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生命在于吸收、批判和超越  ——關于世紀之交哲學命運的思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在人類面臨世紀之交的重要時刻,作為反映時代精神的哲學,怎樣使自己的青春永駐,盡力擺脫時代變革所帶來的被冷落、不景氣的嚴重局面,并以自身特有的功能在指導新世紀人類文明的進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們認為,世紀之交的哲學只有在與時代的共振中,在吸收,批判與超越的變革中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新生。
    一、吸收是當代哲學豐富自身的生長點
  我們的哲學能否担負起新時代人類精神的塑造?能否真正體現時代精神的精華?關鍵在于哲學能否從傳統的觀念中解脫出來。哲學要實現對新時代的作用,必須隨時代變化及時調整自己,改變傳統的思維貫性,積極真誠地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努力吸收時代前沿的科學文化成果,博覽時代前沿知識,用反映時代的新知識、新成果補充自己,從而為哲學思維的科學性、敏銳性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回首歷史,哲學本身就是在吸收納新中強化、發展的。遠的不說,就馬克思主義哲學而言,它之所以能創造時代輝煌,在上個世紀中葉完成人類哲學的革命變革,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建立在堅實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礎之上的。而今天哲學的悲劇不在于時代不需要哲學,而在于我們的哲學作繭自縛,不愿與社會碰撞,且又傲氣十足地孤芳自賞,從而麻痹了自己,束縛了自己,使其在五光十色的社會面前失去作用。因此,跨世紀的哲學必須虔誠地面對社會、面對現實,重新審視自己的理論與功能,放下架子,回到人間,真正地接納吸收反映時代文明的人文科技成果,以嶄新的姿態在時代精神的吸納中實現自己的新生。
      二、批判是哲學實現時代價值的關節點
  在新世紀的轉折時期,哲學怎樣體現時代精神,實現自身的價值?是對某些理論的泛泛迎合,還是對某種思想的隨波逐流;是坐而論道的一味解釋,還是籠統抽象的一味說教。在哲學面臨嚴重危機的今天,我們不能不重新認識哲學的批判價值。
  事實上,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并非時代精神的自然體現過程,其中的批判性一直伴隨著哲學的成長,假如哲學失去了自身的批判性,它就無法在錯縱復雜的理論面前立足。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史上,如果沒有馬克思對黑格爾、費爾巴哈以及其他哲學流派的批判,就不可能有馬克思主義的嶄新哲學。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沒有對現實的批判與鞭韃,失去對現實社會和人類生活的批判價值,馬克思主義哲學也不可能有生命力,也不可能掌握群眾,指導實踐。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當代哲學不可能在迎合、微笑中新生,而只有在理論的批判中,在對現實的鞭韃中實現自己的存在價值。
  目前,世界的主流是和平與發展,合作與競爭,而中國在世界主流的大背景下同樣邁開了深化改革,加快開放,全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雄偉步伐。在這種背景下,經濟建設成為社會的中心,而曾經“繁榮”一時的哲學,往日的生存環境已不復存在。作為反映時代精神的哲學怎么辦?要不要競爭,怎樣競爭,自身的生存地盤又在何處?我們認為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哲學的生存環境只能從哲學的批判價值中競爭獲得。
  就哲學本身而言,哲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對真理的永恒追求,而這種追求必須以無情的批判為先導。就現實而言,轉折時期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的文化現象、思維現象、社會現象以及社會中存在的各種丑惡現象更是需要哲學的干預與批判。應該說在新的時代轉折時期,哲學具有充分展示自己批判功能的天地。而嚴峻的事實是,我們的哲學不是在干預生活,批判生活,而是面對極其復雜的各種社會現象表現出極為反常的態度,要么束手無策,躲在自己的狹小角落里抱怨、唉嘆,要么高高在上,對嚴重的社會問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甚至埋頭于作所謂純而又純的只有自己勉強明白的所謂論證和研究。而這些論證和研究對社會的意義何在,能否體現時代精神?又怎樣為現實服務,指導社會實踐?不可否認,哲學需要自身的理論研究,但這些研究如果脫離實際,脫離需要,缺乏哲學的批判性格,就必然失去研究的本來意義。
