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學思想研究新突破——“紀念朱子誕辰870周年”和“朱子學與21世紀”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862(2000)12-0007-03
  (一)
  由國際儒聯、上饒師范學院、中國哲學史學會、香港孔教學院、臺灣人文展望學會、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南昌大學哲學系、鉛山縣人民政府等九家單位聯合舉辦的紀念朱子誕辰87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于10月7日至9日在江西鉛山召開,出席會議的有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和韓國、日本專家、學者87人,共收到論文72篇。本次會議旨在總結20世紀朱子學研究的歷史經驗,為21世紀朱子學的發展提供借鑒。
  本次會議無論是在朱子思想研究的內容和范圍方面,還是在朱子思想研究的方法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創新。具體可歸結為如下三方面:
  一是研究內容上的突破。學者們圍繞朱子學說,提出了很多新的見解。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教授認為,朱熹增補《大學》第五章,提出“格物說”,并不符合《大學》原義,但它豐富了中國哲學史,它成功地把天下萬物合理歸結為一個天理,把眾物之表里精粗(自然、社會、歷史之理)與人類的全體認識過程和認識范圍融合為一體,這個理兼具自然之理與人心之理,從而構成了相當完整的哲學體系。復旦大學潘富恩、東方朔教授認為,朱熹的《仁說》實透露了其一生的為學方向,具有著重下學踐履工夫的特色,并指出透過朱、張(南軒)之間的論爭可見,朱子形式上反對南軒的觀點,實際上卻透露了他對明道工夫論的警覺和不滿;若從儒家工夫論虛實相濟的特點看,朱子《仁說》所強調的工夫實踐,實可看作是宋明理學自明道首先返回孟子而表現出工夫的“自得”傾向后,所作的理論上的一種自覺的反撥,即將工夫重新奠定在“戒懼”與“敬畏”的基礎上,臺灣政治大學董金裕教授考察了朱子論性、論心以及心在其修養工夫上的作用,指出朱子學乃是一種心學,即有別于陸王所講的心學。輔仁大學黎建球教授提出,朱熹對死生之說頗有見地,從他對宇宙的看法、生生之理到對死生相處之道,都有相當細致的主張,他的死生論雖有儒家思想發展而來的困窘,但也有創新之道,可以作為人生發展的途徑。蔡仁原教授則從儒家心性之學的道德進路來探討陸象心學,認為象山心學是實學,是落實于作為道德價值之根的道德實體,并非落實于道德實踐所成就之果的實學。河北大學李振綱教授以理性與道德理想主義來歸納朱子學的精神,指出程朱理學的產生,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兩方面:一是對佛老宗教哲學向儒教倫理的挑戰作出回應,挽救中國士人群體的信仰危機;二是論證道德理性的至高無上性,用儒家“道統”限制封建“政統”,用絕對理性和道德理想主義限制君主乃至整個官僚系統行政權力的濫用。孔會宏博士則提出,朱熹的科學思想無疑是他之前的歷代儒家人物中最豐富的,但就其思想淵源而言,主要是來自道家和道教,一是作為準道士的邵雍的《皇極經世》,一是深受道家、道教思想影響的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
  二是研究范圍的拓展。會議所收論文除了包括朱子哲學、教育、歷史外,還涉及朱子自然哲學、理學美學、文學、書法、編輯學等方面的內容,研究范圍有了較大的突破。浙江大學潘立勇教授認為,朱子理學美學人格教育在繼承儒家仁學化育思想的基礎上有獨特的發展,其人格美育之道主要承繼儒家的命題,即“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和“游于藝”,其化育之方則表現為“學”、“踐”、“養”、“化”等基本范疇。福建省行政學院徐剛副教授則從天道觀與自然哲學認識兩方面入手,探討了朱熹對孟子學說數十年研究心得,從而發掘朱孟之間的理論聯系以及中國古代自然哲學的發展脈絡。臺灣學者沈謙、馬賓等從文學角度對朱熹的詩、詞進行了專題研究。杭州師院方愛龍先生考察了朱熹書法的心路歷程,將朱子書風分為三期:前期專意于“心正則筆正”的書法觀;中期“尚敬”,針砭“爭出新奇以投世人之耳目”的時弊;晚期心儀宋賢,回歸自然,主張“從自己胸襟流出”的書法觀。佛山大學戢斗勇還從朱子豐富的古籍整理實踐中,梳理出朱熹的編輯思想,認為這是中國傳統編輯思想寶庫中的精華。
