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大唐名將)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王寶釧坐寒窯珠淚雙掉,
  老爹爹枉為官一品當朝,
  嫌貧窮愛富貴信義不要,
  狠心腸把骨肉情一旦拋,
  愿薛郎此一去身得榮耀,
  也不枉我寶釧受苦一遭。
  
  這是戲曲中《投軍別窯》的一段唱詞,名聞遐爾,戲曲中男主角的原型就是大唐名將薛仁貴,與之有關的折子戲多如牛毛,膾炙人口,什么《紅鬃烈馬》、《三擊掌》、《大登殿》等,給人的感覺是做古代的男人真是舒服且舒心,做女人是犯賤又倒霉,不過渴望榮華富貴、封妻蔭子倒是古代男女的共同愿望,戲曲反映了廣大群眾的心聲嘛,歷史上的薛仁貴是個什么樣的人物?他娶過番邦的代戰公主嗎?慢慢道來!
  
  薛仁貴(公元614年―公元683年)是出身清白的農家子弟,名禮,絳州龍門人(今山西河津),天生神力,勇武過人,是一個做將軍的好胚子,在他的家鄉山西河津縣修仁村,就流傳著薛仁貴“汾河灣射燕”的傳說,燕子逃不過薛仁貴弓箭,所以不敢偷吃鄉親們田里的麥子。“虎崗首有一仁貴窯,創造不知何季,曰虎崗。天造地設,境巍勢險。登臨遠眺,汾水如虹,貫風山于東峙”,相傳此窯就是薛仁貴夫妻住過的寒窯,戲曲中有名的《投軍別窯》的唱段就發生在這里,史書上記載薛仁貴娶妻柳氏,以務農為生,他曾打算為父母遷葬,妻子出言勸說,先建功立業,榮顯家門,再為父母遷葬不遲。薛仁貴于是應募從軍,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征戰生涯。
  
  貞觀末年,唐太宗親征遼東,薛仁貴成為張士貴的部下。歷史上的張士貴是虢州盧氏人(今河南盧氏),他本名忽V,善騎射,隋大業末年,曾聚眾為盜,呼嘯山林,被稱為“忽V賊”,后來被唐高祖招安,成為大唐名將,唐太宗曾如此稱贊他,“聞公親當矢石,為士卒先,雖古名將,何以加也!朕嘗聞以身報國者,不顧性命,但聞其語,未聞其實,于公見之矣”,張士貴于顯慶初年去世,贈荊州都督,陪葬昭陵。小說中描寫張士貴屢次假冒薛仁貴的戰功,實屬子虛烏有,冤枉古人。
  
  薛仁貴使用的方天畫戟,很可能是他的家傳兵器。他的六世祖是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將領薛安都,“安都勤王之略,義闕于O屏,以地外奔,罪同于三叛”,因為宮廷斗爭中站錯了隊伍,在南朝無法容身,被迫投靠了北魏,傳到薛仁貴這一代,已然完全沒落,但遠祖的榮光和勇悍,使薛仁貴文武雙修、體魄強健,在戰斗中很快脫穎而出,進入大唐天子的法眼。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直指高麗。唐軍到了安地,一位郎將被高麗軍隊團團圍住,情勢危急,薛仁貴飛馬上前,立斬敵將,將人頭懸掛于馬鞍上,一舉震懾敵軍。更精彩的舉動隨之而來,為了突出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效果,薛仁貴一身白袍,格外醒目,他手握畫戟,“腰K張弓”,沖入敵群,所向披靡。唐軍四面合圍,勢不可當,高麗軍隊潰散奔逃,折兵2萬。唐太宗很快被這個天神般的青年人吸住了眼球,趕緊打聽此人姓甚名誰。薛仁貴見到了大唐天子,當場被授予游擊將軍、云泉府果毅,負責守衛玄武門,轉眼間,他就從士兵變成了將軍,證明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道理。小說中描寫他被張士貴欺壓多年,無處申冤,純粹是為了突出主人公的悲情。唐代崇尚軍功,賞賜豐厚,薛仁貴一下子得到了2匹馬、40匹絹、10名奴隸。班師回朝的路上,唐太宗告訴薛仁貴,“我的舊將都老了,難以担當鎮守邊疆的重任,我一直想提拔年輕將領,但沒有見到象你這樣出眾的。我得到遼東并不欣喜,得到你這樣的勇士才真正讓我高興”,唐太宗提升薛仁貴為右領軍郎將,依舊讓他守衛玄武門。
  
