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的IT公民:293個公司人壓力和心理調查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文章摘要】對于IT企業各階層的員工而言,壓力那么多,而主觀感受的快樂卻那么少。滿懷激情地走出校園,就被湮沒在“蟻族”群中,成為掙扎底層的“蟻民”; 在城市中剛剛立足,賣PC為生,成為自輕自賤的“P民”; 躋身白領,在多年疲于奔命的奮斗中,成為自我迷失的公司人,我們稱之為“公民”。


  跳樓不如跳槽,你已懶得跳槽;

  罷工不如辭職,你已懶得辭職;

  拼命不如拼爹,你已懶得拼命;

  你也懶得結婚,

  你甚至懶得 說話,

  你甚至懶得起床……

  是什么讓你變得如此麻木?

  如果絕望都無法讓你絕望,

  如果悲傷都無法讓你悲傷,

  那 么你還有什么快樂可言!

  是因為壓力。壓力就像一個不折不扣的惡棍,一個揮之不去的夢 魘,一場比永遠還要遠的長跑。它摧毀你的精神,使你沮喪或者暴躁,無助或者頹廢,傷人或者自毀。

  IT 公司的“公民”已經成為高危人群——《計算機世界》在對包括微軟、英特爾、戴爾、百度、金山、浪潮等20余家公司的293位員工的調查中發現: 公司白領層普遍充滿了職業枯竭感; 暴躁、沮喪等負面情緒彌漫; 由于長期的工作重壓使得他們正經受著失眠、頭疼等生理疼痛的折磨; 有些個體還表現出諸如“暴食”、“暴走”等極端行為。

  他們說,“即使睡眠充足我還是 感到工作特別累”; “我容易在小事上發脾氣、煩躁、缺乏耐心”; “我很想從當前這種持續不斷的精力消耗中解脫出來”; “我常常感到身體不適”; “工作使我對別人的需求變得麻木不仁”; “我感到有些健忘”; “我覺得自己很容易抱怨自己的工作”; “我之所以去上班是迫不得已”……

  高壓力不僅給他們帶來生理疼痛,更帶來心理問題——57%的“公民”最關心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緩 解工作壓力”; 50.6%是“調適自己的心理健康”; 31.7%是調適人際關系; 31.7%是解決家庭壓力。超過50%的人認為自己有必要接受心理機構的輔導和治療。

人有病,天知否?

 

什么都懶得做
什么都懶得做



  6月11日上午11點,北京東直門銀座。坐在記者面前的肖莉是 一家互聯網公司的銷售總監。盡管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日子,肖莉還是很精心地修飾自己,藏飾的耳環和項鏈使她別有一番風韻。

  肖莉自信很會控制自己,“不要為難自己”是她常掛在嘴邊的話。她酷愛越野,七次自駕車進藏。她的生 活似乎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冒險和刺激。下個月,她的自駕車目的地是可可西里。

  訪談中, 肖莉一直雙手扶肩,把自己瘦弱的身體窩在沙發里。你很難想像,如此孱弱的身體能支撐她一次又一次的彪悍旅程。

  “我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就要放棄很多東西!” 肖莉說。

  比如結婚。她相信愛情,只是這個37歲的“剩女”,懶得結婚。

  6月13日上午10點 ,北京知春路。“你知道什么是炮灰團 嗎?我現在就是白領炮灰團。”高華有些無可奈何地說。“炮灰團”出自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這是一群潰敗的散兵游勇,他們是沒有選擇的人,高華說自己 就是這樣的人。

  高華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在一家軟件外包公司做工程師, 去年剛剛結婚,每個月要還3000元的房貸。剛畢業時的高華對“工程師”這個字眼充滿了崇拜和敬意。逐漸地,高華發現自己不過是一個IT“民工”。軟件外 包公司經常會在項目交付階段集中趕進度,高華就和同事們被關到宿舍集中“閉關”,多則一個月,少則一個星期,“我們不洗澡,不刮胡子,每天早上有人叫我們 起床,睜開眼就開始編程,一直寫到凌晨一兩點,然后倒頭就睡,一日三餐都有專人送上來。”

