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 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晉文公,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卒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與齊桓公齊名,為春秋五霸之一。


    晉獻公有八子,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三人最受寵愛。晉獻公滅驪戎后,獲驪姬并納之。驪姬得寵,獻公疏遠了申生、重耳、夷吾三人。后驪姬得子,名曰奚齊,獻公意欲廢申生而立奚齊。申生被逼而自盡,重耳和夷吾逃跑到外地。這樣,重耳便開始了十幾年的流亡生活,當時他已42歲。由于重耳平時能“好善不厭,父事狐偃,師事趙衰,而長事賈佗”,頗有賢名,所以即使在流亡過程中,跟隨他的人也很多,甚至如介子推曾在晉文公絕糧的時候“割股啖君”。


    重耳先到狄國。里克等人在國內殺掉奚齊及其弟卓子,要迎重耳回國為君,重耳感到自己在國內還沒有根基,所以拒而未返。后夷吾回國繼承君位,是為晉惠公。惠公恐怕重耳與他爭奪君位,派人刺殺重耳。重耳預先得到消息,逃往齊國,當時重耳在狄國已滯留十二年之久。到齊國后,齊桓公厚加禮待,為他娶妻,并送他馬匹。第二年,齊桓公小白死,齊國發生內亂。重耳貪圖安逸,不想離開,又繼續住了三年。趙衰和狐偃等人設法使他離開了齊國,前往楚國,以尋找靠山,伺機歸國。沿途備嘗艱辛屈辱,到達楚國。楚成王雄才大略,是具有遠見的政治家,以諸侯國君之禮待重耳。在宴會上,楚成王問重耳,如果您作了國君,將如何報答我的知遇之恩呢?重耳回答,若托您的福,真得能夠回國作君,一旦晉、楚兩國構兵,在中原對壘,我將命令晉軍退避三舍。楚令尹子玉認為重耳傲慢無禮,勸說楚成王殺掉他。楚成王卻認為“晉公子敏而有文,約而不諂,三材侍之,天祚之矣。天之所興,誰能廢之?”未聽從子玉。


    后來秦穆公邀請重耳去秦國,楚成王便將他送去,穆公待他甚厚。晉惠公十四年(前637年),惠公死,晉國大臣們欲迎重耳歸國,秦穆公便派軍隊護送重耳歸國。重耳于第二年春天渡黃河入晉,晉國各地紛紛歸附。重耳即位,是為晉文公。這時他己62歲。


    晉文公即位不久,呂省、S芮等密謀叛亂。晉文公得知后,秘密會見了秦穆公,請求援助,秦穆公答應幫助平息叛亂。呂省、S芮見事不成,便逃跑了。秦穆公將其誘至黃河誅殺,并給晉文公配了三千衛兵。


    至此,經過幾十年混亂的晉國方才安定下來,晉文公開始整頓和治理國家,諸如整頓官職,責成各級官員盡職盡責,輕徭薄賦,賑救困乏,發展農業生產;減輕關稅,開通道路,促進商旅貿易,獎拔賢能,賞賜有功,鼓勵積極有為的精神,贍養老人,禮遇賓客,培養良好的社會風氣,等等。并且進一步明確社會等級結構和分封原則,“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隸食職,官宰食加”,從而晉國大治,一天天強大起來。


    晉國國內安定以后,晉文公便開始了一系列的對外戰爭和外交活動。最著名的對于晉文公稱霸具有決定意義的是晉楚“城濮之戰”。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楚成王率楚、鄭、陳、蔡、許等國軍隊圍攻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援。晉文公抓住這個時機,立即進行戰前準備,將晉國原有的左右二軍,擴編為上、中、下三軍,命令Sb、S溱,狐毛、狐偃、欒枝,先軫為將領。文公首先派兵攻打楚國的盟國衛國和曹國,想以此吸引楚軍前來救援,以解除楚軍對宋國的圍攻。晉國軍隊渡過黃河,活捉了曹共公。晉、楚兩國在城濮(今山東省鄄城西南)交兵,晉文公對楚軍退避三舍,以避其鋒芒。楚軍統帥,令尹子玉求戰心切,派人請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四月四日,晉、楚兩軍決戰,晉軍大勝。這次戰爭,由于晉文公在外交上爭取了秦,齊兩國參戰,在軍事上采取了先讓一步,后發制人的方針,化劣勢為優勢,被動轉變為主動,終于取得了對楚國的決定性勝利,奠定了晉國稱霸中原的基礎。


