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教師再教育的管見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中學歷史教學,在培養新一代高素質人才的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担負著中學歷史教學重任的老師,理應成為教改的排頭兵。但是,師資隊伍狀況卻嚴重不相適應。
  在師資配備上,有資料顯示,在目前中小學中,“全國仍然有6%、17%、37%的小學、初中、高中的教師沒有合格學歷”(注:檀傳寶: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一流教師教育新體制,《高等教育研究》2001.2)。其中,當然也包括歷史教師。形勢的發展要求將現職中學歷史教師的再教育緊急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本文擬就中學歷史教師如何適應創新教育的要求談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同道。
    一、創新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1.教育觀念的轉變 教師的使命之一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創新教育所指的知識是人的全面發展所必需的知識,而不只是升學考試所必備的知識。創新教育注重培養人的能力。這種能力,除通常所講的能力和智力外,還包括非智力因素,如道德力、想象力、意志力、理解力、情感力等等。總之,創新教育要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教育上要“樹立人本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樹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質量觀;樹立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價值觀”(注:陳培瑞: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教育發展研究》2001.2)。歷史教師只有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才能把教學活動從應試教育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
  2.素質上的要求 (1)增強創新能力。實施創新教育,教師必須具備創新能力,這就需要教師以創新理論的研究和實踐為起點,全面分析教學內容,充分運用教學資源,營造一種和諧、快樂、能激發學生探秘尋幽激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的智慧潛能得以發揮,與教師共同探究史海奧秘。這種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作為探究來講授,讓學生認識歷史真相,逐步掌握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和技能。著重培養學生的演繹思維能力,養成敢于懷疑和堅持真理的精神,養成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2)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革命,特別是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已經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就歷史教學來說,浩如煙海的史料,雜如繁星的論說,鼠標一點,均在眼前,多媒體教學更是改變了課本+粉筆的說教,使抽象枯燥的知識,以生動活潑的動感世界展現在學生面前,課件的制作與有關資料的下載,改變了單打獨斗式的備課過程,網上教學使師生之間能打破時空限制隨時交流,這些,都是科學賦予人們的巨大能力,一個教師如果不具備運用這些現代化手段的能力,那就根本談不上創新教育,歷史教師應側重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獲得種種可持續的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因此,新型教師必須具備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3)提高專業水平。教師是一種專門性職業,歷史教師的專門性,應該體現在扎實深厚的歷史知識與精湛嫻熟的授課技巧上。歷史知識的廣博,使人們終畢生精力無法窮盡,但歷史教師最起碼應對教科書上所涉及的知識了如指掌,同時對教科書周邊的相應知識語之能詳,做到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需要有一桶水,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揮灑自如。
  此外,還必須具備教育學科的基本知識,掌握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和技術。有專家指出:“當前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主要包括:教師生涯規劃,自我成長;能獲得知識,充實自我;能實施研究,改進教學;能反省批判,自我更新。”(注:熊焰:《試論教師專業化與校本訓練》,《課程、教材、教法》2002.7)
  (4)提高科研能力。歷史教師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這包括善于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經驗,對當前所進行的教學改革加以研究及對歷史問題加以探索。一個合格的歷史老師對面臨的問題應該能深入思考研究,并善于用語言和文字表達出來。
  一個中學歷史教師,只有具備以上的基本素質,才有可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與時俱進。使自己成為頗具特色的得到社會認可的優秀教師。而這些素質的獲得,有賴于職后的再教育。
    二、中學歷史教師的再教育
  目前,面向全體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體系,正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對廣大中學歷史教師來說,要適應創新教育要求,應該及時接受繼續教育,以使自己提高業務素質,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就目前情況看,筆者認為應提供給中學歷史教師以下繼續教育的機會:
  1.學歷達標培訓 針對目前部分教師學歷不達標的情況,教育主管部門應多提供機會,讓這些教師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相應的學歷或取得相應的任課資格,這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而且有利于教師積極性的調動。
  2.補償型的繼續教育 部分老師學歷達標,但水平不達標,有必要讓這部分人通過繼續教育,補償文化知識,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在人們的心目中,歷史教師應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無所不曉,這反映了歷史教師必須具備淵博的歷史知識,這些知識光靠職前教育獲取是不夠的,必須有終身教育的目標,唯有這樣,歷史教師才能常教常新,充分體現歷史的韻味。
  3.雙專業化培訓 教師專業包括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具有雙專業的屬性,作為專業人員的教師,僅有學科知識是不夠的,還需有專門的教師從業資格要求和專門的職業規范要求,因此,中學歷史教師即使歷史專業知識合格了,還要進行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專業的合格化訓練,要注意專業技能、專業道德、專業訓練、專業發展、專業自主、專業組織等等方面存在的差距,通過繼續教育縮短和消滅差距。
  4.信息化培訓 目前中學的計算機配置率日益提高,教學中越來越多地應用信息技術。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質;必須具有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這些都依賴于在職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
  5.研究型培訓 研究是我們對未來事物的一種態度。教師是教育研究的主體,教師的教育實踐內在地包含著研究的意義,一般來說,教師的研究可分為兩個方面:
  (1)反思教學。對教學行為過程進行全面的、宏觀的分析與思考,不斷自我調整,其目標是修訂課程,改進教學,實現專業化的教學和發展。靠個人的努力往往是不夠的,需要有群體的力量,如教研組、學科組及更大范圍的同行交流,才能有更大的效果。因此,培訓也就包括了組織各種各樣的研討會、學術報告會等形式。
  (2)研究性課程的實施。歷史學科的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它是在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外在生活中選擇、確定研究專題,在研究中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探索性的實施中,存在許多問題,如提出問題、知識準備、教師指導等。歷史教師面對這些問題,靠個人的努力也是難以解決的,需要整體的力量,這就要求有組織地多開展研討,以達到交流經驗、提高技能的目的。
歷史教學問題滬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黃四海20032003黃四海 福建泉州師范學院 作者:歷史教學問題滬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黃四海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0:49:26

[新一篇] 中學歷史教學:重新認識鄭和航海評價問題

[舊一篇]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新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