  這種機械性的編程和流水線的工人沒有什么區別,理想越美好,現實越殘酷。“拼命不如拼爹。”高華說,“一想起剛畢業時熱血沸騰地要獻身IT事 業的樣子,就覺得很可笑。”如今,高華只能在公司熬資歷。“等熬到5年以上,就能混個月薪5000元~8000元; 做了初級主管,可能拿到1萬元以上。”

  25歲的高華,已經懶得拼命。

  6月18日下午2點,上海五角場。每天上班都要面對一堆代碼, 周而復始15年,這就是某IT公司技術主管韓旭的生活。“不知道為什么,我在工作中無法找到樂趣,沒有壓力,也沒有動力,像我這樣的人也就只能混到這樣 了。我也想過跳槽、創業,但是我老了,跳不動了。”30出頭的韓旭顯得暮氣沉沉,他說他現在喜歡上了養花,擺弄那些花花草草比編代碼有意思多了。

  IT行業有一種“35歲危機”現象。據統計,有70%的人表示35歲后不再從事IT行業,于是就有了IT“35歲臨界點”之說。35歲的IT人員常常要面臨一個轉變,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創新能力開始跟不上新員工,除了少部分能進入管理層的員工,大部分人都要考慮轉行問題,但是在這個年齡重新再來,很多人又沒有勇氣,于是,“上不能上,退不能退”,“35歲危機”由此產生。

  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創業的夢想,韓旭也曾經沖動過。但是,工作的枯燥磨平了他的熱情,這個剛剛35歲的技術天才,甚至連槽也懶得跳。

  懶得跳槽、懶得拼命、懶得辭職、懶得結 婚……IT公司白領中那種深深的職業倦怠感和枯竭感讓我們感到驚訝。

  根據《計算機世界》對293名IT“公民”的調查,21%的人認為“我之所以去上班是迫不得已”;而在對“我很想從當前那種持續不斷的精力消耗中解脫出來”一項的調查中,有18.7%的受訪者選擇“經常是”,選擇“有時候”的比例也達25.7%。

 

對293名IT“公民”的調查



 

對293名IT“公民”的調查



  IT“公民”的消極怠工情緒已不容忽視。這些表面風光的IT白領,大都有著良好的修養和極高的個人期望,盡管他們不會選擇富士康藍領工人跳樓這種極端的方式,但是,在長期的高壓環境下,他們正在變得懈怠、委曲求全,用疲憊不堪的周末應對疲憊不堪的工作。  

 

高壓下的高危人群

  “這是一個處于高壓狀態的人群。”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心理學博士熊漢忠在接受《計算機 世界》記者采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

  熊漢忠曾為很多知名的企業做員工壓力管理培訓,但 在一次“壓力”聯想中,竟然有IT人員想到“崩潰”甚至“死亡”,令他印象深刻甚至担憂,因為“這一癥狀在其他行業并不多見”。同樣,在繪畫測驗中,IT 人員會從“紅色”直接聯想到“鮮血”以及“暴力”。這些心理投射出的消極反映是來自這個人群心底的呼聲—我們已在崩潰的邊緣!

  IT公司白領階層往往被打上高學歷、高素質、高智商的標記,他們的失落和潛藏的恐慌往往被繁忙而有序的工作所掩埋; 他們經得起熬夜摧殘、經得起加班蹂躪,但是一道簡單的壓力測試題,卻讓他們暴露出最脆弱的內心。

  這些都是源于壓力。壓力就像一個不折不扣的惡棍,像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像一場比永遠還要遠的長跑。它摧毀你的精神,使你沮喪或者暴躁,無助或者頹廢, 傷人或者自毀。

  負面情緒彌漫

  “我厭煩這種被逼著開發程序的工作,索然無味。”剛畢 業的陳峰年輕氣盛,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無聊項目的消磨中,陳峰已經散失了對程序員這份看起來得體的工作的熱情。

