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分類號 G350
  CLASS NUMBER G350
  在理論和實踐領域,雖然人們對信息管理內涵的理解還存在頗多歧義,一直未能達成共識,但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管理”一詞卻已為人們所熟知,并幾乎為各界所接受。當今,知識作為社會重要的生產力要素,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知識管理便應運而生。明確信息管理與知識管理兩者之間的關系不僅能為兩者的理論研究提供明確的方向和指導,而且對實踐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的來說,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明顯的區別,不能簡單地認為知識管理是信息管理單方面的繼承和發展,但也不能將兩者完全對立起來,作為毫無聯系的對象來考察。
      1 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的區別
  我們認為,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在產生背景、內涵、所研究的對象和內容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認識這些差異是我們研究的出發點,也是避免在實踐中出現重大失誤的關鍵。
    1.1 產生背景的不同
  信息管理是為解決社會信息現象的復雜多樣性和社會信息的無序性與人類需求的特定性之間的矛盾而產生的。簡言之,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使人們能夠在特定時間獲取所需要的特定信息。從嚴格意義上講,自從人類有了信息交流行為以來,社會信息管理活動就隨之產生了,迄今已經歷了4個階段[1~3]:
  (1)原始信息管理時期。 這一時期科學研究處于個人研究階段,科技發展緩慢,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極其有限,記錄和傳播信息手段極端落后,信息交流活動處于自發、無組織狀態,因此,信息管理只起著保存信息載體的作用。
  (2)傳統信息管理時期。 工業革命大大改變了信息記載手段和傳播方式,為信息管理向高層次發展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同時,科學研究從個人向組織化發展,研究成果急劇增加,文獻信息量迅速增長,從而導致信息需求的增長,這成為信息管理發展的現實需要。這一時期以圖書館為主要陣地,重在文獻信息的收集、整理、保存與傳播報道,并以手工為主,輔以機械化作業。信息管理活動集中在微觀層次,屬公益型事業。
  (3)技術管理時期。二戰以后, 由于科技生產力的迅速恢復和提高,引起了信息量激增,信息的生產與利用這對矛盾日趨尖銳。以電子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為解決大量信息的處理、檢索和傳遞使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各種信息系統如雨后春筍般地建立起來,成為這一時期信息管理的主要特征。但以技術為主要特征的信息管理在進入戰略決策高層管理層次之后,其不足便明顯地暴露出來;同時,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解決或緩和了信息管理中的許多問題,推動了社會的信息化進程,但也引發了一系列技術—社會問題。
  (4)信息資源管理時期。20世紀70年代以來, 隨著發達國家從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的演進,信息被視為重要的經濟要素,確立了信息資源作為經濟資源、管理資源和競爭資源的觀念,強調信息資源在組織戰略決策、戰略管理中的作用。人們認識到現存問題必須依靠技術因素和法律、政策、倫理道德等人文因素結合起來協同解決。
  信息管理的各階段不是絕對的一個階段的消失和另一個階段的出現,而是其主導成分的變化。從總體來看,目前的信息管理正處于第四階段。對信息管理而言,人類對社會適用信息的需求是人類信息活動產生和發展的源動力,信息需求的不斷變化和增長與適用信息稀缺的矛盾是信息管理產生的內在機制,這是信息管理的實質所在。
  而知識管理是基于知識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特殊重要地位而提出來的。盡管知識的組織與管理早已有人提出,但這一概念與我們目前討論的知識管理相差甚遠,前者事實上只是信息管理中對信息加工整理的思想和方法,兩者之間并無直接聯系。知識管理的出現可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知識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本和動力,這是促使知識管理產生的外部因素。工業經濟的高度發展,出現了以科技為生產力的經濟模式,這就是知識經濟。它把物質生產和知識生產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知識和信息資源,大幅度提高產品的知識含量和高附加值,也就是說,產品包含的知識越來越多,而包含的物質成份則越來越少。經濟模式的轉變引起了生產方式和分配方式的變化,知識作為生產資源進入生產中而使知識作為資本確立下來。知識投入可以代替物質投入,從而達到節約物質資源,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體現于人力資源和科學技術中的知識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無形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1995年,美國許多企業的無形資產的比例已經高達50~60%。美國經濟學家羅默的“新經濟增長理論”指出,“在計算經濟增長時,必須把知識直接放到生產體系中考慮”;世界銀行副行長瑞斯查德認為,“知識是比原材料、資本、勞動力、匯率更重要的經濟因素”[4]。
