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情報翻譯和情報研究的關系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施振綱 上海機電工業干部培訓中心 上海 200011)
  [摘要]針對目前我國普遍不重視情報翻譯的現狀,闡述了情報翻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就情報翻譯和情報研究在情報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兩者之間的關系作了探討。
  [關鍵詞]情報翻譯 情報研究 關系
  * * *
  當今時代是一個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新學科、新技術不斷涌現,文獻資料浩如煙海。面對這種情況,信息、知識、情報日顯重要。情報科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崛起在世界上,受到各國科技界、工商界、農業界等的高度重視,其觸角已幾乎伸及每一個領域。目前,世界上用不同語種出版的各種文獻資料呈現出飛速增長的趨勢,對于我國情報部門來說,其中尚有許多未曾開墾的處女地,理應加倍重視。在這方面,我們本已大大落后于工業發達國家,故更須加倍努力。本文擬就情報翻譯和情報研究在情報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作一簡要闡述。
   1 情報翻譯
  眾所周知,情報是講究時效性的含有最新知識的信息,它需要交流和傳遞。為獲得知識、信息、情報,在這些文獻資料的交流和傳遞過程中首先遇到的是自然語言的障礙,而翻譯是克服此種障礙的必備手段。今天,世界上各種自然語言約有3000~5000種之多,最通用的也有12種。世界上的科學文獻按語種分布,比例約為:英語占46%,俄語占14%,德語占10%,法語占9%,日語占4%,其他占17%。由于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用絕大多數科技工作者未掌握的語言出版的科技文獻所占比重日益增大。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現有的全部科學文獻中有半數以上的文獻是用大多數科學家所沒有掌握的語言出版的。另據美國《全國科學技術人員登記表》的統計,登記的科技人員中約有48%能閱讀德語科學文獻,31%能閱讀法語文獻,5.5%能閱讀俄語文獻,1.1%能閱讀日語文獻,只有0.6%能閱讀漢語文獻,這表明93%的美國科技人員不能閱讀俄、日、漢語刊物。科學發達國家尚且存在如此大的語言障礙,我國科技界更是如此。從我國科技人員的現狀來看,熟練掌握兩門以上外語的不會超過10%。上海曾對10萬名科技工作者進行過調查,發現其中只有1萬余人能閱讀外語資料。上海尚屬發達地區之一,從我國整個科技界的現狀來看,熟練掌握外語者可謂寥若晨星。因此,外語成為橫亙在我國情報工作者面前的特殊障礙,如果沒有專職情報翻譯人員,不能設想他們將如何利用世界上大量有價值的文獻資料。
  那么,如何去開發和利用這筆巨大的財富呢?這是擺在全世界科學工作者面前的十分嚴峻的問題。如果不能科學地進行管理,合理而有效地加以利用,就會出現這種情況:隨著文獻量的持續不斷的大量增加,科技人員接收的信息量反而會向負方向發展,這給各國科技人員直接利用相關科技文獻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為了開發和利用象潮水般涌來的豐富的國外情報源,世界各國無不重視情報翻譯工作,即便工業發達國家也不例外。據統計,前蘇聯每年翻譯的圖書文獻資料比英國多8倍,比日本多3.5倍,比美國多3倍,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蘇聯的科學技術為何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得到了較快發展,并成為世界強國之一的原因。由此可見,情報翻譯工作是何等重要!
  從情報資料的載體形式來看,主要有文字資料和視聽資料;從編輯出版形式來看,有圖書、期刊、技術報告、會議資料和政府出版物等。這眾多的情報源在世界上的分布及有效利用,在發展中國家和工業國家之間是極不平衡的。據國外的統計,大約90%的科技情報是在工業國家之間進行交流的。我國的情報事業近十幾年來雖然取得了較快的進展,但還遠遠落后于世界強國,我們需要引進的情報大大超過世界強國對我國情報的需要量,加上新興的、邊緣的、交叉的學科迅速興起,研究一門學科往往需要幾種,甚至幾十種學科的知識。研究范圍的越來越廣,新課題的層出不窮,需要我國的情報翻譯人員全面地、迅速地、正確地翻譯國外的文獻資料。我們知道,科學文獻存在著老化現象,依據“逐漸過時律”,在文獻的動態規律中,增長和老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文獻量增長越快,它的半衰期就越短(據國外專家分析研究,各種文獻的半衰期平均約為5年)。所以,引進一切先進的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的科研成果(包括正在研究而尚未取得最后結果的項目)的任務就落在情報翻譯人員的肩上,這對于我國的科技進步和國家的興旺發達至關重要。
  從對情報翻譯人員的要求來看,情報翻譯不僅僅是將外語譯成漢語的轉換性工作,它要求情報翻譯人員除了熟練掌握一至兩門外語,具備一定的駕馭文字的能力外,還要具備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更要具有“情報意識”,能夠綜合情報信息進行編譯,其成果是初級情報產品,有別于其他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之類的翻譯作品。在國內的情報研究工作尚未充分開展、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還很不夠的情況下,翻譯引進世界強國的科技文獻資料,符合情報工作“廣、快、精、準”的要求。
  以上分析表明,情報翻譯不僅是克服語言障礙的必要途徑,也是及時而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國外情報源的必備手段,正可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于整個情報工作而言,情報翻譯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有著其他工作所不可替代的地位,更是情報工作中區別于其他工作的一個獨立環節。
   2 情報研究
  情報研究是情報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可為領導機構及其他各級管理機構作出正確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文獻資料的搜集工作和情報翻譯工作都是情報研究的先期工作,隨著世界工業、農業、商業及科技等的飛速發展,情報研究的作用日顯重要。當前,學科交叉的現象非常普遍,邊緣學科層出不窮,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合也越來越廣泛。因此,在科學研究方法上要不斷擴大視野,進行跨學科研究,如國外已廣泛采用分析方法、計算方法、模擬方法、系統方法和電子計算機方法等。只有通過這些方法,情報研究人員才能面對源源而來的情報信息迅速作出反應,從中精心選擇并加以分析研究。同時,情報研究人員在進行情報預測時,不僅要作定性分析,更要作定量分析,根據所研究的對象,對各種情報運用數學方法進行數量方面的考察、計算和推導,從而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以為管理機構作出正確的決策提供富有情報價值的依據。
