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三大禁忌成因初探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提要 本文分析了伊斯蘭教禁肖像、禁酒、禁出家修行這三大禁忌的原因。認為:禁肖像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伊斯蘭教與多神教偶像崇拜者斗爭的需要,其二是由安拉無形無象這一屬性所決定。禁酒的原因亦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飲酒后易惹是生非、釀出禍亂,不利于社會的和平穩定,二是飲酒誤事,妨礙穆斯林正常履行念功和拜功等宗教義務。禁出家修行的根源在于,一是出家制與伊斯蘭教積極進取的宗旨相矛盾,二是出家制與穆斯林所承担的歷史使命相背馳,三是體現伊斯蘭教“正教”地位的需要,四是阿拉伯半島不具備出家修行的社會自然條件。
  關鍵詞 伊斯蘭 穆斯林 禁忌
   *           *            *
  禁忌作為宗教生活中的戒律歷來是人們感興趣的研究課題。在對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的比較研究中,我們發現伊斯蘭教有不少獨特的清規戒律。本文擬就其禁肖像、禁酒、禁出家修行這三大禁忌的成因作初步探討。
      一 為何禁止繪制肖像
  宗教都是對神靈、教主、圣徒的崇拜,盡管存在于天國的神靈多是虛幻縹緲、無形無象的,而教主和圣徒則是實實在在生活于現實世界的。因此,佛教、基督教等宗教都把傳說中的教主、圣徒或塑以雕像或繪作肖像,置于教堂、廟宇以及其他宗教場所供信徒大眾瞻仰敬拜。而且,在佛教和基督教藝術中,圍繞佛主、基督以及其他圣徒的人物造型藝術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們在清真寺乃至地道的伊斯蘭社會中,卻看不到任何肖像,不僅沒有人物像,而且連動物造型也沒有。這種獨特現象使我們不禁要問:伊斯蘭教為什么要禁止繪制肖像呢?
  我們首先從伊斯蘭教的根本信仰著手分析。伊斯蘭教是嚴格的一神教,其根本的信條就是奉安拉為宇宙間獨一無二的主宰。而且,它的產生與佛教和基督教有一點顯著的不同,即在與多神教的激烈斗爭中創立起來。眾所周知,伊斯蘭教產生前的阿拉伯社會盛行神靈偶像崇拜,幾乎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保護神,并且制成偶像加以供奉,僅麥加城的克而白就匯聚了三百多尊各種偶像。穆罕默德要在伊斯蘭的旗幟下以安拉的名義把分散的阿拉伯各部落統一起來,就必然要求他們放棄原先的多神信仰,擯棄其所崇拜的各種偶像,否則就樹立不起安拉的絕對權威。因此,穆罕默德從創教之日始就強烈譴責偶像崇拜。當他率麥地那的穆斯林武裝光復麥加后,立即下令搗毀清除了克而白神廟的所有偶像。由于這些偶像中有許多是神化了的人物和動物,進而就引出禁止繪制任何生命體的戒律來,以免偶像崇拜之陋習故態復萌。
  其次,我們從安拉的屬性方面考察。在穆罕默德和穆斯林看來,安拉是偉大無比的創造之神,天地萬物包括人類均是安拉創設的,安拉是宇宙的主宰,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現象都是安拉安排的,安拉是為所欲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而又無時不在的。與此同時,安拉還有一個重要屬性,那就是無形無象。這一點直接關系著伊斯蘭教的肖像禁忌。既然安拉是無形的,其信徒當然就不能去敬拜任何有形神像。而且,既然一切生命體都是安拉所造,“表現人類和動物,是主所獨享的特權”,〔1〕那么,信徒就萬萬不能去繪制任何生命體肖像。對此, 《圣訓》作了進一步詮釋,“若畫有生命之像,真主會讓你為畫像注入生命以示懲罚,而畫家絕對給它注入不了生命”,〔2〕這是大罪, 將受到真主的嚴厲懲罚。
  此外,《圣訓》告訴我們,穆罕默德最年輕的妻子阿依莎為他裝制了一個枕頭,上面有精巧的繡像,為此,“圣人立在兩座門之間,臉色驟變”,詰問道:“這是什么枕頭?”“難道你不知道,天仙不進有畫像的房子?”〔3〕伊斯蘭學者認為這句話的含義是說, 如果誰繪制了畫像,“仁慈天仙就不會進入他的家室和為其祈禱及誦念贖罪詞了”。〔4〕換句話說,傳達安拉旨意的天仙不贊悅繪制畫像。
