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學百年透視(上)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本世紀中葉,在現代歷史科學領域,出現了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新興學科,這就是口述史學。說其“古老”,主要是指口述史學具有悠久的文化和歷史傳統,這一點與為數眾多的其他歷史學科相類似;謂其“年輕”,則是指該學科采用了獨具特色的、科學的(與新技術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拓寬了史學研究的領域,將歷史研究納入了新的發展軌道。
  1998年恰逢口述史學創建50周年。口述史學的問世及發展是現代歷史科學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和揭示重大歷史事件恰恰也是口述史學的主要任務之一,而兩個“重大事件”相加,自然就構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口述研究的基本框架。當然,時至今日,口述史學一詞內含的意蘊已遠遠超出了上述范圍。毋寧說,口述史學涉獵的領域甚多,其視角也較為開闊。下文僅就一些基本問題做一番評述。
      一、口述史學的歷史沿革與發展
    1、口述研究的起源及其他
  口述史學本身所具有的悠久的文化和歷史傳統,可追溯到遠古時期。較之于其他歷史學科,口述歷史是歷史學最古老的形式,起源于遠古時代的民間傳說或口頭傳說。雖然口頭傳說與當代口述史研究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它就像一面鏡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乃至歷史史實。例如,“有詩為證”不僅是中國的國粹,同樣也適用于外國的國情——《荷馬史詩》中有關特洛伊木馬的傳說已為現代的考古研究所證實。在歷史學和相關學科的研究過程中,學者們不難發現,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口頭傳說和民間傳說不僅是口述史研究的歷史淵源,而且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它也是人種學和社會人類學研究的基本來源之一。
  談及本世紀的口述史學,不能回避上個世紀的口述史研究。19世紀是近代口述史研究發生質的飛躍的時期,在此期間,許多著名的歷史學家都對口述研究的發展作出過杰出的貢獻,其中不乏知名學者和科學巨匠。G.埃文斯、J.米歇爾、J.范西那、A.哈利、L.麥考利、H.梅林、比德、伏爾泰、馬克思和恩格斯均對口述研究作出過精辟的論述,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口述史的基本理論。除此之外,他們還親自參加社會實踐,積極參與口述歷史研究,以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研究領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之作《資本論》和《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均引用了生動翔實的口述史料,對后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生活在19世紀的歷史學家L.麥考利也是一位對后世頗具影響的人物,其歷史著作《英格蘭史(1848—1855)》是當時最暢銷的書。學者們普遍認為,民間詩歌、個人回憶等口述憑證的大量引用如實地反映了下層民眾的生活,該書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此。
  進入20世紀以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幾乎所有的科學研究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口述史研究自然也不會例外。本世紀上半葉,口述史研究一方面沿襲了19世紀的傳統,另一方面則在原有的基礎上向縱深發展。對于前者可不必贅言,后者主要表現為這一時期的兩大特點。
  20世紀初期是現代歷史科學內部趨于分化的時期。口述研究由于其自身的特點,開始向其他領域滲透,由此構成了這一時期的一大特點。在經濟史(包括工業史、農業史)、社會史等領域,口述研究開展得相當活躍。此時的經濟史研究處于初始階段,文獻資料十分有限,有關工業發展、勞動生產率、工人收入狀況等方面的文獻資料更是寥寥無幾。鑒于上述情況,歷史學家C.斯托姆—克拉克指出,經濟史研究必須充分利用口述史料,口述史料因而成為該領域歷史資料的重要來源之一。與此同時,在社會史、農業史等研究領域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口述史料在社會史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歷史資料所無法取代的。
  這一時期的另一個特點是,重要的學術團體普遍采用口述研究的方法,這也是前所未有的。本世紀20年代,美國芝加哥學派的社會學家一改以往的研究模式,紛紛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與訪談的對象直接面談,直接了解某些社會群體的歷史發展狀況。口述史料成為他們從事社會研究的重要依據,這一點可以在其為數眾多的社會學著作中得到證實。在歷史資料的搜集過程中,這些社會學家對口述研究的方法極為贊賞,而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的實踐活動,也為口述研究的發展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2、40年代末至60年代的發展
