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應以寫作教學為主導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以閱讀吸收為主導的教學法,雖然使學生了解“作者怎樣寫”,但“自己怎樣寫”則被忽視了。因此造成作文教學處于刀耕火種狀態,學生寫作水平極不盡人意,進入社會的中學畢業生不用說,就是考入高校的中學生也都要補上寫作基礎課,造成人力、財力、時間的浪費。
  要擺脫這種被動狀態,語文教學必須來一次變革。
   一、以寫作思維為主導的文章分析是改革的關鍵
  中學寫作教學并沒有獨立的純理論教材,而是通過揭示一篇篇典范文章中的寫作規律來實現。以閱讀吸收為主導的文章教學法,只注意引導學生掌握別人怎樣寫,忽視了學生的寫作需要和寫作實踐,造成語文教學沒有作文教學的被動狀態,整個的語文教學,只完成了語文教學戰略任務的一半。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把一篇篇典范文章當作學生自己的文章,提出寫作任務,讓學生進入寫作思維,同時將典范文章作對比,吸收典范文章的寫作方法的同時,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寫作思維雖然是一個錯綜復雜的過程,但結合分析一篇篇具體文章,其寫作思維則可以簡化為以下程序:
  提出命題→提煉主題→選擇材料→布局謀篇→連綴成文
  用這種寫作思維程序取代過去的介紹背景、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中心的程序,并將這些程序分解在寫作思維程序之中。寫作思維程序用于整體把握,在具體操作中可以適當增刪。
  1.提出命題
  寫什么?是學生寫作遇到的第一個問題。由于教材并未直接顯示出來,往往在教學中被忽視,因此就成了作文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必須予以充分注意。培養學生命題能力,可以有三個層次:
  ①直接利用教材題目作為要求學生進行寫作思維訓練的命題。要分析題目的結構、含義、重點、風格、文體等因素,讓學生根據題目寫文章。
  ②揭示教材內容的矛盾,引導學生辨明是非,學會提出問題,并培養命題能力,這個層次主要是模仿命題。
  ③結合教材內容,把學生視野引向社會生活,學會找出有價值的命題,最終能走上社會,自己尋找命題獨立作文。其中第一、二層次主要用于配合教材的教學,第三層次主要用于獨立作文。
  2.主題提煉
  以閱讀吸收為主導的教學法,一般是先分段、后概括段意、再歸納中心,并認為是水到渠成。這其實是倒行逆施,學生學到的是顛倒的、被割裂的莫名其妙的東西,主題教學不科學,學生寫起文章來不知所云,顛三倒四就毫不奇怪了。
  主題是文章的靈魂,是布局謀篇的統帥。不僅寫文章要先明確主題,分析文章也應該先明確主題,否則分析段落層次就變成沒有依據的盲目行為。主題教學也可以有三個層次:
  ①根據命題的特點,引導學生擬出自己的文章主題。
  ②通過預習導讀,訓練學生快速概括文章主題的能力,同時將學生擬的主題與教材的主題進行比較,體會提煉主題的辦法。
  ③根據初步提取的文章主題進行選材布局等方面的分析,最后明確文章的主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提煉主題的基本規律。
  3.選擇材料
  沒有材料的主題只是口號。找哪方面的材料,找什么樣的材料,是有了主題后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學生寫作空洞無物,是這個環節的訓練不過關造成的。所以有了主題,就必須引導訓練學生選材。
  典范文章暗示著選材的方向和標準,但是經過作者精心加工,不符合學生選材思維的實際,必須還原按思維規律處理。
  ①根據主題要求,引導學生自己選材。
  ②讓學生討論教材中所用的材料,同時與自己選擇的材料進行對比,體會選材的方法。
  ③進一步的分析對比,讓學生進一步明確選材的方法和原則,提高選材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討論教材材料時不必按課文順序,鼓勵學生選材時要注意超越。
  4.布局謀篇
  有了材料,便按主題要求、文體特點進行布局謀篇的訓練,揭示開頭、伏筆、段落、過渡、照應、詳略、結尾等布局謀篇的因素,形成布局謀篇的能力。
  ①引導學生根據主題需要和材料特點自己布局謀篇。
  ②引導學生根據教材主題需要解剖教材的布局謀篇,強調為什么這樣布局謀篇,同時與學生布局謀篇進行對比,體會布局謀篇的辦法。
  ③通過各種排列組合的對比,進一步明確布局謀篇的原則、方法,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5.連綴成文
  這涉及語言文字的運用和具體寫作方法的運用。
