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鞅 春秋未季晉國六卿之一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趙鞅(古本《竹書紀年》載簡子卒于晉定公十七年,為公元前458年,《春秋左傳》載簡子卒于晉定公三十七年,為公元前475年),世稱趙簡子,又名志父、趙孟。春秋未季晉國六卿之一,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的奠基人。

    趙簡子出生于世代為晉卿的奴隸主貴族家庭。先祖趙衰(趙成子),為人足智多謀,處事機靈善斷,早年即為晉獻公次子重耳的私屬,與重耳朝夕相處,關系甚密。晉國“驪姬之亂”時,重耳遭忌于獻公,落魄流亡國外。趙衰舍家棄國追隨其左右,同甘共苦,亡命十九載。此期間,重耳視趙衰如手足,凡事之謀多與趙衰運籌。后來,重耳返國為晉侯后,更視趙衰為股肱之臣,封敕原大夫,委以晉國正卿重任。史書曾說,晉文公重耳所以能返晉得國,繼而稱霸于齊桓公之后,光大晉國霸業,多得益于趙衰。

    趙簡子的祖父趙武(趙文子),便是晉景公初年“下宮之役”中,落難余生的“趙氏孤兒”。趙武成人之后在晉卿韓厥的支持和幫助下,復卿爵,攻殺陷趙氏一族于滅頂之災的景公寵臣屠岸賈,盡滅其族,報了多年血仇。終在晉平公十二年(前546年)重踞晉國六卿之尊“正卿”的位置,復興趙氏。

    簡子少年時代,適值趙氏再興之際。家族的興衰和社會的影響,使他能深切地洞悉到晉國眾卿爭斗,互相傾軋的殘酷。同時也陶冶和造就了他深沉不露,膽識過人,胸懷韜略,腹隱機謀,稱雄諸卿的氣質和能力。大約就是在他3O歲左右的時候,襲爵位于祖上,為晉國卿。

    公元前519年,簡子繼襲卿爵不久,恰遇周王室發生王子朝叛亂。初登王位的周敬王姬 ,被王子朝逼迫流寓于外,回不了成周(東周都城,今河南洛陽)。趙簡子初臨卿位,根基尚不牢固。他瞅準這個建功立業樹立威望的時機,請命于晉頃公,率軍迅速地平息了王子朝之亂,佐定周敬王于成周。

    “挾天子而令諸侯”,是春秋時期諸侯爭“尊王攘夷”,圖霸業于諸國的一個發明。簡子既平王于朝叛亂于一旦,又戍衛周王室,受敬王“王室命卿”之許,這對晉國當時的霸主地位,無疑增添了光彩。同時,也達到他牢固根基,擴大威望的目的,為趙氏下一步加強與其他五卿角逐的實力,稱雄晉國,埋下了有力的伏筆。

    簡子所處的時代,正是所謂“禮崩樂壞”的春秋未季。諸侯挾天子,卿大夫挾諸侯的事件,時有發生。就是當時的晉國,也正處于晉侯大權旁落,六卿未大不掉。公侯之尊,江河日下,風雨飄搖。簡子及時地把握這個時機,利用勤周敬王有功,敬王準他為王室命卿之隙,于晉頃公十三年(前513年)冬,征收生鐵四百八十斤,把范宣子制定的“刑書”,銘鑄于大鐵鼎上,公布了晉國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稱“鑄刑鼎”。他的這一壯舉,不僅使其知名于天下,而且博得晉國絕大多數新興勢力的支持,成為他登上政治舞臺,最有聲色,引人注目和贏得喝彩的一次精湛表演。為迅速擴大趙氏勢力和影響,爭取晉國正卿的地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晉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趙簡子升任晉國正卿,執掌國政。是年夏,簡子令邯鄲趙午歸還衛國進貢的五百奴隸,擬將他們遷往晉陽。趙午雖然應諾,但在執行命令時,拂簡子之意,沒有把奴隸歸還趙氏。趙午的抗命之舉,使簡子大為惱怒,為挽回影響,遂拘捕趙午,囚禁于晉陽,不久又將其殺掉。消息傳人邯鄲,趙午的兒子趙稷便憑據邯鄲叛亂,并竄通其舅氏中行寅(晉國六卿之一),以及中行寅的姻親范吉射(亦為晉國六卿之一),合謀集兵攻擊趙簡子。簡子因疏于防備,采邑被三家聯兵攻克,倉皇出逃退守晉陽。趙稷、中行寅、范吉射等,窮追趙氏不舍,揮師直趨晉陽城下,困城猛攻,必欲置簡子于死地,以滅后患。按照晉國當時的成法:首先發動禍亂的人處死。就在簡子困守晉陽的危急關頭,晉國其他三卿,即知、韓、魏三氏,請命于晉侯,率兵擊敗首先叛亂的中行寅和范吉射,解晉陽之危,救趙簡子于倒懸。