  從純學術的觀點看,科學一詞的概念本身就是模糊不清的,國內外學者對此眾說紛紜,時至今日,這一爭論仍在持續。歷史學雖然是一門傳統的古老學科,但直到19世紀上半葉才從傳統的人文科學和哲學中獨立出來,確立了自己的合法地位。一百年后,整合分化的大趨勢成為當代社會科學發展的主旋律,這一趨勢到來之日,就是口述史學誕生之時。口述史學的問世及發展,顯然順應了這一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
  口述史學作為歷史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創建于1948年,國際史學界對此不存在異議。美國口述歷史協會的一份報告指出:“口述史是在1948年作為一種記錄歷史文獻的現代技術而確立自己的地位的,當時哥倫比亞大學的歷史學家A.內文斯開始錄制美國生活中的要人們的回憶。”早在1938年,口述史學的創始人A.內文斯教授就發表了《通往歷史之路》一書,主張開展歷史的口述研究。10年之后,即1948年,內文斯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獨樹一幟地設立了口述科研項目,創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研究口述史的專門機構——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室。從此,口述史研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美國的口述史研究在50年代發展緩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該學科的發展仍處于籌建階段,另一方面,音像技術尚未普及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緣由。從1960年至1966年,全美相繼建立了90個研究口述史的專門機構。1966年,美國口述歷史協會正式宣告成立。除此之外,最初成立的組織還有新英格蘭歷史學會、中大西洋地區口述歷史協會、印第安納口述歷史協會等。60年代初期,許多口述史專著開始面世,如W.鮑姆的《地方史學界的口述歷史》、C.戴維斯的《口述歷史:從磁帶到打字機》、R.柯蒂斯的《口述歷史計劃指南》等等。
  從60年代起,現代口述史研究逐漸越出國界,開始由美國傳播到世界各地。在加拿大、英國、法國、日本等許多國家,口述歷史研究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涌現了一大批口述史學家和專業研究團體。隨之而來的是,內容龐雜的口述史雜志和口述史專著大量出版,其勢如雨后春筍。
    3、70年代的突破
  許多學者一致認為,口述史學在70年代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這種看法不無道理。1971年,美國口述歷史協會已擁有1400余名會員,《口述歷史評論》、《口述史書目》等專業期刊也開始相繼出版。此外,該協會還出版了有關口述史學研究方法和理論的各種書籍,并保留和整理了大量的口述史料。70年代末,科羅拉多信息交換所、愛達荷口述歷史中心、蒙大拿口述歷史學會、賓夕法尼亞歷史和博物館委員會也宣告成立,其中大多數協會都定期出版有關刊物。
  在英國,口述歷史作為一種獨特的研究方法,在經濟史、勞工史、社會史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與此同時,《家庭與勞動》、《男女平等》、《羅思柴爾德大廈》、《漁獵生活》等口述史專著也相繼問世。在日本,這一時期的著述頗豐,其中包括奧谷松治的《聞書——丹波的庶民史》、野添憲治的《花崗事件的人們——中國人被強制的記錄》、山本茂實的《啊!野麥嶺——制絲女工哀史》、瀨川清子的《海女》、廣田知子的《生女的痛哭》、小澤昭一的《日本的放浪藝人》、大山真人的《我是盲女》等等。在法國,引人注目的是,許多口述史學家對法國近代的歷屆政府進行了口述調研,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歷史資料。有關人種學問題的口述史專著《驕傲的馬》、《野草湯》等,也受到了法國社會各界人士的好評。
    4、80年代和90年代的概況
  80年代以來,口述研究的普及面之廣,涉獵范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口述史學已堂而皇之地步入大學的殿堂,學者們可根據自己的研究項目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中輕而易舉地查找到有關的口述史料;在亞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口述史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熱門”學科正在悄然興起。目前,口述研究已成為這些國家史學研究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在80年代,美國的口述史研究被廣泛應用于政治史、企業史、部落史和宗教史等領域,其中口述史學家對美國歷屆總統所進行的一系列口述研究,是一項由聯邦政府機構倡辦的口述歷史研究規劃。目前,這項歷時多年的研究工作仍在繼續。1993年3月, 日本《每日新聞》向世人披露了由國會圖書館公開解密的10名政要的口述史料,其中包括町野武號大佐口述的“張作霖被炸事件”、牟田口廉也中將的“盧溝橋事件”、藤山愛一郎的“中日關系”等等。新加坡口述歷史館由新加坡政府直接管轄,該館館藏豐富,共藏有錄音帶一萬余盒,先后出版了《新加坡先驅人物口述歷史訪談目錄》(1984年)、《新加坡多元種族社會》(1989年)、《口述歷史手冊》(1988年)等專業書刊。1996年,新加坡政府又成立了口述歷史研究中心。
