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城而捍天下,鬼神泣壯烈的大唐名將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接戰春來苦,孤城日漸危。合圍侔月暈,分守若魚麗。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忠信應難敵,堅貞諒不移。無人報天子,心計欲何施”,每當讀到唐書中張巡的傳記,總是心中黯然,當抽象的道德重于實體的生命成為共識,什么駭人聽聞的事情都可能發生,由此又想到了當時的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他堅守南陽整整一年,最后彈盡糧絕,率軍突圍,叛軍在遭到重創的情況下,進攻江漢地區的圖謀化為泡影。張巡沒有效仿魯炅,他選擇了將睢陽城中的百姓當作軍糧,吃完了城中的婦女,接著吃男性中的老人和孩子,史料上記載,城中的百姓打個盹就可能被別人吃掉,真是一副人間地獄的畫面,張巡飽讀圣賢之書,不知他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心中作何感想?柏楊先生曾就此發表評論,“悲劇性地以身相殉,是表現個人盡責的誠實行為,卻絕不能慷他人之慨,強迫別人以身相殉。更不可以殺戰友,尤其不可殺婦女兒童,有一于此,便是禽獸”,中國人的生命,在強盜匪徒的眼中,固然是一文不值,在忠臣義士的眼中,同樣是一文不值,難怪柏楊先生“每一思及,悲憤交集”。睢陽之戰,歷時十個月,保障了江淮的補給源源不斷地支持平叛的唐軍,唐朝不亡,張巡立有蓋世功勛,他以不足萬人之眾,奇計百出,消滅叛軍十二萬人,射瞎叛軍首領尹子奇一只眼睛,前后牽制了安慶緒的幾十萬大軍,使唐軍的主力部隊能夠從容反擊,一路凱歌,迅速收復長安和洛陽,如果張巡不算大唐名將,那么大唐就沒有名將,如果張巡沒有守住睢陽,江淮地區的千萬百姓就要遭到戰火的蹂躪,生靈涂炭就是就是不可避免的下場,但是,睢陽要靠吃人才能堅守,卻讓人對張巡的道德情操產生了懷疑,孟子曾說過,“殺一無辜而得天下,不為”,張巡,這個爭論不休的人物,唐朝以來就讓人無所適從。
  張巡生于公元709年,死于公元757年,他的籍貫,《舊唐書》說是蒲州河東,《新唐書》說是鄧州南陽,在這里采用《新唐書》的說法,鄧州南陽屬于今天的河南。張巡自幼聰明過人,讀書不過三遍,就終身不忘,寫文章不打草稿,從來都是一蹴而就。他博聞強記,每結識一個人,馬上會記住他的名字,以后見面都是脫口而出,沒有不認識的,這就是說,他守睢陽時,城中百姓數萬人,他后來率領士兵宰殺的每一個人,他都認識。
  張巡長大以后,身高七尺,是個高大威猛的美男子,他喜讀兵書陣法,難怪后來每戰必勝。他志氣高邁,喜歡與有學識的長者交流,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庸俗之輩從來不入他的法眼。大唐帝國的晉身之階,無非是軍功、科舉、父蔭,他在唐玄宗開元末年考中進士第三名,初仕為太子通事舍人,他的兄長張曉當時担任監察御史,兄弟二人都是文才出眾,為世人所稱道。
