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信息 “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展望”學術討論會撮述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1996年8月11日至15日,“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展望”學術討論會暨中國世界現代史研究會第五屆年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師范大學舉行。與會代表73人,會議收到論文40余篇。
  這次學術討論會主要圍繞全球一體化、20世紀歷史潮流、冷戰后的國際格局、民族主義、20世紀社會主義等問題展開討論。
   一、關于全球一體化問題
  與會代表認為,世界整體化、全球一體化構成了20世紀世界歷史的重要特點,但全球一體化并不意味著各國各民族發展的同一化,各國各民族的歷史發展是多樣化的統一。縱觀20世紀世界歷史,在各民族和各國家相互依存、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不斷加深的同時,國際社會政治分裂趨勢日益擴大和加深。整體世界作為矛盾統一體,不僅存在著各種不同的階級、民族矛盾,還存在著由不同的國家利益而產生的各種沖突和斗爭。整體世界矛盾統一體又是對立統一的,不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國家將在相互矛盾和斗爭中共存發展。政治上的分裂不可避免,并將阻撓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伐,但全球經濟一體化必將沖破各種阻礙并持續發展,它將加深資本主義世界的分裂和各種矛盾,并為埋葬資本主義制度創造條件。
   二、二十世紀歷史潮流
  關于這個問題,會上形成了五種觀點。
  1.20世紀的歷史潮流可概括為“民族要解放、國家要獨立、經濟要發展”,也可在這15個字后加上“全球的事要由各國人民商量來解決”,即和平與發展。這種潮流在21世紀將延續下去。
  2.20世紀的歷史潮流是民主化,其內容包括政治民主化、經濟民主化等。
  3.20世紀歷史潮流是現代化由局部地區擴大到全球的過程。民族主義的發展、社會主義的建立包括在現代化之中。
  4.20世紀的歷史潮流包括兩方面:現代化和民族主義。現代化潮流有兩個標志:一是1956年世界工業品貿易第一次超過農產品貿易,二是1971年在世界就業人口中非農業就業人口首次超過農業人口。東方國家卷入現代化是被迫的,其動力是民族主義。東方國家實現現代化首先是建立民族國家,然后發展民族文化,最后完成經濟現代化的歷程。
  5.不要試圖找到一個解開20世紀世界歷史潮流的鑰匙。20世紀歷史潮流是多樣的:有大潮流,有小潮流;有主潮流,有支潮流;有明潮,有暗潮。無論那種潮流都不應忽視。
   三、冷戰后的國際格局
  冷戰后國際格局如何?代表們眾說紛紜。
  1.五級格局或五大力量中心的新格局,即以美國為中心,俄、歐盟、日、中各為一頂點,構成一平行四邊形,并組成中美俄、美歐日等若干性質不同的大三角關系和中日美等亞三角關系。美德日潛在的三角均勢關系將在21世紀逐步顯露出來。
  2.“一超多強”或“一超四強”的格局。美國為冷戰后唯一的超級大國,而歐盟、日、俄、中無論在綜合國力還是在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上,都無法同美國相媲美,只能充當地區力量中心,在國際舞臺上發揮強國的作用。
  3.冷戰后新格局發展顯示出多極化趨勢,但新的多極化格局并未最終形成,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大國、“極”地位尚未最后確立,而且多極化的形成是個漫長而復雜的歷史過程。從國際戰略全局看,它將是世界性的政治抗衡與經濟競爭并行中的轉化時期。在國際政治上,將中經“一霸回歸”、“三強(美德日)抗爭”、進而走向多極世界。在國際經濟上,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經“起步”、“助跑”和“起飛”,進而刷新國際市場面容。這個國際新格局大約要到21世紀中葉前后才能基本形成。
   四、民族主義問題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強,民族分離主義浪潮席卷全球,民族戰爭和沖突此起彼伏。有同志分析了民族主義的來龍去脈,認為民族主義起源于15、16世紀的歐洲,根據其性質和內容的演化,可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5、16世紀開始直到19世紀中葉,第一批近代民族國家建立,民族主義在歐洲、北美蓬勃興起,在世界范圍出現了民族主義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第二階段從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歐美民族主義蛻變為民族沙文主義和殖民主義,殖民擴張進入鼎盛時期,與此同時,亞非拉民族主義開始進行并與前者發生碰撞;第三階段從一戰后至二戰結束,是民族主義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時期,也是亞非拉民族主義崛起和西方殖民主義開始走向衰亡的時期;第四階段從二戰后至80年代,這是民族主義在世界范圍內持續高漲,西方殖民主義消亡的時期;第五階段從80年代末至今,世界民族主義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民族分離主義浪潮沖擊世界,催生了一批新國家,改繪了世界政治地圖。
  民族主義呈現不同的表現形態和功能:它既能充當構建民族國家、維護或鞏固國家統一和尊嚴的守門神,又可能變為威脅和破壞國家穩定統一的破門槌,在一定場合作為各種國際和民族國家內部沖突的根源而發揮作用。
  與會代表還就民族主義和民族問題、民族主義與國家利益的矛盾和沖突、民族主義與種族主義、民族主義與宗教信仰、民族主義與法西斯主義、民族主義與霸權主義的關系進行了探討。
   五、二十世紀的社會主義
  代表們認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本世紀重大的歷史成就。幾十年來,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從一國發展到多國,直到60年代初一直處于發展階段。社會主義的建立和發展在人類歷史上創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有學者認為,蘇聯的解體不能籠統地說是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蘇聯模式創立于斯大林時期,在當時有一定的歷史必然。它曾為蘇聯在短期內建成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過貢獻。但蘇聯模式從一開始就存在不少問題,二戰后它被推廣到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其弊端也愈積愈多、愈來愈嚴重。蘇聯從赫魯曉夫開始曾試圖進行改革,但未針對這種模式的弊端,收效不太明顯。戈爾巴喬夫上臺后,把蘇聯改革引向了歧途。對蘇聯模式應具體分析,全盤否定將會導致對蘇聯20、30年代歷史的否定。對蘇聯變質、解體的原因首先要從內部尋找,戈爾巴喬夫把完善社會主義的改革引向了資本主義,他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國際掘墓人和社會主義最大的叛徒,美國等西方國家和平演變戰略僅僅是外因。
  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嚴重挫折向世人提供了深刻教訓: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同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找到一條適合本國具體情況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世界社會主義和國際共產主義事業的重大貢獻。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插曲,不可能從根本上阻礙人類奔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進程。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振興將是歷史的必然。
  這次學術討論會還討論了中外關系,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世界史學科的現狀、改革和前途等問題。*
史學月刊開封118-119D7國際政治陳從陽19971997作者陳從陽,1965年生,湖北省咸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歷史系講師 作者:史學月刊開封118-119D7國際政治陳從陽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0:50:49

[新一篇] 學術與生命  ——對一個民族音樂學者的“個案”調查

[舊一篇] 學術出版引入同行專家評審機制的探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