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艱難時代下的年輕人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36.jpg

年初我曾去湖北探望一位朋友,沒想到她的現狀十分糟糕——長期生物鐘顛倒上夜班,薪酬本就微薄還被不正當克扣,枯燥的工作與她的興趣和天資落差懸殊……面對這種讓她心煩意亂的生活,她用來平復情緒的方式是,站在渡口望一望滔滔的長江水。這件事刺激我想要知道更多年輕人的處境,卻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證明什么。


兩個月之后,當我看到陳文茜的《樹,不在了》以下斷語的口吻說:“臺灣,太對不起年輕人”時,我想,這正是我抱著不平之心想要證明的東西。我的朋友正如陳文茜書中描述的臺灣女孩“千子”,她和千子一樣,都善良又努力,沒有犯任何錯,然而在這個時代,她們卻很難擺脫找不到出路、生命被掏空的“壞掉的生活”。年輕人的艱困,原來是今日世界的普遍現象。


陳文茜從2008年起開始關注年輕一代的痛苦,作為長期觀察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媒體人,她給出的基本答案是——資本主義全球化進程推動世界經濟不斷向勞動力更為廉價的地區移動,并帶來全球性的普遍低薪、失業率增高、貧富分化嚴重、競爭極度激烈、社會極度不公現象,這一切對年輕一代的傷害最大,導致他們的失落與憤怒,全球性學潮迭起。但另一方面,憤怒的人們往往回頭擁抱情緒化的狹隘主義,用各種簡單的宣泄性口號,“反全球化”、“反歐洲”、“反移民”、“反開放”,來排遣胸中的仇恨,投射著撕裂世界的敵意。就連關懷年輕人命運的陳文茜本身,也遭到過臺灣學運成員的不理智攻擊,她對此感到憂心,并對年輕人的不負責任提出批評。時代的重壓與年輕人的自甘沉淪有時互為表里。


那么,當全球化這棵大樹面臨凋敝,世界經濟大衰退六年之后仍不知何去何從,被拋棄在曠野里的人們該怎么辦?在書中以及北京的講座現場,陳文茜都建議,去學習全球政治、經濟學,正確地提出改革方案。其實這聽起來更像是深切關注該領域的陳文茜對自己的期許。而《樹,不在了》當中講述的一些普通年輕人勇敢追逐理想的故事,雖不能直接作為解決時代問題的藥方,但足以感動和激勵我們試著去更為積極地活著,這對每一個個人來說就是不小的成就。


合上這本書,它的意義在于提供了對這個時代的清醒認知以及對年輕一代的深刻剖析,幫助我們更為平和、更加勇敢,也更有承担地走在未來的路上。


□書評人 葉櫻



陳文茜 序:當時,我們還太年輕


她當時還太年輕,不知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我們是一個太年輕的經濟體,融入全球生產線大約始于一九七〇年代,四十多年前。許多人聽了祖父輩如何脫貧致富的故事,聽地厭煩了。


那是臺灣踏入全球生產線的第一步;我們幸運的當起日本衛星工廠,接著自己直接向美國接單;接著美國發生儲貸危機及嚴重的貿易逆差。一九八五年美國先向日本施壓簽訂廣場協議,日圓大幅升值;一九八七年美國祭出「三〇一」報復法案,要求臺灣進口美國玉米、火雞、橙橘等農產品,臺幣也被迫自一美元兌四十臺幣升值近一美元二十五元臺幣。


當時我們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歷史變化代表的意義;風起云涌的農運興起,抗爭美國農產品進口;二千點上下的臺股指數日后步步登上萬點;房價開始飆升約二十倍;流行音樂迎來黃金時期,「向前行」標志了臺灣人的自信;「臺灣錢淹腳目」,暴發戶炫富一時蔚為風潮。


「繁榮」的另一面,同一時間,以廉價勞動力為枝干的傳統制造業,因成本過高,被迫一一出走,離開臺灣。


當時的我們還太年輕,并未清楚認識每一個「禮物」皆標示了暗中隱藏的價格。九○年代年輕的島嶼充滿活力,為了掙脫蒼涼悲愴的歷史記憶,我們開始為歷史討公道,為曾經的隱忍提控訴。⋯⋯不知不覺,年輕的我們已習慣在「幸福」的滋味里必須添摻一點心酸,那成了我們從此習慣的「臺灣味道」。


當時的我們還太年輕,并不瞭解改變中的中國,改變中的我們,改變中的柏林圍墻,改變中的全球新生產方式,改變中的全球新興勞動市場。


迎接廿一世紀,突然十年間,全球化快速崛起,網際網路以新生產方式成功整合跨國生產鏈。然后金融海嘯來襲!一陣風過去,年輕的我們瞬間衰老,像一個受到過度驚嚇一夜白髮的老婦;在皮膚與皮膚的皺折之間,來不及翻開,不忍心翻看…,只能對著鏡子里的自己,哭泣、哀怨、嘆息,或者憤怒。


