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系列:指南針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一、磁石和司南

磁石出現的原始年代無法考證,古代關於慈石的最早記載見於《管子•地數篇》章節地數第七十七。

約西元前5000-2070。黃帝:吾欲陶天下而以為一家,為之有道乎?伯高:上有丹砂者下有黃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銅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鉛、錫、赤銅,

上有赭者下有鐵,此山之見榮者也。苟山之見其榮者,君謹封而祭之。

司南,在西元前5世紀的戰國時代已出現和使用。當時的司南不僅做為度量工具,其寓意還用於謀略和國策。據成書於西元前四世紀的《鬼穀子》謀篇第十記載,: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 ,亦事之司南也。

西元前三世紀的《韓非子》 卷第 二有度篇 記載,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漸以往,使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遊意於法之外,不為惠於法之內,動無非法。 

二、縱橫時空的漢代司南 

漢代司南由一把小勺和一個地盤組成,小勺是用天然磁體磨成的,勺頭底部是半球面,外力撥動勺柄,勺體即以球面頂端為圓心在地盤上旋轉。 

地盤用銅做成,內圓外方,中心圓週邊依次布列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星宿,除重合的不計外,共標出了24個方向。天干、地支代表時間,八卦、二十八星宿代表宇宙和相對的28組星象。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們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構成了不同的時空維度。(即是幹、坤、艮、震、坎、離、巽、兌八卦代表方位),而二十八星宿是代表天上的二十八組星象圖,(名為角、亢、氐、房、心、尾、箕、鬥、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當仔細體察我們會發現,司南的小勺在時空因素間不停運轉,會穿梭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仿佛浩瀚宇宙,停止後勺柄定位南方,一時間時空方位變無形為有形,仿佛又真實可觸。古人是站在宇宙的基點上把握人體和時空的對應聯繫,最早發現了磁能量的存在和定向,司南是這種智慧的一種的應用。 

天干和地支合稱干支。十天干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合便成為以「甲子」開始排列組合的六十干支迴圈。歷史上以干支紀年已使用了近三千年。天干地支還用於計日,十二地支對應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赤道

式日晷在南宋時期廣泛用於計時,利用指針的投影來測定時辰。夏至日北極而影短,晝六十刻,夜四十刻。冬至日南極而影長,夜六十刻,晝四十刻也。易通卦驗曰:“冬至,晷長丈三尺。夏至,晷長尺五寸。“謂立八尺表之陰也。” 

三、未解之迷 

古人對生命和自然規律的認識,有許多是未解之迷。西元132年,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其機械原理和震元感應原理至今仍無法解釋。 

據後漢書張衡列傳記載:後漢書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 第四十九陽嘉元年,張衡複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一]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四、指南針的演繹 

據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北宋時有四種不同裝置的針型指南儀,即水浮法、縷懸法、指甲法和碗唇法。水浮法指南針是把磁鍼橫穿燈草心,放在水碗內,利用燈草的浮力和水的滑動力用磁鍼來指示南北。縷懸法是把一根磁鍼用單絲粘住,懸在木架上,針下則安放一個標有方位的圓盤;靜止時,鋼針就指示南北。指甲法是把一枚磁鍼放置在大拇指的指甲上,磁鍼會在光滑的指甲表面旋轉而指南北。碗唇法則是把磁鍼置於碗的邊緣。在這四種方法中,縷懸法指標轉動靈活,在指導方位上准確性較高。但使用時不能有風,物體不得晃動,有很多限制。而水浮法指南針漂浮水面,能相對保持磁鍼的水準和穩定。

沈活在試驗縷懸法指南針時,多次發現磁鍼並不是指示正南正北,而是微偏西北和東南,從而發現了地磁偏角──地球南北極連線交叉構成的夾角,這是世界上關於地磁偏角最早記載。除了指南針以外,元朝時期,還造成了立針式的指南工具──指南龜和指南魚:在木刻的龜、魚腹部安裝磁體,下用立針支撐。到了明嘉靖年間,又出現了旱羅盤。

旱羅盤以釘子支在磁鍼的重心處,並且使指點的摩擦阻力十分小,磁鍼可以自由轉動。由於磁鍼有了固定支點,就不會象放在水面那樣到處遊蕩。因此旱羅盤比水羅盤更適用於航海。 

五、普世的文明 

明代中國的航海家鄭和曾率龐大船隊七下西洋。鄭和領導的船隊,共有二萬七千多人,乘坐大船六十多艘,這些船上有羅盤針和航海圖,這些大船稱為“寶船”。最大的“寶船”,長四十丈,闊十八丈,是當時海上最大的船隻。這支船隊到過印度支那半島、南洋群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許多地方,最遠到過非洲東岸,前後經過三十多個國家。

12世紀前後,指南針通過貿易傳到了阿拉伯,後傳到歐洲。


唐人 2013-08-04 14:16:02

[新一篇] 中國古代文化系列:印刷術

[舊一篇] 終于見到全文了,太唯美了!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