  其次,經濟的全球一體化是知識管理出現的直接動因。科技的發展促進了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往的增多,經濟的發展超出了國家、民族的界限,都要在國際大舞臺上展開競爭、謀求發展。可以這樣說,科技促進“國際生產關系”的形成,出現全球盈利,而全球盈利又進一步促進知識創新和科技的發展。知識更新的加快,技術的迅速老化,以及非連續變化的環境,對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組織機構造成巨大壓力,其組織只有不斷進行知識創新才能適應這些變化,并認識到高素質的、富有開拓創新意識的人才是各類組織最可寶貴的財富,也只有依靠這些人,才能保持長久的競爭優勢。在這種環境下,知識管理自然成為關注的焦點。
  最后,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知識管理提供了物質技術保障。人的知識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來源于信息。信息技術大大改進了人類進行信息交流的手段,擴大了信息獲取的范圍,并使信息交流以更為高效的方式進行。這一切都為知識的產生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成為知識管理的物質技術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是以上這些原因,知識管理成為現代企業的新型管理模式,使企業的知識創新形成自給機制,并成為企業重組的依據。
    1.2 內涵的差異
  信息管理雖然早已提出并為人們接受,但迄今還未形成統一的認識。盧泰宏認為,信息管理可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理解,從狹義上講,信息管理就是對信息的管理,即對信息進行組織、控制、加工、規劃等,并將其引向預定的目標;從廣義上講,信息管理不單單是對信息管理,而是對涉及信息活動的各種要素(信息、人、機器、機構等)進行合理的組織和控制,以實現信息及有關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有效地滿足社會的信息需求[5]。與此類似的觀點有:狹義的信息管理是數據、 文件和技術的管理,是對信息的收集、整理、貯存、查找和利用的過程;廣義的是指對信息交流活動全過程(生產、流通、分配等)的所有要素(信息、人員、設備、組織、環境等)實施決策、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從而有效地滿足社會信息需求的過程[6]。 陳耀盛則與前兩者所述廣義的信息管理觀點一致,認為信息管理可簡稱之為對信息交流活動管理[7]。另外,從實際工作的角度,王萬宗教授在所著《信息管理概論》一書中提出:“信息管理就是為各行各業各部門收集、整理、存儲并提供信息服務的工作。”[8] 符福@①則從管理學的角度將其定義為:“信息管理是指信息社會實踐活動過程的管理,是運用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基本職能,對信息收集、檢索、研究、報道、交流和提供服務過程,有效地運用人力、物力、財力等基本要素,以期達到實現總體目標的社會活動。”[9] 國外也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種信息管理的概念,如美國東北大學的E.M.Trauth博士認為信息管理分為三個不同的技術領域,即數據庫管理、記錄管理、數據處理管理,這三個領域通常都被稱為信息管理。其中數據庫管理領域定義的對象為數據庫、企業數據、各種軟件、與數據有關部門的行政活動;記錄管理領域定義的對象為組織中的所有文書工作及實現這些文書檢索的各種軟件;數據處理管理定義的對象是用于處理信息的各種資源,如處理器、遠程通信、復制和印刷、信息系統設計和發展、軟件開發和文獻檢索系統的建立等[10]。有些研究還從宏觀、中觀、微觀以及框架理論方面對信息管理進行了探討[11.12]。 信息管理概念的模糊性已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并有多篇文章圍繞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但從以上這些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無論研究者從何種角度研究,中心問題和研究的主體都是圍繞信息展開的。
  關于知識管理,Yogesh Malhotra 定義為:“知識管理是當企業面對日益增長著的非連續性的環境變化時,針對組織的適應性、組織的生存和競爭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種迎合性措施。本質上,它包涵了組織的發展過程,并尋求將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對數據和信息的處理能力以及人的發明創造能力這兩方面進行有機的結合。”[13]Elias Safdie 和RayEdward認為,“知識管理是使人、過程以及技術完美地結合起來,以使組織機構的與信息相關的成份,變成能為企業帶來價值、優勢和利益的直觀動態的知識財富集合。知識管理是一種文化、生活的方式,或者說是一種做事的方式。”[14]Carl Frappaolo和Wayne Toms則將信息管理視為一套工具,借以自動建立信息對象、用戶和過程之間的演繹的或內在固有的關系。知識管理的作用是連接知識擁有者和尋求者這兩個節點[15]。在這些定義中處處體現著這樣一種思想:知識是一種財富,知識創新是知識管理追求的直接目標,但這是任何技術都無法實現的,人和業務流程才是考慮問題的基點[16.17]。 知識管理不是某種具體的方法、技術或管理方案,它是基于知識的業務重組及組織機構管理思想,它似乎更多地繼承了人本管理的思想,同時吸收了信息管理中技術論和資源論中的核心內容。