瞬間每個人都想給予「衰老」的我們,一個簡單的答案。「中國」是最常跳出來的關鍵字,「貧富差距」是另一個蔓延的情緒,其他諸如「全球化」「下一代的競爭力」「教改」「政府能力喪失」「房價」等等。


今天的我們已不再年輕。我們錯過了以往,至少如今應體會某些道理:例如這個世界只有一刀切的豬肉,從來沒有一刀切的議題。不要用一個口號,一種仇恨情緒,回答復雜的世間難題。


例如一九九〇,我們太年輕,我們并未認真地從全球布局及歷史結構看自己,看中國,看世界。我們忙著算老帳,從未意識幸福的時代會結束,從未意識地球每天在自轉,世界日日在移動。我們如此沉浸于「幸福」,太甜了,于是人人皆需找點悲情的滋味。一場又一場的群眾演說,Keyboard鍵盤音符催醒沉睡于靈魂中曾經悲苦的記憶。無形之間,年輕的我們開始拒絕「飛行」,某種情緒壓著我們的翅膀;愈「富有」,愈「沉重」。


屈指一算,先是爭論「要不要到中國大陸設廠」、要不要接受「中國大陸資金」,要不要「進入中國市場」,整整從中國經濟摸石子過半條河,到中國黃金十年,到中國正式崛起,到中國又面臨房產泡沫危機,近二十五年,四分之一世紀;至今方興未艾。


二○一四年七月,我們已不年輕,我們還在爭論;但有人代替我們寫下了句點。二○一四年七月三日,韓國大統領樸槿惠宣布,韓國與中國二○一四年底前將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中韓高峰會上樸槿惠以簡潔平靜的語氣宣布了兩國重大貿易協議;這項協定對臺灣某些產業有若扔出原子彈,「中韓自貿協定」至少60%貨品細項和臺灣與大陸談判中的「兩岸貨貿協議」重迭;而韓國是臺灣面對全球出口競爭中,最重要的對手。


中韓自貿協定二○一二年五月已開啟談判,日本解除和平憲法的「自衛權」限制以及臺灣對大陸經貿的疑懼,成了兩大推力;把中韓迅速推擠成政經結盟體。依照中國外交慣例,中國國家主席出訪朝鮮半島,一定先北韓朝鮮,再南韓首爾;這次是歷史上第一次,為回應日本擴大憲法解釋,中國領袖決定向韓國伸出特殊的友誼之手,緊密結盟。


我們已不再年輕。我們必須理解「臺灣」從來不是世界的中心;更不是中國政治經濟惟一的重點。在政治上,對中國而言,韓國是美國「重返」亞太試圖孤立中國后最重要的戰略伙伴之一;臺灣反而不可靠。對韓國而言,中國儘管能力不如過往,但仍是惟一有能力牽制朝鮮的強權國家。在經濟上中國目前為韓國最大貿易伙伴,樸槿惠上臺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簽定兩國自貿協定。韓國在前任大統領李明博領導下已簽署韓美自貿協定(2012年),韓國歐盟自貿協定(2011年),全球經濟布局韓國仍欠缺最重要一角,便是最大貿易伙伴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


二〇一四年七月中韓高峰會,對雙方國際政經戰略都是歷史性的一刻。中國與韓國貿易關系從此將更緊密,除了自貿協定,中國并放寬韓國投資者八百億人民幣進入中國股市;中韓一致譴責日本修改二戰后和平憲法擴充軍權,以及對當年戰爭罪行「慰安婦」等從未道歉反省;兩國為促進貿易并簽署設立韓圜人民幣直接交易備忘錄;中韓發表聯合聲明,反對朝鮮進一步發展核武,重啟六方會談。


我們已不再年輕。擺渡四分之一世紀,至少我們應該理解:風起云涌的世界,從不等待猶豫不決的人。


我們可以選擇停留,但其他的人會選擇奔跑;而世界在他人的奔跑中,無意間已改變了樣貌。中韓自貿協定后,亞洲經濟又是另一番景象。


我們已不再年輕,我們必需學習理解這些國際變化的后果。全球經濟的改變移動,向來不是冰冷的數字。它不是口號、不是意識形態、不是過幾年覺醒可立即挽回。所有命運中我們曾經選擇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畢竟我們已經不再年輕。


命運之神沒有憐憫之心,上帝的長夜從來沒有盡期。每一個經濟體只是時光中暫時的主角,不停流逝的時光,從不為誰特別停留。


此書獻給曾經年輕,或者現在仍年輕的你、妳、你、妳。


《樹,不在了》

作者:陳文茜

版本:九州出版社

2015年3月



陳文茜 2015-05-16 15:38:42

[新一篇] 傅國涌:深水靜流追憶民國生活

[舊一篇] 何清漣:中國股市成〝牛〞皆因政府之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