  當然,任何一項決策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因為客觀事物始終處在運動的狀態之中,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要使決策適當這種狀態,就必須把決策看成一個動態的過程,也就特別需要情報研究人員追蹤情報,將新的情報經過綜合分析研究后及時反饋給決策機構,并及時對原先的決策進行修正和調整。
  情報研究是引進國外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主要手段。我們應從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經濟起飛中得到有益的啟示,他們不僅大量引進了國外的新技術,而且還注意搜集國外那些處在研究階段而尚未最后完成的科研成果,為己所用,并取得了很大成效,有許多項目趕上或超過了美、英、德、法等強國,成為經濟上僅次于美國的世界強國。我國的情報研究人員只有善于“捕捉戰機”,只有“見微知著”,才能使我國的經濟建設趕超先進國家,而不能總是步人后塵。
  (附圖 g90203.JPG
  在我們這個正在步入信息化的社會中,情報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將越益顯著,而情報研究在情報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必定是舉足輕重的。在信息的海洋中,要獲取有價值的“濃縮”情報,還需情報研究人員進一步努力。
  綜上所述,可見情報研究是情報工作中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它既要從縱向方面,又要從橫向方面進行立體式的研究,因而情報研究人員的工作也更艱難,更復雜,他們的情報研究成果直接關系到決策的正確與否,從而影響到國家的發展進程。可以說,情報研究是情報工作的核心。
   3 情報翻譯和情報研究的關系
  情報翻譯和情報研究之間的關系究竟如何?這首先要明確什么是情報翻譯?什么是情報研究?如前所述,情報翻譯的特點是語言的轉換,其內容是翻譯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及三次文獻。情報研究則是以所搜集到的情報信息為對象,在充分利用一次文獻和二次文獻(有時可參考翻譯過來的三次文獻)的基礎上,經過綜合、分析,編寫出綜述、專題述評、總結報告,以供管理機構決策參考,其特點是綜合、分析、評價、預測(見圖1)。兩者的區別是很明顯的。另一方面,情報翻譯不同于其他翻譯作品,它同情報研究一樣,也講究針對性、可靠性、時間性和實用性,翻譯時也要進行選材,要有情報意識,在這些要求上,兩者是相同的。情報翻譯和情報研究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而且這種聯系還十分緊密。雖然情報研究是為科研和決策服務的高級情報工作,但也必須通過情報翻譯來占有大量文獻資料。國外情報人員為了撰寫綜述,最多曾利用了300多篇多語種的文獻,要完成如此艱難的工作,沒有情報翻譯在前面開路,顯然是不行的。我們知道,情報翻譯很講究時效性和精確性,如果情報翻譯這一環節產生錯誤,那么情報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將會出現很大偏差,甚至成為一種錯誤的情報,進而就會對各級管理機構的決策產生無法相象的影響,由此可見兩者之間的血肉關系。再者,情報翻譯不同于其他“純粹”意義上的翻譯,其成果是初級情報產品,既可直接提供給需要它的情報用戶,又可提供給情報研究人員進行深入的加工和提煉,所以說兩者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緊密合作。另一方面,情報翻譯和情報研究之間可相互反饋。譬如,情報研究人員就某項專題作綜合述評,他們手頭所占有的情報資料不足或有某些欠缺,這時他們就可直接反饋給情報翻譯人員,情報翻譯人員接收到信息后,及時翻譯情報研究人員所急需的情報資料,以使之卓有成效地完成研究工作。
  令人遺憾的是,目前我國的情報翻譯和情報研究的人才極其匱乏,且各方面的素質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要求,有關理論研究也很少,這理應引起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界的重視。筆者認為,可否設立情報翻譯人員、情報研究人員和科研人員的三結合機構,并聯成網絡,使情報工作的整個流程更快、更有效、更順利地發揮最大功能,進而使大到國家級管理機構,小至某一部門管理機構的決策都盡可能趨于完善,有利于早出、快出、多出科研成果,以適應改革開放形勢的需要,為我國早日實現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嚴怡民.情報學概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4
  2 (前蘇聯)B·A·維諾格拉多夫.社會科學與情報.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2
  3 《科技情報工作概論》編寫組.科技情報工作概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78
   Brief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Translati
   on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Shi Zhengang
   (Shanghai Training Center for Mechanical & Electrical P
   rofessionals)
  [Abstract] In vei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country has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information translation and information studies,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m and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作者簡介]施振綱,男,1948年生,館員,發表論文數篇。
  
  
  
圖書情報工作京30-32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施振綱19971997 作者:圖書情報工作京30-32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施振綱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37:11

[新一篇] 略論出版社信息化建設

[舊一篇] 略論文藝學的跨學科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