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文藝理論與思潮新探索· 試論文藝的經濟功能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文化藝術產品有哪些社會功能,傳統的文藝學只承認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和娛樂功能,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越來越多的文化藝術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實現交換,多數文化藝術生產經營部門將要面向市場,有的要走向市場,向市場要效益。在這種情況下,僅僅承認上述四種功能就不夠了,還必須承認文化藝術產品具有經濟功能,否則就解釋不了文藝生產和經營過程中一些經濟現象。如為什么多數文化藝術產品可以進入市場交換,實現價值補償,以維持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所需要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資金;為什么文化藝術生產者和經營者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可以追求最佳的經濟效益;文化藝術的創作、傳播,為什么可以運用生產、經營、流通、交換、投入、產出等經濟術語,可以運用上座率、票房價值、成本、價格等經濟指標來衡量生產經營狀況,這些問題的理論依據是什么,等等。如果不能作出科學的回答,不僅不能理直氣壯地追求經濟效益,而且也礙于文化事業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
  文化藝術的經濟功能,是指文化藝術產品的生產能夠創造價值,并通過產品流通和交換帶來經濟效益的作用。文化藝術為什么具有經濟功能呢?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藝術產品具有商品屬性、文化藝術是產業,以及文藝生產和經營的經濟效益目標。
  (一)文化藝術產品既具有社會意識形態屬性,又具有商品屬性。文化藝術產品的商品屬性,是決定文藝具有經濟功能的內在根據。
  一般地說,文藝產品不僅具有意識形態性,而且還有商品屬性。馬克思在分析什么是商品時,指出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而且作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就是說,商品具有兩個要素:一是用來交換而生產的勞動產品;二是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只要同時具備了這兩個要素,就是商品,就具有商品屬性。那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文藝產品是不是也有商品屬性呢?這要看多數文化藝術產品是否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是否具有一般商品的兩種要素,這是理解文藝的商品屬性及由此而決定的經濟功能的關鍵。
  第一,大多數文化藝術的生產,是為交換而進行的生產,其產品也是為交換而進行生產的勞動產品。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文化藝術領域除了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紀念館等公益性文化事業、自娛性文化活動,以及民族民間風情文化,不進入市場,不具有商品屬性外,其他的文化藝術基本上都不同程度地進入市場,具有商品屬性。
  列寧指出:“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的基礎”。〔1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社會分工依然存在。由于社會分工的存在,不同社會集團、不同職業的人們之間必須通過市場交換行為,才能獲得自身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社會才能保證正常秩序,社會才能不斷前進。同樣道理,文化部門除了一部分由國家撥款外,部分或大部分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尚需通過市場交換才能獲得。同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國實行的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結構,而且廣泛地實行了承包經營責任制,有國有的、集體的、個體的、中外合資的、外資獨資的等所有制形式和承包形式。它們代表了不同的經濟集團和個人的利益,只有通過商品交換,才能實現它們各自不同的經濟效益。文化藝術生產者、經營者之間,以及與物質生產者、經營者之間,也只能是商品交換的經濟關系。此外,社會主義的分配形式,也要求商品交換的存在。現階段,我國實行的分配原則是按勞分配,只有通過商品交換,才能實現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可見商品交換是實現按勞分配的必要形式。特別是在當前,文化經費比較緊缺的情況下,大多數文化藝術生產者和經營者都要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拿到市場進行交換,以彌補文化經費的不足。而文化消費者,必須使用貨幣,即通過市場交換,才能實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二,一般地說,文化藝術產品也有價值和使用價值,首先,多數文化產品也是文化藝術生產者腦力與體力的凝結,雖然也是甚至主要是作家、藝術家生活體驗、審美觀念和創作欲望的結果,其價值量一般不易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衡量,但是其價值凝結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此外,既然大多數文化藝術產品都要進入市場實現交換,因而文藝產品就具有交換價值。