  “編寫代碼是極費腦筋的事,一旦思路打斷就很難續上,必須得一鼓作氣地干。”一個小時的采訪 里,陳峰抽了5支煙,尼古丁對他而言,已經無法刺激神經、提神醒腦以及安撫情緒了,“我上大學那會兒不抽煙,現在不得不抽。”陳峰說。

  “不安感是現在這些程序員都會遇到的問題,因為能力的成長速度遠快于薪水的成長速度,一旦能力成長 到一定時候,而薪水卻仍舊無法攀升,那么這份工作的吸引力會降低。”做過幾年程序員的劉濤,如今已是一家公司老總,經歷了創業的10年風雨,他能理解這種 心態。

  除了厭煩與焦慮,還有一種情緒正在侵蝕著IT“公民”,那就是——無聊。

  韓旭正在無聊與跳槽中徘徊,因為所在單位不接大型的項目,只為公司內部開發程序,他少有加班、熬 夜,還拿著不菲的工資,在上海這座壓力城市中,悠哉地過日子。但無聊讓他心里很不是滋味。“難道我這輩子就這樣了嗎?我也經常問自己,可是轉念一想,到哪 里找這樣的工作還房貸?還是就這樣吧。”

  厭煩、焦慮、百無聊賴,IT“公民”正被這樣的負面情緒纏繞著。

  在《計算機世界》的調查中,有37.4%的人 表示經常感到“厭煩、缺乏耐心”; 厭煩與缺乏耐心隨之帶來的是焦慮與抱怨,調查中,經常抱怨自己的工作的有25.8%,46.1%的人會“偶爾”抱怨。

 

負面情緒調查



  身體疼痛的折磨

  我們想到自己的情緒,偏頸痛便會發作;

  我們吞下自己的情緒,胃潰瘍便會形成;

  我們背負著情緒的担子,背痛就來 了;

  我們坐在自己的情緒上,連痔瘡也會長出來了!

  ——有人這樣形容情緒在身體內的反映。

  毋庸置疑,IT是一個高壓力的職場,從2005年年僅38歲的網易代理首席執行官孫德棣猝死,到2010年37歲的騰訊網女 性頻道主編于石泓因腦溢血去世,“過勞死”已經成為IT界一個可怕的夢魘。有數據顯示,公安、IT、文化演藝等職業已經成為“過勞死”的高發區,“過勞 死”時的平均年齡為44歲,其中IT階層年齡最低,僅僅為37.9歲。

  除了過勞死的 威脅,IT“公民”所面臨的身體疼痛在此次調查中超出了所有人預料。

  失眠,是最可怕 的夢魘。在采訪的人群中,無一人沒經歷過失眠。公司老總煩躁業務、市場總監煩躁分析報告、公關人員煩躁人際關系、程序員煩躁編寫代碼……在煩躁的糾纏 下,IT“公民”成了睡不著的人。

  睡眠障礙已經折磨肖莉十幾年,每晚到凌晨3、4點 才能睡著,“夜貓子”的生活日復一日,留下的是消不掉的眼袋和黑眼圈以及日漸消瘦的臉龐。

  而作為大型IT公司市場總監的許帆,則曾有過一個月內每天只能入眠兩小時的經歷,滿腦子的報告、市場分析,要讓業績達到多少百分點,否則領導 的臉色不好看,甚至飯碗不保,再加上長期的出差,許帆經常迷迷糊糊,“我常在起床后想,‘誰把我擱這地兒了?’”許帆說這段話時,調侃了一下。

  2005年的時候,劉濤出現偏頭疼,經常落枕,好幾天都好不了。現在他35歲,作為一家創業型公 司的老總,在公司經歷了生存期的磨礪后,已經進入正軌。而那個時候的生理疼痛,幾乎使得他抬不起頭,一次落枕后,和人談話竟然只能鼻孔相對。

  《計算機世界》的調查數據顯示: 經常失眠的比例達到38%; 而遭受生理疼痛的比例則高達76.3%,有88.1%的人需要進行輔助治療; 工作使免疫力降低的人群高達30.1%; 28%的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感到不滿意。

 

生理疼痛調查



 

