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本書是一個歷史學者對"東歐"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現狀的觀察與評論。有現象,有分析,對于讀者了解目前"新歐洲"的真實情況,頗有助益。分上篇"金融危機后回首看東歐",中篇"波蘭獨立之路與南斯拉夫民族獨立問題",下篇"東歐知識分子的精神追求",共15篇文章。以作者在《經濟觀察報》開設專欄撰寫的文章為基礎,修改編訂而成,也是之前出版的《十年滄桑--東歐諸國的經濟社會轉軌與思想變遷》(上海三聯2004)一書的姊妹篇。
主要著作有:《十年滄桑——東歐諸國的經濟社會轉軌與思想變遷》《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村社傳統與俄國現代化之路》《新餓鄉紀程》《新俄現代化與改革研究》《火鳳凰與貓頭鷹》
上篇 金融危機后回首看東歐
01 前東德:波瀾不驚二十年
前東德: “資本”不愿來的“資本主義”?
“劇變后進入了共產主義”?
怎樣“轉軌”會更好?
“馬克思大街”上的思考
02 中東歐金融危機與融入歐洲問題
他們如何看待金融危機?
中歐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策略
與“西邊同志”價值觀“錯位”的中歐左翼
對“融入歐洲”的歷史思考
積怨甚深的俄、波關系
基于現實考慮的匈牙利選擇
捷克: “非共產主義化”的價值追求
來自俄國的軍事壓力
老歐洲的動力和阻力
03 “新歐洲”發展中的新動向
政治冷漠化與傳統政黨危機
“網絡時代”的強勢勁頭
“福利國家”的發展及其帶來的問題
新歐洲國家的“民粹主義”
04 “還有許多墻需要拆掉”:柏林墻倒塌20周年札記
“根據東德法律也是犯罪”
建墻之前:兩種占領政策
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
6.17工人暴動與逃亡潮
“防止里面的人出去”的高墻倒了 .
轉型20年眾說紛紜
牢騷歸牢騷,厭惡就是厭惡
05 捷克:告別“切卡德”年代
糾纏在曰耳曼歷史中的斯拉夫國家
懸而未決的蘇臺德問題
被遺忘的角落:曾經的“切卡德”
“逆向”信息的由來
06 匈牙利:導致政治體制變革的三個“累積層”
風云突變的1947年
匈牙利1949年的“拉伊科事件”
一個思想超前的改革者——納吉·伊姆雷
“裴多菲俱樂部”與1956年事件
“要變革就無法繞開1956年事件和納吉問題”
……
中篇 波蘭獨立之路與南斯拉夫民族問題
下篇 前樂歐知識分子的精神追求
在一個不允許平常人討論平常事的國家里,大多數厭倦政治的人都采取了冷漠和麻木的鴕鳥策略,把頭埋在沙子里,不但一般的民眾如此,就連被稱為民族良心的知識界也忘記了自己肩負的使命,渾渾噩噩地為面包而面包地活著,他們環繞四周看到的是,歷史被壓抑、記憶被封存、思想被禁錮、聲音被窒息、犬儒主義流行、社會上充斥謊言,在高度一元化的體制下,在個體必須服從權力的社會里,人們被控制得無立錐之地,他們即感到恐懼又自我欺騙,為了生存,人人只考慮自己,小心謹慎地行事,像套子里的死魂靈,人除了空間的肉體再無所有,不去思考生命、真實、創造以及人類自身的意義。這樣的社會是混沌惡濁的、語言是被強暴的、審美是惡俗的、生活是猥瑣的,人在內心深處被內外地分裂了,社會的真實性存在很大問題。引自第345頁
對捷克來說,它不像波蘭那樣與俄羅斯有很多歷史宿怨,也不像匈牙利人那樣主動的靠攏,捷克人一直就以謹慎周全著稱,與其他斯拉夫人相比,捷克人是以“冷漠、謹慎、現實、溫和”的作著稱,哈維爾有一句名言:“捷克人是沒有熱情的民族。”1938年徳國入侵捷克,捷克人選擇了不抵抗,因此1945年德軍從捷克撤退時對布拉格老城沒有進行任何破壞,使布拉格成為二戰后唯一保存完好的首都,就連與斯洛伐克分家也是溫和的“無過失離婚”,這和南斯拉夫各個共和國之間殘酷的種族戰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讀到這段看到哈維爾,想到宇宙塑料人。他們的音樂不哀怨不憤怒,而是把忽視視為一種反抗,dont give a shit。他們表現自己,活自己的模樣,這就是最有力的抵抗。引自 捷克: “非共產主義化”的價值追求
2023-06-16 14:04:0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