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隨著社會的向前發展,時至今日人類既需要科學和技術,也需要文學、藝術、道德、思想;既需要嚴謹求實的科學探索,也需要內心情感宣泄的人文精神。而地理科學是一門介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既研究科學技術對人類的影響,研究地理環境,又研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更研究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是一門人文意識極強的科學。因此,在當前地理教學中應強化人文意識,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進行人文素質教育。
  所謂人文素質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乃至個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人文素質教育,簡單地說,即培養人文精神教育。通常人們把人文教育看做是關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為何而生”,如何很好地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較好地解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問題,幫助每個人智力、德行、感情、體格各個組成部分達到和諧狀態,從而提高人的整體素質。
    1.培養學生關心現實、關心社會、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使命感和危機感,勇于承担社會的責任,服務于社會
  地理學的使命,決定了地理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增強服務社會的使命感。在地理教學中應指導學生進行當地的鄉土地理調查,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人口狀況、經濟形勢等等,提出自己的看法服務于家鄉。教學中還應采用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比如2000年春季,中國大部分地區出現沙塵暴天氣,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可以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思考,進行反思,從自身做起,強化社會公德意識。
    2.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礦產資源的消耗浪費與日俱增,耕地夾失、荒漠化擴大、生物多樣化減少、垃圾成災、局部戰爭頻繁等使得環境危機越來越嚴重,直接危及人類的生存。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有關環境問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如調查各種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并提問學生:你認為采取哪些措施會減少垃圾污染?對家鄉附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發展變化進行調查,通過不同時期的對比,認識到水質變化的特點及原因,并對該河、湖、塘的發展前景發表自己的感想和建議。通過這樣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使學生認識環境,了解環境問題,并在人與環境的關系上樹立正確的態度,逐漸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思維意識、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
    3.培養學生以高尚的倫理觀念、道德情操和人文意識處理人地關系
  在地理教學中必須樹立新型的高尚的倫理觀念、道德情操,強化人文意識,正確處理看待人類發展。隨著人類文明的進化,倫理學的領域進一步擴展,人們應發揮生態倫理學和道德情操在保護環境方面的作用,確定新的道德義務和信念,肩負起對自身的生態行為的道義責任,建立新的價值觀、資源觀、環境觀,更加自覺地協調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使生態系統向著有利人類生存的方向變化和發展。提倡合理消費,即綠色消費、適度消費,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和賀年卡,提倡利用再生資源。
  總之,時代呼喚人文素質,地理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高瞻遠矚地把握時代脈搏,肩負起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重任。
現代中小學教育長春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郎宇20032003郎宇 吉林省教育學院 作者:現代中小學教育長春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郎宇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0:50:38

[新一篇] 地理信息系統與中學地理教學

[舊一篇] 地理教學中思維品質的培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