  天寶年間,張巡調授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縣令。他扶危濟困,傾財好施,政績考核列為最高等,任職期滿后回到長安。當時,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是當朝宰相,灸手可熱,皇帝的寵信是無以復加,留京待遷的官員紛紛去走楊國忠的門路,有人也這樣規勸過張巡,讓他找個好出路,張巡卻嚴詞拒絕,“此人得勢絕非國家之福,我斷不會去阿附他”,盡管張巡政績出眾,卻得不到升遷,不久,他調任真源(今安徽毫州西)縣令。真源地處中原,豪強地主橫行一方,魚肉鄉民,當地有一個順口溜,“南金口,明府手”,指的就是豪強地主華南金,他是當地的“南霸天”。張巡到任后,收集華南金違法亂紀的罪證,將之依法處決,百姓拍手稱快,民心歸附,張巡又威恩并施,赦免了華南金的黨羽,這伙人再也不敢為非作歹,個個改行向善,真源縣一片太平景象。張巡為政簡約,史書上記載,“民甚宜之”。
  大唐帝國承平日久,中原多年沒有戰事,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控制了全國近三分之一的軍隊,他看到內地兵力空虛,萌生了取代唐室的念頭。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謊稱奉皇帝密旨誅殺楊國忠,起兵十五萬,向洛陽、長安殺來。“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等唐玄宗清醒過來,叛軍已經攻陷河北諸郡,準備南下奪取江淮之地。安祿山占據洛陽以后,以其將張通晤為睢陽(今河南商丘縣南)太守,讓他帶領精銳部隊向東發展。譙郡(今安徽亳縣)太守楊萬石向叛軍投降,逼迫張巡担任長史,到西邊去迎接叛軍。張巡義憤填膺,率領吏民大哭于玄元皇帝祠,宣誓起兵討賊,從者有數千人。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單父(今山東單縣)尉賈賁攻克睢陽,殺掉了張通晤,起兵與叛軍抗衡。
  當時雍丘(今河南杞縣)縣令令狐潮舉城降叛,擊敗了淮陽救兵,俘獲了百余人。他將這些俘虜押至雍丘,準備當眾處死。令狐潮出城辦事,俘虜們趁機掙脫繩索,殺掉看守,迎接賈賁入城,張巡也親自帶領一千人到雍丘與賈賁會合。令狐潮的妻兒都在雍丘城內,張巡將他們統統殺死,讓城外的令狐潮看得清清楚楚,令狐潮怒火攻心,發誓為妻兒報仇,帶領精銳叛軍攻打雍丘,在雍丘城外將賈賁殺死。張巡統領眾人,嚴防死守,滴水不漏,叛軍盡管氣焰囂張,卻無機可乘。此時,已是唐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守衛雍丘城的唐軍只有三千人,而圍攻的叛軍有一萬五千人,叛軍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傷亡過半,依然無法撼動雍丘城。之所以雙方志在必得,是因為江淮地區是唐朝的財賦供應地,而雍丘則處于洛陽通往江淮地區的交通要道上,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設想,吳王李祗得知張巡的戰況,將兗州以東的戰事委任給張巡,讓他負起守衛雍丘的重責。