  基于如上原因,在伊斯蘭教看來,“繪制有生命之物的像為嚴重的非義行為,它確屬大罪。不論將它畫在使用的物品上或不使用的物品上,還是把它畫制在服裝、家具、銀幣、金元、銅錢、器皿、墻壁或其他東西上,統統都是不義的。”〔5〕這樣,清真寺里就不會有神像, 伊斯蘭教藝術中就不會有人物造型,伊斯蘭書籍中就不會有生命體插圖,整個伊斯蘭社會也就與肖像藝術無緣了。
  不過,有一點需指出,應該說將圣像置于祭壇寺廟之中,給信徒提供祭拜的對象,不僅可使登堂禮拜者肅然起敬,宗教感情有了寄托,而且還會起到使信徒覺得神佑就在眼前的功效。此番道理,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是應當知曉的。然而出于打倒偶像崇拜的需要,他是不能號召穆斯林一手搗毀舊的偶像,一手又樹起新的偶像的。沒了崇拜的偶像,又如何使信徒不忘安拉、想著使者呢?穆罕默德采取了要求穆斯林時常誦讀或默念“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欽差”這句清真言的絕妙方法,從而在心靈上將信徒和安拉、使者溝通起來,并通過每天的五番禮拜將這種聯系加強鞏固。
      二 為何禁酒
  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對酒的態度是不同的。我們在《圣經》中找不到禁止信徒飲酒的條文,非但如此,基督教的圣餐禮還特地要求受禮者喝少許象征耶穌基督血液的葡萄酒。所以,基督教基本不存在禁酒之律。佛教早期經典中似乎也沒有嚴格的戒酒經文,只是后來對在家的男女教徒制訂的“五戒”和“八戒”之中才有“不飲酒”的戒條,而且也并未被嚴格恪守。唯有伊斯蘭教徹底禁酒,《古蘭經》明確指出飲酒是包含大罪的行為,嚴令禁戒。那這是為何呢?
  首先,我們從飲酒與伊斯蘭教的根本精神之關系來分析。“伊斯蘭”的本義是和平,同戰爭、仇恨相對。穆罕默德稱伊斯蘭教之前為蒙昧時代。蒙昧一詞主要包含“忿恨、輕薄、驕矜、暴戾”等意思。創立伊斯蘭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引導人們“上正道”,也就是勸誡大眾放棄蒙昧時代的不良品行,養成“謙恭、好善、寧靜、服從”的心理,以求取社會的和平安定。由此又引申出伊斯蘭的另一含義:安分服從。為了實現這一根本宗旨,穆罕默德對穆斯林作出了許多要求和規定,禁止飲酒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因為,飲酒過量引起精神失常乃是人所共知的,而阿拉伯人又有即席狂飲的習慣,往往一飲而大醉,失去正常的理智,惹是生非,生出胡言亂語、蠻干毆斗甚至奸淫仇殺等嚴重后果,成為鄰里不和、社會不靖的一大根源。這顯然與伊斯蘭教的和平宗旨大相悖逆。故穆罕默德說:“酒為萬惡之母”,“酒與正信勢不兩立,有此無彼”,〔6〕“惡魔惟愿你們因飲酒和賭博而互相仇恨”。〔7〕所以,穆斯林必須戒掉飲酒這種不良習慣。
  其次,從飲酒與履行宗教禮拜之關系來分析。穆罕默德要求穆斯林行念功、拜功、課功、齋戒、朝覲五項義務,而飲酒誤事,直接影響五功的履行,其中對念功和拜功的影響尤為嚴重。穆斯林應隨時念誦“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欽差”這一清真言,試想,一個酩酊大醉的人能準確無誤地誦念嗎?拜功要求穆斯林從早到晚行五番禮拜,稱晨禮、晌禮、脯禮、昏禮、宵禮,而且每次禮拜都有一定程式,從立正、鞠躬到跪拜、起立,各環節都有具體的要求,還應清除雜念,一心求安拉的寬赦與恩典。如此重要而又不簡單的宗教行為讓一個醉漢去完成是不大可能的。如果非要去禮拜,那只會褻瀆神靈。所以,《古蘭經》先是說,信道的人們啊!你們在酒醉的時候不要禮拜”;〔8 〕接著便指出,“飲酒……是惡魔的行為,故當遠離”;〔9〕最后, 穆罕默德頒降禁酒令。
  需要說明的是,伊斯蘭教關于酒的概念是廣義的。“凡麻醉理性者,皆叫酒”。主要包括“葡萄酒、棗酒、小麥酒、大麥酒、蜜酒”五大類,〔10〕當今風靡全球的啤酒亦屬在禁之列。既禁飲酒,自然也就禁釀酒,甚至連造酒入藥也是不允許的。而且,非但飲酒者將受火獄之懲罚,連運酒者、儲酒者、賣酒者、買酒者也都將受到真主的憎惡。
      三 為何禁出家修行
