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源開發的重要環節:優化教師隊伍建設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近年來,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我們強調四句話,即教師是教育的脊梁;師資隊伍建設是辦學永恒的主題;要把每一所學校辦成幫助教師成長提高的基地;校長最大的貢獻就是帶出一支好的教師隊伍。我們要求校長要把教師隊伍的建設,列為學校首要的最基本的建設。目前全區已形成了具有33名特級教師,110名學科帶頭人,近300名區級中青年骨干教師隊伍。這支隊伍已成為我們區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
      一、開展“名師工程”的系列活動,以高層次骨干帶動師資隊伍建設
  1997年初,我們正式啟動了名師工程,經過三年的探索實踐,形成了“總結經驗,發掘名師;搭建舞臺,樹立典型;組織干群,傳播先進”的做法,至今已推出了14個(組)名師的典范。其中,有老教育家趙憲初;有高質量、輕負担,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張培榮;有把少先隊工作寓于德智體美等各育中的洪雨露;有培養既有文化基礎又有職業技能的旅游職校領導班子等。現在,“名師工程”已經成為徐匯區師資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機制,幫助優秀教師成才成名,為全區源源不斷地造就培養高層次的骨干和拔尖人才。
  各基層學校也配合“名師工程”活動促隊伍建設,開展“校有名師”、“地區有名師”活動,表現出相當的積極性。一個“以校有‘名師’為榮”、“以參與‘名師工程’為榮”的氛圍已在全區形成。如田林三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學校“名師工程”,以張培榮老師的教育思想、課堂教學藝術為榜樣,在全校開展好教師評選,推出了“田林三中一節好課”的標準,形成了骨干教師開課的展示制度。又如少年宮開展了系列活動,宣傳有特長教師的自培經驗。小教學區組織起學區性的“名師工程”系列活動,推出和傳播了學區內多位教師的先進事跡。淮海中學、凱旋中學等普通學校,也積極推出本校的“名師”,使教師們感到“名師”、榜樣就在身邊,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師資質量的提高。
      二、抓緊教學、行政骨干隊伍的組建,發揮中堅力量的帶教作用
  骨干是隊伍的中堅,隊伍建設的重點就是要抓好一支骨干隊伍。為了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梯隊結構,我們分別把教學骨干和行政骨干都分成兩個層面,有序選拔,分層培養,組建骨干隊伍。
  教學骨干的一部分是中青年骨干。我們從全區200 多個單位中選拔了800多名校級骨干,并把其中近300名列為區級培養骨干, 確定了六個培訓模塊,即從思想政治素質、學歷進修、教學能力、研究能力和現代教育技術等方面,對他們有計劃地進行培訓,以提高整體素質。
  教學骨干的另一部分是100多名學科帶頭人。 這支隊伍的形成是動態的,每三年選拔一次,對他們的要求較高:應有良好的師德、強烈的事業心、扎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科研能力,并有開拓新專業、建設新課程的能力。在與他們簽定的任務書上,明確規定,要有專題的研究項目和研究示范課;要担任一門繼續教育課程的建設或教學;還要帶教兩名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主要的任務是“帶頭”和“帶教”。
  對行政骨干,校長書記這部分,我們組織教育思想論壇活動,讓部分積累了一定經驗的校長走上論壇,談自己的辦學思想,促進各級領導學習、思考和實踐。在交流和總結中,讓大家既取長補短,又展示個性和才華。校長論壇提供的經驗和思考,已在校長中間引起廣泛共鳴和啟迪。
  后備干部的培養更是徐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頭等大事,我們主要的工作是:其一,舉辦“青訓班”、行政管理研修班,選拔和培養年輕干部。至今已有800多名青年參加。其二,通過高學歷進修、 名導師帶教和異地掛職鍛煉等多種渠道,促使年輕后備干部迅速成長,至今,區內有23位老校長帶教94名青年后備干部。其三,創設助理制、試用制、培訓制等多種機制,為干部正式上崗作準備。今年,我們試行干部競聘制,促進了干部的合理流動和合理配置。
      三、強調學校自培作用,讓教師在崗位上成長提高
