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競恒:古中國的角斗士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曾有一部美國商業大片《角斗士》,講述了一個“從將軍到奴隸”的勇士最后成為角斗士,為了保衛羅馬的正義,最后奮起與暴君戰斗,英勇獻身的故事。故事宏大而悲壯,讓人浮想聯翩。
古羅馬人受伊特魯利亞文化影響,開始流行角斗,在當時的流行程度,相當于現代人的足球、NBA聯賽或拳王泰森。擅長角斗的角斗士像現代的明星一樣受到觀眾的崇拜,被視為勇士和英雄。在被火山灰掩埋的龐貝古城中,有一個角斗士學校,考古學家在這里居然挖掘出了一具穿金戴銀的貴婦人遺骸,并由此推測,這位貴婦人是某位角斗士的“追星族”,在一起偷情時,正巧遇到了火山爆發,因此死在這里。但從這個現象中可以感受到古羅馬人對角斗士運動的迷狂。可以說,古羅馬文化中最血腥、暴力與軍國主義因素的全民性瘋狂、勇敢等主題,似乎都與這個殘酷而悲壯的職業有關。
在古羅馬人在為角斗而狂熱時,當時的中國人有角斗士嗎?
在一部很老的香港電影《屈原》中,出現了一個鏡頭,是一名戰國時代的中國“角斗士”被放到斗獸場中,與猛獸搏斗。由于該電影是香港左翼根據郭大才子原著和古史背景改編,因此導演試圖表現,古中國也有與古羅馬相似的角斗表演供貴族欣賞。那么,這是真實存在過的歷史,還是導演想象和附會出來的呢?
《莊子•說劍》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趙文王特別喜歡劍術,天下的劍士有三千人投奔到趙王的門下。趙王讓他們每天日夜互相擊劍搏殺,一年之中死傷人數上百,但趙王還是樂此不疲。
看來,趙文王有著與古羅馬貴族一樣的嗜好——在他人殘酷搏殺的表演中尋求刺激,而那些劍士們,在功能上顯然就是一種角斗士。每年死傷上百人,卻還是樂此不疲的動力,恐怕還是財富與榮譽的誘惑吧。至于趙國的貴婦人是否會因此而投懷送抱,這個問題就留給讀者自己想象了。
除了人與人之間的搏斗,戰國、秦漢時代的貴族還很喜歡欣賞人獸相搏,甚至親自參加斗獸,以顯示自己的勇敢。
幫助信陵君盜竊虎符救趙的一位勇士,名叫朱亥,他曾經用鐵錐殺死了魏將,才使信陵君控制住魏國的軍隊。此人后來曾出使秦國,秦王居然把他扔進“虎圈”之中,讓他與老虎搏斗。
“虎圈”是個什么東西?《漢書•外戚傳》記載,建昭年間,皇帝到虎圈去觀賞斗獸,后宮佳麗們都跟隨前往,在搏斗中,有一只熊跑了出來,攀沿而上,試圖進入皇帝的看臺,當時皇帝與后宮們嚇得四散驚逃。這說明,“虎圈”就是古中國的斗獸場,里面除了人獸搏斗,還有人熊搏斗。“虎圈”上面還建有殿堂、樓觀,供大量的觀眾(皇帝的后宮當然人數不少)欣賞角斗表演。
看來,古中國的角斗場與古羅馬圓形斗獸場之間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羅馬人的建筑是石材,容易保留,而中國的“虎圈”,大約是土木建筑,沒有保存下來罷了。
在古羅馬,一些勇敢的貴族甚至要親身參加角斗,以示勇敢。這一點與古中國的情況也很相似,《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王就能徒手與猛獸格斗。到了漢代,漢武帝的兒子廣陵厲王喜歡空手與熊、野豬等猛獸搏斗。而昌邑王劉賀,能與野豬、老虎搏斗。
這些貴族的斗獸,應該在“虎圈”中進行,在得勝之后享受眾人的喝彩,并以此為榮。而虎圈之中,應該飼養著一批野獸,供這些貴族搏殺取樂。在昆陽之戰中,王莽軍能隨軍攜帶大批猛獸出征,不可能是臨時捕獲的。這只能說明,王莽把各地虎圈中的猛獸都征集在了一起,從側面反映出漢代虎圈規模之大。
在那個時代,犯罪的人也會被扔進“虎圈”,去充當角斗士。漢景帝時期,竇太后崇信《老子》,而儒生轅固偏要唱反調,推崇儒學。于是,太后生氣了,便命人將轅固扔入虎圈,與野豬搏殺。幸好漢景帝同情轅固,給了他一把利劍,這個儒生才幸而殺死了野豬,撿了條命。這一次角斗的性質,與古羅馬皇帝尼祿把基督教徒拿去人獸相搏是一個道理,只不過那邊是基督教徒,這邊是儒生而已。
《漢書•李廣蘇建傳》記載,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禹,有一次犯罪,皇帝便讓人用繩子捆住李禹,一點點放入虎圈之中,讓他懸空而入,去與老虎搏斗。古羅馬的角斗士,是被從地下室里用繩子拉上場來搏斗,古中國的角斗士,是被用繩子從上面一點點放下去角斗。一上一下,反正都是那回事兒。
歷史學家楊樹達先生認為,漢代的人獸搏斗帶有神判的性質,殺死野獸,就算無罪,被獸所殺,就是罪有應得(《漢書窺管》下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23頁)。這種說法是否成立,現在還很難說,要不人家諸侯王那些貴族干嘛吃飽沒事干要去親自斗獸呢?所以,神判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先秦、秦漢的人獸相搏,是一種貴族統治者的取樂活動,他們有時親自參加,有時又把罪人變成角斗士,讓他們參加斗獸,根本的目的是為了取樂。
可見,戰國、秦漢的角斗士是真正玩命的搏殺,有人與人互相廝殺,也有人與獸的搏殺,性質上與古羅馬角斗士相近。不同之處在于,古羅馬的角斗具有政治功能,能夠起到安撫平民的作用,讓他們觀看角斗,可以提高統治者的支持率。而古中國的角斗,純粹就是貴族社會的娛樂,與平民無關。
隨著歷史的發展,高死亡率的角斗越來越少。《西京雜記》卷三記載,秦末,有一個叫黃公的人去搏虎,被虎所殺。后來,漢武帝就用這個故事創作了一套“角抵戲”。內容上應該表現的是人與虎的搏斗,但這種表演即使暴烈,但至少是出不了人命的。在歷史的演進中,高死亡率的角斗最后被角抵所取代,而這種競技,正是相撲的原型。


李競恒 2011-09-02 21:27:09

[新一篇] 修行十大要點

[舊一篇] 太平天國:傳統民變的特殊標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