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領導思想初探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所著《道德經》(即《老子》)一書內容豐富,博大精深,2000多年來對我國社會文化影響巨大。從歷史上看,該書曾被人推崇為講授“君人面南之術”的帝王之學,而現在人們一般是把它作為一部哲學著作來研究。然而,從領導學的角度來看,《道德經》也是一部重要的領導學著作,書中包含了豐富的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思想。本文試就此作一簡要探討和分析。
    一、關于領導素質
  人們一般認為,成功的領導者,如偉大的政治家、杰出的軍事將領、有作為的帝王或開國元勛等,具有一些常人所不具備的、高于常人的特性或個人品質特征。老子在《道德經》中就對領導者特性作了分析和闡述,認為領導者應具有如下幾方面的重要素質:
  1.品德高尚
  老子認為,領導者首要的素質就是具有高尚品德,曰:“大小多少,報怨以德。”[1]58領導者為人要寬容大度,即便是與對方有過過節,仍要以德行報怨仇。老子又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溥。”[1]52老子認為,從一身到天下,不斷地充實自我,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乃領導者立身處世的根基。領導者用高尚的品德去影響下屬,樹立自己的威信,可以贏得下屬的信任和支持。有了下屬的信任和支持,才會有上下級之間良好的溝通,才會有和諧的工作環境,才會有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和組織目標的成功實現。我們黨選拔領導干部始終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把領導干部的德行修養作為考察的重要內容,這一點與老子尚德的領導思想不謀而合。
  2.認真謹慎
  認真謹慎是老子所提倡的領導者應具有的另一個重要素質。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1]56“慎終若始,則無敗事。”[1]59他認為領導者應以認真謹慎的態度去對待工作中遇到的一切事務,決不能隨心所欲,盲目冒進。另外,僅憑一時的認真謹慎是不行的,領導者做事要善始善終,把認真謹慎的態度保持到底,才能避免失敗。現在我們積極倡導領導者在其領導活動中應該保持嚴謹的態度和求實的精神,其實正是對老子上述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在《道德經》中,老子還指出了領導者做到“慎終若始”的具體方法。首先,重視基礎。老子闡明了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曰:“圖難乎其易也,為大乎其細也。天下之難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細。”[1]58他強調做事要從基礎的小事、易事做起,從小到大,先易后難。認真地把“易”和“細”做好,就不會受困于“難”和“大”。其次,防患未然。老子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判,其微易散。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亂。”[1]59領導者在問題未出現或未凸顯之前,就認真觀察形勢,提前做好準備,未雨綢繆,防微杜漸,這樣才能達到“無敗事”的效果。在現代管理工作中,領導者處理的事務越來越多,處理事務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這對領導者始終保持認真謹慎的態度,做到善始善終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而老子所提出的這兩個方法不失為現代領導者工作方法的明智之選。
  3.少私寡欲
  老子曰:“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1]45老子接連用三個反問和切中肯綮的論述,告誡領導者要淡泊名利,控制自己的私欲。在他看來,世間的禍患大都源于人的自私自利和旺盛的不加克制的欲望。因而他對領導者的素質提出了“見素抱樸,少私寡欲”[1]27的要求。老子又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取此。”[1]22他認為領導者要珍惜自身的價值與尊嚴,不放縱自己的情欲,經得起“五色”、“五音”、“五味”、“馳騁田獵”和“難得之貨”的誘惑。只有做到“知足之足,恒足矣”[1]46,才能使自身素質不斷提高,人格不斷完善,達到“可托天下”[1]22的最高境界和層次。在領導學看來,領導者,尤其是掌握著一定公共權力的領導者,能否做到“少私寡欲”、廉潔自律,關系到整個管理工作的成敗。只有廉潔自律的領導者才堪當重任,引導組織或國家進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老子對領導者“少私寡欲”的要求對當前的反腐敗工作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在各級領導干部中正確宣傳老子“少私寡欲”的思想,使他們真正理解其內涵,對于提高他們的領導素質和品德修養,進一步牢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會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二、關于領導行為