  正如有的學者所講到的,哲學的任務就在于幫助人們找到生活的目標、根據和意義,使人的心靈得以安頓,不致在吵吵嚷嚷的日常忙碌中迷失方向。但我們的哲學怎樣才能指導人們的生活,怎樣才能不使人們迷失方向?這就是哲學必須盡快燃起自身的批判之火,鞭韃導致人們迷茫、失落,誘使人們倒退的一切丑惡事物,從批判中燃起哲學的生命之火,迎來時代對哲學的再度掌聲。
      三、超越是哲學走向新生的轉折點
  哲學的生命在于超越。當代哲學只有在超越中才能真正實現生命的轉折,才能完成對時代精神的提煉和濃縮,才能為當代人類樹立精神上的航標,指導人類實踐。
  要實現這一目標,當代哲學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其一,內容上的超越。當代哲學是否具有感召力和生命力,關鍵在于哲學能否以其特有的方式反映時代并導引時代。而我們的哲學,就如今大學課堂所講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實際上也就是蘇聯式的次生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這種哲學對于中國人了解和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起過巨大的積極作用,功不可沒。但是正如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到的那樣,這種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存在著內容上的陳舊性缺陷,有些理論已與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唯物主義哲學相去甚遠,難以反映現代社會的哲學思維,難以解答時代的課題。因此,中國哲學要想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同,充分體現哲學的社會功能,就必須在自身內容上進行重新整理和挖掘,形成真正反映時代精神的哲學思想內容。
  其二,框架上的超越。哲學要有所作為,充分體現自己的生命力,必須重新建構新的哲學體系。要對中國傳統哲學、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重新整合,拋棄原有的框架模式,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軸心,形成具有時代精神的哲學體系。這是當代哲學獲得社會認同的重要環節。
  其三,功能上的超越。哲學作為一門學科,具有獨特的反映現實的功能,這種功能就在于捕捉時代政治、經濟、文化、思維等方面的內在脈搏,從而實現與人類精神的再創造、再超越。在這里哲學要摒棄解釋現實、論證現實的一貫作法,以創造性功能作為哲學新生的先導。
  其四,方法上的超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哲學作為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然而某些傳統的思維方法也值得重新反思。哲學中某些偏激的定勢思維,諸如強調整體,忽視局部和個體;強調規律性而忽視偶然性,強調本質和理性而忽視現象的多樣性、情感的作用等等,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困惑。對此,哲學在繼承傳統方法的同時,應重視借鑒其他學科的思維方法、分析方法,在吸收、批判、借鑒中實現方法上的超越。
  最后,就哲學的現實力量而言,也必須實現新的超越。這是哲學在當代獲得新生的必備條件。這種超越主要表現為自身力量的超越和社會力量的超越。就自身力量而言,主要是哲學界合力作用的發揮,這是哲學求得新生、體現作用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們的哲學界缺乏整體的合力。如果哲學界能超越文人相輕的傳統陋習,把哲學作為哲學工作者的共同事業,協力合作,哲學的生命將在全方位的合力作用下重新實現自己的輝煌。就社會力量而言,哲學要重視與社會的合力作用,這是哲學發揮作用,強化生存能力的關鍵所在。目前,哲學已走向社會的邊緣,這并非社會拋棄哲學,不需要哲學。而作為哲學界應面對現實,深入現實,尋找自己的生存契機,盡快實現哲學與社會的聯姻,進而增強哲學的生存動力和活力,實現世紀之交哲學的真正飛躍。*
  
  
  
人文雜志西安62-64B1哲學原理劉孟學/竇照月19961996 作者:人文雜志西安62-64B1哲學原理劉孟學/竇照月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34:38

[新一篇] 哲學的生命在于為當代中國發展提供核心理念

[舊一篇] 哲學研究 哲學隨想錄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