  從兩者的概念和內涵可以看出,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在所研究的對象、領域、基點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知識管理的核心問題在于強調知識創新,由此而形成整個知識管理的思想體系,而信息管理的一切問題都是圍繞信息的組織控制和利用展開的。
    1.3 知識與信息的關系
  從廣義上講,信息是生物以及具有自動控制系統的機器,通過感覺器官和相應的設備與外界進行交換的一切內容[18]。然而,我們在信息管理中所研究的信息是經過限定的,是社會化的信息。維納認為:“信息是我們適應外部世界,并且使這種適應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C.申農則將信息理解為:“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這一定義較為準確地描述了我們所說的信息管理中信息一詞的涵義[19]。
  為區分知識與信息,有必要解析信息的構成要素。信息是由信息載體、信息符號和編碼及信息內容構成的。以文獻為例,文獻的物理存在形式,即紙質或光、電介質等是信息賴以存在的外部形式,也是我們所說的載體;載體上用以表達特定涵義的符號系統及其組合是信息符號和編碼;文獻所要說明的問題或闡述的觀點等是信息內容,它以抽象的方式,依托于載體和符號系統及其組合而存在。但它在某種意義上也獨立于信息載體與信息符號和編碼。通常載體形式的變化、符號系統的轉換不影響信息內容,這也是信息得以傳播和保存的根本原因。
  王知津指出:“知識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它是一種觀念形態的東西,只有人們的大腦才能產生、識別和利用它。”[20]國外也有學者認為:“如果把知識看成是信息的集合,那么無異于剝奪了其最核心的部分,知識存在于人而不是信息集合中,知識是人對一系列相關信息所產生的反應。”[21]這些定義向我們揭示了知識的兩個基本特性:其一,知識的“宿主”只能是人,而不能是任何其它東西,這與信息載體類型的多樣性和信息存在的廣泛性自然而然地區分開來;其二,知識是在信息的基礎上形成的,也就是說信息是知識產生和更新的原材料,但信息絕對不等同于知識,不是像有些學者所認為的“知識是經過人腦而形成的系統化的信息集合”。
  知識的主觀性、抽象性可能會使人們認為知識與信息內容是同類或同一層次的東西,雖然兩者具有某些共性,但兩者在性質和人的認知層次上是處于不同層次的事物。通常我們說信息是知識產生與發展的基礎和原材料,其實更確切地講應是信息內容,它才是直接與知識之間轉換的主體。信息載體、符號系統和編碼、信息內容、知識四者相比較,物質性越來越不明顯,而主觀性、抽象性則不斷增加(圖1)。 知識的形成是從信息載體、信息符號和編碼經信息內容而到知識,而知識的傳播則順序相反(圖2)。 知識的產生和傳播過程相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交流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先后兩次出現的信息載體、信息符號和編碼及信息內容可以是不同的。
  附圖G90c03.JPG
  圖1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知識與信息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知識不等于信息,兩者也不是簡單的包含關系,弄清這一點對明確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的關系是極其重要的。
    1.4 研究內容范圍的區別
  從信息管理的產生和發展來看,各個階段并非截然的取代,而是一種交叉存在的關系,但各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和研究熱點卻是變化的,而且信息管理的內涵也尚未達成共識,因而目前對信息管理研究的內容范圍的概括也各不相同,已有文獻對目前國內學者所持主要觀點進行了概述。[22]但無論研究者從何種角度研究信息管理,根本出發點同時也是落腳點都是圍繞信息存儲和利用展開的。
  對于知識管理,我們從對其內涵的論述可以了解到,知識管理的研究領域在所涉及的學科范圍上更為龐雜,這源于知識管理產生的多源性,這一問題在下一部分將詳細闡述。由于知識與信息之間的密切聯系,信息管理可以視為廣義知識管理研究范圍的交叉內容。廣義的知識管理研究的范圍從宏觀上可以涉及國家創新體制的研究,在微觀上可深入到個人知識結構的形成和變化;從學科門類上既有對信息技術的研究,但更重視人文科學的應用。知識管理具有極強的滲透力,是各行業都在研究并重視的焦點問題。鑒于此,筆者認為廣義知識管理的研究內容可以概括如圖3。
  附圖G90c04.JPG
  理論研究是應用研究的基石。理論研究上的突破會引起知識管理研究整體上的突破;但如同其它學科一樣,應用研究是實現理論與實踐接軌的重要環節,同時它也為理論研究帶來新素材、新思維,培植新的生長點。圖3所示的知識管理研究體系框架中的每一項均可細化, 如組織管理研究不僅指傳統管理思想的研究,還包括組織業務流程重組、組織文化的形成等。需要指出的是,在論述知識管理內涵時引用較多的是企業知識管理的界定,我們可以把它視為狹義的知識管理研究,而目前所討論的知識管理研究內容是從廣義的角度著手的,而不僅僅局限于目前理論研究和實踐中討論較多的企業知識管理。