  令狐潮引領四萬叛軍來到雍丘城下,城中軍民大為驚恐,都認為城池難以守住。張巡及時鼓舞士氣,大家心里才稍為安定。唐軍主動出擊,打了叛軍一個措手不及。叛軍惱羞成怒,環城設置百門石h,拼命轟擊,城樓及城上女墻全被毀壞,城池危在旦夕,張巡率眾在城上設置木柵,阻擋叛軍進攻。唐軍用蒿草束灌上油脂,點燃之后紛紛投下,爬墻的叛軍被燒得焦頭爛額,一片鬼哭狼嚎。唐軍堅守六十多天,歷經大小三百余戰,帶甲而食,帶傷而戰,叛軍盡管人多勢眾,卻無法前進一步。
  五月中旬,令狐潮又卷土重來,這次,他想不戰而屈人之兵。他親自來到城下,勸說張巡,“朝廷兵不能出關,大勢已去,你率老弱殘兵守此危城,又有什么意義,不如投降,還能求個封妻蔭子”,張巡滿腦子忠君愛國,如何能聽令狐潮的花言巧語,他大義凜然,訓斥令狐潮,“自古以來,君主殺掉父親,為人臣子的不能報復。你因為妻兒被殺懷恨朝廷,妄圖借助叛軍之力血洗城池,將來一定會落得個斬首示眾的下場,留下亂臣賊子的罵名。你飽讀圣賢之書,可知,忠義兩個字怎么寫”,令狐潮理屈辭窮,羞慚而退。
  在此以前,戰場形勢對唐軍頗為有利,哥舒翰將安祿山阻于潼關之外,半年時間叛軍僵持不下,郭子儀、李光弼在敵后切斷了叛軍與范陽老巢之間的交通線,叛軍東進被張巡阻于雍丘,南下被魯炅阻于南陽(今河南鄧州),安祿山進退兩難,起了放棄洛陽的心思。關鍵時刻,唐玄宗卻一意孤行,強令哥舒翰兵出潼關,與叛軍決戰。二十萬唐軍在靈寶陷入叛軍埋伏,全軍覆沒,潼關失守了,長安門戶大開,唐玄宗慌亂之中,帶著皇子皇孫,逃往蜀地避難。皇太子李亨在眾人的擁戴下,趕赴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指揮抗敵,是為唐肅宗,遙遵唐玄宗為太上皇。令狐潮得知長安陷落,馬上寫信給張巡,言明形勢,再次勸降,雍丘守軍中有六位將領也極言雙方兵力懸殊,投降是保全城池的上策,張巡面臨內外壓力,心中已經有了計較,他要殺雞給猴看,看誰再敢妄提投降二字。
  張巡將唐玄宗的畫相掛在大堂之上,率領將士進行朝拜,一時之間,到處是哭聲一片。張巡知道士氣可用,就將準備投降的六位將領帶到堂上,責以大義,將他們統統斬首,自此以后,眾人斷了投降的念頭,一心一意跟隨張巡把守城池,不敢稍有怨言。
  當時城中糧食匱乏,而叛軍數百艘裝運鹽米的船只即將到達,張巡得知消息,當機立斷,帶領部分人馬出城,牽制了令狐潮的全部兵力,唐軍勇士乘機趕到河邊,奪取叛軍鹽米千斛,其余帶不走的統統燒掉,給了叛軍一個迎頭痛擊。叛軍一時受挫,卻攻勢不減,唐軍缺乏補給,箭支很快消耗殆盡。張巡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帶領士兵捆扎了上千個草人,給草人穿上黑衣,半夜時分,將草人放下城去。叛軍發覺后,以為唐軍夜半襲營,頓時萬箭齊發,將草人射成刺猬一般,等發現中計,唐軍已得箭數十萬支,重新補充了軍備。幾天以后,張巡又派人夜半出城,這次,卻是他親自挑選的五百勇士。叛軍以為唐軍是故伎重施,不加防備,五百勇士個個如下山猛虎,所向披靡,令狐潮的軍營亂成一團,被唐軍追出了十里開外。叛軍惱羞成怒,增加兵力繼續圍困雍丘。