      二、口述史學的研究對象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分別加以概述。
  第一,口述史學的研究對象首先是人。這里的“人”,既指抽象的群體,也包括具體的個人。以往的歷史學往往忽視了對人的研究,尤其是忽略了對下層民眾的研究。顯而易見的是,強調對人的研究,意味著史學研究的真正意義的復歸。早在1952年,總體史學的創始人L.費弗爾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歷史學是關于人的科學,是關于人類過去的科學,而不是關于物或概念的科學。”他認為,“總體歷史”首先意味著對作為歷史主體的人的全面認識,這是史學研究的真正對象。縱觀現代歷史科學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口述史學是“總體史學”和“新社會史”雙重影響下的產物,從某種意義上講,前者與后者在許多重大問題上是一脈相承的。口述史學在加強群體研究和精英研究的同時,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人民大眾。從歷史學的角度講,人民大眾是歷史的主體,走向民眾才能夠真實地再現歷史,這也是口述史研究的真正目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歷史學的其他任何分支學科都不可能像口述史學那樣突出個案研究的地位。
  第二,口述史學是一門具有橫向性質的典型的交叉學科,較之于歷史學的其他分支學科,其研究范圍之廣,是后者所無法比擬的。早在上個世紀末,工業史、農業史、文化史、社會史等史學領域就留下了口述研究的印記。由于這些專業領域開發較早,它們同時也為口述研究的發展積累了不可多得的豐富經驗。目前,口述史學的研究對象(橫向的、具有史學研究價值的重大問題)相當寬泛,涉及現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經濟史、科學史、勞工史、文學史、家族史、婦女史、企業史、政治史、社會史、部落史、宗教史、種族史、城市史、社區史、音樂史、繪畫史、戲劇史、電影史、電視史、軍事史、系譜學等史學研究領域,人們都可以通過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基本史實,找到口述研究的痕跡。毋庸置疑,口述史學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上述學科的發展。
  第三,猶如其他學科,口述史學的研究同樣不可能脫離原始資料,這就是口述憑證和口述史料。國外一些學者認為,歷史學的研究對象只能是史料,這種觀點顯然失之于偏頗。然而,就口述研究而言,口述憑證和口述史料確實是不可或缺的,它們既是口述史學的研究對象,又是口述研究的直接成果。換言之,口述史料的搜集是一個過程,而史料的整理和利用則是另一個過程。平心而論,后者的難度顯然要比前者大得多,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它都是一項重要的研究工作。口述憑證和口述史料的最大特點是翔實、完整和生動,因而具有較強的資料互補性和靈活性。通過這些史料,歷史學家們不僅能夠“看”到歷史,而且能夠“聽”到“活生生的歷史”。正是由于口述憑證和口述史料具有上述特點,因此深受口述史學家和其他歷史學家的青睞。
      三、口述史學的學科特征
  現代社會科學的任何學科都擁有自己的研究領域,由此構成了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本質特征。研究和分析這些特征,對于開展口述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敘述性是口述史學最為明顯的特征,同時它也是口述史學當中最為活躍的促動因素。長期以來,國際史學界流行著一種觀點,認為歷史研究只能依據文獻資料,人們只能墨守成規地閱讀歷史,“而永遠無法聽到它們”(塔奇曼語)。口述史研究則向這種傳統的觀念和舊有的模式提出了挑戰。以語言形式對歷史現象進行調查,不僅能夠彌補文獻史料的不足,而且還能夠主動地接近和研究歷史,因為口述史學家往往是以“拓荒者”的身份出現的。總之,這種治史方法顯然具有其他歷史學科所不具備的優點和長處。
  其次,口述史學的客觀性也是不容置疑的。史學研究的客觀性問題是長期困擾國際史學界的“老大難”問題。由于種種眾所周知的原因,修史工作連同歷史學家本身都要受到統治者的制約,因此,以往的歷史研究往往帶有很大的局限性。筆者以為,口述史學的發展為上述問題的最終解決提供了契機。從廣義上說,口述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印證和重現歷史,而非解釋歷史。歷史研究僅僅依靠文字史料和實物資料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充分的口述史料作為補充,兩者必須相互印證,才能夠真正地還歷史以本來的面目。從狹義上講,被調查的當事人往往是重大歷史事件的直接參與者,其敘述的歷史事實至少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口述史學家在訪談和取證時是以觀察者的身份出現的,他們不會也不可能別出心裁地提出新的憑證,這樣,口述憑證和口述史料搜集工作的流程也具有一定的客觀性。
  再者,社會性是口述史學另一個突出的特征,其傳統也是由來已久的。一般而言,以往的許多文獻史料(尤其是正史)多多少少要得到統治者的首肯,否則將難以留存。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像司馬遷那樣的歷史學家可謂寥若星辰。同理,普通民眾(包括家族)的歷史也算得上是寥寥無幾。今天,歷史的等式應當這樣表述:人民大眾認可的歷史才是真正的歷史。口述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廣大民眾,正如英國著名口述史學家P.湯普森所說,口述史學的最大作用在于,“它給了我們一個機會,把歷史恢復成普通人的歷史,并使歷史與現實密切相聯”。口述史學家毫不隱諱地宣稱,證言也可以來自下層的非特權階級,其所表明的鮮明的社會性給當代史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活力。
