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感動你我的新京報新年社論(上)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又至年末,每年似乎都要做同樣的事,但每年確實又是不同的。就像新京報每年的新年社論,不變的辭舊迎新,變化的是曾經的人與事。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曾經感動你我的新京報新年社論,在這2014年的最后兩天。


────────────

2004:永遠堅守人的價值

────────────



這些事兒你還記得嗎?


在2003年,見物不見人的以GDP為中心的發展觀被批判;對人的生命健康不負責任的官員被免職;當和人民健康發生矛盾時,黃金周被取消;侵犯公民權利的“超期羈押”被清算;惡法收容制度被廢止;抗洪不再提“嚴防死守”;登記結婚只需公民個人“公開聲明”;犯罪嫌疑人頭部和手銬套上了一層布罩;政府承諾為無力打官司的貧弱者“埋單”;機動車“撞了不能白撞”……


這些話兒我們曾說過:


一個追求現代化的地區,如果不能給人民帶來福祉,比如王懷忠大興土木時期的阜陽,人民背著20億的經濟包袱,那么,這種現代化有何意義?一個經濟發達的都市,乞討和流浪人員被趕得東躲西藏,那么,這種發達是不是一種畸形?一個追求文明的國度,1.2億名乙肝病毒攜帶者受到歧視,這種文明是不是要失色?

人,應是衡量一切績效的標準。一個國家和政府之所以存在,是為了保護公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而不是相反。一切政府所追求的理想不僅應該“由于人”,而且應該“為了人”。

────────────

2005:責任感激勵我們不斷前行

────────────



這些事兒你還記得嗎?


人權入憲,私產保護,以人為本,和諧社會……這些新觀念的提出對中國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我們曾被真善美所打動。從嫉惡如仇的公安局長任長霞,到國際數學界的泰斗陳省身,到被學生深情稱作“媽媽”的普通教師吳玲……

我們為假惡丑所憤怒。湖南嘉禾非法拆遷、沈陽寶馬車撞人、海寧呂海翔非正常死亡等,我們努力探尋事實真相,表達對理性的呼喚、對本真的逼近、對權力的制衡、對公義的捍衛。

我們關注弱勢群體的命運。從農民工權益保護、農業稅調查、“設立禁乞區”討論、到開展“尋找京城失學農民工子女”公益活動,我們力圖把他們的生存狀態拉進公眾的視野。


這些話兒我們曾說過:


用媒體責任來自我審視,我們倍感壓力。我們說“責任感讓我們出類拔萃”,其實是在說,做到“出類拔萃”,必須時刻不忘責任。放棄了責任,勢必平庸低俗,碌碌無為。

在轉型期,社會生活日趨多樣、多元和多變,不同社會利益關系也更趨復雜,各種深層次矛盾開始顯現,協調各方利益難度加大。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明顯增強。在這樣的情況下,媒體也面臨著多重選擇和誘惑,媒體的責任感隨時面臨著考驗。


────────────

2006:用點滴努力達成社會和諧愿景

────────────


這些事兒你還記得嗎?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們看到了調整個人所得稅的聽證會,最后的結果也體現了對民意的尊重;看到了涌動神州的《物權法》草案大討論;看到了以規范行政權力為 宗旨的《行政強制法(草案)》,被正式提請國家立法機關審議,它要最大限度地規范行政權力,以實現“善良與公正的藝術”的目標;看到了正在審議的幾部法律 草案,正在向弱者的權利傾斜,比如對于不簽書面合同,將被視為無期限(永久)合同;對于惡意欠薪者,有可能增加刑事處罚條款。


這些話兒我們曾說過:


在“人心政治”的調色板上,一些人和事,因為具體而“感動中國”:洪戰輝,獨自帶著撿來的妹妹上學;一位退休醫生,義務當社區醫療顧問,在她照料下,體弱 多病的鄰居孩子,居然從小到大沒上過一天醫院;一位剛剛去世的律師,從來不忍心辭退員工,總說“再給他一次機會”……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小事”,但正是這 些如水滴般純凈的“小事”,讓世界感受到和諧樂曲的穿透力量。


又是新年。我們照例要送上深深的祝福。為國家,為民族,為每一個人。這是一 個變化著的時代,該去的總歸要去,該來的勢不可擋。機遇和挑戰同時在肩,通往和諧的道路不會自然鋪就。每個人都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分子,只有每個人都敢于 付出,都敢于担當,和諧社會的愿景才會早日達成。


────────────

2007:我們走在雪地上,走在時間里

────────────



這些事兒你還記得嗎?


