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礎教育的“五四三”學制可以改改了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我國教育改革正在走進一個根本性轉變的關鍵時期,目前大家關注得比較多的可能是教學模式、評價方式,但我認為學制和課程的設置可能更重要。所謂“樹從根腳起,水從源處流”,我國基礎教育的學制與課程還需要進一步地改進,這里可以向國外教育學習和借鑒。


“五四三”學制從八十年代末延續至今


就學制而言,上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由于人口高峰,小學的規模容納不了適齡學生人數,就把小學六年級放到中學,名稱為初中預備班。這本是權宜之事,但由此導致了延續至今的“小學五年初中四年”的上海模式。人口高峰過去之后,小學生明顯減少,也沒有恢復小學六年制,寧愿關閉、兼并小學以縮小規模,最近幾年又出現小學入學高峰,又開始擴大小學規模。


隨著人口高峰從小學移到高中,大約在2000年左右,所有辦學成就比較良好的重點中學全部初高中脫鉤(原先都是初中、高中在一起的完中),成為一批純高中,以擴大高中規模。同樣,高中高峰過去之后,也沒有恢復初高中一體。因為有一種現實認為,小學至初中為九年義務教育,應該大力興辦九年一貫制的學校。目前,上海的學校類型除個別的為十二年之外,大致是純小學(五年)、純初中(四年)、小學初中一貫制(九年)、普通完中(七年)、純高中(三年)。


學生負担未減輕 學校發展受制約


這種模式存在很大的問題,一方面學生的學習負担沒有減輕,另一方面學校的發展也受到制約。


第一,小學生的學習負担沒有減輕反而加重。


從理論上講,小學五年級畢業后按照就近對口原則,不需要參加考試就可以升入對應的公辦初中,看似減輕了負担免去了升學考試,但實際上大量的小學生畢業后都會選擇民辦初中(最早的一批民辦初中都是和原先的重點中學相關聯)。原本小學升初中有統一的考試,學校統一進度統一復習,現在要應對不同的民辦初中的篩選,也沒有考綱沒有范圍,只能一擁而上拼奧數,所以小學生的學習負担沒有減輕反而加重。


而且學校不考試了,負担就轉嫁到家庭,課外補習鋪天蓋地,為了能考一個好的民辦初中,大家都不愿意到就近的公辦初中就讀。這直接導致公辦初中辦學聲譽滑坡。好的生源都去了民辦初中,有的公辦初中生源極少,自然質量下降,于是進入惡性循環。


第二,初中學生的學習負担沒有減輕反而加重。


原先的重點中學是初高中一體的,一般來說,半數以上的初中部學生都把目標鎖定在直升或者考進自己學校的高中部,所以學習壓力不是特別大,重點中學相互之間基本不存在中考的競爭,很多學校都把辦學目標直接設置為六年或者七年。而初高中脫鉤之后,對于初中生來說,每個人都放眼全市,從分數線最高的高中開始依次往下排隊,哪怕考進一所分數只高一分的學校,都比考進低一分的學校來得自豪。試想,這樣的學習壓力怎么會不重呢?難怪家長說,中考比高考更難!


重點中學都變為純高中之后,必然引起生源大戰。所有學校都只能擠在以中考分數為標準的一條數軸上,使得原先各個學校各有特色的辦學,變成現在按照成績依次排隊。盡管教育主管部門知道怎樣綜合地評價一所學校,但是社會、家長、學生乃至教師本身,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用中考入學分數線將高中學校分為三六九等。

第三,七年制的普通完中成為雞肋。


這些學校的高中部是進分線較低的公辦高中,這些學校初中部的學生并不想升入自己學校的高中,而極力想考到那些純高中。于是完中就等于兩所學校,初中生與高中生大多不能對接。即使學校想設定六年或七年的連貫性辦學目標,都會因為初高中生源的極大不同而無法真正得以實施。


同樣,九年一貫制學校也會遭遇類似問題,但由于小學升初中不需要考試,除了一部分小學生選擇民辦初中之外,可能有一大部分學生是可以九年連續的。不像普通完中那樣,因為有中考分數線的限制,使得初高中生源可能會“大換血”。


在這種情形之下,各類學校都很艱難,只能行走在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邊緣上。有人形容校長是“帶著鐐銬在跳舞”——既要顧及教育方針、課程改革,又要顧及應試教育對學校排名、生源的影響,還要顧及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所必須具有的教育理想。


實驗性示范性高中不妨恢復為完中


有鑒于此,筆者的建議是,目前的學制和課程應該有所變化,應跳出原有的框架。因為我們的考試和升學的評價體系不同于西方國家,所以學美國、學俄羅斯,都是不實際的。而新加坡的教育模式或者我國臺灣地區的經驗,還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畢竟文化比較接近,有很多共通之處。


首先,建議恢復小學六年制,恢復小學升初中的統一考試,并按照考試初步確認學生的大致方向。由于小學生的可塑性比較大,即使六年級考得不理想,以后還有機會趕上來,尤其是男生,發育和成熟都稍晚于同齡女生。


其次,建議把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恢復為初高中一體的完中,類似新加坡的直通車學校。這樣,就可以有六年的培養周期,使得一部分小學畢業考得并不太理想的學生培養成優秀的學生。而情形比較特別的“四校”仍然可以是純高中,可以成為精英類型的學校。


再次,建議把普通完中脫鉤,不再設初中,而改為綜合高中,即含有高中部和職校部,成為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一體的學校。對于初中畢業考得不太理想的學生,可以使其進入這樣的學校。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之間可以有雙通道,一年之后可以相互轉換,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


現在的職業高中是獨立的,很多學生不愿進入,即使中考考得不理想,進不了普通高中,也不愿進入職業高中,因為一旦進了職業高中,就再也沒有機會進入普通高中了。其實對于有些學生,走職業高中之路,將來升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還是很不錯的。在這個方面,臺灣地區的做法就很成功。光明中學在臺灣地區有一所姐妹學校叫基隆二信高中,就是一所私立的綜合高中,其每年都有高中部的高考狀元,也有職校部的高考狀元。


在學制上劃分清楚了,在課程上再作進一步的改進,就有了基礎。要使得家長和學生能夠接受,能夠配合,學校和教師才有發揮的余地,才有改革的效果。最終朝著減輕學業負担,培養綜合素養的道路邁進。


本文作者為光明中學校長,轉載請注明《文匯教育(微信號wenhuieducation)》!



文匯教育 2015-08-23 08:54:14

[新一篇] 德國媽媽的濕毛巾綁腿退燒法,果斷收藏了

[舊一篇] 梁文道:關機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