  第四,口述史學研究內容的廣泛性是由其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而敘述性和社會性的特點又決定了它的廣泛性。一方面,口述研究的目的在于為現實服務,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歷史依據,這不能不涉及到多方面和多層次的問題。另一方面,口述史學家搜集史料的方法與眾不同,相對而言(較之于文獻史料),史料的獲取也較為容易,這也為口述研究的廣泛性提供了條件。
  最后,口述史學還有一個不易被人察覺的特征,這就是口述史料的完整性。口述史料的完整性主要體現在歷史資料的搜集方面。一般而言,口述史學家往往要制定出較為詳盡和目的明確的訪談計劃,計劃越是周密,搜集到的資料也就越全面,口述史料也就顯得較為完整和系統。總之,口述憑證的獲取是以資料翔實為基礎的。此外,口述史學家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擴大范圍,圍繞同一主題進行多次調研,以獲得令人滿意的口述憑證。
      四、口述史學的學科性質
  談及這個問題,似乎不能回避許多相關的事實。在科技進步的影響下,現代史學研究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許多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眾多領域得到普遍的應用,與此相應,一些獨立的分支學科也從歷史學內部相繼分化出來,如數量方法的應用導致數量史學的誕生;比較方法的應用導致比較史學的問世;口述研究方法的應用導致口述史學的出現,等等。
  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在當代社會科學整合分化的大趨勢下,分化與整合不斷交叉進行,整合仍處于主導地位。其結果,大量帶有橫向性質的交叉學科應運而生,不言而喻,口述史學也是其中之一。口述史學以重大的歷史事件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以綜合性的問題作為研究的主要內容,較之于其他學科,其綜合性質表現得尤為明顯。由此看來,口述研究與其他史學研究相互交叉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可以通過簡要的事例加以說明。
  1、社會史。社會史與口述史之間存在著一種天然的聯系, 社會性是其共有的特點。在社會史研究領域,口述研究主要集中在鄉村社會史、城市社會史、文化社會史、婦女社會史等方面。歷史學家埃文斯和威廉姆斯曾多次進行過這方面的嘗試。威廉姆斯的著作《英國鄉村社會學》以其完整翔實的口述史料闡釋了英國鄉村的社會發展。
  2、勞工史。勞工史是口述史研究最早涉足的領域之一。 在這個研究領域,口述研究具有以下四個特點:(1)、 口述研究的成果和著述頗豐;(2)、前人留下的口述憑證涉及多方面的內容;(3)、社團研究是重點項目;(4)、對勞動過程的研究進展迅速。例如,S. 特克爾的口述史專著《勞作》一書搜集了許許多多的口述史料,其內容之豐富,實屬罕見。
  3、家族史。有關家族史的許多研究成果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即口述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是家族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前提之一,康泰爾的歷史著作《愛爾蘭農民社會》證實了這一點。
  4、科學史。以《英國射電天文學的誕生》(Q. 埃奇著)為代表的一批歷史學專著在該領域頗具影響,這些著作的問世與口述研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除此之外,政治史、婦女史、經濟史、種族史、宗教史、企業史等史學領域也有許多類似的事例,限于篇幅,不再贅述。   (待續)
  
  
  
國外社會科學京2~6K1歷史學楊雁斌19981998口述史學的問世及發展是現代歷史科學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本文就國外口述史學的起源、沿革與發展,口述史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與特征及研究方法,口述史學對現代歷史科學的貢獻以及與鄰近學科的關系,其本身的局限性及新世紀的展望等問題一一作了概述和論析,力圖勾勒出這門新興歷史學科的基本輪廓。口述史學/現代歷史科學聯系地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 作者:國外社會科學京2~6K1歷史學楊雁斌19981998口述史學的問世及發展是現代歷史科學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本文就國外口述史學的起源、沿革與發展,口述史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與特征及研究方法,口述史學對現代歷史科學的貢獻以及與鄰近學科的關系,其本身的局限性及新世紀的展望等問題一一作了概述和論析,力圖勾勒出這門新興歷史學科的基本輪廓。口述史學/現代歷史科學

網載 2013-09-10 21:42:36

[新一篇] 口語結構“NP+時量短語+了”語義分析

[舊一篇] 口述史學百年透視(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