  脫離紅塵出家隱修是多種宗教共有的特征。三大宗教中的佛教、基督教以不同形式或提倡或認可出家制。佛教的基本教義“四諦”認為,只有今生禁欲苦修,死后方能入涅pán@①。故凡教徒多為出家人,禁聲、色、情等種種欲望,以獨身苦行、清靜淡泊為尚,所以寺院多設在深山密林等人跡罕至之處。基督教的修行則是由早期信徒自發苦修、后經教會提倡發展而來,盛行于中世紀,大批善男信女隱居修道院,過獨身禁欲的清苦生活,并形成著名的方濟各、多明我等相當有影響的修道團。然而,伊斯蘭教禁止出家修行,這當如何解釋?
  首先,出家制與伊斯蘭教積極進取的要義相矛盾。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是要把它作為統一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武器,以安拉的啟示為號召來改造阿拉伯社會,結束半島上野蠻、混亂、動蕩不寧的局面,開創新的社會生活秩序。從這一意義上說,伊斯蘭教具有革命性,它是催人在現實生活中積極進取的宗教。雖然伊斯蘭教也是來世觀念,但之所以強調來世的天堂之樂和地獄之苦,并非讓人脫離紅塵,而是以來世不同的結局警告大眾應聽從安拉的旨令,服從使者的號召,把個人的言行納入穆罕默德改造社會的軌道。而出家修行則是一種消極遁世行為,欲遠離塵世的喧鬧,避開人間的紛爭,潔身自好求得內心的寧靜。這顯然與積極進取的伊斯蘭精神相矛盾,故穆罕默德雖已知曉異教的出家修行制度,但絕不將其引入伊斯蘭教。
  其次,出家制與穆斯林的歷史使命相背馳。歷史賦予穆罕默德完成民族統一、創立并擴大伊斯蘭教影響的使命,而這一使命的實現要靠為主道而戰的廣大穆斯林群眾。在伊斯蘭教創立初期,令穆罕默德苦惱的問題之一是信徒的人數不足,即使到了麥地那時期,穆斯林隊伍仍不是十分龐大。所以,他一面勸告人們轉信安拉,一面鼓勵穆斯林大眾,“你們應選擇多趣的,多生育的對象……你們要結婚,多繁殖”,〔11〕“我要和各民族競多”。〔12〕只有這樣才能迅速壯大穆民隊伍,担當起歷史重任。而出家修行不僅會削弱穆斯林的力量,而且不利于人口的繁衍。這樣,穆罕默德將基督教的出家制排斥于伊斯蘭教之外就很自然了。于是,當歐斯曼等人欲出家修行時,穆罕默德加以禁止。〔13〕
  再次,禁止出家是體現伊斯蘭教“正教”地位的需要。盡管禁出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上述兩點,但作為創教者還必須從教理上加以論證,方能使人信服。穆罕默德稱,伊斯蘭教是真主最愛悅的正教,其教義教規都是真主所啟示的,它不同于先已產生的猶太教、基督教,一切都是全新的。正因為如此,穆罕默德一方面吸收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某些東西,為此而承認它們也是使者接受真主的意志所創立的宗教;另一方面又指出,以色列人歪曲了真主的旨意,篡改了真主的啟示,加進了許多人為的東西。出家修行便是如此。《古蘭經》明確指出,耶穌的信徒“自創出家制——我未曾以出家為他們的定制——他們創設此制,以求真主的喜悅;但他們未曾切實的遵守它”。〔14〕這就說明,出家修行并非真主的意愿。那么,作為純正的真主所愛悅的伊斯蘭教就斷然不能提倡基督教的出家制。這樣做不僅為否定不適合伊斯蘭教發展的出家制找到了神圣依據,而且顯示了伊斯蘭教超越猶太教、基督教的安拉正教地位。
  此外,阿拉伯半島的自然環境也不適宜出家修行。半島大部分是沙漠或準沙漠,雨量極少,水源奇缺,氣候干熱,那些具備生存條件的地帶不僅早已有人生活,而且還有人滿為患之虞。在這樣的自然社會條件下,莫說伊斯蘭教禁止出家修行,即使不加阻攔,基督教、佛教那種出家制恐怕也很難在阿拉伯半島盛行起來。因為出家者難以找到既遠避塵世、又適宜生存的立足之地。*
  注釋:
  〔1〕〔美〕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冊,314頁,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
  〔2〕〔3〕〔4〕〔5〕《布哈里圣訓實錄精華》坎斯坦勒拉尼注釋〔埃及〕穆斯塔發·本·穆罕默德艾瑪熱編,寶文安 買買提·賽來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66頁、95頁、166頁注②、166頁①