    1.5 研究者知識背景的差異
  從信息管理的產生背景和發展可以看到,信息管理源于圖書文獻的管理。由于文獻信息量的激增,為解決大量的信息與特定信息需求之間的矛盾而引入了現代信息技術,并尋求將人文科學引入信息管理的研究和實踐中,以從宏觀上找到解決方案。盡管在現代信息管理研究中綜合運用了圖書情報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等諸多學科的思想原則和方法,但從事信息管理研究的學者的來源卻是比較單純的,其主體是由圖書情報工作者和信息技術專家構成的。相比較而言,知識管理從產生開始就表現出多源性,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研究者知識背景的復雜性,Karl E.Sveiby對此進行了研究和概括[23]。 從知識管理研究者的知識背景和研究的內容范圍來看,大致包括圖書情報人員、信息技術研究者、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各類管理人員等。正是由于這些因素才導致了目前研究中所產生的眾多分歧,但也正是由于它所涉及領域的廣泛,才為知識管理的研究開拓了更寬廣的空間和更為深厚的基礎,這是知識管理滋生和繁榮的沃土。
      2 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的聯系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知道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的區別是明顯的,但從廣義的知識管理而言,信息管理又作為交叉的研究內容而存在,因而兩者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這些聯系中最基礎的是知識與信息之間的聯系,這一問題在前面討論兩者區別時已經進行了論述,在這一部分我們主要從另外3個方面闡述兩者之間的聯系。
    2.1 兩者具有相同的作用
  信息管理是為了滿足特定的信息需求。人們在行動、決策中都需要信息,以減少影響實踐的不確定性,降低風險,使各種活動按照人們所預先設想的方向發展,因而信息管理最終通過提供信息而實現個人、組織乃至社會的生存和發展。盡管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所側重的問題不同,但兩者所產生的作用卻基本一致。知識管理最終就是要形成一種“自足”的創新機制,或者說營造和諧的知識生態,依靠內部的不斷創新去適應環境,而使主體得以生存和發展[24]。這一點在企業的信息管理和知識管理上得到充分的體現。企業認識到信息能大大縮短新產品的開發研制周期,能更快速、準確地了解用戶需求,從而占領市場,獲得競爭優勢,因而不僅在企業內部不惜投入巨資引進高科技,完善自身的信息管理工作,同時也向社會突出了更高的信息管理要求,信息被企業作為重要的資源。然而,由于社會的發展,企業處于非線性變化的環境中,為適應環境,并在競爭中取勝,就必須依靠知識不斷進行創新,在搞好信息管理的同時提出了如何實現創新的要求,這就是知識管理的問題,也就是目前人們所關注的第五代管理。
    2.2 兩者都對信息和信息技術予以高度重視
  信息管理的一切研究都是以信息為基元拓展到各個方面而形成的,信息是信息管理產生和繼續存在的根本;信息技術既為信息管理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和思路,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新問題,因而成為當前信息管理研究的核心之一。這兩者在信息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以下我們主要討論信息和信息技術在知識管理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信息是知識創新的原材料和源泉。知識不會憑空在人的頭腦中產生,在研究知識的運動規律時必然要對信息進行深入探討,這是知識與信息的內在固有關系所決定的。在理論研究中如此,在應用研究和實踐中更是離不開信息,創新中的信息保障在理論和實踐中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信息技術是知識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技術領域,許多專家甚至將知識管理等同于某種技術方案,過去實踐的教訓證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盡管它在現實中仍有相當的影響[25]。但這也反映了信息技術在知識管理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信息技術之所以在知識管理中受到重視,其原因可概括為以下三點:其一,迅速變化的環境要求不斷縮短知識創新、行動的反饋循環,依靠原始的信息交流方式不可能適應當前非線性變化的環境。信息技術不僅加快了信息傳送的速度和增加了獲取信息的廣度,同時也使各類信息有序化程度增高,這對知識創新中的信息保障起著積極作用。其二,現代信息技術的利用不僅打破了信息交流的時空限制,而且使交流形式更為生動、直觀,更有利于激發知識工作者的創新意識,同時也為信息共享提供了更為便利和有效的途徑。其三,與知識創新相伴而存在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解決也可求助于信息技術。因此,信息技術不僅是信息管理研究的范疇,而且也是知識管理研究的內容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手段,因而在兩者中都受到高度重視。