  唐高宗繼位后的永徽五年,皇帝駕臨萬年宮,一天夜里,暴雨成災,引發山洪,大水沖到玄武門,衛士們大驚失色,四處逃散。薛仁貴十分生氣,“天子有難,你們卻如此貪生怕死”,他登高向宮中大聲呼喊,終于驚醒了唐高宗。唐高宗剛剛出宮登上高處,洪水就把寢殿變成一片汪洋,如果皇帝稍有片刻遲疑,此時已然葬身水中。皇帝慶幸之余,向臣子表示了感激之情,“幸虧有你叫醒我,我才沒有淹死,危難之中才知道你是個忠臣”。皇帝一生沒有忘記他的救駕之恩,即使薛仁貴后來戰敗當死,也僅僅將之廢為庶人,晚年還對寵臣說道,“往日九成宮遭遇洪水,沒有你我就沒命了”。
  
  顯慶二年(公元657年),面對反復無常的西突厥,唐高宗決心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蘇定方率領中國遠征軍出擊西突厥汗國,以摧枯拉朽之勢,打敗了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并俘獲了被賀魯部落關押的泥熟部落的人質。游牧部落之間,一方臣服了對手,后果是“常歲輸牛馬羊,過時不具,輒虜其妻子”,他們落入了唐軍手中,本來要淪為賤民,薛仁貴勸說皇帝放還泥熟部落的人質,“厚加賚遣”,使泥熟部落感念大唐皇帝的恩情,少樹一個仇人,多交一個朋友,泥熟部落主動為唐軍效力,很快確立了大唐對西域的有效統治,把這片廣袤的土地變成了中國的游牧區。
  
  顯慶三年,程名振攻克高麗的貴端城,斬首三千級。顯慶四年(公元659年),薛仁貴與梁建方、契何力一道,與高麗軍隊激戰于橫山(今遼寧遼陽附近華表山),薛仁貴一馬當先,箭無虛發,敵人無不應弦而倒,在隨后的石城之戰中,一位高麗神箭手連殺唐軍十余人,薛仁貴怒發沖冠,一人一騎,風馳電掣,撲向神箭手,立馬將敵人生擒,嚇呆了的敵人竟來不及拉開弓弦。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契丹阿仆固聯合奚族共同反唐,薛仁貴和辛文陵在黑山大敗契丹,活捉了阿仆固及一干首領,將他們押到東都。薛仁貴升至左武衛將軍,封為河東縣男。
  
  龍朔元年( 661年),鐵勒酋長比粟毒伙同其他部落起兵犯境,唐高宗任命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大總管,薛仁貴為鐵勒道行軍副大總管,出兵討伐思結、拔也固、仆骨、同羅四部。臨行前,唐高宗設宴餞行,他有意考考薛仁貴的神射技藝,“古人說,一個神箭手能射穿七層鎧甲,今天你來試試五層鎧甲”。薛仁貴泰然自若,一箭洞穿五層鎧甲,贏得滿座贊嘆,皇帝高興之下,當場賜予堅甲,以示鼓勵。
  
  當時鐵勒九姓擁兵十幾萬,憑借天山之地利,企圖與大唐雄師一決勝負。他們派出數十位驍勇騎士出馬挑戰,眨眼間,就被薛仁貴三箭射死三人,膽寒之下,鐵勒人下馬投降,放棄了抵抗。為了消除后患,薛仁貴命令部下,將十三萬已經投降的鐵勒人就地坑殺,制造了中國歷史上駭人聽聞的殺降暴行,“遂使稽顙屈膝者先被涂原之誅,懼死懷生者因成絕漠之計”,鐵勒人害怕了,拼命逃竄,薛仁貴追擊到漠北,擒獲了葉護三兄弟。鐵勒九姓衰落了,薛仁貴成了天上下凡的殺星,在高麗,當地人只要說一聲,“薛禮來了”,家中小孩馬上止住了哭聲,薛仁貴成了大唐敵人眼中的兇神惡煞,唐軍中到處傳唱道,“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朝臣對薛仁貴的彈劾中有這樣的語句,“娶妾雖作逗留,準法便須離正”,搶掠而來的女子做了薛仁貴的小妾,以當時的情形猜度,她很可能是位鐵勒貴族,不同于戲曲中的代戰公主,代戰公主是硬逼薛仁貴做了自己的丈夫。
  
  裴行檢曾經說過,“但恐殺降之后,無復來者”,禁止殺降的唐律條文明確,薛仁貴放縱部下搶掠燒殺,私帶婦女入營,本來都是當斬之罪,卻在提高軍隊戰斗力的幌子下,成為可以原諒的行為,如同漢武帝的名言,軍行萬里之外,不計小過。
  
