙遠的故鄉?我的這種心情,只能與江上的白鷗去傾訴呵!

 

 

   4、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為南昌舊稱)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三宗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后擢起居舍人。紹圣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

    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之、 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詩與蘇軾并稱“蘇黃”,有《豫章黃先生文集》。詞與秦觀齊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龍榆生《豫章黃先生詞》。詞風流宕豪邁,較接近蘇軾。晁補之云:“魯直間作小詞固高妙,然不 是當行家語,自是著腔子唱好詩。”(見《詩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詞,不免褻諢。有《山谷詞》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游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

    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后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張的長畫,并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后世產生很大影響。在結構上明顯受到懷素的影響,但行筆曲折頓挫,則與懷素節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而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杰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一代書風的開拓者。后人所謂宋代書法尚意,就是針對他們在運筆、結構等方面更變古法,追求書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黃庭堅與蘇軾、米芾、蔡襄等被稱為宋四家。 

   前人論宋詩,每以蘇黃并稱。蘇詩氣象闊大,如長江大河,見起濤涌,自成奇觀;黃詩氣象森嚴,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在藝術上各自創造了不同的境界。

   傳說: 蘇軾婚后不久,應邀去黃庭堅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趕來請他馬上回去,說夫人有急事。黃庭堅有心諷刺,吟道:“幸早里(杏、棗、李),且從容(蓯蓉為一味中藥)。”這句里含三種果名,一種藥名。蘇軾頭也不回,蹬上馬鞍就走,邊走邊說:“奈這事(柰,蘋果之屬、蔗、柿)須當歸(當歸為中藥名)。”東坡居士的才思實在令人拜服。

 

 

   5、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黃庭堅當時在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知縣任上,公事之余,詩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得名"(《清一統治·吉安府》)的快閣覽勝。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寫登臨時的所見所感。它集中體現了詩人的審美趣味和藝術主張,因而,常被評論家們作為代表舉。

    一般說來,文章或詩歌開頭往往較難,以致有的文學家常將其開頭處砍去,這是因為開頭處,作者還沒有和作品的情境融為一體,因而容易作態。黃山谷此詩起首,用通俗口語娓娓道來,但又能構思奇妙,引人入境。詩人說,我這個呆子辦完公事,登上了快閣,在這晚晴余輝里,倚欄遠眺。這二句,看似通俗淺近,卻包涵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前句是用《晉書·傅咸傳》所載夏侯濟之語,"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癡,復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閣"及李商隱"萬古貞魂倚暮霞"之典,還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癡兒"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認自己是"癡兒",此為諧趣之一;"了卻"二字,渲染出了詩人如釋重負的歡快心情,與"快閣"之"快"暗相呼應,從而增加了一氣呵成之感此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脫了前人的窠臼。杜詩之"倚",倚于山閣,乃實境平敘;李詩之"倚",主語為"萬古貞魂",乃虛境幻生而成;黃詩之"倚",可謂虛實相兼;詩人之"倚",乃是實景,但卻倚在無際無垠的暮色晴空。讀此三家,宛如一幅藝術攝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詩人與亭閣的背影......

    不僅如此,"倚晚霞"三字,還為下句的描寫,作了鋪墊渲染,使詩人順勢迸出了"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絕唱。遠望無數秋山,山上的落葉飄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時顯得更加遼遠闊大,澄凈如玉的澄江在快閣亭下淙淙流過,一彎新月,映照在江水中,顯得更加空明澄澈。這是詩人初登快閣亭時所覽勝景的描繪,也是詩人胸襟懷抱的寫照。讀這樣的詩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謝眺"余霞散成綺,澄江凈如練"的名句。但黃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輩的養料加以鍛煉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現。所以前人曾評此二句道:"其意境天開,則實能劈古今未泄之奧妙。"(張宗泰《魯齋所學集》)

    五、六二句,是詩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謝知音的故事。《呂氏春秋·本味篇》載:"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載阮籍善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見所悅之人,"乃見青眼"(《晉書·阮籍傳》)。詩人這二句大意是說,因為知音不在,我弄斷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彈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憂了。此處"橫"字用得很生動,把詩人無可奈何、孤獨無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來。

    結句詩人說自己希望能坐上歸船,吹弄著悠揚的長笛,回到那遙遠的故鄉——我的這顆心呵,早已和白鷗訂好盟約了。從全詩的結構看,這個結尾是相當精彩的:起首處詩人從"癡兒了卻官家事"說起,透露了對官場生涯的厭倦和對登快閣亭欣賞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漸入佳境,詩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與起首處對"公家事"之"了卻"形成鮮明對照;五、六句詩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詩人心內的憂煩無端而來,詩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負無法實現、自己的胸懷無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脫的出路何在呢?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詩人的"歸船"、"白鷗"之想。這一結尾,不但呼應了起首,順勢作結,給人以"一氣盤旋而下之感"(潘伯鷹評語)。而且意味雋永,讓人想象無窮。

    此詩極受后人稱賞。姚鼐稱此詩"豪而有韻,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內者";方東樹評析說:"起四句且敘且寫,一往浩然,五、六句對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謂寓單行之氣于排偶之中者。"這些評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綱評黃山谷詩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種絕高之風骨,絕大之境界,造化元氣發泄透矣。"細吟此詩,當知無愧。

