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寫作教材與閱讀教材的裂縫及整治  ——兼談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語文》將閱讀教材與寫作教材分開編排,且編者在“說明”部分有如下陳述:“在閱讀教材中,兼顧寫作、口語交際;在寫作、口語交際教材中,兼顧閱讀。閱讀教材與寫作、口語交際教材相配合。”但縱觀1-6冊語文課本中的閱讀部分與寫作部分卻發現實際情形并非如編者所言,兩者不但未能很好地配合,相互之間甚至產生齟齬、背離,出現了很大的裂縫,給一線的教學尤其是寫作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我們可以將全套寫作教材結構(見文后表一)與全套閱讀教材結構(見文后表二)進行比較對照,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
  ●關于第一冊寫作教材的編排。“說明”認為這五個單元是“按照寫作心理的幾個方面編排,力圖使學生把握寫作運動的內部規律,以便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實際上卻是內容相互交叉,相互涵蓋,籠而統之,缺乏可操作性,并沒有對應閱讀教材形成呼應。
  如閱讀教材第一單元是“中國現當代詩歌、外國詩歌”單元,學生剛上高中,接觸到這些優秀詩作,興趣很濃,躍躍欲試的創作熱情很高,但在該冊寫作教材中卻找不到相關的指導性文章。仔細研究,發現并不是編者未準備,而是將其放在了第三冊寫作教材的第三單元。該單元詳細地講解了現代詩歌的一般特點,以及學習應用意象、比喻、象征等進行自由詩創作的方法,所舉的例子也正是第一冊學到的那些作品,如《死水》等。是第三冊閱讀教材也有現當代詩歌內容嗎?不,恰恰相反,第三冊閱讀部分第一、二單元提供的是先秦兩漢詩歌和唐詩宋詞,兩相比照,讓人莫名其妙!
  又如第一冊閱讀教材第二單元是“中國現當代散文、外國散文”單元,多為寫景狀物類文章,但在該冊的寫作教材中,我們同樣看不到配套的寫作指導內容,而有關散文的寫作指導單元卻被安排在第三冊寫作教材中,即便這樣,內容也僅限于游記散文。這種寫作教材與當冊閱讀部分選文不相匹配的現象的確令人感到遺憾!
  ●關于第二冊寫作教材的編排。五個單元(實際就四個單元)就花了兩個單元在指導說明文的寫作,這合乎教學實際嗎?且不說其所占篇幅過大,光說這一冊的現代文,就有兩個單元(二單元、四單元)與“如何發表議論”密切相關,為何不見與其相配套的議論文寫作指導單元呢?
  ●關于第三冊寫作教材的編排。第一、二單元分別為“議論要有理有據”“議論要有條有理”,然而閱讀部分提供的典范議論文實在少得可憐!前文已經說過,第三單元的詩歌指導與閱讀部分的古典內容毫不相關,第四單元的散文指導又狹隘地定位于游記散文,與閱讀部分的狀物抒情、借事抒情的特點并無太大關聯!
  ●關于第四冊寫作教材的編排。第四單元的“寓言故事與科幻小說”出現得讓人莫名其妙,整個第四冊閱讀部分根本沒有與其對應的文章。應該說,它更適合放在第五冊,因為它與該冊閱讀部分的西方現代派小說《變形記》之類還沾得上邊。第二單元“札記·隨筆”指導學生了解札記和隨筆的文體特點及如何寫札記、隨筆,可是前面的閱讀部分全是現當代小說、中國古代小說、中國古代戲曲以及古代散文之類。為什么不把它放在第三冊,與閱讀教材中的《燈下漫筆》《漫話清高》相呼應,讓學生學以致用呢?
  ●關于第五冊寫作教材的編排。寫作教材第二、三單元為“科學小品”“自然科學小論文”,且不說與前面閱讀文本不相配,就算是學生有心,也與其此時身處高三,無力實踐、記錄、整理相沖突,只好擱置一旁,不了了之。在筆者看來,這兩個單元,應放在第一冊較合適,既與閱讀文本相匹配,又與教學時段相吻合。
  ●關于第六冊寫作教材的編排。分別為“立意與選材”“思路與結構”“文體與文風”“本色與文采”,按編者意圖,這是“按照寫作過程的幾個方面編排,力求使學生把握書面語言表達的規律,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水平”。實際上,在高三最后階段,學生作文水平已經成型,再來讀這些“空洞”的基本知識,是否為時已晚呢?這些內容,原本就應放在寫作的起步階段進行要求,以便引導學生規范寫作。