  堡壘最容易從敵人內部攻破,唐軍春耕、秋收季節的騷擾對高麗只起到了疲敵作用,敵人內部的分裂則帶給大唐天賜良機。乾封元年(公元 666年),高麗莫離支泉蓋蘇文去世,長子泉男生繼為宰相,被二弟泉男建所驅逐。泉男生派自己的兒子泉獻誠向大唐求救,唐高宗派龐同善、高侃前去迎接,被泉男建拒于門外。薛仁貴奉命護送使節,在新城遭到高麗軍隊的襲擊,唐軍殺敵數百。龐同善到了金山,又被高麗人打敗,薛仁貴橫空出世,截住敵軍,殺得落花流水,斬首五萬余級,攻破南蘇、木底、蒼巖三城,與泉男生順利會合。唐高宗萬分欣慰,“卿身先士卒,奮不顧命,左沖右擊,所向無前,諸軍賈勇,致斯克捷”,鼓勵薛仁貴再接再厲,再立新功。薛仁貴準備率領兩千士兵進攻扶余城,諸將覺得兵力太少,薛仁貴則滿懷信心,“兵力在于主將善用,而不在于多多益善”。他奮勇當先,所向無敵,唐軍殺敵萬余人,很快拿下扶余城。扶余川四十余城喪失了抵抗到底的斗志,望風而降,薛仁貴沿著海岸攻城略地,與李藁崾τ諂餃萊牽呃鐾督盜耍詿酥暗南鄖煳迥輳偌靡脖淮筇仆灘Qθ使笥肓躒使熗羰仄餃潰沉熗酵蛺憑彝來蠼⑵窖艨す煨0捕薊ぁJ肥檣纖鄧а露⑸難先恕⑻嵐胃剎擰⒈碚媒諞澹垢呃鍪恐諦廊荒交峙率槍牽蝗惶聘咦誆換嶠竿蚋呃鍪恐誶ㄍ筇聘溝兀涑珊鶴宓耐韻蟆H壯系暮蟠甲猿剖歉呃鋈耍罄淳妥猿鋪迫肆恕
  
  泉獻誠的后裔泉毖娶了太原王氏的女兒,太原王氏是大唐第一等高門,平時連皇族都不大放在眼里,欣然與泉氏聯姻,說明泉氏家族已經融入大唐的主流社會,不再是作為邊緣人的身份了。但是,縱觀這種融合過程,就會發現這不是田園牧歌式的清唱,而是民族之間血與火的較量,大漢民族能延續到今天,只是充當了較量的勝利一方,而失敗者或者成為歷史上的翩然過客,或者只剩下遺老遺少的哀號。
  
  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進兵吐谷渾,吐谷渾王諾曷缽率殘部逃到涼州,向大唐求救,隨行的還有他的妻子―大唐宗室女弘化公主。吐蕃又進攻唐朝管轄的西域地區,“于是安西四鎮并廢”。唐高宗當然不甘心吐出嘴里的肥肉,借著恢復吐谷渾王國的名義,派出精兵強將,與吐蕃軍隊一爭高低。咸亨元年(公元670年),薛仁貴成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領兵十余萬,迎戰吐蕃軍隊。
  
  郭待封是名將之后,以前與薛仁貴是平級,這次屈居副將,心里頗有不平之意。唐軍到達大非川(今青海切吉平原)后,準備進兵烏海(今青海光海縣西南苦海),薛仁貴認為,“烏海地險而瘴,吾入死地,可謂危道”,只能速戰速決,遲則生變,大非嶺地形寬平,可以布置兩道柵欄以保護輜重,留一萬人看守,主力部隊則快馬加鞭,輕裝上陣,以求一舉破敵。郭待封承担了保護輜重的任務,薛仁貴率領精銳,奔襲烏海,在河口與吐蕃軍隊遭遇,數萬吐蕃人死傷籍枕,唐軍獲得的牛羊數以萬計。薛仁貴回到烏海城,派人接應郭待封的輜重。不料郭待封違反薛仁貴的安排,擅自帶著輜重糧草在后面緩緩前行,被吐蕃二十萬軍隊團團圍住,“糧仗盡沒”,斷絕了唐軍的補給和支援。薛仁貴退居大非川,一切都為時已晚,吐蕃四十萬軍隊已經前來迎戰,唐軍大敗,幾至全軍覆沒,薛仁貴也被吐蕃抓獲,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有與吐蕃主將噶欽陵議和。議和之后,薛仁貴自帶枷鎖,回長安向皇帝請罪。依照唐律,以他的喪師重罪,本應處死,皇帝念及他以往的功勞和忠心,只將他除名為庶人。“吐谷渾自晉永嘉之來,始西渡洮水,建于群羌之故地,至龍朔三年為吐蕃所滅,凡三五○年”,薛仁貴的戰敗頗具偶然,武則天當政的長壽元年(公元692年),武威軍總管王孝杰、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率軍大破吐蕃,克復安西四鎮,在龜茲重新設置安西都護府,常駐軍隊三萬人,奪回了大唐對西域的統治地位。
  