  雍丘圍困多日,薪柴用完,唐軍已經沒有防具與叛軍抗衡。張巡又生一計,他派人通知令狐潮,“雍丘守不住了,我們打算放棄此城,你們退后六十里,讓出道路給我們突圍”,令狐潮信以為真,如約撤退,張巡率領軍士很快將幾十里范圍內的房屋統統拆掉,將木頭運回雍丘,繼續組織防御。令狐潮勃然大怒,指責張巡言而無信,張巡回復道,“你想要雍丘城,必須給我三十匹戰馬,我與諸將乘之而去,這座城池就留給你了”,令狐潮馬上派人送來三十匹戰馬,張巡將之全部分給屬下驍將,告訴他們,“明天叛軍攻城,你們每人去抓一個敵將”。第二天,令狐潮見張巡還沒有行動,忍不住出言責備,張巡在城頭答道,“我想離開此城,但將士們不愿放棄,我也沒有辦法”,令狐潮氣得渾身發抖,命令叛軍列陣強攻,唐軍三十名驍將一馬當先,直入敵陣,斬首百余級,擒獲叛將十四人,得器械牛馬甚眾。 令狐潮一再上當受騙,這次一直跑到陳留(今河南開封),才緩過一口氣來。
  同月,不甘心失敗的令狐潮再派四名使者到雍丘勸降,被張巡全部斬殺,隨從被押到吳王李祗那里聽從發落。張巡治軍之嚴,令狐潮早有領教,先前郎將雷萬春奉張巡之命在城頭上與令狐潮對話,臉上被叛軍的弩機射中六處,依舊巋然不動,讓令狐潮膽戰心驚,失了底氣。張巡以千人之眾,堅守孤城四個月,抗擊數萬叛軍的瘋狂進攻,每戰皆捷,有力阻止了叛軍長驅南下的企圖,為唐軍反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當時,河南節度使虢王李巨屯守彭城(今江蘇徐州),假張巡為先鋒,充當抗敵的中流砥柱。
  八月,賊將李庭望帶兵兩萬,在雍丘城東三十里處扎營,準備切斷張巡的后路。張巡親率三千精兵,乘著夜黑風高,主動出擊,將叛軍斬殺大半,李庭望狼狽逃竄。十月,令狐潮、王福德又率步、騎萬余人再戰雍丘,唐軍奮勇當先,斬首數千級,叛軍敗逃而去。十二月,令狐潮再領萬余兵馬圍攻雍丘,同樣不敵張巡銳利無比的攻勢。叛軍心灰意冷之際,決定改變策略。他們在雍丘以北筑城,切斷雍丘的糧食通道,又相繼攻陷魯郡(今山東兗州)、東平(今山東東平西北)、濟陰(今山東定陶西南),賊將楊朝宗虎視眈眈,準備進攻寧陵(今河南寧陵東南),雍丘已經失去倚仗,張巡只能主動放棄雍丘,帶領三千士兵和三百匹戰馬,進駐寧陵,與睢陽太守許遠合兵一處。
  在寧陵城西北,張巡部將雷萬春、南霽云與楊朝宗的部隊血戰一晝夜,殺敵將二十名,斬首萬余級,死尸塞滿了汴水,河水為之不流,楊朝宗收拾殘兵敗將,連夜遠遁。唐肅宗得知張巡的事跡,十分欣慰,任命張巡為河南節度副使,在江淮指揮抗敵事宜。張巡為了激勵部下,派人向虢王李巨請求空名的委任狀,李巨只給了三十個折沖都尉和果毅都尉的委任狀,令張巡大失所望,他寫信責備李巨,“大唐社稷危在旦夕,正是朝廷用人之際,怎能吝惜些許賞賜”,李巨占不住道理,竟然不予回信。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慶緒殺害其父安祿山,在洛陽稱帝,他任命尹子奇為河南節度使,要求尹子奇不惜一切代價,奪下睢陽,打通南下江淮的通道。十三萬叛軍氣勢洶洶而來,睢陽太守許遠與寧陵的張巡合兵后也只不過六千八百人。唐軍苦戰十六個晝夜,打退敵人的無數次進攻,竟然殺敵兩萬,擒獲叛將六十多人。許遠見張巡智勇兼備,主動提出,張巡負責睢陽的軍事指揮,自己負責后勤保障工作,為張巡免除一切后顧之憂。兩人精誠團結,密切合作,共同為守衛睢陽盡心竭力。
  張巡一向信奉攘外必先安內,從來對內奸是毫不留情。當他得知許遠部將田秀榮暗通敵寇,當即將田秀榮召到城墻上,將之斬首示眾。正因為唐軍內部鐵板一塊,戰斗力才格外驚人,以數千對十幾萬,居然不料落下風。唐軍繳獲的戰利品,張巡一向都分給將士,不給自己留下一點點東西,將士有感于他的大公無私,都愿意為他赴湯蹈火、出生入死。睢陽的捷報傳到了唐肅宗的耳中,唐肅宗下詔冊封張巡為御史中丞,許遠為侍御史。