  〔6〕〔10〕〔11〕〔12〕〔13 〕《圣訓經》〔埃及〕納·阿·曼蘇爾著,陳克禮譯,內部出版發行,第126頁、124頁、156頁、158頁、155頁
  〔7〕〔8〕〔9〕〔14〕《古蘭經》馬堅譯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5章91節、4章43節、5章90節、57章27節
  *          *         *
      主要參考文獻
  〔1〕〔美〕希提《阿拉伯通史》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
  〔2〕〔埃及〕穆斯塔發·本·穆罕默德艾瑪熱《布哈里圣訓實錄精華》中譯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3〕〔埃及〕納·阿·曼蘇爾《圣訓經》中譯本(內部發行)
  〔4〕馬堅譯《古蘭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          *          *
      Three Islamic Taboos Traced to Their Sources
             ZHANG Shiman
  Abstract The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ofthe three Islamic taboos:no display of the portraits of Allah, no alcoholic drinks and no renouncement of one's family tobecome a monk or a nun. The first is to meet the need of thestruggle against polytheism and to assert the invisibility ofAllah. The second is 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drinking maygive rise to troubles, not conducive to social peace andstability and may also interfere  with  the followers'sobservance of their religious duties. The third is due tothree reasons. The practice of renouncing one's family goesagainst the Istamic spirit of actively striving forward,against the historic tasks the followers have to undertakeand against the orthodox position of Islam.  Besides theArabic Peninsula provides no natural or social conditions forsuch practice.
  Key words and phrases Islam, Muslin, taboos
           (責任編輯 鄒志勇)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般下加木
  
  
  
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太原57-60B9宗教張世滿19961996 作者: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太原57-60B9宗教張世滿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41:38

[新一篇] 以讀者需求為第一信號  ——從《服務導報》近期報道看新聞策劃的貼近性

[舊一篇] 伊斯蘭教的審美人類學研究初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