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韻宋風畫古城(三)洛陽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洛陽在古代是每一個游子心頭的鄉愁,是千年回眸的故鄉。她是一座雍容永遠的城市。
& p# I8 @- E0 H3 J/ m* ~) [: ?* P       夢回洛陽,眼前總會幻出一片花海。富貴吉祥,姹紫嫣紅,洛陽牡丹從古代翩然而來,宛若凌波仙子,勾起人們前世關于美的全部記憶。
; t. C3 {; ]  B5 q# R9 b       隋唐時代,洛陽號稱東都,地位絲毫不亞于長安。實際上皇帝老兒在洛陽呆的時間還略多于長安,估計也是因為那些國色天香的花兒吧。
3 d7 \! h% g0 N       與李白、孟浩然同時代有一位際遇坎坷的邊塞詩人王昌齡,安史之亂時,大約就在楊貴妃馬嵬坡身亡的那一年,因遭小人嫉而被殺。十五年前,他當時尚在南京任職,一個叫辛浙的朋友路過,取道回洛陽。于是王昌齡便在鎮江的芙蓉樓為友送別,并寫下那首膾炙人口的《芙蓉樓送辛浙》:“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里提及洛陽,那是他夢縈魂繞的地方,一片冰心只寄于洛陽的親友。蕭蕭秋風秋雨里,一種離愁孤寂、空明純凈的深情躍然紙上,令人動容。
$ P+ }0 k4 y4 y* i# @        洛陽牡丹甲天下,花開時節,舉城若狂。“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白樂天首先站起來說:“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劉禹錫嘆道:“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誰說不是呢?旁邊馬上有人相和:“千嬌百媚看不夠,魂牽三月洛陽花。”這種贊美一直延續到宋代,歐陽修先生也情不自禁:“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甚至寫史書的司馬光也坐不住了:“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可見當年花會之魅力迷人,舉城若狂真不夸張啊。
" @. \' d9 A+ b/ l2 u$ a( _        美人如花,花映美人。二者是不可分的。因此詩人筆下洛陽古邑的姑娘也是如此的美麗:“河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女兒名莫愁”,呵呵,錯了,這個不是唐宋人說的。可王維的確寫道:“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韓愈也在日記里記下:“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牡丹至今依然艷麗如昔,大約洛陽城的女子也一樣笑靨莫愁吧。
/ p9 y+ n& m& z: K* y         時序進入九月,洛陽城又是另一番景象。這個季節最易惹人情思了,“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 這首詩道盡了做客他鄉的游子思鄉的隱憂。  武元衡卻反季節寫到:“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說是春風,但鄉夢吹起,瀟瀟只覺秋意。最是詩仙李太白說的真切:“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今夜我亦在客中,也是初秋,難眠的長夜,故園那遙遠的童年山鄉便在心中清晰浮現。。
7 A; g+ o2 o4 K0 K       “緣憂武昌柳, 遂憶洛陽花。” 李商隱的詩正如他的《無題》一樣,情意朦朧卻歷歷如現。花柳都是短暫的,人生何嘗不是呢?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在三湘。”賈至也算是位風塵飄零客了,一別就成天涯。都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城外的北邙山隱隱浮于歲月的煙塵中,笑看紅塵幾多悲喜。人間熙熙攘攘,洛陽城只是靜默不語,一如今夜我悲欣交織的思念。。
6 @: O, y+ V3 |" F0 ^% E- }        所以,最后東坡居士總結說:“洛邑從來天地中,嵩高蒼翠北邙紅”。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嘆!
 


輕楓白云 2013-03-08 09:55:13

[新一篇] 唐韻宋風畫古城(二)西安

[舊一篇] 唐韻宋風畫古城(四)蘇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