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學識論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4403(2000)04-0131-02
  出版是物化作者和編輯的勞動、為發行提供商品的重要一環。編輯是龍頭,發行是龍尾,出版是連接二者的龍的驅干。出版工作的水平直接影響到圖書的外觀效果即印制質量。目前,全國有編輯學會,每年召開年會,征集論文,交流學術成果,業績斐然;發行協會一年中籌劃好幾次全國大型圖書定貨會,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學術研究的氣氛也十分活躍;相形之下,專業的出版研討活動卻少得可憐。這種狀況與飛速發展的出版事業極不相稱。要改變這一狀況,就得從提高對出版工作的認識及從業人員的學識入手。
  一、出版“無學”是歷史的產物
  出版是一門綜合學問,從廣義的角度看,它兼及編輯學、裝幀設計學、美學和經濟學等,體現圖書內容及編輯意圖,選用最佳工藝方案,使裝幀設計的設想付諸生產實踐,在經濟合算的前提下展現美;從狹義的角度看,出版是一門綜合的調度藝術,圍繞最佳的生產工藝方案,在充分了解各種機械性能、功用的前提下,使其最佳搭配,發揮最好、最大的功效,從而達到花最低成本、用最短時間、生產最優產品的目的。由此觀之,出版的學問有其特殊性,它必將隨著實踐的深入而升華,隨著其他學科的發展而進步。
  然而,在計劃經濟時代,圖書生產是統購包銷模式,圖書出版往往只是單純地完成政治任務,不計投入和回報。由于受印刷和裝訂設備更新緩慢、紙張等原輔材料質地不高等因素的制約,人們對圖書內容的編校質量重視有加,而對外在的裝幀設計及印刷裝訂等出版環節則重視不夠,圖書通常以莊重嚴肅、樸素大方的老三色為主流。于是乎出版的學問被人淡忘,學科的發展滯后于時代發展的需要。盡管許多出版工作者對出版之學孜孜以求,但限于主觀和客觀條件的制約,似乎很難跳出“出版等于印刷”的怪圈。出版只是作為一種技能在師徒之間傳承,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也難登大雅之堂。
  出版無學問或無須學問,也可以從專業技術的設置與評聘的規定中略見一斑。1986年頒布的《出版專業人員職務試行條例》規定:“技術編輯職務設技術編輯、助理技術編輯、技術設計員”,“技術編輯為中級職務,助理技術編輯、技術設計員為初級職務”。事實上,技術編輯職務通常是由出版人員受聘的,其最高職別僅為中級,且任職條件不是很高: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担任助理技術編輯職務5年以上;能熟練地完成專業工作任務,較好地解決專業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這種設置反映了時人對出版專業尚未很好重視,出版的學術性還沒有被充分認識,從而制約了出版專業的發展。有志于出版研究者自感前途渺茫,只能改作他行以求發展;安于現狀者,埋頭干幾年,拿到中級職稱,以為功德圓滿,自然無心考慮科研。一旦沒人搞科研,那么學問只能是無源之水,日見淺薄乃至干涸。
  據筆者統計,2000年華東地區29家大學出版社有專職出版科長22人,其中副高職稱2名,占9%;中級職稱8名,占36%;初級、未定級12名,占55%。這一情況表明:出版尚缺高級人才;初級及其以下職稱人員所占比例太大,尚未達到新聞出版署提出的担任出版科長需中級以上職稱的要求;人才層次總體不高,出版科研力量相對薄弱。華東地區是全國出版業較發達的地區之一,高校又是人才匯集之地,此地出版者管理層面的狀況尚且如此,全國出版者隊伍的總體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市場經濟呼喚出版學識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圖書是一種特殊商品。各家出版社在把圖書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謀求其經濟效益。出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市場份額的多寡。人們置身于圖書的汪洋大海之中,首先注意到的是圖書的外觀。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視覺認知占總認知的83%。因此,圖書要成為搶眼目標,非得在出版上下工夫不可。而圖書能在媒體大戰的今天擁有一席之地,也正是充分地利用出版手段,從視覺和觸覺的角度將文字內容與不同的裝幀材料及圖案有機地結合起來,便于攜帶閱讀與永久收藏,從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如果說出版水平的高低對圖書市場是一種潛在的影響,那么出版者學識的深淺對其工作則有直接影響。例如,一套數種的圖書,其制版、印刷就有值得一算的經濟賬。第一種做法是單個品種分別制版、印刷,第二種做法是制成對開版。在設計、出片前要算出這筆賬起碼要懂三門相關知識:一是對紙張幅面尺寸及開切方法十分熟悉,并通曉版面拼接的規則;二是十分了解印制上版及機械叼紙咬口;三是能靈活運用色彩搭配的原則。出版的學識在物盡其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勝枚舉的。
