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長大了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小時候,我家隔壁住了個小黑孩——你知道我們那邊的人,天還沒熱就下海游泳,經常被曬得黝黑。他上樹掏鳥,下海撈魚,無所不能,村里的孩子都很服他。我呢,雖然也很黑,但是瘦弱,掏鳥打魚這套十分不行。

有次跟他一起去釣魚,傍晚回來,經過村口,有一幫乘涼的大媽。大媽們自然要檢查下我們收成。他得意地揚起他的網兜,滿滿的一兜魚,我想把我的網兜藏起來,可是來不及了,一個大媽拎起我的網兜,里面只有兩只小蝦。我至今記得大媽們笑得前仰后合的場景,而我被羞得無地自容。

這是我童年時的“別人家的孩子”。說真的,小黑孩對我的自尊殺傷力有限。一方面,我媽雖然也愛叨叨“你看別人家的孩子這么能干”,但我覺得她心里其實沒當真。另一方面,我自己一邊默念“沒戰勝你的使你更堅強”,一邊好好讀書,等他需要抄我作業的時候,我的自信又恢復了。

對于大部分人,“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童年繞不過去的存在。他們智商頗高顏值爆表,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很多家長也樂于指著“別人家的孩子”來數落我們的種種不是,他們羨慕的勁頭總讓我們誤會,如果有機會,他們肯定要拿我們去把別人家的孩子換回家。

這些家長不知道,通過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來激勵他們,其實是一種非常糟糕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的影響遠不止在讓在比較中處于劣勢的孩子更不自信,更在于它會逐漸抹滅孩子學習、玩樂、探索世界的本能快樂,中斷他們嘗試錯誤的自然階段,把他們的注意力從事情本身引到狹隘的自我評價上來。更糟糕的是,它還塑造了一種充滿警惕和敵意的人際關系,在這種關系中,人和人之間是相互競爭而非合作的,周圍沒有朋友,都是潛在敵人,你不是勝利者,就是失敗者。

“別人家的孩子”其實也不好受。我所在的學校是“別人家孩子”扎堆的地方。我發現,有些學生已經把“別人家的孩子”當作根深蒂固的自我信念刻到腦海中。他們會比別人更焦慮,通常也更努力,但好像更不自信,對必然會經歷的挫折缺乏準備,更難去面對挫折,也更難從挫折中復原。

最近我遇到了一個學生,他遇到了麻煩。他是一個文科生,但學校卻要求他們修微積分這種高難的數學課。他學習了一段時間,放棄了,而且放棄得很徹底。雖然他可能有勉強及格的機會,但兩次考試,他都棄考了。他沒法面對自己是一個差生,也沒法開口向老師同學求助,寧可延期畢業,也不愿讓別人知道自己有課程不及格。延期以后,他更是每天在自己的房間,不想去教室,更不想聯系同學朋友,萬不得已要出門,都要給自己帶上個“面具”,冷冷的、面無表情、又充滿警惕的面具。

他很聰明,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懂事聽話,成績出眾,是縣里的高考狀元。校長覺得臉上有光,把他的相片和所有取得好成績的同學的相片放到一起,掛在了學校的榮譽墻上。直到今天,還有一些小學弟學妹慕名來加她的微薄或微信,討教學習問題。我問他當時的感受,他說是很奇怪的沉重感,但并不是快樂。他覺得自己已經“上去”了,就不能下來。

我曾經跟他探討過,當“別人家的孩子”對他意味著什么。他說,這種感覺像是,他收了那些當年夸獎他的人的錢,但交不了貨,有一種欠了別人的羞愧感。

這種羞愧感是“別人家的孩子”常有的情緒。他們拼命想要證明的、經常搖擺不定的,或者努力躲藏的,都是同一個秘密:也許,我并沒有別人看起來那么好。他們害怕別人看到自己也有壞的一面,他們自己也很難面對自己居然有不好的一面,雖然在內心深處,他們經常這么懷疑。

可是,你是怎么樣的人,關別人什么事?

作為社會性的動物,人有時候需要和別人比較,來確定自己的位置。但是無論批評還是表揚,過多的比較,都會讓你逐漸把目光從事情本身轉向自己,就像自戀故事中的希臘美少年納西斯,無法把目光從自己水中的倒影移開,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偶爾,他們也會抬頭看別人,但要么是看看別人比他們跑得快了還是慢了,要么是揣測別人會怎么看他們。“別人家的孩子”經常有種奇怪的錯覺,覺得自己生活在眾目睽睽之下,每一個錯誤,每一點不足,都會被看到和記住。也許正是因為他們的童年,就是在被關注中長大的,如今,這么多雙眼睛,都內化成了自我的一部分,死死地盯著自己,避無可避。

只是看著他們的那些“別人”,都那么抽象,沒有自己的痛苦、糾結、同情和愛,好像那些“別人”存在的主要功能,都是為了評價他們自己。這時候,雖然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別人,看到的卻仍是他們自己。

這些長大了的“別人家的孩子”,會成為新一代的父母,他們會指著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循環往復,成為獨特的中國教育模式,焦慮就會這樣一代代蔓延。

有一次我去一個小學,看到一個班主任在批評一個一年級的小男生不守紀律。班主任指著旁邊一個小女生,說你看看你多淘氣,看看XXX,多聽話。那個小女生驕傲地把雙手擺得整整齊齊,腰背挺得筆直,像個模特。我看著心里其實挺難過。那個老師不知道,在此后的很多年里,也許這個女生會一直這樣挺著這樣的身姿。為了維持這個形象,她會努力去回避那些能幫助她成長的挑戰。她會生活在他人期待的牢籠中,孤獨又脆弱地驕傲著。



幸福課 動機在杭州 2015-08-23 08:51:43

[新一篇] 中國經典童話故事之一《小馬過河》

[舊一篇] 2010后娃取名常用字統計,你中了嗎 ?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