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落日:中國二十王朝覆亡全景》后 记 书 评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

后 记

------------


  后记

  大幕垂落,历史惊变成绝唱。

  晚霞散尽,王朝兴替化挽歌。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历史的记忆总是深深地镌刻在

  岁月的丰碑之上,警示和滋养着后世的人们。

  这是一本选题新颖、视角独特、文字优美的普及性通俗历史读物。本书选择了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二十个王朝,从宏观到微观,针对王朝覆亡这一特定历史时段,揭秘出历史背后的故事,形象地再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和社会道德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和危机,通过权威性解剖,从而找出隐藏在岁月深处的历史规律。本书选题由青年作家、出版策划人海默先生策划,由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

  副教授彭勇先生领衔主编,并担任前言和明朝部分的撰写工作。参加本书撰写工作的还有范丽敏(参撰夏、商、周、秦、西汉部分)、李凤霞(参撰东汉部分)、秦保华(参撰西晋、北魏部分)、谢凝(参撰东晋部分)、张宜婷(参撰隋、唐部分)、张龙(参撰隋、唐部分)、王涛(参撰后唐部分)、徐丹(参撰北宋部分)、段洪涛(参撰西夏部分)、王海军(参撰辽朝部分)、韩棣尧(参撰金朝部分)、刘蔚(参撰南宋部分)、陈铮(参撰元朝部分)、杨琰(参撰清史部分)等十四位历史学者,在此一并致谢!同时向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辛勤的劳动致敬!

  本书尽可能遵循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客观、严谨和公正的态度去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部分学界前辈和同仁的文章和专著,尽可能采纳广为接受的史学观点,并吸收了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限于体例,未能一一明示,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本书的图片由大汉图片库提供,少量图片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望作者见书后与出版社联系,以便支付国家规定标准稿酬。另外,责任编辑姚劲华先生为本书的编辑和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青年作家杨府先生对全书的文字进行了润色和修订,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编委会

  2006.10


------------

书 评(1)

------------


  书评

  《天朝落日》:为你掀开中国二十王朝覆亡的面纱

  ⊙杨府

  “大幕垂落,历史惊变成绝唱;晚霞散尽,王朝兴替化挽歌”。主宰中国历史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已是煌煌史书了,曾经显赫的帝国,到头来无不陷入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凄凉境地。时间或长或短,其间可能出现短期的逆转和曲折,但王朝都没有跳出那周而复始的循环史观。这或许就是帝国的宿命,也是中国社会最神秘反常而又可悲的特点。无论如何改朝换代,治乱兴亡,中国的历史,都以万变不离其宗的超然与孤寂,演绎着一个“停滞社会”的全部符咒。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困惑和思索。所以,德国历史学家赫尔德在十八世纪末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可视为欧洲人对中国社会的经典认识:几千年来,中国始终停滞不前。他们那些关于道德和法令的教诲总是反反复复,变着腔调在同一个话题上兜圈子,千篇一律地颂扬一种孩童式的义务。他们的天文学、音乐、诗歌、兵法、绘画和建筑与千万年前一样,不过是他们永恒法令和千古不变的幼稚滑稽的政体的孩子。中国恰如一具木乃伊,周身涂着陈腐的香料,描画着象形文字,包裹着丝绸,它体内的血液循环早已停止,犹如冬眠的鳖类,它对一切外来事物都采取敌视、窥测、阻抗的态度,它对外部世界既不了解,也无兴趣,更不喜欢,它的最高旨意就是终日沉浸在自我封闭的漫长黑暗之中。

  果真如此吗?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中华帝国这艘生命之船在航行中的安危存亡完全系于帝王一人之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的封建时代,天子对社会财富拥有最高的支配权,对臣民拥有无上的控制权。因此,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的社会结构体系,几千年来金字塔式的奴役专制独裁统治固若金汤,成千上百次的农民起义,无数次的内忧外患,都不能动摇它坚如磐石般的基础。作为天下百姓,历来都把天子圣明作为治世的标准。天子圣明,则百姓之幸;天子昏庸,则百姓之祸。但纵观历史,圣明的天子屈指可数,昏庸的帝王又比比皆是。百姓的苦乐可想而知了。蒙昧、暴力造成了奴役、独裁的专制社会,而人类渴望自由、追求幸福的天性又促使他们为实现自由、幸福进行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抗争。这种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对立,犹如水与火,不可调和。正因为如此,造成了中华民族是人类社会最为灾难深重的民族和人类史上命运最为悲惨的一群人。 

  或许有人会问,历史上不是出现过如贞观、开元、文景、康乾等等几个盛世吗?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历史的确如此,不能否认,但那实在都是大乱离之后的人心思治,是一定时期呈现出的相对安定的短暂的历史假像。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在历史光鲜的表面,其耀眼的只是在王朝兴替之间,那太多的英雄传奇的故事,读来无不荡气回肠。但随着统治日久,统治阶级内部嗜欲渐盛,骄侈之心代替了求治之心,不再治世惟危,很少“慎终如始”了。王朝的危机呈现出来了。所以历史上屡有中兴之主而造中兴之势。