按照馬克思的價值理論,交換價值是商品價值的表現形式,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內容和基礎。因此,文藝產品具有價值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文化藝術產品有價值,而且能夠進行交換,說明它必然有用處,即具有使用價值,它的使用價值表現在它的思想內容、審美價值和愉悅功能上,即它能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文化藝術產品也具備一般商品的兩個要素,即為交換而進行生產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因此可以說,文藝產品具有商品屬性。
  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文藝產品不等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只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這種特殊性,一方面在于它是一種精神產品,滿足人們的文化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它具有社會意識形態屬性,而且它還是文藝產品的本質屬性,而商品屬性是非本質屬性,因為,意識形態屬性是文藝的精髓。文藝屬于上層建筑,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因此,有什么樣的經濟基礎,就要求有什么樣的文藝為之服務。社會主義文藝必須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必須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因此,社會主義文藝要以馬克思主義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正確地反映社會生活,歌頌光明與正義,揭露黑暗與邪惡,更好地為人民、為社會主義服務,這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所在。社會意識形態屬性之所以是本質屬性,還因為它是決定文藝產品和服務能不能進入市場的根本標準,那些違反馬克思主義、違背社會主義方向、傳播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和封建迷信、兇殺暴力的東西,絕不允許進入市場來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主義事業。
  文藝產品的商品屬性之所以是非本質屬性,因為它不是決定文藝產品本質內容的屬性,它只體現文化生產經營者之間及其與消費者之間的經濟關系,決定文藝產品的經濟功能。
  認識了文化藝術產品的商品屬性及其與意識形態屬性的關系,有利于正確認識以商品形式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化產品的必然性,正確發揮文藝的經濟功能,追求經濟效益。同時要正確處理兩種屬性的關系,既要反對文化藝術的非意識形態化,又要反對文藝的完全商品化,不允許按照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經營的唯利是圖原則來對待社會主義的文藝生產和經營。
  (二)文化藝術行業既具有事業屬性,同時又具有產業屬性,這是現階段我國文化藝術事業的特有形態。文化藝術的產業屬性,決定了文化藝術產品具有經濟功能。
  什么是產業?產業的基本特征是生產產品,進入市場交換,實現價值補償和增值。為什么說,文化藝術是一種產業并決定其經濟功能呢?因為大多數文藝事業單位也生產產品,或從事文化服務,并進入市場進行交換,實現部分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此有經濟功能。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在經濟理論上只承認物質生產勞動創造價值,否認服務勞動、文化藝術勞動等非物質生產勞動創造價值,把它當作單純消耗國家資金的部門。實際上并非這樣。
  對這個問題,國外有關學者的研究結果對我們有所啟示。
  美國的約翰·奈斯比特、伯特里夏·阿伯丁所著《2000年大趨勢》一書指出:“藝術既是文化財富,同時又是經濟資源。”該書又進一步認為:“藝術是與其他行業同樣需要實際投資的產業。”慕尼黑伊福經濟研究所對文化、藝術創造經濟價值的調查報告認為,文藝不是消耗國家資金的部門,而是有重要的經濟因素作用。據調查:1984年西德對文化藝術方面的設備投資約50億馬克,而當年文化藝術方面所創造的收入高達400億馬克。這些研究結果證明,文化藝術是一種產業, 并具有經濟功能。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在客觀上要求與國際經濟接軌,并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認真總結國民經濟管理經驗的基礎上,一方面在理論上承認非物質生產勞動也創造價值;另一方面在實踐上改革國民經濟統計指標,從1985年起,放棄沿用多年的“國民收入”這一統計指標,因為這一指標不反映服務業、金融業、科學、教育和其他文化事業的勞動成果,而開始采用世界上多數國家通用的國民生產總值這一指標,據此來核算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狀況,并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部門劃分為第一、二、三產業。1992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農業(第一產業)和工業、建筑業(第二產業)外的其他產業,如流通行業、為生產和生活服務行業,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國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均為第三產業,其中就包括文化藝術。《決定》充分肯定了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把發展第三產業作為一項戰略目標。