    2.3 知識管理研究與信息管理研究相互促進
  知識管理需要以信息管理為基礎,并對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任何管理、決策都離不開信息,知識管理也不例外,而且對信息的全面、準確、及時性比以往任何時候的要求更高,因此,做好信息管理是實現知識管理的基礎。前面所涉及的知識與信息的關系、知識管理中的信息保障等都為信息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而知識管理研究的進步又必然會帶動信息管理研究。反之,信息管理研究理論和實踐中的重大突破也必然為知識管理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因而兩者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
      3 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的比較研究對實踐的指導意義
  信息技術的引入使人們似乎找到解決信息管理中諸多問題的鑰匙,盡管信息技術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但在它的光環籠罩下,這些問題被認為是次要的,信息技術被視為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這種觀念自然也影響到與信息密切相關的知識管理的實踐。Xero PARC 研究中心主任John Scely Brown指出:最近20年,美國工業界在新技術上的投資超過1萬億美元, 然而這一切對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的改進方面收益甚微。失敗的原因在于對知識工作途徑的無知,知識只能在知識產生者之間通過社會性的協作過程中的溝通交流和運作,以及分享彼此的知識和相互構筑思想的基礎上才能產生[26]。另外的許多研究也證實了這個問題的存在。這些研究不僅告訴我們,單純依賴信息技術構建的所謂知識管理不是真正的完善的知識管理,同時也提醒我們要重視信息管理與知識管理的差別,只看到聯系的一面會對我們的實踐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目前有些學者認為知識管理是信息管理的繼承和發展,或者說是信息管理的高級階段。筆者認為,雖然兩者存在著各種聯系,但區別也是明顯的。明確兩者之間的關系,澄清理論和實踐中的一些模糊認識,不僅對其理論研究具有指導意義,而且在實踐中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來稿時間:1999-06-08
  編發者:李萬健
中國圖書館學報京12~18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邱均平/段宇鋒/岳亞20002000信息管理與知識管理在產生背景、內涵、研究內容、知識與信息和研究者知識背景等方面有不同;它們的聯系在于二者具有相同作用,都重視信息和信息技術,在研究中是相互促進的。兩者的對比研究對于實踐具有指導意義。參考文獻23。圖3。信息管理/知識管理/信息/知識/比較研究  Information management/Knowledge management/Information/Knowledge/Comparative study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9870094)研究論文之一。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redifferent in backgrounds,implications,research contents, etc.However,their common feature is that both are focused on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authors think that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will be beneficial  inpractices.23 refs.3 figs.邱均平,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圖書情報研究所所長。已出版著作11部(含合著),發表論文80余篇。通訊地址:武漢市珞珈山。郵編430072。  段宇鋒,岳亞,“信息管理與知識產權”專業方向碩士生,已發表論文數篇。通訊地址同上。 作者:中國圖書館學報京12~18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邱均平/段宇鋒/岳亞20002000信息管理與知識管理在產生背景、內涵、研究內容、知識與信息和研究者知識背景等方面有不同;它們的聯系在于二者具有相同作用,都重視信息和信息技術,在研究中是相互促進的。兩者的對比研究對于實踐具有指導意義。參考文獻23。圖3。信息管理/知識管理/信息/知識/比較研究  Information management/Knowledge management/Information/Knowledge/Comparative study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9870094)研究論文之一。

網載 2013-09-10 21:38:48

[新一篇] 論電子出版物的選題策劃特點

[舊一篇] 論知識管理對情報學建設與發展的影響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