  老子認為領導者可以通過其行為影響下屬和整個組織,從而進行有效的領導。他對領導者應該有什么樣的領導行為作了如下闡述:
  1.為人之下
  老子曰:“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1]62“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1]60他認為江海之所以能匯聚百川,就是因為它處于百川的下游,正是江海處于百川之下的位置決定了它百川之王的地位。所以領導者要想鞏固自己的地位,成功地領導下屬,就必須堅持“善下”。領導學認為,領導者對下屬保持一定程度的謙讓、尊重,能激發下屬的進取心,給下屬創造出一個較好的發展空間。如果領導者在下屬面前總是擺出一幅趾高氣揚、唯我獨尊的姿態,久而久之,會失去下屬的信任和擁護。
  同時,老子還指出:“圣人無恒心,以百姓之心為心。”[1]47僅對下屬表示謙讓是不夠的,領導者還要時刻考慮到下屬的需要和利益,要時常從高高的位置上走下來,與下屬溝通,了解下屬的真實需要。現代領導者的領導藝術之一就是對待下屬的藝術,其核心就是激勵,就是調動人的積極性。領導者只有充分尊重下屬的利益才能充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
  2.不言而教
  老子曰:“知者弗言,言者弗知。”[1]53“多聞數窮,不若守于中。”[1]18意思是說聰明的領導人是不亂講話的,過多的指手畫腳,只會加速失敗。領導學也認為,領導者在工作中不宜對下級的活動橫加干涉,評頭論足。雖然領導者的個人言論通常并不像按正式途徑下達的指令那樣有權威性,但它對下級仍有很大的心理影響。下級可能會受領導者不當言論的影響而感到無所適從,迷失工作方向;或有所顧忌,不敢放手去干;甚至做出錯誤的行動,影響整個事業的發展。
  領導者單靠少說話是不可能成功地領導好下屬的,因而老子又說:“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1]16“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入。”[1]57即領導者要以身示范,在下屬面前做出表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下屬。他希望領導者靠“美行”來達到有效的領導,而不是靠繁冗的指令。領導學認為領導者要注意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一切舉動,要在遵守規章制度方面做出表率,不做規范的破壞者,以保證自己在下屬中的影響力。領導者憑借身先士卒的表率行為贏得的影響力,是保持組織內部政令暢通、成功領導下屬的必要條件。
  3.無為而治
  老子曰:“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1]33“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1]59“無為則無不為。將欲取天下者,恒以無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1]47“無為而治”是道家管理哲學的核心思想。以往人們一談到“無為”,多認為是什么也不做,消極避世。其實老子的“無為”思想有著深刻的內涵:“無為”不是不為,也不是在客觀現實面前無能為力,而是以“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1]59的態度,通過“為無為”(指適度而為)達到“無不治”的理想效果,也就是用最小的領導行為取得最大的領導效益。
  既然“無為”不是不為,那么我們就應該分清哪些該“為”,哪些不該“為”,厘清兩者的界限。在領導學看來,領導活動的“無為”就是要求領導者善于抓大事,從宏觀上把握組織發展的大方向,把具體的工作落實到下面的機構和人員去做,而不是事必躬親。“科學管理之父”泰勒所倡導的“例外原則”,其實就是老子“無為”思想一個很好的詮釋。領導者只需負責處理規章制度沒有規定的“例外”事務,日常事務的決策權則應統統下放給下屬,讓下屬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根據規章制度合理做出決策,讓下屬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領導忙得不可開交,工作卻顧此失彼,而下屬則依賴心理嚴重、缺乏責任心的尷尬局面。
    三、關于領導權變
  不同情境中的領導行為具有不同的效果,領導行為的作用受情境因素影響很大[2]99。2000多年前老子就認識到了情境因素對領導效力的影響,主張領導活動不應拘泥于某種特定模式,而應該按“道法自然”的要求做出權變,即隨具體情境而變,依具體情境而定。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1.因人制宜
  下屬的特性是領導者在實際工作中必須面對的重要情境因素。領導者了解下屬的特點,知人善任,根據下屬的特點采取適當的領導行為或方式去適應特定情境的需要,是實現成功領導的關鍵。