    “城濮之戰”把北上爭霸的楚國打敗后,晉文公為周襄王在踐上(今河南省滎澤縣西北)建起一座行宮,舉行向周襄王獻俘的盛大儀式。周襄王命大臣王子虎等冊命晉文公為齊桓公以后的又一位侯伯,從此晉文公便成為春秋時代的又一位霸主。周襄王賜給文公象征霸主權威的禮器,及黃河以南大量土地。晉文公從此可以直接祭祀天神,自由征伐。他隨即在踐土與各國諸侯舉行了盟會,史稱“踐土之盟”。


    “踐土之盟”安定了黃河以南各國以后,晉文公便北渡黃河,回到晉國。他一共在位九年,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逝世。作為杰出的政治家,晉文公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對中國春秋時期的歷史發展卻產生了巨大影響。早年長期的流亡生活和政治斗爭的考驗,鍛煉了他的政治才能,同時使他對當時的形勢有著非常深入的了解,所以他能夠順應歷史潮流,展開一系列的政治活動。他即位后在國內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有兩點最值得注意:


    一是尚賢。在周代原來的分封制下,只能以血緣親疏關系來確定一個人的政治地位。到春秋時代,宗法制度已經顯示出與當時整個社會發展的不適應。他效法齊桓公重用管仲的做法,身邊也聚積一批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如趙衰、狐偃、賈佗、魏武子等,都是棟梁之材,曾跟隨他流亡。在治國安幫以及稱霸過程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正因為晉文公避親而尚賢,所以在當時晉國統治集團中出現了不爭高位,唯賢是舉的優良風氣,如晉文公“使(趙)衰為卿,辭曰:‘欒枝貞慎,先軫有謀,胥臣多聞,皆可以為輔佐,臣弗若也。’”從而使賢者居首,保持了晉國統治集團的勃勃生氣。


    二是賞功,即賞賜有軍功的人,晉文公在流亡幾十年回國即位后,賞賜曾經跟隨他流亡和支持他上臺有功的人,大者封邑,小者尊爵。他即位后,不再分封宗族公室子弟,政治上也不重用公族。他選擇職官的原則是按德行、才能.功勞、所任用的主要是一些“諸姬之良”,“異姓之能”。晉國實行的是軍政合一的制度,諸軍將佐既是統帥軍隊的軍事首領,同時也是參與決斷國家政事之卿,是統治集團中的核心階層,而這些將佐分別出自不同的宗族。這樣,就使一批非公族的政治勢力進入統治集團的核心階層,堵塞了公族把持晉國政治的途徑。晉文公的這一改革措施,直接影響了晉國歷史的發展趨勢,使晉國的歷史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諸侯國的顯著特點,使得封建因素在晉國較早較快地出現,法家思想在這里有了更深厚的基礎。


    晉文公重耳是一位霸主。爭奪和保護霸主地位的戰爭,雖然不可避免地要給人民帶來種種災難。但也產生了有利于歷史前進的客觀效果。它加快了統一中國的步伐,加速了新舊制度的更替,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融合。它不但使晉國強大起來,而且還使中原一帶保持了一段時間的相對安定,從而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


網載 2013-09-10 21:24:39

[新一篇] 晉惠公 晉獻公之子

[舊一篇] 晏嬰 管仲之后,齊國的名相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