生理疼痛調查



  “公司體檢的時候,你要不是過度疲勞,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許帆調侃說。  

極端的行為表現

  面對身心的雙重焦慮,有人在尋找減壓,一不小心跑偏,就到了另外的極端,而極端的行為也讓IT“公 民”們付出另外的代價。

  熊漢忠曾經接觸過一個40歲的職場女性,她的壓力值在熊漢忠 所做的職場測試中是最高的。在這么大的壓力下,她如何解壓?一是瘋狂購物,刷爆自己最后一張卡,才心滿意足地回家; 二是暴飲暴食,一直吃到肚子疼,躺在床上,慢慢地消化,慢慢地睡著。

  熊漢忠認為,這 些極端的行為不僅不能有效減壓,反而會導致新的循環壓力出現,“這可以看成是強迫癥。”

  許帆則用挑戰體能極限的“暴走”來緩解壓力。

  “暴走”族,是現代社會催 生出來的一個新興族群,用來減輕生活中各種身心壓力,這曾是娛樂圈人士喜好的方式,因為“暴走”后讓身體體能達到極限,大腦進入休眠狀態,什么都不想,放 空身心。

  許帆在兩年前加入“暴走一族”,幾乎成為了狂人,“不暴走不舒服”。這個在 工作上風風火火、事無巨細的人,在下班后卻找不到情緒的發泄口,該怎么辦?喝酒、抽煙、泡吧都試過,但還是無法解脫疲憊與煩躁。現在,他一年要出去暴走 10來次,先慢跑,一直跑到喘不上氣,再快走,一走就是十來個小時。“極度的疲憊才能讓我極度地放松。”許帆說。

  在某一項關于中關村企業員工的心理調查顯示,46%的被調查者存在心理健康輕度異常,58%的人承 認自己有強迫癥狀、敵對情緒,而這種強迫癥狀的傾向,就是過度釋壓的危險信號。

 

醫療輔助調查



  不同的壓力源

  IT“公民”普遍有著良好的自我認知,無論是工作技能、還是外貌長相,都“自視清高”。

  盡管已經對工作麻木不仁,依然有41.4%的受訪者認為“工作從未使我的決策能 力降低”; 有23.5%的受訪者“非常能夠接受自己的外貌”,42.4%的人選擇“比較能夠接受自己的外貌”; 在對“自己的工作能力”一項調查中,有8.2%的人選擇“非常滿意”,55.6%的人選擇“比較滿意”。

 

性生活狀況調查



  “這些數據都可以反映出IT群體是一個對自我能力相當肯定的群體。”熊漢忠認為,這一群體大多接 受過較高教育,具備很高的專業素養,因此具有很強的工作能力。但是,工作能力強不代表內心的認可度高,對自我的高度期待與現實差強人意的表現恰恰是他們所 不能忍受的落差,由此導致的壓力也可想而知。

  著名壓力研究專家Kenneth Pelletier認為,“知覺到的自我與理想自我形象之間的分歧”,是人格的獨特架構,這類壓力源最可能引發壓力,而精神層面的影響在各種壓力源中占據 最大的比重。

  “與自然、他人以及自我的分離,是導致IT白領抗壓能力下降的幾個主要 原因。”熊漢忠這樣總結。IT行業以往被看作是高收入、高認知度產業,現在光環褪去,IT從業人員的心理落差也動搖了最初的動力。在這個PC當白菜賣,程 序員當民工用的產業里,自我困惑折磨著曾經充滿理想的IT“公民”。

  而社會層面的影 響帶來的壓力也不容小覷。多個動物試驗證明,當動物數量超過一定界限,即使食物充足,也會造成看似健康的動物死亡。人面臨擁擠的城市、交通堵塞、收銀臺長 長的隊伍以及個人空間的被侵犯,同樣會表現出挫敗。其他如金融風險、搬家、科技進步、社會經濟地位低下等都是社會層面施加給人的壓力。

  整個社會進取的動力和機制保障的缺失,如未富先懶、未富先撤、未富先奢、未富先剩、未富先痞的社會 現象橫流,更是動搖了人們努力奮斗的決心。現在,有房有車成了人生的第一個追求目標,大多數青年覺得畢業以后必須有一套房子,這種共性的思維,很容易對工 作產生功利心態,繼而將興趣放在后位,為了高薪跳槽,為了高薪不動,因而失去興趣得過且過。