  三月中旬,十幾萬叛軍再圍睢陽城,數千唐兵于城下列陣,張巡親自擂鼓,唐軍決死沖殺,叛軍大潰,唐軍斬首三千級,殺敵將三十多人。雙方相持數月,叛軍屢敗屢戰,就是不退。為了麻痹敵人,唐軍常常在晚上鳴鼓整隊,害得敵人整夜不敢合眼,天亮之后,又毫無動靜,等敵人倦極而眠,唐軍勇將南霽云、雷萬春等人突然出擊,直撲敵營,一戰就斬首五千級,殺敵將五十人。叛軍中有一胡人酋長,帶著千余胡兵準備招降張巡。張巡讓數十名勇士藏在護城壕中,手持鉤、陌刀、強弩等兵器,等到胡人酋長行至墻下,數十名勇士一齊動手,繩捆索綁,將胡人酋長抓個現行。后面的叛軍想要出手相救,被唐軍萬箭齊發,只得后退閃避。俗話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張巡想要射殺尹子奇,苦于將士們無一人認識此人,但張巡足智多謀,很快想到了計策。他用蒿草桿代箭,射向叛軍。叛軍以為城中箭已用完,趕緊向尹子奇匯報。尹子奇立即被唐軍將領南霽云鎖定,強弩一發,正中左眼,頓時成了獨眼龍,唐軍趁勢殺出,幾乎將尹子奇生擒活捉。
  七月,數萬叛軍再圍睢陽,此時,睢陽城中發生了嚴重的糧荒。本來,許遠在睢陽城積存了六萬石糧食,可供軍民一年之用,但虢王李巨堅持把其中的一半分給濮陽(今屬河南)、濟陰二郡,許遠向他據理力爭,卻無濟于事。濟陰在得到糧食后,沒有堅守幾天,就投降了叛軍。睢陽城中缺糧,外無救兵,將士們每天只能以少量的糧食摻雜樹皮為食物,餓得幾乎拉不動弓弩,士兵減員到一千六百余人,盡管如此,在張巡的帶領下,唐軍頑強戰斗,睢陽城依然屹立如山。
  叛軍制造巨型云梯,上面可安置兩百精兵,云梯靠近城墻,叛軍借此登堂入室。張巡早有準備,他在城墻上分段鑿了三個大洞,當云梯快要靠近時,一個洞中伸出一根大木,上面配置鐵鉤,鉤住云梯使其不能后退,一個洞中伸出一根大木,抵住云梯使其無法前進,一個洞中用長桿挑著烈火熊熊的大鐵籠,從中間焚燒云梯,云梯上的叛軍不是活活燒死,就是活活摔死,叛軍損失慘重,士氣受挫。尹子奇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制造出一種鉤車,鉤住城墻上的柵欄,想借此攀上城墻,張巡在大木桿上面裝上大鐵環,用鐵環套住叛軍鉤車上的鉤子,立馬將鉤子拔掉,鉤車失去了借力點,變成了一堆廢物。尹子奇老于戰陣,又叫人制造了大量木驢,掩護叛軍攻城,張巡為叛軍準備了熔化的鐵汁,從城墻上傾倒而下,木驢當即被銷毀殆盡。叛軍仍有后手,他們在睢陽城西北角堆積柴草,層層鋪墊,想以此作蹬道,張巡不動聲色,夜晚派人將松明、干蒿等物投擲其中,叛軍居然未曾察覺,耐心等到十多天后,唐軍順風放火,烈焰熏天,叛軍眼睜睜看著多日心血付之一炬,都不禁沮喪萬分。尹子奇徹底被張巡的智勇所懾服,不再主動進攻,而在城外挖了三道壕溝,環置木柵,層層圍困睢陽城中的唐軍。
  八月,睢陽守軍已減員到六百人,張巡和許遠分別負責睢陽東北和西南的防御。城中糧盡援絕,就吃樹皮草根,樹皮吃光后,就殺馬充饑,馬匹吃光后,就吃老鼠麻雀,最后什么都吃光了,終于開始吃人了。為了讓士兵們保持戰斗的體力,張巡將愛妾帶到眾人面前,大聲說道,“諸公為國家舍生忘死,我恨不能割下自己的肉來喂飽你們,現在讓這個女人來代替,讓我們共度難關”,手起劍落,將愛妾殺死,放進大鍋之中煮熟,以此來犒賞將士。