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版社在互聯網上安營扎寨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1997年至1998年堪稱中國出版社的“網絡年”,以各種方式在網上發布信息的出版社不少于100家,擁有獨立域名和主頁的出版社也有幾十家,更多的出版社把“上網”列入了今年或明年的年度計劃和預算。這意味著,中國出版界正主動迎接互聯網絡的挑戰,同時也預示著中國出版界正逐漸步入“網絡時代”。
  中國出版社遭遇和使用互聯網可追溯到1993年前后的DOS時代,那時清華大學出版社(www.tup.com.cn)就利用互聯網的E-mail功能與海外出版社聯絡和洽談版權,由于省卻了昂貴的國際通訊費、長途旅行費,出版社獲益匪淺。1995年9月,電子工業出版社(www.phei.com.cn)在網上推出了自己的主頁,負責這項工作的毛兆余先生說:“這是網上第一個國內出版社主頁。”
  出版社能利用網絡做什么呢?多數ISP和出版社都看到了互聯網的宣傳功能。利用互聯網的媒體特性,可以向讀者展示出版社形象,推介本社圖書。其優勢是,內容隨時更新,沒有時空限制,可以向全球發布。中華書局(www.zhbc.com.cn)的閻晉魯先生稱之為“讓出版社直接觸摸世界”。閻先生說,自從網頁建立以來,他每天都能收到十幾封電子郵件,詢問購書事宜,令他既高興,又感到工作量“不堪重負”。利用3W網址進行宣傳,其費用大大低于傳統的電視、報刊廣告和新聞發布會。可以算一筆帳,出版社建立主頁,需要向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支付域名年度運行管理費每年300元,向ISP(網絡服務提供商)支付服務器租用費、主頁制作費4000-5000元,全部加起來也只有5000元上下。可是如果選擇報紙為媒體,在發行量10萬份的報紙上,5000元不過換得一次四分之一通欄廣告而已。
  出版社網上書店也是一項很有前途的業務。通過網上的讀者門市部,所有的新書都可以在第一時間與讀者見面,還可以通過網絡向圖書批銷中心和零售店征訂。電子工業出版社很重視“網上書店”業務,據了解,目前網上銷售碼洋不過每月幾百元到兩、三千元,但是其實際的價值顯然不能以此衡量,除了顯見的宣傳效益,毛先生還認為,“網上書店首先是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服務”。
  8月28日至9月2日,數百家海內外出版單位的出版人云集第7屆北京圖書博覽會,洽談合作事宜,進行版權交易,增進了解和感情。與此同時,江蘇出版集團(cb.jlonline.com)在互聯網上專門推出了博覽會專頁,介紹16家江蘇藉出版社的重點圖書。事實上,利用互聯網與海外進行聯絡已經很廣泛,清華大學出版社楊先生、電子工業出版社毛先生均告訴記者,他們社的版權交易幾乎全部是通過互聯網絡完成的。而且,雙方交換資料、信息,聯絡感情也很方便。可以說,互聯網是出版社“永不落幕的博覽會”。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互聯網向中國出版人展示了誘人的魅力,但是要讓互聯網大展身手,仍需突破觀念、技術和資金的重重羈絆。毛兆余認為,出版社對互聯網的認識不夠,阻礙了其發展。另外,目前,Internet的接入技術或者還不成熟,或者讓人感到囊中羞澀。要在公用信息數據網(DDN)、微波專線、綜合業務數據網(ISDN)……等眾多解決方案中作出選擇,顯然并不能讓人感到駕馭它們的輕松和愉快。郵電出版社計劃今年9月底連上互聯網,據介紹,僅購置域名服務器、代理服務器、Web服務器等硬件設施,就花費了50萬元,再加上每年不菲的線路租用費、信息流量費,確實會讓多數實力并非足夠強大的出版社猶疑不前。或許,對于許多出版社,正像ISP所期望的,選擇他們是可以考慮的。
  此外,要讓網上主頁充分發揮其全部的潛力,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主頁信息量小,內容和形式缺乏吸引力,更新不夠及時,已及為國內企業主頁的通病。毛兆余先生特別指出,在網頁制作方面,國內與國外的差距還很大。國外出版社的網頁,一是信息量驚人,二是看起來賞心悅目。毛先生打了一個比方,人家的網頁,就像中國的蘇州園林,園子都很小巧,但游覽時移步換景,給人目不暇給之感。某計算機公司的陳先生強調說,企業主頁一定要注意做宣傳,比如在國內外搜索網站免費注冊,與知名站點建立鏈接。“酒好不怕巷子深”,這句名言絕對不適用于Internet,因為Internet這條巷子實在是太深了。
  目前,許多家出版社都在不斷發掘互聯網的新功能。河南海燕出版社(www.haiyan.com.cn)通過自己的主頁向居住在海外的少年朋友征集《中國孩子在海外》一書的稿件;郵電社準備推出“網上論壇”,吸引網民和讀者前來討論問題;電子社打算建立在線圖書館,以收費會員制的形式實現圖書的網上出版和銷售;清華社認為網絡蘊含了巨大的商業前景,如果經營得當,可以吸引人來做廣告和從事其他一些商業活動,從而成為出版社新的“經濟增長點”。
  可以預料,伴隨著中國電腦網絡的“神經”變得日益粗壯,出版社網上業務將紅紅火火地開展起來。也許有一天,讀者會發現,自己買來的每一本書上,都印著以"www"打頭的一串字母,而人們對這串字母的熟悉程度,已不亞于對方塊字的出版社名字的熟悉程度。
  
  
  
中華讀書報1京⑨Z1出版工作、圖書評介王洪波19981998本報記者 王洪波 作者:中華讀書報1京⑨Z1出版工作、圖書評介王洪波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26:12

[新一篇] 中國農民戰爭史第九次學術討論會述要

[舊一篇] 中國利率政策:回顧與展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