  薛仁貴變成平民百姓,決不象小說中的胡編亂造,說什么李道宗設計陷害忠良,以致忠良蒙難。江夏王李道宗文武雙全,英姿颯爽,在史書上頗有佳評,卻無端被酸腐儒栽上了天大的罪名。其實薛仁貴也是文才斐然,這可能因為沒落大族的手不釋卷,“《周易新注古義》十四卷,薛仁貴撰”,一名士兵出身的武將注釋《周易》這種先秦古籍,即使在唐朝這種文化昌盛的環境里,也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根據官場運行的潛規則,有人是圈圈里面的人,有人是圈圈外面的人,而薛仁貴則是皇帝圈圈里面的人,一時貶放,終會東山再起。當高麗重起叛亂,薛仁貴成為雞林道總管,重返遼東,再掌軍權。上元年間,他在遼東犯法獲罪,流放象州,又被皇帝赦免,唐高宗推心置腹、 情真意切,“往日我的寢宮遭遇洪水,若不是你拼命叫喊,我已經成了水里的魚蝦。北伐鐵勒九姓,向東降服高麗,漢北、遼東遵從教化,這都是你的功勞。有人說你在烏海城下貽誤戰機,致使我軍失利,我平生遺憾的也就是這件事情,現在西邊不寧,瓜州、沙州商路斷絕,你怎么能夠自己高臥鄉里,不為朝庭分憂解難?”
  
  開耀元年(公元681年),薛仁貴封為瓜州長史,不久又被授予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前往云州(今山西大同),出擊突厥的阿史那元珍。突厥人陣前問話,“唐將姓甚名誰?”對方回答,“薛仁貴”。突厥人又問,“聽說薛仁貴流放象州,已經去世,死人怎么會復活呢?” 薛仁貴脫下自己的頭盔,讓突厥人看個清楚。突厥勇士看清之后,相顧失色,趕緊溜走。薛仁貴率軍追擊,大破敵軍,斬首萬余級,俘獲二萬人,還有駝馬牛羊三萬余頭。
  
  永淳二年(公元 683年),薛仁貴去世,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官府特造靈輿,護送還鄉,極盡哀榮。薛仁貴有子薛訥,沉勇寡言,“其用兵,臨大敵益壯”,成就不下于乃父,歷經中宗、睿宗、武周、玄宗數朝,鎮守邊關幾十年,保得國泰民安,頗有小說中薛丁山的影子,但什么樊梨花及三棄三請的情節,卻是沒影子的事,屬于歷史上的空穴來風。倒是薛仁貴的孫子薛嵩,與《薛剛反唐》中的薛剛頗有幾分相似,他“氣豪邁,不肯事產利,以膂力騎射自將”,安史之亂爆發后,竟然加入史朝義的叛軍,成為亂臣賊子,然而又能及時反正,歸附大唐,成為獨霸一方的節度使,“嵩謹奉職,頗有治名”,最后竟以太保的身份光榮下葬,為他的傳奇一生劃上了完美的句號。唐人傳奇中的《紅線盜盒》,講得就是薛嵩派遣飛檐走壁的女俠客嚇唬節度使田承嗣的故事。
  
  戲曲中的薛仁貴,從歷史上一個一往無前、叱咤風云的勇將,變成了依靠天使面孔、魔鬼身材哄騙女人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老白臉,映射了漢族男人精神世界逐漸萎化的過程,如同戲曲中的男主角,在外十八年不聞不問,回來最關心的就是獨守寒窯的妻子是否勾三搭四。然后如影隨形的就是漢民族的悲劇命運,他們被驅逐、被屠殺,成為異族的奴隸和包衣,再也挺不起曾經高貴的脊梁,再也抬不起曾經高傲的頭顱。提起漢族男人,人們就會想起杭州西湖邊與白娘子共傘的許仙,他比江南的春水還要溫柔,就會想起《兒女英雄傳》中的安公子,遇上強盜竟然嚇得尿水直流,需要俠女十三妹去搭救。歷史模糊了往日的身影,人們已經不知道唐朝男人是什么樣子,其實從唐詩中到處都能發現他們的影子,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就是大唐的男人,這就是大唐的氣勢。


網載 2013-09-10 21:24:25

[新一篇] 寒門賢才,無力回天的西晉第一賢臣

[舊一篇] 將軍臨八荒,@赫耀英材。才優匡國,忠至滅身的“顏筋”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