  我們提出,學校不僅是培養學生成長的場所,而且也應該是培養教師成長的場所。多年的辦學實踐,使校長們感受到,崗位成長,崗位育才,是培養教師成長提高的最有效途徑。圍繞這個主題,基層學校廣泛探索自培的辦法和措施,我們及時組織人員對有創意、有實效的做法予以總結,并向面上學校推廣。這些經驗主要有:1.建立目標導向機制,開展定位定向培訓,使培養對象能盡快到位,適應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要求。2.構建激勵機制,營造群體氛圍,滿足教師的基本心理需求,增強其前進的內在動力。3.開展多種形式的校本培訓:有崗位實踐培訓,在學校教學、科研中,以互幫互學的方式,綜合提高教師的實踐素質;有校內課程培訓,根據學校實際,開設實用性較強的“240”課程,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培訓課程,讓教師邊學邊用,對提高教學水平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還有各類活動培訓,通過舉辦活動,為教師搭建舞臺,提供鍛煉和實踐機會。
  去年,我們召開學校自培經驗專題交流會,推出了如:上海中學高標準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華東理工附中運用微格教研,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烏南幼兒園在幼兒的反饋中,調節教師行為;二中心小學營造真心賞識氛圍,激發教師潛能,培養青年教師較快地成熟成才;上師大附中在課改中提高教師素質,激活課堂教學;田林三中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性格特征的教師進行定位培養、定位使用等等,這些經驗源于實踐,學以致用,深受教師歡迎,效果很好,給面上學校以極大的啟示和幫助。
      四、按照教師發展需求,組織有效的全員培訓
  根據市教委提出的“全面開放、按需施教、分級負責、科學管理、講求實效”的繼續教育工作方針,總結八五期間師干訓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我們進一步明確了全員培訓要把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為師資培養、培訓的重點,加強依法施訓的管理,重視按需施訓的課程開發,并堅持因地制宜的安排。
    (一)組織領導到位,管理體制完善,規章制度嚴格。
  我們建立了區師資工作領導小組,每個月召開例會研究全區師資隊伍建設的各項工作。各校確定分管校長和教務專管員,與區教育學院形成上下對應的工作體系。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操作性的管理工作文件,如《徐匯區基礎教育1996~2000年師資培訓工作發展規劃》、《徐匯區教育系統學科帶頭人工作條例》、《徐匯區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暫行規定》、《徐匯區中小學幼兒園自培基地建設要求》等。在工作中區教育局和教育學院還加強了計算機全過程管理力度,開通了《徐匯教育信息網絡》,提高了培訓管理的透明度和動態統計效率。
    (二)采取措施,緩解工學矛盾,確保繼續教育的時間和空間。
  隨著培訓工作的不斷發展和參加培訓人員的不斷增多,工學矛盾開始突出。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堅持業余進修原則,妥善處理教師的教學工作和業務進修之間的關系。
  主要措施:一是學歷培訓以全業余進修方式進行,安排在雙休日或下班以后。二是充分利用假期,集中進行學歷和職務培訓。從1997年開始,我們堅持每年暑期集中培訓十天。采用這種方法,空間上相對集中不分散,時間上相對緊湊不間斷,便于管理,而且各種優質課程和優良教法集中薈萃,教學效率高,多種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三)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的培訓。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神圣的職責。加強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是優化隊伍的首要工作。我們要求在教師隊伍中大力倡導嚴謹治學,敬業愛生,樂于奉獻的精神,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我們的師德教育是貼近教師,豐富多彩的:組織學習《教師法》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讀本》,總結身邊的師德典范,舉辦師德教育報告會,組織師德教育巡回講演團。教育工會和教工團委開展“尋找身邊的師德閃光點”,“尋找名師成長軌跡”的征文活動,各學校普遍開展“展師風、頌師德、鑄師魂”系列活動。有的學校緊密聯系學校師德建設的實際,把體現學校師德風范的事例,通過個案專訪的方式,將它集錄成冊,供全體教師學習借鑒。
