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逝世兩周年紀念專號》讀后感,觀感,書評:【轉】編輯的話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文/平楚

今年2 月14 日,又到了木心先生的生日。本社隆重推出《溫故》木心紀念專號第二期。本冊專號,延續上一年度的特輯體例,首先披露木心先生未發表的遺稿《海伯伯》(未完成)與《如是我燈》序言草稿,以饗讀者。

接著,我們匯集了《文學回憶錄》自去年刊行以來引發的廣泛討論,包括讀者的眾聲喧嘩,共計四篇:  

其一,是去年3 月由人大文學院孫郁主持的座談會“文學史的另一種可能”;其二,是去年8 月上海書展由孫甘露策劃、顧文豪主持的座談會“木心的困難”;其三,是劉道一親赴臺灣尋訪十三位作家、學者、主編、詩人、藝術家有關木心文學的談話實錄,回顧了三十多來木心在臺灣文壇的文學往事;其四,是從網絡留言的逾百萬字中選編的大陸讀者的回應。

木心先生無法聽到這些回響了。但他生前就作者與讀者的關系,早已留下獨特而珍貴的文字。我們特意從他的遺稿中選擇了若干段落,分別置于四份長篇談話實錄的篇首,以為呼應。

本冊專號編選的單篇文章,除了對《文學回憶錄》的深入回應與初步研究,請讀者留意如下數篇:上海老畫家陳巨源先生回憶“文革”末期與木心先生的交往,并附木心手書影印件,是迄今有關木心早期行跡格外珍貴的文本。學者牛隴菲先生所撰木心故友李夢熊先生的專稿,使我們得以窺見這位被遺忘的音樂家的一生。烏鎮昭明書院匡文兵,記錄了晚年木心的談話,和《文學回憶錄》中的木心,相映成趣。

繼去年的悼亡文《守護與送別》之后,今年,陳丹青寫成紀念稿《孤露與晚晴》,交代了木心故居紀念館及木心遺稿初步清理的工作,并首次披露木心在紐約恢復寫作的早期生涯。

此外,本期專號特地選擇刊印了木心先生早期和晚期的若干繪畫作品,這些畫此前從未發表過。不久,將在木心故居紀念館展示。

《文學回憶錄》的刊行,對于木心文學的關注與推廣,發生顯著效應。年終盤點,該書分別獲頒《新周刊》、《南方都市報》、臺灣《中國時報》年度圖書獎,中國廣告協會則為《文學回憶錄》頒發了“文化貢獻獎—2013 年度事件:木心文化現象”。

然而綜覽兩年來圍繞木心的種種話題與回應,對于木心的文學,大致仍然停留在贊美、懷念,以及各種爭議的層面,真正的木心研究,嚴格地說,僅在初期階段,甚至尚未開始。木心的繪畫,則有待烏鎮美術館開館后,才能與有心的觀眾與讀者見面。而木心先生大量遺稿的清理、甄別、選編、出版,路漫漫兮,是本社今后的長期工作。

在今后一年一度的紀念專號中,我們將陸續呈示木心先生的文稿、遺物、史料及相關評述,俾便更多的讀者和研究者進入木心的世界,發掘并分享木心先生遠未展現的價值。 


網載 2015-06-05 15:08:46

[新一篇] 《木心逝世兩周年紀念專號》讀后感,觀感,書評:一點讀后感

[舊一篇] 與莊共舞:人生的自救之道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