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究竟會帶來什么?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簡體     傳統


進步主義(jinbuzhuyi)匯集渴望進步的人,恰逢花正好,與你同述地闊天高!

本文作者:月亮先生。原創投稿。

旅行究竟會帶來什么

我試圖再次回答一些問題,同時在你還未出發之前,向你解釋清楚。這些問題是我在做旅行編輯的這五年中反復出現。背后發問的人,是一波又一波視旅行為拯救的逐夢人。

我記得我曾經極其認真地回答過幾次,甚至在回校的演講中做過詳盡的PPT。之后就漸漸沒了心思,直到完全噤聲。只有需要跟撰稿人解釋選題的時候聊上兩句,即使網上的幾篇“旅行扒糞帖”惹起軒然大波的時候,也只是看過了事。

直到我費了幾日的時間,逛遍幾乎所有的書店都挑不出幾本可以推薦給你作為旅行讀本的時候,或者直到我被某些已被催眠了的年輕人沒完沒了的YY折磨到無處躲藏的時候,旅行似乎已經超出了它所應背負的含義太多,并且因為一些甜美和夢幻的誘因,變得有些光怪陸離和不切實際。而這,恰恰是我想勸告朋友的孩子,即將作為一個“獨立”的旅行者啟程時所要避免的陷阱和歧途。

在德國的幾天,重新看塞斯 諾特博姆的《流浪者旅店》。雖然我對他神神叨叨的文字不以為然(或者這是因為譯者用力過猛),但少見一位嫻熟的小說家在寫游記的時候,依然能夠保持著謙卑和謹慎的姿態,刻意約束著自己在小說創作時豐沛的情感和天馬行空的文筆。正如他自己在序言《風暴眼之中》提到的那樣,“旅行,也是需要學習的。”他遵從了從神話時代流傳下來的傳統,安心地做路上的學徒。

長期坐在教室里背著枯燥的課本,應付著沒完沒了的考試,大概已經令我們的想象力損毀嚴重,以為只有端坐誦讀才是正經的學習狀態。等到畢業,每每都有狂歡式的逃離,我還清晰得記得,高考剛剛結束的那一刻,幾百本課本被撕得像深冬的雪片,洋洋灑灑全部撒到了校園里,心里暗暗咬牙,發誓永不再回那種狀態。結果,大部分人果真丟得干干凈凈,連學習的習慣都一并贈給了昨天。從生活到旅途,感覺是翻了身,有必要趾高氣昂,高高在上了。

但學習這回事兒,大部分真不是在課堂解決的。就像一個人,天天在面前評論美食,其實在廚房里絲毫無法施展,他的評論,其實不聽也罷。課堂里的條條框框,充其量只算是個入門,被總結和鍛造過的生字而已。稍微用點心思的,可以牽引著你的一點興趣和欲望出來——但其實中國的課本在這方面做得尤其差勁——其余,則需要印證,在日常生活里,在油鹽醬醋里顛來倒去地磨,體悟到的東西,才扎實是自己的。

日常生活兜兜轉轉,這就像常規課程。你的文筆再好一點,情書就能再動人一些,芳心可能早早就被贏了。旅行則像是個短期或者長期的進修,主題鮮明,挑戰都不小。即使做了再完備的攻略,你在距離自己生活遙遠的城市,干凈柔弱地如同嬰兒,三天、五天、七天,一律都要重新來過。一個筆尖列下的目的地,卻是當地耗費時光生長出來的龐大空間。它被設計得能夠取悅當地居民,承載由他們交織的愛恨情仇,按照他們的,好的壞的規則運行。而于你,則是高傲的,情感疏離的,如同照鏡子一般的交錯時刻。即使你可能因為書籍、電影以及別人的渲染和推銷早已經恨不得以身相許,它也只可能是個擦身而過的路人,頂多對你笑笑,卻絲毫不會記住你的容顏。

一個陌生的目的地,如同當下生活的一個鏡像,一本宏大立體的教科書。它不篩選,不矯飾,不掩藏,包羅萬象通通拿出來環繞在你四圍:不著四六的出租車司機、鬼鬼祟祟的小偷、光鮮大街背后衰敗的街區、總出故障的GPS;當然,四點早起可以看到浸滿天空的朝霞,轉角間闖入的甜品店可能有這輩子吃過的最好的提拉米蘇⋯⋯你的攻略上,有些實至名歸,而有一些已經淪落成狗屎。沒有了老師拿著教鞭在一旁提著耳朵,一個城市的所有都與你的內心和情感直接映照。你最好做個好學生,認真看看,學著辨別真偽,少拗點那種不可一世,搔首弄姿的造型。如果總想著搔首弄姿,在自家臥室其實就可以。