    這次危難,使趙簡子深刻地認識到結盟的重要,軍事實力的重要。在此后的政治生涯中,他曾多次通過盟誓活動,團結宗人和知、韓、魏三卿,進一步孤立和打擊范、中行二氏。1965年在侯馬出土的“侯馬戰國盟書”,就是趙氏當時盟誓的記載。

    晉定公十九年(前493年),趙簡子與范、中行二氏決戰于鐵(今河南濮陽)。這次戰斗簡子運籌帷幄,以少勝多,大敗范、中行聯軍,重創其銳,滅掉其有生力量。翌年,簡子又出奇兵,再敗二氏于朝歌(今河南淇縣)、邯鄲,又傷其精。兩年之后,簡子傾其兵眾,向范、中行大舉進攻,連克邢(河北邢臺)、任(刑臺東北)、欒(河北趙縣)、 (趙縣南)、逆疇(保定西南)、陰人(山西靈石)、盂(山西陽曲)、柏人(河北隆光縣西)諸城。以摧枯拉朽之勢,徹底挫敗范、中行兩家,結束了晉國六角逐的局面,與韓、魏、知三卿瓜分范氏、中行氏之田,重新劃分了勢力范圍。

    趙簡子所以能從困境中得以解脫,并在晉國六卿角逐中日益強盛,直至執晉國諸卿之牛耳,不僅依賴于他的武略,更重要的是他出眾的政治才能。

    簡子求賢若渴,凡有一技之長者,均設法網羅其門下。他的家臣董安于、尹鐸,以及從魯國逃亡來的楊虎等,都是仰慕簡子思賢知賢,任賢信賢,才“士為知己者死”,投拜其麾下。這些春秋之際的名士,在趙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都曾竭盡全力,積極發揮作用,甚至不惜肝腦涂地。

    簡子善于聽取臣下直諫,及時采納。尹鐸治理晉陽時,簡子曾命尹鐸率先拆毀晉陽城的防御設施,以防受人以柄。尹鐸認為他的命令,脫離了當時眾卿之間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戰火隨時可能發生的險惡形勢,是顧虛名而則不圖實的愚蠢之舉,遂置若罔聞,反其道而行之。當簡子再返晉陽時,見防御堡壘有增無減,更趨堅固。于是大發雷霆,屯駐城外,立誓必殺尹鐸才肯入城。追隨他左右的家臣郵無政立即抗顏直諫:“樂則淫侈,憂則警懼,尹鐸增壘意在使主君常懷警懼,勵精圖治,以防不測。”簡子聞郵無政之諫,遂轉憂為喜,知過立改,重賞于尹鐸。而在后來智伯裹脅魏、韓兵犯晉陽時,正是由于堅固的城防堡壘和有備的軍事設施,使襄子有險可恃,挽救了趙氏的厄運。

    簡子還能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積極削弱奴隸主貴族的腐朽勢力,倡導法制。在其領地和勢力范圍內,進行了一系列土地制度、農奴制度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如擴大畝計,實行畝大稅輕的薄賦輕徭政策;釋放奴隸,分散荒地,使之轉化為人身自由的自耕農。在戰爭中則實行“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的論功行賞政策。他的這些開明之舉,有效地緩和了階級矛盾,既有利于生產和生產力的發展,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又使廣大的士兵在戰爭中勇于殺敵立功,以獲人生自由。從而得到了充足的兵源和糧源,為后來的三卿滅智,瓜分晉室,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尤需值得稱道的是,趙簡子針對時弊所推行的田畝制度,即孫武在《吳問》中指出的:“趙氏制田,以百二十步為 (讀冤,土地長度),以百 (四十)步為畝,公元(無同元,即原的意思)稅焉(畝增大,仍收原來的稅)。公家貧,其置士少,主儉臣收,以御(治)富民。”他的這種田畝制度,被后來秦國的商鞅所延用,成為商鞅變法的一條重要內容。秦統一六國后,則繼而成為通行全國的畝制。比較客觀地說,這當是趙簡子的又一歷史功績。


網載 2013-09-10 21:25:03

[新一篇] 趙衰 早年即有賢士的名聲

[舊一篇] 鄒衍 一派儒者提倡嚴肅理智態度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