------------

书 评(2)

------------


  然而翻遍二十四史,数一数所谓的不多的几个中兴时期,其气象也不尽人意,甚而至于加速了王朝的覆灭。以致其后的统治者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就像一座梁柱被蚀空的大厦,纵有华丽的外表,也经不起哪怕是轻轻的一阵风或一场雨的吹打了。所以后来读史者无不慨叹:“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是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每一次改朝换代,几乎都伴随着血与火的惨烈战争,都伴随着家破国亡、妻离子散的末世悲歌。社会长期陷入大动荡之中,民生凋敝,流离失所,灾害肆虐,人口锐减,经济和社会生活呈现大幅度的倒退。德国历史学家威廉.戚美尔曼博士在《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导言中就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一方面是统治者的滔天罪行,另一方面是被逼走上绝路的人民的伤痕累累的心灵?”在二十四史里,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光是记载的人吃人的情况,如“岁大饥,人相食”或“易子而食”等文字,就不下一百多处。万历末年,山东诸城举人陈其猷进京会试,他把路上所见绘成《饥民图》,伏阙上疏,其序略云:“见道旁刮人肉食者如屠猪狗,不少避人,人视之亦不为怪。”何可惨也! 

  所以说,中国古代的所谓治世、盛世,绝不可以理解为政治的清平和社会经济的昌盛,它只能意味着皇权在某一时期内的较为稳固和国库的较为充裕。几乎没有哪一朝哪一代的人民有过真正安居乐业、稳定祥和的日子。统治者“屠毒天下之肝脑、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满足一姓一家之私欲,靡不间代。所以,元代词人张养浩在路经潼关,看到废弃的宫阙,不由悲愤填胸,发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长叹,引发多少人的思考!这是对中国百姓生活状况的最好概括:无论那些坐江山的怎样更来换去,百姓永远也摆脱不了苦难命运的桎梏。帝王将相们追求的修明政治,太平盛世,说到底,不过是一姓一家以及依傍着这一姓一家而寄生的大大小小的权势者们的家业兴盛而已。而非天下的苍生。几千年以来,皇帝是等级社会的最高主宰者和支配者,一无例外地都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把黎民百姓当作牛马畜生来役使。至有后来具有民本思想的先贤哲人,才不得不喊出了:“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己之天下也”的吼声。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强大的王朝怎么会在一夜间忽喇喇如大厦倾屺?究竟是谁把善良的人们逼上了绝境?从而甘冒杀头灭族的危险揭竿而起?历史的真相,它的本原究竟是什么?《天朝落日——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就是一部难得的全面探求历史真相的大书,它以其详实的历史事件为里,以激扬的富于质感的文字为表,描绘了乱世之中人与事、生与死的悲壮与沉沦。它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二十个王朝覆亡的秘密,它最大可能的还原了历史事件的本质,它反思了历代皇权的变异之路,剖析了王朝覆亡的嬗变历程,厘清了众多的历史疑问。从这一意义上说,这又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开山之作。是一部对历史的兴亡衰变融入了当代学者最新的思考和研究成果,浸透着众多学者的众多智慧的上乘之作。但它又不是枯燥的板着面孔的学术著作,也有别于误人子弟的戏说歪批,它是一本有趣而又有益的正史,是一部新颖的不可错过也不可不读的历史读本。


------------

试举几例(1)

------------


  试举几例:

  王莽欲代汉自立,便假借天命,征集天下通今博古之士及吏民48万人齐集京师,上书皇太后要求重赏王莽。一夜之间,“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天书就应运而生。王莽代汉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刘汉皇朝的腐败无能所造成的整个社会对改朝换代的期盼。除了刘崇、翟义的叛乱外,王莽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王莽大奸似忠,善于收买人心,也使他几乎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王莽做大司马时,大封汉宗室及汉初以来的功臣子孙,又大封王莽亲信数百人为各级贵族,得到了刘派王派两种上层豪强的拥护;又在劳动人民中制造影响,其子王获杀死奴隶,王莽令其自尽偿命。郡国发生旱灾,王莽献钱百万,献地百顷分配给贫民。因此,王莽得到了自上而下的拥护。王莽之所以能够代汉自主,除了王莽利用西汉本身的社会矛盾之外,另一点就是西汉时期,谶纬大盛,一切归于天命,当时的王莽也算是名至实归。王莽篡位之时,汉家吏官与贵戚十万人余人,敢于抗争的不过刘崇、翟义二人,“由是观之,衰世群臣诚少贤也,其官益大者罪益重,位益高者罪益深尔。”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而又短命的朝代。隋朝的重要在于它结束了魏晋南北朝3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也为大唐帝国的辉煌盛世奠定了基础。而隋朝又如此的短命,有人将隋与秦相比较,认为这两个朝代有诸多相似之处。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秦隋两朝都有巨大的历史贡献,是继往开来的朝代又是具有深刻历史教训的朝代。那么,历史真的存在周期律吗? 中国人在历史的暗礁上,一次次地沉没,却难以反省!“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是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崇祯皇帝为了对农民军展开更大规模的镇压,向臣下筹措白银百万两充作军费,而却舍不得动用国库,其吝啬如此。上行下效,他岳父周奎(封嘉定伯)硬是软磨硬抗勉强交了两万两银子;到了李自成进了北京,对他严加拷打,结果他不仅交出52万两银子,还交了许多的珍宝……而大明王朝的国库尽归农民军所有,真是莫大的讽刺。但崇祯皇帝至死不悟,与宦官王承恩登上煤山自缢前。在他的衣襟上写着:“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真是可悲可叹!

