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均:海外留學生如何保護自己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嫉惡如仇 從善如流
楊恒均微信號:yanghengjun2013

歡迎分享轉發



文 | 楊恒均


六月五日,楊恒均博士離開悉尼飛往上海的前一天,在悉尼與一些中國大陸來的留學生聚會。期間,一些同學說起了悉尼中國留學生在火車上遭暴打等事件。楊博士就此議題分別從個人、華人團體與國家的角度談了如何保護海外留學生。我們覺得可能會對國內即將出國留學的童鞋以及家長有幫助,故由Lucy整理主要內容刊發如下。


關于個人:法律,法律,還是法律!


從每一個個人來講,保護我們最重要的法寶是法律。如果讓我多列幾條,依然是:法律,法律,還是法律。中國人移民留學較多的國家幾乎都是法治程度較高的。不高的話,大家可能也不會來吧?可令人不解的是,很多中國人來到一個法治國家后卻忘記了如何利用法治國家的優勢,倒好像“法治”只是寫在憲法上的條文,與我們關系不大。


其實,在法治國家,法治不只是白紙黑字的條文,更不是大家為之奮斗的理想,“法治”早就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滲透進民眾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之中。在一個法治社會,最重要的是要知法懂法,要掌握法律,并要學會“利用”法律。


我常常對要出國的中國同學說,你要去的是一個法治的國家,犯法了沒有人可以靠關系保你出來,開豪車撞人了也很難找人頂包,不想受到法律懲罚,你就得遵紀守法;同時,正因為這是一個法治的國家,你受到侵害時也千萬不要忍氣吞聲,一定要拿起法律這個武器,要學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在法治國家,法律并不是你們在書本上學的那一套,是當權者用來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工具,法律也不只是用來保護富人或者白人的,法律更不是一紙空文,法律是實實在在的,你懂了掌握了,就能夠用來保護自己,即便你是一名外國人。


可這恰恰是相當一部分中國留學生所不認同,或者沒有認識到的。我發現,在中國來的留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對西方的“法治”抱持懷疑態度。就拿這次有澳洲青年在火車上暴打中國留學生(造成重傷)來說,這是嚴重的犯罪,罪犯已經被澳洲警方控制。我這次來,接觸了幾位留學生,他們一開口就對我說,抓住了(行兇的白人)也沒有用,他們不會重判的。甚至有人對我斬釘截鐵地說,如果是中國人打了白人,就會被重判。


聽到這話,我腦袋都炸開了。要知道,這種指控是非常嚴重的,尤其對于我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于是我繼續問他們,有什么證據顯示澳洲執法者包庇白人兇手,重判華人兇手?結果他們都只是說“就是這樣、就是這樣”,卻沒有任何證據。


其實,要證據非常容易,只要稍微有點法律知識的人調出過去二十年發生在澳洲社會上所有類似的案件——不管是誰打誰,就事論事,看一下案情(傷情),對照一下宣判結果就一目了然了。我當時就告訴這些中國過來不久的留學生,如果有這種情況,你們學法律的幫我整理出案情對比,只要發現判刑中有對華人的任何不公,我們明天就應該到澳洲的國會山與總理府門前支帳篷進行抗議。


法治的國家也一般都是允許公民言論、出版與游行示威自由的,法律條文上早就公正了,如果在實際操作上有不公正,當事人一定要申訴,相關團體一定要抗爭。只有這樣,才能有真正的法治,而不是只有法律。澳洲和美國就是經過公民抗爭而確定了法律,同時又經過無數次的抗爭而迫使執法者嚴格執行法律,實行法治。在法治國家,沒有人或者利益集團可以把自己置于法律之上,也自然沒有人敢把你置于他們之下。


我能夠理解一些大陸來的留學生對西方的“法治”保持一定的懷疑與警惕,這并不是壞事。但是,如果我們帶上有色眼鏡的話,甚至在心里認為這種法律和你所在國家的一樣,那可就糟糕了,你在這里無親無故,更不認識什么“領導”,如果這里不是法治而只有法律,那法律當然是用來對付你的。而你有了這種心態,自然就不相信法律,更不相信有法治了。你甚至可能會想當然地認定警察就是用來欺壓普通老百姓的,用來保護富人和政府那幫既得利益者的。于是,你在受到欺負的時候就不去尋求法律的保護,在應該報案的時候也猶豫不決(曾經有華人為此而遭殃),你甚至從蔑視法律而去作奸犯科。這就糟糕了。


如果你真認為自己受到的法律上的不公正待遇,去找律師,去尋求輿論支持,或者來找我,我們一起去他們政府門前抗議、發傳單。我這樣做不只是為了幫你,其實也是幫我自己。我絕對不想自己的兒子生活在一個有法不依的人治國家,在那里,法律淪為一小撮人用來對付大多數人的工具。


關于團體:團結、團結,一定要團結!