  三
  鑒于上述狀況,寫作教材在高中作文教學中實際上處于一種極為尷尬的境地,主要表現為如下兩個方面:
  1.若按其寫作單元程序來依次進行教學,則勢必出現與閱讀不配套、與考試不配套的狀況。
  2.若不按其設計執行,則寫作教材實際上便形同虛設,如同雞肋。
  由此可見,目前高中作文教學實際上處于一種無依托、無序化狀態。這種狀態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冊教材未有一個明確的文體訓練要求所導致的,也是高考話題作文“文體不限”派生出的各種考試的“文體不限”所導致的。一個話題,如果從一開始就不限文體,那么就可以生成各種類型的文章,但是訓練起來總得有個先后順序、側重方向。然而命題人卻不顧學情教情,一個“不限”,就使訓練與考試脫節、閱讀與寫作脫節,造成教者茫然、學者昏然的狀態。為了應對各種考試,教師往往就一個題目同時評講幾種文體的寫法,從高一開始便如此一把抓,打亂仗。于是作文訓練就成了四處尋找作文材料、作文題目的工作,成了教師去準備各類文體范文的工作,沒有一個系統配套的規劃,滑到哪算哪,長此以往,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會產生一大批“四不像”文章了。即便有心之人想自己另立爐灶,自造系統,穩扎穩打,也多因頂不住時間壓力、教學壓力而半途荒廢,不了了之。
  更可怕的是,在急功近利思想的驅使下,高中寫作教學從一開始便成為“仿寫工程學”。教師的工作便是大量搜集高考優秀例文、滿分作文,總結歸納出“真經”灌輸給學生;學生的任務便是全心全意地吸取這些同齡人作文的“精髓”,仿其立意,仿其組材,仿其結構,仿其語言……誰仿得成功,誰便是贏家。教師甚至直接把便于高考閱卷的“捷徑”總結出來,對學生強化訓練,令其執行。筆者有幸參加全市組織的集中閱卷工作,幾千份作文,全是一個模式:議論文,并列式結構,中心句領隊,排比句打頭……直改得人頭腦發木。這哪里是在作文,分明是在做題,“精明”的教師、“聰明”的學生都已將寫文章當作一道題在解答,什么真情、個性、靈魂之類,早已喪失在既定的模式之中,哪里還顧得上去寫什么“放膽文”!
  四
  依筆者之見,要改變現狀,必須“填平”寫作教材與閱讀教材之間的裂縫:
  1.必須先確定寫作教材與閱讀教材真正相配套的理念,并將其落到實處,寫作教材的每項訓練點必須在前面的閱讀教材中得到呼應,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必須遵循一般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以文體訓練為經,如記敘文、散文、議論文等,以相關知識點和技能訓練為緯,編織成嚴謹的寫作訓練網。其中,三大文體還應按各項標準逐一細化分類,逐一呈現給師生,導之前行,規范演練。
  3.必須做到閱讀教材在選文時以寫作訓練為基準,可考慮將選文設計為兩個層次:一層為高層次鑒賞品味,以選錄經典文體為主;一層為近距離借鑒吸收,以選錄時文美文為主。
  G31R503.jpg
  G31R504.jpg

語文教學通訊(高中刊)太原38~39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陳文娟20072007
陳文娟,湖北襄樊市致遠中學。441003
作者:語文教學通訊(高中刊)太原38~39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陳文娟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0:54:21

[新一篇] 高三歷史教學改革的探索

[舊一篇] 高中歷史教科書插圖研究  ——以人教、人民、岳麓版教材相關章節為中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