 

 

    6、“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寫景闊遠清曠,自古推為名句。杜甫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李白有“水寒夕波意,木落秋山空。”(《秋夜宿龍門香山寺》)柳宗元有“木落寒山盡,江空秋月高。”(《游南亭夜還敘志》)等詩句。本句可與前人詩句相映生輝。

 

 

   7、“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更是這首佳作中的絕唱——遠望無數秋山,山上的落葉飄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時顯得更加遼遠闊大,澄凈如玉的澄江在快閣亭下淙淙流過,一彎新月,映照在江水中,顯得更加空明澄澈。這意境、這氣象不單是詩人初登快閣亭時所覽勝景的描繪,更是詩人胸襟懷抱的寫照。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每每讀到,便會情不自禁想起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謝眺“余霞散成綺,澄江凈如練”的名句。細品之余,更感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輩的養料加以鍛煉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現。

 

 

   8、黃庭堅是一個做官的人,了卻了官事,自然有閑暇去登臨賞玩,目的地是快閣。一個“倚”字,顯示出詩人兀傲的神情。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這是宋詩的典型。落木——千山——遠天,詩人仿佛是一個諳熟繪畫技法的大師,只輕輕幾筆,就把自然的美表現了出來,真是了不得。從小的空間擴展到大宇宙空間,讓人頓生“念天地之悠悠”之感。況是雨后初晴,空氣清朗,所以進入視野的無邊落木、綿延遠山、遼闊天宇、寧靜江水、明亮水月,都仿佛是沐浴過似地,這是何等遼闊的氣象!

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但是,深陷于紅塵中的詩人卻是孤獨的,心懷志事,卻無知音,所以如伯牙之絕弦不復鼓琴,而聊且借美酒以遣懷自娛而已。

官場總是黑暗的,一個具有冰雪情懷的人怎能不感到疲憊!況且在人間,又缺少知音,只好駕一葉歸隱的船,行走在江湖,讓那水上的白鷗愉悅一顆孤獨的心。

試與唐代詩人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詩句比較:杜甫詩句充滿了詩人在天地間的蒼涼之感,是主觀抒情,在天地中感懷人生;從審美心理學來說,由天空,落木,而大江,是從上到下的格式塔:表達悲哀的、激動的感情。

黃庭堅的詩卻是客觀的、理性的,由落木、千山,而遠天,是從下而上的格式塔:沒有感傷,只有敬意。表現為對于宇宙時空的理性清楚的喜歡。千山、一道的對偶,表現出一種穩實固定的感覺。

 

 

9、 九百多年前,快閣只是奉祀觀音大士的平常樓閣。雖然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得名,但畢竟少了名人的浸漬潤色,鮮有名聲。這一切,在公元1082年的一天卻因一個人而改變。那一天,去歲上任的黃庭堅,自稱“癡兒”的山谷知縣,處理完數月積壓的公事,去了他喜歡的去處,登上了快閣。

    “快閣東西倚晚晴”,在晚霞的逆光中,他慵懶悠閑地倚靠在亭閣,眺望遠方:層層重疊的山嶺上,落葉飄零,浩渺的天空顯得更加遼遠闊大。澄凈如玉的澄江在快閣亭下淙淙流過。暮色深了,夜晚來了。一彎新月,映照在江水中,顯得無比的空明澄澈。真是“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呵。此等美景,怎可不與人共享。他環顧四周,宦海沉浮,官味嚼蠟,知音遠去,如同伯牙子期長絕于高山流水。悵然不已的他只好撥斷琴上的朱弦,用那清樽美酒,聊以解愁了。然而,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去意徘徊的詩人,多么希望能夠“萬里歸船弄長笛”,回到故鄉“桃花源里可耕田”。他這顆心啊,早已和江上飛旋的白鷗訂好了盟約。

    詩意的畫面中,有的是在視野里和胸懷間所體味品悟出來的美。至今,我們還能感受到一種溫馨從字里行間彌漫出來,把我們的心給緊緊抓住,抓住就是一生都受用不盡的咀嚼。

 

 

10、“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讓我們品味南朝民歌的纏綿柔美;“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讓我們涵詠山水美景的秀麗可愛。我們敬佩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樂觀自信;我們陶醉杜甫“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的幽默詼諧。岑參筆下奇特的塞外風光讓我們驚嘆,李賀奇麗的想像和獨特的視角令我們擊賞。黃庭堅“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境界闊大,氣勢雄渾;陸放翁“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志在千里,催人奮進;文天祥“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沉郁悲壯,感天動地。溫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寫盡了相思之苦;韋端己的“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道完了離別情狀;李后主的“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嘆出了亡國之痛。“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少游豁達而理性;“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張孝祥意會而心領;“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姜白石撫今而追昔。“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情思深婉而動人;“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表達了盼歸的情意;“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里”,道出了愛的真諦。……中國是詩的國度,暢游詩的海洋,會讓我們漸趨變得精致。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22

[新一篇] 落日胡塵未斷,西風塞馬空肥。

[舊一篇]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