  帝国的垮掉不是一天二天就可以摧毁的,任何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由衰至亡也都不是朝夕间事,都是有迹可循的。自有其过程,尽管是缓慢的痛苦的,犹如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他总希望自己不会死掉,因而抗争,但也仅仅是延缓其衰亡而已。也有过度耗尽自己多余的精力,从而使自己过早的虚亏。即如所谓的清平盛世,也同样潜伏着危机,只不过被表面的繁华所掩盖,社会承平愈久,其衰危之心愈益懈怠,统治阶层更不愿甚至不敢去面对了,仍然我行我素。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黄金帝国,不仅有非常强烈的外向冲动,如对邻国乃至更远方的扬威征伐,同时也有十分强烈的内向扩张欲望--如不计赀财大建宫室陵寝。而后者往往成为引发帝国大衰退的原因之一。帝国的强大,往往统治者过于自信,容易形成病态的人格,从而产生幻觉性的判断失误。正如以上所叙,《天朝落日——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针对不同王朝的灭亡作出了鞭辟入里的剖析。其实,越是接近历史真实的东西,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深层思考。


------------

试举几例(2)

------------


  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问,但严谨并不等于高深莫测,通俗也不等于庸俗。除了严肃的学术研究之外,还应该有符合当前人们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的传达正确历史知识的通俗作品。《天朝落日》,由于它是由众多史学专家撰写的,面向普通大众的读本,不但为通俗历史读物的创作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也将使普通读者能够从历史的阅读中读出更新的东西,从而有所得,有所体悟。 《天朝落日-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之所以在同类书籍中出类拔萃,我以为有以下几个要件:本书集众多学者的智慧于一体,这些年轻的学者思想活跃,“对历史上许多存在阙疑的问题,都有最接近史学研究前沿的解答。在史料上,引用广博,既有基本史书,又有今人著作,并能考证扎实,分析透彻,在可信而又充足的史料辨析中让读者去体验历史的真实;书中的许多分析角度和观点,是对史学界长期研究成果的吸收和总结,也纠正了许多对历史的曲解和误解。既有道德思想的梳理,也有对个性人物成败的历史解读;既有对乱世的刻画,又有对历史大趣势发展的描述。”

  在体例格式方面,本书试图去努力贴近当前最流行的文化时尚。遍布全书的彩色插图,使全书大气厚重,浓浓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卷首推荐的导语提纲挈领,了然于目;而阅读目录,则更是别出心裁,抓住王朝覆亡的核心,全部用最凝练的四字作出高度的概括……这一切,无不体现出编者和作者的匠心所在。也因之使《天朝落日-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一书,成为今年图书市场上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这也是它畅销的外在原因之一。  

  《天朝落日》视角新颖,在历史写作方法上是一种突破,甚至是一种体例的创新。既有对历史事件的细致解读,也有对社会规律的宏观分析;故事性强,可读性强,它完全站在客观的、历史的观点,对于过去的历史事件给予独特的令人信服的叙述和评述,绝非炒剩饭,蹈前人窠臼。比如,对于晋武帝选择继承人的决定问题、北魏大臣崔浩的被杀问题、东晋门阀制度的认识问题、南唐李后主亡国的原因以及南宋高官大吏们的政治操守等等问题,都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和独到的论述,让人不得不信服,激起强烈的阅读兴趣。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反省历史,就是要避免重蹈覆辙,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找出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找到更好的社会发展方向,这是每一个治史者、治国济民者和关心国计民生的华夏子孙共同的期盼。这种以史寄实的观点,美国历史学家爱默生在《历史》一书中很早就有所表述:“无论什么人,如果他认为远古驰名人物做的一切比他今天所做的事更有意义,我不相信他能正确理解历史。” 因此,要深刻地了解现实,面向未来,就应当自觉地学习历史,追溯历史。能对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方能知人论世,观古今兴衰之变。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中国一样有着如此丰赡的文化和高度发达的文明。是惟一拥有最为连续、不间断历史的国家。即使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重重劫难之中,中华文明也没有因此沉沦,相反,却表现出不屈的姿态和顽强的精神。整部中国历史,无不充盈着这种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和气节。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书籍中汲取智慧,形成个人不同凡响的历史见识,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史籍阅读和史学训练,而好的读本更能激发人们的读史热情,《天朝落日-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一书,教给你的正是这些关于黑暗和黎明的历史哲学的思考。



網載 2017-05-13 14:53:37

[新一篇] 紀念 錢穆的最后一課:中國人最大的信仰是“人由天生”

[舊一篇] 書評 你聽說過“小諾貝爾獎”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