  我們還結合區里開展的名師工程活動,編成《樹名師榜樣,促隊伍建設》教材,并申報作為全員培訓的課程,在全體教師中普及名教師的師德風范。還將這些名教師的先進事跡,制成流動的宣傳展覽版面,送到各校巡回展示。
    (四)結合實際,花大力氣建設課程,形成適用對路的本土化的培訓課程。
  培訓課程的內容主要考慮貼近本區,貼近課堂,貼近教師。如反映我區名校長、名教師風采的綜合課程《徐匯區名師工程》;作為區域性推進素質教育的特色課程《中小學實施科技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學用密切結合的專業課程《數學教學中的語言問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等等。兩年來,區教育學院組織教師自編培訓教材講義共69門,其中許多課程,從內容到教學形式,都有新的突破。
    (五)采取多種渠道綜合施教的方式,幫助教師提高學歷,崗位成才。
  根據對象的多層次和需求的多樣性,教育局因地制宜,多管齊下,各取所需,采取多種渠道并行的方式,幫助學校提高師資培訓的實效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主要渠道有:對需要提高學歷層次的教師,形成系統的學歷提高的進修渠道;對面上在職教師,實行全員的“240”、“540”課程培訓渠道; 對拔尖人才和高層次的骨干采取以“名師工程”為核心的骨干培訓渠道,幫助他們總結經驗,樹立形象,傳播先進;對成熟的改革成果通過課程化渠道進行推廣和轉化;對于常規層面和基本功的薄弱環節通過長橋教育工程渠道來幫助完善;對有些需要創設外部條件的,如外語教師,則開辟與國外定向交流培養的渠道來進行培養。
    (六)采取措施,幫助教師成為自覺接受繼續教育的終身學習者。
  我們興辦了以陶冶情操為目的、提高自我修養為主的教師業余活動,組織足球賽、乒乓球賽、合唱歌舞比賽,以琴棋書畫、拳操舞蹈培養教師的閑情逸志,幫助教師愉悅身心,增加社交機會,以適應現代生活。
  同時,繼續改善教師繼續教育的條件,為有志自我提高的教師,提供較好的學習研究、實驗操作和交流考察的條件。繼續對骨干教師實行購置電腦的獎勵津貼,加大外語教師出國研修的力度,組建有特長教師的專用工作室等。
  還開展系列化的優秀教學課的征集、展示和研討活動,總結一批充分體現素質教育,體現教學策略的優秀教學課,采用交待構思,示范上課,專家評點方式形成資料,作為校際和校本基地開展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
      五、推進學校內部管理制度改革,優化教師隊伍
  強化學校內部管理機制的核心是:優化隊伍,優勝劣汰,使教育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預期目標是:骨干相對穩定,面上有序流動;專職兼職結合,人力資源共享。
  我們的工作,首先是建立引得進骨干、留得住人才的機制。為了構建我區教育人才高地,我們已把深入市場要人才,不拘一格選人才,事業福利留人才作為固定做法。
  二是形成人才合理流動的機制,改進傳統的人事管理模式,實行人才雙向流動制度和依法合理的流動機制,讓隊伍活起來,在流動中提高。具體的做法是組織教育人才交流洽談會。今年,參加人才交流洽談會的單位共有65所,參加雙向交流的達370人次左右。 大中專生交流成功率80%左右,拆并學校交流成功率達90%以上。對一時無法安排工作的富余人員和轉崗人員,通過再培訓,提供合適的崗位。
  三是形成適度競爭的機制,完善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和全員聘用合同制度,推進校長負責制和職級制,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將競爭機制引入人事制度的改革,使每位教職工都樹立競爭上崗、好中選優的意識和崗位憂患意識。對于不適合當教師的人員,我們也要求學校果斷下決心將其調離教師崗位,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不能進入教師隊伍。還要完善編制制度,提高用人效益;控制人員總量,經濟高效用人。
      六、建設教育學院,形成教師繼續教育的工作母機
  加大力度建設好教育學院基地。我們要求教育學院新建三個中心,即開放的有多媒體閱讀設施的教師資料閱讀中心,現代教育技術指導、培訓和制作中心,網絡管理中心,健全為教師繼續教育服務的功能。
  
  
  
教育發展研究滬40~42G1教育學徐匯區教育局20002000 作者:教育發展研究滬40~42G1教育學徐匯區教育局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1:35:58

[新一篇] 教育政策、教育管理與文化分析    ——社會學傳統的重要性

[舊一篇] 敞亮人的存在狀態  ——論《德意志意識形態》對人的存在之揭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