  著名的壓力研究專家理查德·扎拉斯勒認為,日常瑣事的積累也會形成慢性壓力源,“一個人如果老是體驗不到生活的快感和情緒的振奮,也一樣容易 生病。”而且,這種影響相對于急性壓力來說,對身體的影響更為不利。從某種程度上說,由于迷失自我而帶來的壓力更隱性,也更危險,更令人憂慮的是,這正是 IT產業中堅力量的真實寫照。

  在人際關系中與他人割裂也是 形成壓力的主要原因,而人際關系冷漠恰恰是IT行業的特質。“我不善于和人打交道。”在采訪中,不只一個受訪者這樣對《計算機世界》的記者說,他們大多是 被別人喻為技術天才的工程師和技術主管。

  “我很害怕管理類型的工作。領導和下屬必然 有一定的利益沖突,在面臨沖突的時候,有時候我會礙于情面,對人不嚴厲; 當碰到很差勁的下屬時,我下不了狠心,說不出狠話; 而該嚴厲的時候,又顧慮很多,無法直接指出其缺點。”盡管已經做到技術主管,韓旭依然非常頭疼公司的人際關系,好在他的職責只需要對團隊人員進行技術考 核,不用做那些考核、 發工資的麻煩事。

  “我只喜歡宅。”陳峰對記者說,他下班后最 大的樂趣便是玩游戲,或者看場NBA。 “宅”幾乎成為IT技術人員共同的生活方式。

  韓旭也如此,陪老婆、下廚做菜是他的一 大樂趣,相比和同事一起去酒吧聊天,他更喜歡“宅”在家里,從淘寶上搜羅一些小玩意。

  《計算機世界》此次調查結果也顯示,有28.4%的受訪者感覺到“有時候工作使我對他人的需求變得麻木不仁”,而在“我感到與同事、朋友或家人的交流變得越來 越少”一項中,有29.5%的受訪者選擇了“有時候”,50%的人則選擇“偶爾”。

 

人際關系狀況調查



  “完善的社會支持是應對各種壓力的有效資源。然而,用真實情感維系關系的越來越少,人與人的聯接 通過各種利益來維系,這會讓人疲于應付,使得人與人的關系逐漸疏遠,這樣的社會支持體系顯然是不完善的,不足以在需要的時候分担人們的各種壓力。”熊漢忠 表示,因為工作量和其他現實壓力,與家人、朋友、同事等的人際關系缺乏足夠的連接與真情投入,是IT行業人員的另一特征。  

學會享受壓力

  著名的心理學專家漢斯·塞利曾經在其暢銷書《壓力無煩惱》中這樣說: “我不能也不應該消滅我的壓力,而僅可以教會自己去享受它。”

  在壓力管理研究中,緩 解壓力的第一步是自我認知的重構,這是最重要也最艱難的部分,而在自我認知中,自我肯定是重構自我的基礎。IT“公民”是自我認知非常高的群體,高度的自 我認知決定了IT“公民”在壓力來襲時,多半不會選擇極端、悲觀的泄憤方式,而是試著和“自己說說話”,試著在大自然中尋求解脫。

  回歸自然

  2009年,劉濤和一幫朋友花了20多天時間自駕車穿越青藏。在海拔4700米的沱沱河,劉濤每天 只能靠服用“百服嚀”才能睡得著覺,“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沱沱河的藏民卻悠然自得地生活著,他們每個人臉上都有著‘高原紅’,但那又怎么樣,放羊、 放牛,生活平靜得像水一樣。”

  在西藏的日子里,劉濤每天都能看到虔誠的朝拜者,他們 三步一扣首,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匍匐在地,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到圣地拉薩。“這些朝拜者大多衣衫襤褸,可他們卻一點也不在乎別人怎么看,只知道自己執著地向 前走。”劉濤深有感慨地說。