大家雖然饑餓難奈,卻不敢上前去吃張巡的愛妾,張巡一臉慷慨激昂,強迫眾人吃下人肉,此例一開,源源不絕,許遠也將奴僮殺死,煮熟后用作軍糧。突破了道德底線的軍人們再也無所顧忌,向睢陽城中的老百姓大開殺戒,先是向婦女下手,吃光了城中的女性,然后是年老的男子,年幼的男孩,直到城破的那天,城中百姓吃得只剩下四百余人。令人驚異的是,叛軍釋放了所有幸存的百姓,并沒有城破必死的報復,如果張巡還能堅持一段時間,相信城中百姓將會無一幸免,正如柏楊先生的評論,“睢陽之圍,我們沒有歌,只有泣,那是已瘦成一把骨頭的女人和孩子們,被宰殺時痛徹骨髓的哀泣”。
  當時,唐軍方面有許叔冀在譙郡,賀蘭進明在臨淮,都眼看著睢陽蒙難而坐視不救。張巡派南霽云向許叔冀求救,許叔冀拒絕出兵。南霽云暴怒之下,要與許叔冀決一死戰,許叔冀心有愧疚,不敢回應。張巡又派南霽云等三十人突圍去臨淮,向賀蘭進明請求援兵。數萬叛軍上前攔截南霽云,南霽云武功高強,箭術出眾,他左右開弓,氣勢如虹,一路沖殺,僅損失了兩名隨從。南霽云晝夜兼程,馬不停蹄,只求盡快見到賀蘭進明。
  賀蘭進明與張巡一樣,也是進士出身,寫得一手好詩,為人卻是滿腹私心,只為自己考慮。當南霽云向他再三懇求時,他不為所動,心如鐵石,“睢陽陷落是遲早的事情,救也無益”,南霽云向他說明,“睢陽和臨淮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睢陽現在應該還沒有陷落,請大夫出兵相助,如果兵到時睢陽不存,我當以死相謝”,賀蘭進明就是不肯答應,除了妒忌張巡、許遠的功名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與當朝宰相房g不和,房g為了牽制賀蘭進明,任命許叔冀為賀蘭進明的都知兵馬使,兼御史大夫,官職與賀蘭進明相當,賀蘭進明担心,自己一旦兵出睢陽,許叔冀就會兼并自己的部眾,讓自己沒了根據地,所以他咬定青山不放松,堅決不出救兵。
  賀蘭進明見南霽云是個難得的人才,想要收為己用,于是,設置了豐盛的酒宴招待南霽云。酒宴上,絲竹悅耳,歌舞曼妙,南霽云看出了賀蘭進明的用意,忍不住淚如雨下,“睢陽城被叛軍圍困半年,婦人老幼,相食殆盡,想當初,城中尚有數萬人口,現在僥幸存活下來的,不過數千,我冒死突圍,而大夫忍心不救,這豈是忠臣義士所當為?想想睢陽城里的弟兄,這些山珍海味我哪里吃得下去,主將交給我的任務我沒能完成,現在留下一指示信,回報主將”,他斬下自己的一根手指,憤然離去,滿座驚詫,眾人無不為之淚下。南霽云出城之后,抽箭射向佛寺浮圖的墻壁,箭頭深入磚內,他立下誓言,“等我破賊之后,必滅賀蘭進明,這支箭就表達我的決心”。南霽云路過真源的時候,真源令李賁贈送馬匹上百,路過寧陵的時候,接收了當地步騎三千余人,回到睢陽城的時候,叛軍集中兵力,全力攔截,唐軍入城之際,僅剩千余人。城中將士得知救兵未至,待援無望,忍不住相持而泣。
  叛軍得知睢陽援軍不至,越發加緊攻城。這種情況下,有人主張棄城突圍,卻遭到張巡、許遠否定,“睢陽是江淮的保障,若棄之而去,叛軍必然長驅直入。何況守軍饑餓帶傷,突圍之后必然行走不遠,肯定會被叛軍消滅干凈,不如在睢陽堅守待援”。公元757年11月24日,睢陽城終于淪陷了,城破之際,張巡向西跪拜,“為臣已竭盡全力,卻無法保全孤城,此生不能報答陛下,化為厲鬼也要與叛軍為敵”,士兵們痛哭流涕,不能仰視。