  尊重人、重視人、充分發揮人的作用也是老子領導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國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1]31正是因為老子認為人在管理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才導致他對領導者如何用人格外關注。老子曰:“物或行或隨,或熱或吹,或強或剿,或培或墮,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1]33意思是說:世人的秉性不一,有的剛強,有的羸弱,有的安穩。有的危險。領導者(即文中的“圣人”)要因勢利導,摒棄那些極端的、奢侈的、過度的做法。老子認為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和特殊性是客觀存在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點和長處,適合不同的崗位,所以領導者在管理活動中要做到人盡其材,就要根據個人能力大小、文化水平、品德修養等因素合理安排任務,用其所長,盡其所能,做到因人制宜。
  2.以退為進
  管理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計劃中未曾考慮到的問題。突發事件的出現常常令人措手不及。這就要求領導者審時度勢,隨機應變,根據不同的情境迅速調整策略。老子十分注重領導者在管理活動中的權變反應,提出了領導者向水學習的要求。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以其無以易之。”[1]68他認為領導者要像看似柔弱,實則剛強,可以被塑造成不同形狀的水那樣,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
  老子根據其對現實斗爭的深入分析和體察,充分把握了事物矛盾雙方轉化的規律,曰:“將欲翕之,必姑張之。將欲弱之,必姑強之。將欲去之,必姑與之。將欲奪之,必姑予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1]38老子這里主張的柔弱是有著強大生命力和積極意義的柔弱;柔弱只是手段,“勝剛強”才是目的。所以,有目的、有計劃的后退不是被動,而是為了爭取主動。按照這一策略,如果領導者在管理活動中暫時遇到困難或一個強大的敵人,不能一味蠻干,而應該穩住陣腳,靈活應對,委曲求全,避其鋒芒。雖然暫時處于劣勢,但卻保全了自身,待以后積蓄起足夠的力量,重新尋找機會戰勝困難,擊敗對手。在這一過程中,領導者承担壓力和風險的能力得到鍛煉,其領導方法更加豐富,領導藝術也得到進一步升華。以退為進、后發制人的權變策略,對許多暫時處于困境的領導者來說,有著特別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3.遵循規律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1]43老子所說的“道”,在其思想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他認為“道”既是萬物的本源,又是統領支配天、地、人的總規律和總法則。即道生萬物,道統萬物。因此,老子強調人們應該學會認識“道”,學會順應自然,學會遵循規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規律,領導活動也不例外。老子認為領導者若能遵循其道,順其自然,則“萬物將自賓”[1]36。在實際工作中,領導者的管理活動不會是一帆風順,其中必然會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問題。領導者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應當遵循領導活動的規律,正確認識實際的情境因素及其特點,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時改變領導行為或方式,而不能隨心所欲或拘泥于原有的領導行為或方式,貽誤時機而導致失敗。這就要求領導者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善于總結和把握領導活動的內在規律,不斷豐富自己的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以便在問題出現時及時權變,順利化解危機。
  總之,老子思想中蘊涵著許多現代領導學所倡導的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很值得我們去重新審視,深入挖掘。“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1]23對老子領導思想的探討,為老子研究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理論視角,也為當代領導者的領導實踐提供了積極的借鑒和參考。
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廣州33~36C3管理科學張秉福20062006
《道德經》不僅是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領導學著作。書中蘊涵的關于領導素質、領導行為及領導權變等方面的豐富思想,符合現代領導學所倡導的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為當代領導者的領導實踐提供了積極的借鑒和參考。
作者: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廣州33~36C3管理科學張秉福20062006

網載 2013-09-10 21:20:56

[新一篇] 老子哲學思想的雙重品格

[舊一篇] 老莊的美的形態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