  現階段,我國文化藝術的產業形態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文化企業。主要有演出經營業、音像業、影視業、文化娛樂業、出版業、圖書發行業、文獻信息業、工藝美術業、文化演出器材業,以及文化旅游業等。二是以文補文、多業助文業。如文化事業單位的有償服務活動,即文化事業單位利用自己的藝術、技術和設備等條件,開展各種形式的有償收費的文化服務;為方便參與文化活動的群眾而開辦的一些服務性經營項目;作為本身業務延伸而開展的經營活動;為安置富余人員而興辦的第三產業和經濟實體。三是文化事業單位的產業化走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少文化事業單位擴大產業成分,在開展有償服務的基礎上,實行企業化管理,逐步與事業單位脫鉤,發展為文化企業。
  文化藝術作為第三產業,不僅是一個新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新的實踐問題,這是決定文藝具有經濟功能的重要條件和依據。對此,必須要有正確的認識。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文化藝術事業基本上由國家統包統辦。人們只注重它的事業性和公益性,而忽視它的產業性,不承認它也能創造價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更新觀念,解放思想,承認文化藝術的產業性。
  當然,我們也不應走向另一個極端,只看文藝的產業性質,而忽視文藝的特殊性,文藝畢竟不同于一般產業,它還有事業性的一面。
  什么是事業單位呢?1984年全國編制會議上印發的《關于國務院各部門直屬事業單位編制管理的試行辦法(討論稿)》中指出:“凡是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從事為國民經濟、人民文化生活、增進福利等服務活動,不是以為國家積累資金為直接目的的單位,可定為事業單位。”盡管在市場經濟這一新的歷史條件下,多數事業單位已不單純是社會福利型的,兼搞有償服務或興辦經濟實體,也為國家積累一定的資金。隨著改革的深化,有些事業單位要走向社會化和產業化,甚至演化為企業單位。但是作為事業單位,只須具有為社會發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服務、增進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的功能,不以為國家財政積累資金為直接目的,這一特性仍然不變。文化藝術部門是直接從事為人民文化生活服務,滿足人們精神生活需要的活動,担負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任。這些都證明社會主義文化藝術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說明現階段多數文化行業仍然具有事業屬性。文化藝術事業兼具事業屬性和產業屬性的這一特性,是當前我國文化藝術的一種特有形態。
  認識文化藝術行業的事業性質,要求我們重視文藝產品的非商品屬性,即意識形態性,文藝生產和經營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對非盈利性和公益性文化事業,以及少數要扶持的藝術表演團體,決不能推向市場,必須給以資助和扶持。就是說,文化決不能完全商品化,也不能完全企業化。認識文化藝術的產業性質,要求我們承認絕大多數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具有商品性和經濟功能,在改革開放中,積極發展文化產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藝術事業邁上新的臺階。
  (三)文化藝術生產和經營既要講究社會效益,又要追求經濟效益。經濟效益目標是文藝經濟功能的具體體現。
  文化藝術的生產和經營要講兩個效益,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什么會有這兩種效益呢?文藝學認為,文藝的社會效益是由文藝的本質和特點決定的。文藝是精神產品,具有意識形態性,這是文藝的本質。同時,文藝又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它是用具體的、生動的、感人的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典型性和形象性是藝術的重要特征。藝術不僅反映社會生活,還幫助人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文藝的上述本質和特征,決定了它具有認識的、教育的、審美的和娛樂的功能。這些功能具體就體現在它有政治思想影響效益、教育認識效益、文化積累和知識傳播效益,以及娛樂審美效益等,這些都屬于社會效益。
  那么,文化藝術的經濟效益又是由什么屬性和特點決定的呢?很顯然,只能是由文藝的商品屬性和經濟功能決定的。前面已經論述過,文藝的商品屬性,決定它能進入市場流通和交換;文藝的產業屬性,決定它能創造價值;文藝的經濟功能,決定它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四)正確認識文藝的經濟功能,是文藝理論的一大突破,對破除舊觀念,樹立新觀念,拓展文化市場,開發文化資源,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正確處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都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破除舊觀念,樹立新觀念。