就在今天,一共有403件法規及規范性文件開始實施。其中,法律5件、國務院行政法規2件、司法解釋1件、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158件,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及文件237件。而“開放”、“人權”、“規范”成為新法規的關鍵字眼。


這些話兒我們曾說過:


何必像詩人那樣去嘆息,“時光不會流逝,流逝的是我們”。人類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于可以通過不斷的創造建立自己的文明,并在此基礎上留住時間,留住我和 我們。正因為此,古希臘文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至今閃著照人的光彩;正因為此,早在先秦時期破土而出的中國思想,無愧于成為哺育世界文明的精神源流。

這 是轉型期的中國,這是成長中的我們。總有一種溫暖的力量,讓我們心懷希望。那是人性的溫暖,是文明的溫暖,為我們留住逝去的又一年,留住過往的時間,留住 我們卑微卻尊貴的創造。所有的時代同路人啊,我們不僅走在雪地上,也走在時間里———時間在,希望永在;希望在,力量永在。


────────────

2008:從個體的權利與命運出發

────────────



這些事兒你還記得嗎?


2007,非同尋常又一年。這一年,中共十七大勝利召開,《物權法》和《勞動合同法》出臺了,“嫦娥一號”升空了,中秋節被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這一年, 有人在富豪榜上風光無限,賺得盆滿缽滿,也有人繼續失去土地,無家可歸。這一年,上證指數一度沖破了6000點,豬肉也像是長了翅膀,領銜CPI“飛” 漲。

從重慶“史上最牛的釘子戶”到廈門PX事件中以散步伸張權利的公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時代的風云人物。你或許會驚訝,“只為小家”的想法與做法,在今天竟可以如此高貴而婀娜!


這些話兒我們曾說過:


幸福才是硬道理。個體的抗爭與社會的努力并非都像“最牛釘子戶”一樣以喜劇收場,因為有更多不為人知的“釘子戶”,還行進在維權的路上,他們更需要希望、 祝福和力量。與此同時,以誹謗與妨礙公務為名興起的因言獲罪案,同樣令人傷感。底層社會的遭遇是所有人的遭遇,隨之而來的異口同聲的批評,從另一側面彰顯 了時代的進步———每個人都在他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權利,冷暖自知。

必須承認的是,這一切成就的取得,莫不得益于30年來的另一個更重要的成長,即中國人個體權利觀念的崛起,以及在自由環境下改造社會能力的崛起。如易卜生所說,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做好掌舵的準備。


────────────

2009:懷著希望前行

────────────



這些事兒你還記得嗎?


從年初隔斷故鄉的冰雪,到5月奪走數以萬計生命的大地震;從揭開一個行業潛規則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到山西潰壩事件;從企業倒閉農民工失業返鄉到股市從高 位跌落……當你從年頭踱到年尾,開始回望它時,恍惚之間,這365個日夜像一個世紀那樣漫長,像一個人的一生那樣充滿波折。

這一年,國人經歷了“廢墟”的痛苦,體味了奧運的喜悅,也為改革開放尋到了一個新起點。金融海嘯從華爾街席卷全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一度推測中國這 個習慣了兩位數增長率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在2009年的GDP增長可能有較大跌幅。全球經濟衰退的前景尚未可知,民工大規模返鄉潮和大學生就業困難等問 題更是2009年需要面對的大考。


這些話兒我們曾說過:


生活沒有幸福到一切都唾手可得,也沒有絕望到人人都束手無策。如加繆所說,為了改變自然的冷漠,我們置身于苦難與陽光之間。苦難告訴我們世界并非十全十美,而陽光則使我們懂得過往的不幸并非一切———無論遭遇怎樣的困苦挫折,人們依舊相親相愛,生兒育女,譜寫詩歌,創造雕塑。

讓我們懷念汶川那些失去的生命,懷念失去親人仍背起自家冰箱趕路的人。雪落了,陽光還在;地震了,大地還在;經濟危機了,創富的信念還在。苦難可以摧折鮮花,卻從來不能趕走春天。這個新年的早晨,陽光照在你的臉上,也照在你的心里。愿所有人,借心中的希望為愿望加油,堅信沒有什么可以阻擋陽光。



新京報書評周刊 2015-08-23 08:43:34

[新一篇] 我們最需要的卻只是寂寞

[舊一篇] 魚的藝術 沈從文談藝術與文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