  叛軍入城了,張巡、許遠都被敵人俘虜。部下見到張巡,情緒激動,張巡安慰大家,“諸位不要驚慌,生死有命,既來之,則安之”。叛軍首領尹子奇變成獨眼龍全拜張巡所賜,這時,他迫不及待,想見到張巡。
  張巡昂然而來,尹子奇打量之后問道,“聞公督戰,大呼輒眥裂血面,嚼齒皆碎,何至于此”,張巡傲然回答,“吾欲氣吞逆賊”,尹子奇用刀撬開張巡的嘴巴,里面的牙齒果然只剩下三、四顆。張巡罵道,“我為君父死節,死得其所,你攀附逆賊,豬狗不如,豈能長久”,尹子奇佩服張巡的為臣之節,打算將其釋放,叛軍中一片反對聲,“張巡忠心似鐵,肯定不能為我所用,他深得軍心,留下他將是心腹大患”,于是,尹子奇逼迫張巡投降,張巡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嚴詞予以拒絕。尹子奇也很欣賞南霽云,又勸說南霽云投降叛軍,南霽云沒有作聲。張巡以為南霽云意志動搖,忍不住當頭棒喝,“南八!男兒死爾,不可為不義屈”,南霽云笑著回答,“本想投降后再找機會殺賊,公既有言,敢不從命”,遂不肯投降,就在當日,張巡與南霽云、雷萬春等三十六人被叛軍殺害,張巡享年四十九歲,許遠被叛軍執送洛陽,在偃師被害。睢陽之戰在張巡、許遠的領導下,堅守長達十個月之久,整整經歷了大小四百余戰,殲滅叛軍十二萬人,殺掉賊將三百人,保全了江淮的財賦供應地,保全了江淮千萬家百姓的性命,他們的赫赫戰功,使大唐得以亡而復存,張巡、許遠的名字,從此永遠銘記在鐵筆青史之中。
  “白發蕭蕭臥澤中,~憑天地鑒孤忠。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睢陽陷落三天,朝廷的大軍就至,但一切為時已晚,譙郡太守閭丘曉因為拒不出兵被朝廷杖斃。唐軍相繼收復長安和洛陽,扶正了搖搖欲墜的江山。張巡、許遠的一片孤忠,讓皇帝深受感動,皇帝下詔,追贈張巡為揚州大都督,追贈許遠為荊州大都督,南霽云為開府儀同三司,并蔭及子孫,張巡的兒子張亞夫冊封為金吾大將軍,貞元年間,贈張巡之妻為申國夫人,賜帛褒獎。從此以后,“唐代岳飛”的名聲喧囂塵上,只是,如果張巡幸而獲救,他將如何面對被他吃掉的睢陽百姓?韓愈贊揚張巡,“守一城,捍天下,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歟”,既然捍衛的是統治者的家天下,無怪乎拿睢陽百姓當糧草了。吃盡了睢陽人的張巡與許遠,居然被移民來的新睢陽人立廟歌頌,這種歷史的吊詭,沉重得叫人無法承受。孟子說過,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如果國家利益建立在以數萬老百姓的肉體為食物的基礎上,這樣的國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可惜的是,以民為本的道理觸犯了統治階級的大忌,歷史被涂抹得面目全非,包括張巡在內的愚夫愚婦入其彀中而不自覺,讓人發出千古嘆息。
  轉自天涯的大唐名將系列!作者:嫣紅1969

網載 2013-09-10 21:24:24

[新一篇]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代古文運動領袖

[舊一篇] 安國君--贏柱 安國君贏柱昭王太子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