  三是研究方法上的多元化和創新。鄭曉江教授將思想史研究與考古學相結合,實地考察了陸氏三兄弟活動過的遺址,為陸學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特別是考察和證明了陸九韶在陸學發展史上所具有的“啟之”的重大貢獻,為陸梭山的地位提出了新的見解。更多的專家、學者則采取了比較研究和詮釋學的方法:復旦大學徐洪興教授從朱陸關于“無極”、“太極”之辨探討朱熹對本體論思想的闡發;中國人民大學宋志明教授和中國語言文化大學郁有學副教授則分別對馮友蘭新理學與朱子學的關系進行了比較辨析;彭永捷博士從人性論角度對朱熹與陸象山進行了比較研究;成功大學周行之教授對朱文公與韓文公的道統觀進行了比較探討;湘潭大學王立新副教授研究了朱子與湖湘學派的關系,認為朱子不僅有湖湘學派的學統,或可算湖湘學派的傳人,而且他是湖湘學派的命名者和研究者,是湖湘學派的思想對手和學術朋友,并指出朱子爭取湖湘學派是為了抵敵和孤立象山。南開大學博士生陳代湘比較了牟宗三與錢穆朱子學研究的主要差異:認為牟氏以其獨特的三系說為前提,判朱子為“別子為宗”,否認朱子的儒學正宗地位和集宋明理學之大成,其分析探討,獨特精奧,其結論石破天驚,但往往失之偏頗;而錢氏不僅視朱子為集理學之大成,且集宋學和漢唐儒學之大成,是孔子以下集儒學之大成者,無疑是儒學的正宗,其精辟論析,于傳統觀點既有加固,又有超越,然對傳統回護過多,批判不夠。
  (二)
  為紀念這位世界文化偉人逝世800周年,由中國炎黃文化研究會、華東師范大學朱熹研究中心、廈門大學、福建社會科學院、福建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舉辦,福建省南平市政府承辦“朱子學與21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于2000年10月12日至14日在朱熹長期講學著述、朱子學孕育和形成的武夷山市(原崇安縣)召開。出席這次研討會的有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等23個省市以及美國、加拿大、荷蘭、德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的專家學者計189人。當代著名哲學家張岱年、蔡尚思、蔡仁厚和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等致信致辭祝賀。研討會著重討論了以下一些問題:朱熹倫理觀與人類思想道德體系重建;朱熹教育理念與當代中國教育;朱熹生態倫理思想與現代環保意識;朱子學與中國文化;朱子學與21世紀文化創造;朱熹思想在世界各地的傳播、影響及當今社會效應;朱子學與其他學派的比較研究等。學者們在研討會上切磋交流,氣氛熱烈,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國內外學者提交論文120余篇,這些論文分別論述了朱熹理學思想、易學思想與儒釋道、認識論與自然科學、教育思想、文學思想、朱子學的承傳、海外的朱子學、著作版本文獻等。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為研討會出刊了《朱子研究》專輯。這些論文將編輯成書正式出版。又收到專著有《朱熹傳》(黃玉石著)、《朱熹與泉州文化》(林振禮著)、《朱熹書院門人考》(方彥壽著)、附有英、日、韓譯文的《朱子家訓研究》(陳家生主編)、《世界遺產武夷山》(吳邦才主編)以及《游酢研究》(劉明主編)和其他有學術研究價值的閩學文獻資料多種。這次研討會采取紀念活動、學術交流、文化考察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研討會期間參觀了朱熹講學活動的武夷精舍遺址及朱子學形成的歷史自然風貌的武夷山景區;還在建陽考亨書院舉行了公祭朱子活動和演唱了朱熹傳世名詩《九曲棹歌》、《觀書有感》、《春日》。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和中國香港、臺灣和大陸的三百多名朱子后裔參加了公祭活動,召開了宗親懇談會并至建陽黃坑祭掃朱子墓。紀念活動中還舉行了武夷山紫陽書院修復工程奠基儀式。
《哲學動態》京7~9B5中國哲學吳長庚/方國根/衷爾鉅20012001吳長庚 上饒師范學院 江西上饒 334001 方國根 人民出版社 北京 100706 衷爾鉅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北京 100732 作者:《哲學動態》京7~9B5中國哲學吳長庚/方國根/衷爾鉅20012001

網載 2013-09-10 21:20:10

[新一篇] 朱光潛美學體系的矛盾及其克服

[舊一篇] 朱熹理學對歐洲啟蒙思想家的影響  ——兼論中國文明對西方文明的作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