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為何從個性解放,變成了反政府? 開卷八分鐘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蔣曉峰:各位好,我是蔣曉峰,今天我們來繼續讀《重說中國近代史》,其實我比較喜歡讀張鳴先生的書,因為他對于那個年代有比較多的一些屬于自己的研究和看法,特別是明清時代的。


這本書應該說我已經講了兩天了,但是第三天的時候,來到了重點的章節,就是最后一節《眾所紛紜的五四》。張鳴認為五四運動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新文化運動,叫五四新文化運動,從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當校長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而第二部分是1919年五四前后的抗議運動。


首先,新文化運動是一次文化的啟蒙,是一次白話文的運動,是一種文體的改革,一開始就是對舊的文學形式進行激烈的批評。而白話文運動起點是胡適,胡適自己說,他的主張還是技術性了,到了老革命家陳獨秀的手里才變成革命。


所以,作者張鳴就指出,白話文是有很強的歐化意味的,講究語法的結構,比如說詞性,動詞、名詞這些概念,實際上是用英語的方式來教漢語的,好處是什么呢?就是翻譯西方科學著作的時候會更加的方便,可是按照語法結構進行對應,可以往里加,可以往里套,可以加補語等等。


這是實用性比較強的一面,但是張鳴認為,這個白話文不成功,因為把漢語的強性放在主謂賓定狀補的結構里,害得現在語文教學很失敗。古漢語的魅力在于哪里?在于講究抑揚頓挫,合轍押韻,這才是本質的魅力。


到后來新文化運動更進一步輸入了新思想,廢除舊倫理,打倒孔家店,到了這一步,五四運動才回到了他的本意,深度的啟蒙。


個性的解放自由,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基調,大批的青年投身其中,這場思想解放運動一開始并不是一場社會科學意義上的革命,而主要是一場文學性的革命,如果沒有這場新文化運動,有沒有可能在191954日發生抗議運動呢?張鳴認為這向者之間不存在必然的聯系,五四抗議主要是與當時的政治形勢有關,與前面的我說的思想解放關系不大。


五四運動發生在中國人以為自己很牛的時候,民國以來最順利的時候,一戰當中中國成為戰勝國之一,1918113日,北京城興奮的人們把這種象征恥辱的克林德碑改名為公理戰勝碑,由東單遷移到今天的中山公園。北京大學、天安門,塔臺,搭臺演講數日,蔡元培校長發表了題為《黑暗與光明消漲》的演說,他說現在世界大戰結果,協約國戰了勝利,一定要把國際間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義都要消滅,用光明主義來代他。


但那個時候國際政治還是叢林政治,戰后五大強國,英國、法國、日本、美國等等,日本參加了巴黎和會,目的是要守住他在一戰當中拿到的亞洲利益,具體來說主要就是指在青島和膠濟線和山東的權利,而中國要什么呢?要廢除不平等條約,重新確立關稅的自主,收回山東和青島,但是日本要的就是這些。


我們經常說,弱國無外交,盡管當時的顧維鈞先生口才很好,但是關鍵時候還是要看國家的實力,我們自認為是戰勝國,其實結果很可憐。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發生了,為了防止俄國事變,日本要拉拢中國,所以就簽定了叫什么呢?中日共同防敵協定,就是怕共產主義或俄亂引發周邊國家不安寧,這些東西簽字其實等于一種軍事上的合作,最關鍵的是,西原借款,就是當年段祺瑞政府向日本借了一系列的款項,總額達到1.45億日元,為了取得這筆款項,段祺瑞把東北的修筑鐵路、砍伐森林,還有采礦等等一系列主權都賣給了日本,為日本后來全面侵華,侵略東北埋下了隱患。


中國政府拿人錢,用來打內戰,再加上巴黎的和會,中國要不會山東,要不會青島,所有的問題都全面爆發了。


新文化運動經過政治運動的催化之后,走到了他的另外一個方向,從原來的個性解放,變成了反政府。后來,就從反政府走向了政治了,五四是一個如此高調的占據愛國的道德制高點,所以,如此得人心的一個政治的抗議運動,不僅僅社會上商人、市民,以及還有懷有和學生一樣的這種情懷的、對于巴黎和會的情感落差的人,他們因為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上的失敗,把所有這種不滿的情緒都發泄出來了,所有的潛在的危機,各種不滿都借著愛國運動迸發出來。


再加上中國社會的傳統,學生鬧事往往就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既是無理取鬧,社會似乎對他們也有相當的包容性。五四運動之后,中國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共產國際開始跟中國某一個勢力來合作,除了孫中山,沒有任何一個勢力肯跟共產國際合作,但這個國共合作是共產國際跟國民黨的合作,還不是中國共產黨跟他的合作。


等到中國共產黨,國共合作開始北伐的時候,北伐的裂變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列寧主義帶來的一種新的力量以及非常好的機會,而且采用了新的話語體系,也就是打倒列強,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


這樣的話語體系跟五四后來的激進是有關系的,而新文化運動走到最后,其中就是沿著某一個路徑走到了布爾什維克主義,走到了列寧主義,五四的意義和價值,是值得進一步來挖掘的,而不僅僅是傳統上所說的這些東西,不僅僅是我們從歷史上看到的這些東西。


新文化運動爆發也近一百周年,相信在那個時候,當我們來回過頭去看一百年前發生的事情,來看看當年的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怎么樣發生?以及他的一個中間的轉環,走向的一個變化的時候,就會非常有意思。的確是我們要看歷史的時候,比較好的一種方法,就是拉開一定的時間上的,空間上的差距,這樣才能看得真切。



鳳凰讀書 2015-08-23 08:43:04

[新一篇] 搖搖晃晃的人間——余秀華、秦興威、小西、紅蓮、老井詩歌朗誦會

[舊一篇] 梁文道:如何施展文學才華?請聽略薩談談 鳳凰讀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