  一次極偶然的機會,劉濤參觀了天葬儀式,那種心靈的震撼 令他一輩子難忘。“我沒有覺得恐怖,在那種情境下,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的。人生就是這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生命盡頭,終要回歸自然。”

  從青藏線入藏,經由川藏線返京,劉濤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去過了西藏,你就會明白生活沒有什么 事是解決不了的,回到北京,我覺得自己就像重新活了一回。”

  像劉濤這樣通過旅行解 壓,特別是選擇生命極限地區作為旅行目的地的IT“公民”不在少數,在七位深度受訪者中,有三位就曾經去過西藏,酷愛越野的肖莉甚至七次進藏,每一次西藏 之旅都能給她帶來全新的人生感悟。

  對話自我

  從薇則選擇和“自己說說話”,在最困難的人生時期學會重新審視自己。

  2002年是從薇人生的低谷,那一年她離婚了,工作面臨重大轉折,從公關轉做銷售,人際關系一下子 復雜起來。還是在這一年,從薇的父親因為癌癥去世,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從薇都面臨著極大的困境,有好幾次,她都覺得自己過不了這一關。

  從薇是一個外向型的人,和她說話一點也不覺得累,開啟一個話題便會滔滔不絕; 從薇也是一個愛讀書的人,“我們這些‘70后’是信仰混亂的一代,讀書能幫助我確立自己的人生觀。”

  這一年,從薇讀了一本書《你以為你是誰》,書里列出了500多個人生觀的詞條,從薇每周都選幾個, 再淘汰一些上個星期選的詞條,一個月后,從薇留下了5個詞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健康、富足、仁愛、成長、美麗。

  “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我就用這5個詞來鼓勵自己,堅持每個月讀一本好書,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堅 持游泳。其實,你擁有什么,什么就擁用你。你悲觀,絕望的情緒就會始終籠罩著你; 你樂觀,再難的人生低谷也會逾越。”從薇用了整整兩年來調整自己的狀態,現在的她,又擁有了一個美好的婚姻,工作也步入正軌。

  和從薇一樣,劉濤也通過和“自己說話”的方式來解壓,不過,他迷上了太極拳。2005年的時候,劉 濤經常出現偏頭疼,身體拉響了警報,他不斷地尋找鍛煉方法,在同事介紹下認識了一位太極拳老師,從此開始了5年的太極拳生涯,這是個養身又養心的運動。

  “每天一小時,每周與老師一起練習。”劉濤談起太極拳時,興致頗高。“太極的本質講求生命與自然 界的和諧與平衡,非常適合躁動的職場人。太極的精華和瑜伽相似,但現代人都更為注重外型,而忽略了練習過程中的放松和愉快。”5年的堅持,消除了劉濤身上 的舊疾和疼痛,坐在記者面前的他氣定神閑,充滿活力,很難想像他是一個40歲的中年人。

  旅行、讀書、鍛煉,IT“公民”似乎很會解壓。

  《計算機世界》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在“我覺得自己的生活是有意義的”一項中,有24.1%的人選擇“很符合”,比較符合為34.6%; 在“我對自己處理日常生活的能力”的選擇中,很滿意的比例為11.2%,較滿意則高達49.6%。

 

覺得自己的生活是有意義的調查



  “判斷解壓方式是否科學有兩個原則,一是達到自我 放松的目的,二是不危害自我、他人和社會。這兩個原則看似簡單,卻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熊漢忠說。用過于放縱的生活方式來減壓,在IT人群中也并不少 見,這其實是一種惡性循環,用刺激的體驗來填補空虛的心情,刺激過后,帶來的將是更大的失落。

 

最關注的心理健康的調查



  (文中主要人物均為化名)  

評 論

  誰的錯?