所以,旅行其實和讀書很像,都是直接與內心映照,與他人關系不大,也沒太多過于神奇的效果。旅行多了,內心會更包容些?會的,但前提的你的思維方式本身就不狹隘。依據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生活經驗對著地球另一端的人指手畫腳是潛藏于每個人心里的劣質傾向,沒個謙虛的心理約束著,就會涌現成片唾沫橫飛的八卦團,攔都攔不住。也許在生活糾結的當下,一次旅行提供了窺探另一種狀態的可能。短暫的時間里,你只需要面對自己,但存在的問題一點不少地都會像牛皮癬一樣地賴著,等你回來解決。“間隔年”前兩年還是挺時興的概念,但千萬別遇到個什么問題就迫不及待地要“間隔”。至于以后你會向其他人吹噓你去過多少個地方,最好你對這些地方都了解,否則被追問第二個問題,然后被人心里默默鄙視,去了這些地方都白去了⋯⋯

回到那個老實做旅行學徒的塞斯,他小說家的名頭其實更響亮一些,但在旅行寫作上,他是少有的具有職業旅行撰稿人素質的作家。他極力地淡化著自己的色彩,將自己的感知和觸覺隱藏于城市背后。他寫威尼斯,就要威尼斯從字里行間血脈清楚地浮現出來,活著講自己的風云。他寫曼圖亞,就像撫摸尸骨,智者撥開時光的帷幔,輕輕說聲看,曼圖亞就能讓人骨頭發冷。他的視角退到帷幕之后,仿佛一個寂寞的講述人。

如果你要提前做些功課——大部分的時間這是必要的——看這樣的作者寫出的作品比較靠譜。不與目的地搶奪注意力,這是難以自控和達到的高超境界。不動聲色的描述,就可以讓一個遙遠的城市直接和你對話。而目前攤面上大部分包裝華麗的旅行書,總有個作者強大的影子橫在你與目的地之間。他們總是急于在目的地表達自己之前,迅速地用自己主觀的見聞和抒情來代替你作出判斷,使你無法集中精力去關注本應自我表述的目的地,而總是拘泥在他做了什么,他想了什么,他怎么看,他失戀了,他艷遇了,⋯⋯一切都變成了以“他”為中心,明星似的,仿佛蹲在路邊放個屁都值得上頭條,造型拗得過分熟練。但對于目的地呢,往往剛在一個人的博文里看到了,在第二個人的文章里再次出現,可能相機的角度稍有不同,但再無任何進展的信息。他們分享的片段,在他們自己看來或許獨特,但放在范圍更大的人群之中都稀松平常。

成熟的旅行撰稿人和作家,懂得如何去排除個人的干擾,抑制不知所謂的大段抒情,反而埋頭于持續調查和追問所得來的具體的,鮮活的故事和撩動人心的細節。讓城市陳列繁華,將最終的評判交給讀者。伊比利亞火腿名聲在外,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名聲?有統一的評判標準么?是否仍有好壞優劣之分?區別是怎樣造成的?這家傳三代的火腿商,一直毫不動搖地在賣火腿么?他們怎么維系他們的生意?為什么他們的餐廳做出來的就那么好吃?他們的廚師放了什么讓人著魔的佐料?還是人們純粹喜歡就餐時前面能看到的一派海灘?他們仔細地篩選著自己的問題和經歷,首要的標準永遠不是對他自己是否有意義,而是要最大程度地展現目的地的特質,能夠提供充足的,具體而微的信息,又能激發下次旅行的靈感。當然,如果他的文字很美,我絕對會推薦你珍藏。這年頭,找一本這樣的旅行書跟找一個秀外慧中的女人一樣難。

注意,是靈感,而不是幻覺。旅行需要靈感,明星才需要幻覺。幻覺往往是由概念捏造而成的,中途有業界和媒體“拗造型”的協同作案。如果一個人還在跟你說,有一次奮不顧身的旅行實在很好。相信我,他絕對在意的是“奮不顧身”而并非“旅行”。不過話說回來,一個在生活中糾結困頓的人,旅行中也不見得會奮不顧身到哪里去。也許壯膽吃一次路邊攤就能讓他回來炫耀好幾次。至于什么“搭車旅行”,“蝸居巴黎”,重點也往往都在“搭車”,“蝸居”上,而跟旅行沒多大關系。它更可能被拗造型所利用,是一場華麗的行為藝術。尤其不要相信某些“偽女文青”們自作飄逸狀地描述她們“300塊錢游西藏”的壯舉,為了這個,她們在西藏還有很多其他的“壯舉”,只是她們沒告訴你而已。告訴了你,她們就不是“偽女文青”,變成“黑木耳”了。

你的父親已經在為你自己的第一次“獨立”旅行操心,并且感到欣慰。其實,你的旅行已經開始,從你還未邁出步子就開始了。你得盡量頭腦明晰地作出判斷,分清靈感和幻覺,也不要想模仿或者重走誰的路。你的旅行,只能是你自己的。愿不久的將來,我們的身邊,多一個遵從內心靈感的旅行者,而不是一個被幻覺迷惑的,拗造型的人!



進步主義 2015-08-23 08:53:53

[新一篇] 獨立開發者:給所有游戲開發者的一些建議

[舊一篇] 讀書,是為了做更獨立的自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