  ①語言文字的運用,重點分析課文中表現力強的、典型的字、詞、句、段的運用,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語言表達思想觀點。
  ②重點分析表現力強的表現方法。這方面人們近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值得重視的是,一,分析中要注意整體把握;二,與學生選擇的寫作方法結合對比進行。
   二、對比教學是掌握寫作規律的重要手段
  以寫作教學為主導的教學法強調揭示寫作規律。但是一篇具體文章蘊含的寫作規律是有限的,所以采用對比方法作為補充,掌握寫作規律。
  1.將學生自己思維的寫作內容與教材內容相對比,不僅讓學生有計劃地進行寫作思維實踐,又能比較優劣,有效地揭示寫作規律,學生印象深刻,而且從積極的角度掌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吸收能力。這種對比包括尋找命題,提煉主題,選擇材料,布局謀篇,選用具體寫作方法,選詞造句等方面的對比。
  2.進行異同的對比,相同的,如《于無聲處》與《雷雨》的對比,讓學生了解文學的繼承和發展關系;不同的,如議論文的主題越鮮明越好,小說的主題越隱蔽越好,說明文的主題不在于主張什么,只要把要介紹的對象說明白等。
  此外,還有整體對比,局部對比,半成品與成品對比,假設材料與現在材料對比,需要與不需要(比如材料與主題的關系)的對比等,只要能凸現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印象,便于揭示寫作規律都可以用,當然選用對比要恰如其分,不要喧賓奪主。
   三、分解綜合訓練相結合是落實思維成果的實踐環節
  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已經大量掌握寫作規律,形成思維能力,但必須結合動手寫作才能最后完成能力的訓練。
  許多老師習慣于上完一個單元便布置一篇作文,由于缺乏局部訓練,每次作文老師要求面面俱到,學生疲于奔命,幾乎成作文訓練的不治之癥。不說數理化老師有步驟地進行系列分解訓練,就是體操老師也是先分解再綜合訓練,否則學生學起來是十分吃力的。作文訓練也具備分解訓練的條件,近年來人們也開始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如常青的《分格教學法》,練習中的縮寫、擴寫、改寫、補寫,但沒有形成系統化。
  分解訓練內容的確定應參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全面的規劃,循序漸進,初中階段訓練什么,高中階段訓練什么,每學期,每單元訓練什么,要作通盤的系統的安排,將大量的作文任務化為作業,減輕師生負担,各個擊破,提高質量。
  在高中階段,復雜記敘文應分解出來按文體特點進行教學。否則講不清消息和小說的區別,講不清“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說真話與說假話”的區別,對指導實踐是有害的。
  要配合寫作思維為主導的教學和分解訓練的需要,教材也必須作出相應的改革。
  1.按寫作能力訓練順序和系統編排教材,以供寫作訓練系統為主線,安排思想、作者、風格、文體方面的內容,同時安排直接用于模仿寫作訓練和用于欣賞的不同內容,以供寫作教學的需要。
  2.在單元訓練中,應專門按寫作訓練系統分別安排分解訓練和綜合訓練的內容,便于在教學中操作。
  3.思考和練習、提出問題的出發點,類型和內容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該圍繞寫作能力訓練系統進行,選擇的文章盡量便于進行這方面的教學。
  4.適當安排一些成功作品的半成品,讓學生從具體文章的對比中知道該怎么寫而不該怎么寫。
  農業科學家利用雜交優勢使水稻大幅度、大面積增產,促進了一次農業革命。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以寫作教學為主導,兼顧寫作訓練和對文章的閱讀吸收,將閱讀與寫作教學進行雜交,就會同時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中學語文教學也會克服目前被動狀態,中學語文教學的質量也會大幅度大面積提高,中學語文教學將會步上一個新臺階。*
  
  
  
語文教學與研究武漢18-19G31中學語文教學鄧克昂19971997 作者:語文教學與研究武漢18-19G31中學語文教學鄧克昂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0:49:33

[新一篇]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

[舊一篇] 中學語文教學應訓練直覺思維以培養語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