  據國家統計局的定義,年收入在6~50萬元的家庭就是中產人群。按照這個劃分,連剛畢業4年的高華 都能邁入中產階層的行列了,IT行業可謂是中產階層的“集散地”。

  中國社會的中堅力 量、民族的精英群體、國家進步發展的主要動力、安定團結的和諧因素——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中產階級被戴上了這樣的帽子,并與民族興亡緊緊掛鉤。

  那么,讓我們來看看這些中產階級的現狀吧。2009年,克萊斯勒聯手中國市場調研公司做了一份 《中國中堅力量生存狀態調查報告》,調研鎖定國家統計局所定義的家庭年收入在6~50萬元之間的中產人群。調查結果顯示,中堅人群中的34%對未來有担 心,26%對未來感到比較担心,甚至非常焦慮。

  “有見過我這樣的中產階級嗎?起得比 雞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豬差,干得比驢多。工資的一半奉獻給房貸,物價飛漲,工資不漲,十年都買不起一個廁所。”在采訪中,一提到“中產階級”,很多受 訪者都這樣憤憤不平,這些IT白領堅決要與中產階級劃清界線。

  更讓人憂慮的還是這些 IT“公民”的麻木,這些被壓力消磨殆盡的IT界的中產階層,開始在工作中表現出普遍的懈怠,缺乏進取心。要知道,這些中產階層是IT行業的支柱力量,是 IT創新力的源泉,一旦他們才思枯竭,IT行業就失去了創新的推動力。從這個角度來看,IT“公民”的麻木,可能將導致一個行業的衰竭。

  這是誰的錯?為什么IT“公民”們對工作提不起興趣?企業為他們提供了怎樣的工作環境,又為激發他 們的創造性做了些什么?當我們憂慮富士康會不會出現第14跳的時候,也請來關心關心這些IT白領吧,失去了他們,IT就將失去未來。

  測試: 你有多堅韌?

  下面12個項目出現在堅韌性問卷中。評估堅韌性僅僅靠這個簡單測驗是不夠的,不過,這個練習還是可 以給你一些關于你有多堅韌的印象。寫下你對下列描述同意或者不同意的程度。

  0=非常 不同意,1=有點不同意,2=有點同意,3=非常同意

  A. 在工作上盡我所能是很重要的。

  B. 有時候,相信命運是我所能做的一切。

  C. 我經常醒來的時候就渴望開始一天的計劃。

  D. 把自己看作自由的人會導致很多挫折和困難。

  E. 如果真的出現一些挑戰,我愿意犧牲經濟上的安全。

  F. 當不得不偏離我為自己設定好的日程表或計劃時,我會覺得很煩惱。

  G. 一個普通市民也會對政治有所影響。

  H. 如果沒有好的機會,在我的領域中獲得成功是很困難的。

  I. 我知道為何要做我在工作中所做的事情。

  J. 與人們太過親密會讓我有為他們負責的危險。

  K. 經歷新的環境是我生活中優先考慮的重要事情。

  L. 當我無所事事的時候我并不會介意。

  計分: 這些問題測量控制、承諾和挑戰。有一半問題高分意味著堅韌,而另一半則是低分意味著堅韌。為了計算你的得分,在下面橫線對應的位置上填上你的反應。然后用 第一條橫線上的得分和減去第二條橫線上的得分和,把結果寫在下面的橫線上,在承諾、控制和挑戰上的得分相加就是你的堅韌性總分,寫在最底下的橫線上。總分 在10~18分之間表明你具有堅韌人格; 0~9分為中度的堅韌性; 低于0分為低的堅韌性。

  A+G= C+I= E+K=

  減去:

  B+H= D+J= F+L=

  控 制+ 承諾+ 挑戰=

  堅韌性總分

  (摘自《壓力管理策略》Brian Luke Seaward著)

  支持調查的IT公司名單

  微軟中國

  英特爾中國

  IBM中國

  戴爾中國

  華為

  中軟國際

  百度

  東軟集團

  浪潮集團

  大旗網

  搜狐網絡

  金山軟件

  奧美公關

  藍色光標

  東南融通

  宇信易誠

  廣聯達軟件

  世紀同財科技

  北京藍科泰達科技

  網御神州 軟件

  CSDN

  GDS

  (問卷編制:西南大學心理學院“中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現狀及對策研究課題小組”)【責任編輯 楊曉佳】


計算機世界 2010-07-15 08:32:58

[新一篇] 紀念Dropbox君

[舊一篇] 在美做開發多年,寫給國內iPhone開發新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