  出版學問的更大作用在于能使從業人員高屋建瓴地嚴把印刷質量關。有些圖書印刷質量問題產生的根源是因為裝幀設計存在缺陷,無法生產出好產品;有的是因為設計方案與印刷工藝脫節,沒有找到兩者之間的最佳契合點,從而影響到整體質量;有的是設計或工藝方案與所用材料不相配,從而無法體現或沖淡了效果……凡此種種,均需出版者憑學識去解決,從而生產出精美圖書。根據新聞出版署頒布的《圖書質量管理規定》,出版者要勝任生產督印、樣書檢查和成品抽查的工作,必須有相當的專業知識。
  目前,印前數字化、印中精美化、印后多樣化已成為出版發展的趨勢。出版人員要適應這一變化,必須是有較高學識的復合型人才:懂編輯加工,會裝幀設計,精印制業務,通讀者心理。出版學識需要人才掌握,也只有人才才能豐富學識、發揮學識的效力。
  三、培養出版人才刻不容緩
  綜上所述,出版工作不是開開印單、結結賬的簡單勞動,出版者學識的重要性益發突現出來。目前,全國出版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相對偏低,職稱檔次不高,科研成果稀少,人才缺乏,這一狀況亟待改變。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改變現行的出版專業職稱評聘辦法,在技術編輯之上設立技術副編審、編審,打破論資排輩,實行量才錄用,以吸引有志于出版的人才。
  第二,加大出版專業學校人才培養的規模和檔次,為發展中的出版業提供生力軍,為出版科研的開展提供后備力量。前不久,中國編輯學會向新聞出版署提出了設立編輯出版專業碩士點的建議,將為培養高層次的出版人才提供良機。
  第三,抓緊在職出版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實際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新聞出版署規劃的崗位培訓,已將出版(印制)科長的培訓列入其中,這必將促進出版科研的開展。
  第四,逐步提高從業人員的文化學歷要求,為出版工作上臺階儲備人才。學歷表明一個人所受的教育程度,是人發展的基礎。基礎的寬與窄、深與淺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發展潛力,也影響到其所從事工作的質量。出版是文化產業,對從業者學歷的要求自然要高些,目前其學歷要求應定位在大專或本科以上,使之憑一定的文化基礎迎接新的挑戰。
  第五,各級主管部門都要積極扶持出版科研活動,為改變“出版無學”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誠然,充分認識并發揮出版學識的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不但需要從業者勤勤懇懇地工作、潛心細致地研究,還需要得到廣泛的認可與扶持。唯其如此,出版才能擺脫“無學”的窘境!
  收稿日期:2000-03-08
《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31~132Z1出版工作何桂林20012001本文論述的是比照編輯、發行專業的微觀出版。這一學科長期以來被人忽視,“出版無學”論和“出版等于印刷”就是這種情形的反映。其實,微觀出版有其獨特的學問。身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探究出版之學已成為客觀的必然。出版人才是出版學識得以發展的根基,應當重視出版學識及其人才的培養。出版/學識/人才何桂林(1965- ),男,蘇州大學出版社編輯。 作者:《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31~132Z1出版工作何桂林20012001本文論述的是比照編輯、發行專業的微觀出版。這一學科長期以來被人忽視,“出版無學”論和“出版等于印刷”就是這種情形的反映。其實,微觀出版有其獨特的學問。身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探究出版之學已成為客觀的必然。出版人才是出版學識得以發展的根基,應當重視出版學識及其人才的培養。出版/學識/人才

網載 2013-09-10 21:34:07

[新一篇] 出版學學科屬性新探

[舊一篇] 出版戰略中的三個主題策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