近年來,我國文化藝術事業有長足的發展,尤其是通俗文化和娛樂文化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但是,也應該看到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較突出的是高雅藝術仍然處于滑坡趨勢,表演藝術、電影藝術還沒有走出低谷。其原因之一,可以說是傳統觀念在困擾我們的頭腦,包括對文藝功能認識上的傳統觀念。現在承認文藝有經濟功能,有利于破除文化無市場的觀念,樹立文化的事業和產業兩重屬性的觀念;破除文化是單一服務型的觀念,樹立文化服務經營型觀念;破除文化全部依靠國家辦的觀念,樹立全社會辦文化的觀念;破除只重文化生產輕流通的觀念,樹立既重生產又重流通的觀念,等等。總之,有利于破除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觀念,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觀念,從而使文化藝術事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找到自己的生長點。
  其次,有利于培育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文化市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文化市場迅速發展,十多年來,經過培育、引導、管理和建設,文化市場呈現初步繁榮的局面,雖然在它的發展中還存在一些混亂問題。但是,文化市場的產生和發展,不僅對繁榮文化藝術事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著一定的作用,而且為一些文化生產部門面向市場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同時,也要看到,由于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文化企業的資源配置尚沒有參照市場信號加以調配。影視藝術的制作和發行,還不能說已經走向市場。多數文化產品具有商品屬性,進入市場就應遵循市場規律,但文化產品又是特殊商品,有其自身規律,不能完全聽任市場來選擇。對此,人們尚處在兩難選擇之中,不能正確處理和對待,往往走向極端。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要加快文藝體制改革,沖破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同時,要充分認識文藝的商品屬性、產業屬性和經濟功能,使能夠進入文化市場的文化生產和經營盡快走向市場,積極培育、引導、發展文化市場,完善文化市場體系,使文化藝術生產和經營在市場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再次,有利于開發文化資源,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藝術產品既然有經濟功能,說明它也是一種資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文化經費比較緊缺時期,積極開發文化資源,不僅可以弘揚民族文化,而且也能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對增加建設資金和文化經費有著重要意義。我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豐富的文化資源,燦爛輝煌的文物古跡,絢麗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獨具民族特色的戲劇、舞蹈、音樂、繪畫、工藝美術,具有現代氣息的娛樂文化、影視文化、音像文化,等等,都是有極大開發價值的文化資源,都能形成不同內容和形式的文化企事業。此外,還可使文化業務延伸,開發一些文化與經濟相結合的產業,如各類文化服務業、文化商業企業、文化工業企業、文化旅游企業等。
  文化藝術的經濟功能與其認識的、教育的、審美的、娛樂的功能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統一整體,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這種關系又具體地體現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文藝產品只要具有較好的認識、教育、審美和娛樂功能,即具有可讀性、可看性、可視性,必然會在市場上贏得更多的文化消費者,那么它就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其經濟功能就很明顯。同樣,有較好的經濟功能和經濟效益的文化產品,既得到較多的觀眾、讀者的認可,也就會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反之,一部作品沒有讀者或觀眾,談不上有什么經濟效益,當然也沒有社會效益可言。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常常出現兩種效益逆反的現象,如高質量的文藝產品不一定有較高的上座率,即所謂“叫好不叫座”。反之,一部平庸之作,因符合某些人的口味,反而有較高的經濟收入,即所謂“不叫好叫座”,這是兩種效益相背離的情形。我們要正確認識文藝的五種功能,始終堅持在以社會效益為第一的前提下,爭取最好的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上海市文化藝術干部學校)
                   〔責任編輯:方月 張磊〕
  〔1〕《列寧全集》第3卷,第17頁。*
  
  
  
學習與探索4哈爾濱106-110J1文藝理論方家良19961996 作者:學習與探索4哈爾濱106-110J1文藝理論方家良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53:56

[新一篇] 讀傅國涌先生《歷史深處的誤會》有感

[舊一篇] “中國傳統音樂”在線調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