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負荷寫代碼 = 慢性自殺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英文原文:When too much coding can kill you

  也許你會認為我是個故弄玄虛的標題黨,不過我需要澄清一下。首先,這是真的,超負荷寫代碼的確意味著慢性自殺。然后問題就來了,“為什么呢?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是——長期不斷的慢性應激。

  或許你會問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很簡單,這件事曾發生在我身上,我不希望大家步我的后塵。

  這是長時間的積累工程

  那么什么是慢性應激?根據維基百科所述,慢性應激指的是個人長期忍受超過自己承受能力的心理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應激反應。

  它的一些關鍵特征:

  ——慢性應激是長期壓力的累計效果,一般要很長時間,有時甚至是幾年。

  ——身體持續性的釋放一種本應臨時產生的應激激素。

  ——如果你已經長時間的處于應激狀態,你自己可能毫無意識,或者,你知道自己處于這種糟糕的狀態了,卻覺得自己無能為力。

  “皮質醇……這是什么玩意!!??”人體能自動處理外來的壓力,但是這是臨時性的。當你的神經系統感覺到你有壓力時,它會自動釋放激素,主要是腎上腺素和皮質醇。腎上腺素能加快心率和增加能量供應,皮質醇則能在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并提高機體產出葡萄糖的速率以及修復身體組織的能力。

  如果把人體比作是汽車,那么皮質醇就是氮氣增壓系統,腎上腺素就是渦輪設備。

  現在,你啟動了氮氣增壓系統,短時間內提高了性能,但是長時間的運行卻會損害你的發動機。腎上腺素和皮質素是幾乎相同的,如果你長時間的釋放,也會損害你的身體。

  看看以下慢性應激患者特征,你占了幾條?

  ——焦慮

  ——易怒

  ——經常性失眠

  ——頭痛

  ——消化系統功能紊亂

  ——情緒低落

  ——依賴咖啡因等的刺激

  ——非工作時間精神恍惚

  ——體重突然增加且原因不明

  ——免疫力下降,且疾病不易治愈,甚至患上某些可致命的疾病:

  ——高血壓

  ——心血管疾病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出現了上面的征狀,要予以重視。像我,我在忍受了將近一年半的失眠痛苦之后,才被診斷出患了慢性應激。因為沒有心理準備,這對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開發人員就像《超世紀謀殺案》這部影片中的用人體做的 Soylent Green 這種食物。開發人員就像這種食物。換句話說,他們是被規定了工作內容并且又容易出錯的可憐蟲。讓人瘋狂的截止時間,不切實際的預定目標(來自老板的,也來自我們自己的),以及雄心壯志偉大目標,等等等等因素的作用,我們不斷地給自己壓力。并且如果你是A型性格的人,那你就更加可憐了。眾所周知,這類性格的人特別喜歡給自己增加包袱,而你的包袱越多,壓力就越大,最后的成效也越少。很悲劇,不是嗎?

  早期的慢性應激不像得了感冒,它的癥狀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時候才會顯現出來,而有時即使有了癥狀,你也根本不會往這方面想。它就像是藤蔓一樣,在你發現它知道該休息休息的之前,就已經緊緊地纏繞住了你,讓你無法擺脫,讓你窒息。下面是一些早期征兆以便于我們及時發現:

  ——失眠反復發作

  ——大家經常和你說“你看起來很累”或者類似的話

  ——開始很容易因為小事發火

  ——開始變得消極,明顯到大家也多次向你提及

  ——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做自己喜歡的事了,忽略了個人愛好

  ——經常性頭痛/胃痛

  ——暫停工作卻會開始焦慮

  ——經常加班,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不會被其他因素所干擾

  解決它!有很多方法可以減輕壓力。不過我個人覺得,還是有幾個注意點是值得提一提的:

  ——實際上,沒人逼迫你去承受壓力,并且如果你自己不想辦法來處理,沒人會幫你。

  ——其他人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慢性應激這回事,除非他們也親身經歷過。所以,你最好能自己解決。

  ——承認自己的極限。

  ——如果真的要給自己壓力也要慎重,因為它會破壞你的人際關系、你的事業還有你的健康。

  ——不要諱疾忌醫,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幫助。

  ——適當度個假。

  ——不要因為工作放棄了娛樂,當然,如果你的愛好恰好就是寫代碼,那我也無話可說。

  最后,我希望,此文能對你有所幫助。并且祝愿大家都身體健康,遠離慢性應激,這樣自然就活力十足,長命百歲咯!

  譯文鏈接:http://news.html5tricks.com/code-much-means-kill-you.html
  翻譯作者:html5tricks – 蔣麗麗


網載 2014-07-02 15:28:42

[新一篇] 微軟研究院談 IE11 閱讀模式研發背后的故事

[舊一篇] 程序員賺錢致富的6種方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