剛剛說了個人,那么作為海外華人團體呢?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團結與互相幫助。有什么事了,尤其是發生了損害華人的事,大家一定要齊心協力,該上街的上街,該到國會山抗議的就不要猶豫。


但實際情況也是讓我感到困惑的。在西方人看來,海外華人團體像個怪物一樣擠在一起,有自己的社區(唐人街),有自己的報紙,有自己的“組織”(親北京僑團與大使館),現在還有了自己的學院(孔子學院),可這卻是一群最離心離德的人。歷史上并不是沒有華人受到欺負的案例,但看上去緊緊擠在一起的華人卻很少像其它族群(例如非洲美國人)一樣為遭受欺負的個體而采取集體行動,他們大多忙于窩里斗了。


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輿論。華人華僑在美國和澳洲有幾十份華文報紙。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報紙雜志向北京拿錢,這倒沒什么,北京有的是錢嘛,可拿錢的同時,他們也開始拿“新聞”。弄得很多留學生到了國外看的還是國內的“舊聞”,一上網也是中文網站。對主流社會一知半解。說起華人處境,他不到主流社會去尋找事件與證據(人家是絕對公開的),卻去大陸中文互聯網尋找,看到的往往像廣州的小蠻腰一樣,扭曲得像麻花似的。


澳洲主流社會是根本不把中文媒體當回事的,估計除了人家的情報人員不時翻翻看哪一個報紙又從北京的“4萬億”分了一點,主流人群根本不看。而由于有了太多華文報紙,弄得一些華人根本不看當地主流媒體。與此同時,當我翻看西方主流媒體報紙的時候,也就發現了問題:很少有華人的聲音。


沒有代表華人的評論員,沒有反映華人聲音的專欄。大概有才華的華人都去用母語在華人媒體上寫作吧。可如果大家都這樣,你怎么讓西方主流聽到我們的聲音?如果真出現了歧視華人的事件,我們在自己的媒體上自說自話,有啥用?


所以我建議,應該有更多的華人(不是指那些完全融入主流社會,只有名字還顯示他是華人的香蕉人)在西方主流媒體上發出能夠代表華人與留學生的聲音——不是代表北京政府的聲音,而是海外華人的聲音,這個要區別開來。必要時可以團體操作,會翻譯的和善于用中文寫作的結合起來,你寫我譯,一起在主流媒體占上一席之地。


海外華人的社會地位,以及是否會遭受歧視,和我們是否能在主流媒體——第四權——上占多大的位置有重要的關聯。


關于國家:服務、服務,要以服務為主!


說了個人以法律保護自己,團體要團結起來,發出讓主流社會聽到的聲音,必要的時候走上街頭。捍衛某一個華人的人權,也就是捍衛整個海外華人團體的利益。下面簡單說兩句國家與政府在這里應該扮演的角色。


目前,在西方遭遇了一些問題與困難的主要是新移民與大量的留學生,他們大多是持中國護照的中國公民。在國外由于不是公民,人家政府提供的很多“服務”顧及不到他們,而中國政府部門雖然多如牛毛,但卻獨缺對這么多旅居海外中國公民提供服務的部門。當初大清國派遣了幾百名留美幼童,還設立了專門機構,并派遣了“官員”去美國“管理”,今天顯然不用管理,但卻是需要一些服務的。這可是真正的中國特色,你想,世界上哪一個國家有這么多移民與留學生散布在世界各地?


說起留學生,我們的政府還是老思路,外交部、使館與一些僑務部門越來越“關心”華人社團與留學生,可就我所知,基本上都是“思想”上關心,行動上指導,很少向人家提供服務。而留學海外的人需要的恰恰是服務。從打算出國的那一天起,從開始找留學移民機構開始,就需要政府的某種“服務”,為他們提供正確的信息與資訊,以及保障他們的基本權利。我看到國內那么多孩子被送出來,很多家長又無力跟出來,別說孩子,連一些家長也對外面糊里糊涂的,我就想北京可以做點什么。例如,既然他們可以設立那么多孔子學院幫助外國人學習漢語,為啥不開辦一個機構,給準備出國或者剛剛出來的孩子提供一些咨詢、指導性質的服務?


當然,一定要請我這種人講才行,否則,他們又會搞成繼續洗腦,不但沒啥用處,且弄得孩子出來后更加困惑與不適應。


Lucy 根據楊恒均博士2012年6月5日在悉尼的談話整理





楊恒均 2015-08-23 08:50:13

[新一篇] 半夜三點做節目、品酒、“發情”的老師 老楊頭吃喝玩樂行

[舊一篇] 給留學生的信:請你們繼續愛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