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教育與終生學習的發展與展望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終身教育是當代世界影響最大的教育思想之一,至今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無論對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教育改革都有著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一、終身教育、終生學習的內涵
  終生學習的概念是伴隨著終身教育的概念而提出的。1976年11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9次全體會議上通過《關于成人教育發展的勸告》中,提出了終生學習的概念。終身教育和終生學習是兩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概念。
    1.聯系
  它們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有共同的地方。第一,在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它們的最終目標都是使人們不斷地學習和自我完善,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第二,在學習對象與方式上具有開放性。強調教育與學習者為所有社會成員,以便實現教育化社會(社會教育化),或形成學習化社會(社會學習化)的教育理想。第三,在過程上具有持續性。打破了一次性教育與學習而終身受用的傳統觀念,注重將人生作為接受教育和學習的全過程,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2.區別
  第一,定義上的差別。終身教育是指從出生到死亡的不間斷的連續的教育體系,它強調人一生及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應在任何時間、任何場所接受所需要的各種形式的教育,以適應社會發展和自我完善。而終生學習“是通過一個不斷支持過程來發揮人類的潛能,激勵并使人們有權利去獲得他們終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價值、技能與理解,并在任何情況和環境中有信心、有創造性和愉快地運用它們。”(1994年羅馬“世界首屆終生學習會議”上認同的經典定義)第二,概念理解上的區別。終身教育更強調國家對個人的強制力量與教化作用,是個體處于被動地位的一種社會行為;而終生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參與的過程,具有主體地位,學習作為學習者的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可以說,終身教育和終生學習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它們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終身教育為終生學習提供支持系統,終生學習的形成維系于終身教育體系的動作。對于社會成員而言,要大力倡導終生學習;對于政府而言,應積極推進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為社會成員的終生學習提供機會、保證的支持系統,促進學習化社會的形成,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
      二、終身教育與終生學習的目標
  終身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現實的完善的人;實現教育的民主化;最終建立學習化社會,即“每一個國民為實現自我,提高生活質量,獲得職業需要的知識和技術, 終身不斷自主、 主動地學習的社會。 ”(hutchinsk,《學習社會》,1968 )終生學習的目標在于幫助個人發展;培養民主素養;發展社區生活,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生活,促進社區經濟增長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最終使社會成員成為終生學習者。
      三、終身教育與終生學習內涵的演進
  終身教育與終生學習應該說是現代社會所面臨的許多新問題的產物,其內涵也隨之不斷演進。
    1. 70年代——“學會生存”為核心內容
  由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物質生產的飛速發展,國際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教育既充滿希望又面臨著挑戰。為了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終身教育的地位得以確立,“學會生存”應時勢之需,成為終身教育、終生學習的核心內容。“學會生存”要求教育担負起在當代社會急劇變化條件下,教授人們求得生存的各種知識和能力,其實質就是要獲得與自然和社會競爭的能力,使個體能在自然和社會競爭中自強、獨立地生活下去。“學會生存”目標的核心是“學會學習”。因為在現代社會中,再也沒有人能使人們在青年時期所獲得與積累的知識供人們一生享用,滿足一生的需要。學會學習是要為人們提供學習的鑰匙——學習的能力,以便使人們在一生中能夠連續不斷地進行必要的學習,不斷獲取運用所需知識的能力。因此,要“學會生存”,就必須“學會學習”。
    2. 80年代——“學會關心”充實新內容
  “學會生存”與“學會學習”只是強調了經濟和科技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市場的波動對個人的挑戰,而當代和未來人類社會所面臨的挑戰遠遠超出了個人的范圍。人類所面臨的經濟與生態環境方面的共同問題的挑戰,需要通過國家之間有效的通力合作才能解決。面對這些挑戰,需要人們“學會關心”。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我國召開了“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會議的主題是“學會關心:21世紀的教育”。“學會關心”強調創新能力的培養;強調培養合作精神;強調可持續發展觀;強調培養人的知識整體性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關心公眾利益的學習;強調培養個人的自知、自尊和自信。(《未來教育面臨的困惑和挑戰——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5、46頁。)從“學會生存”到“學會關心”表明人們試圖建構一種新的教育觀,即要求教育要面對全人類、全球性的問題與挑戰,培養勇于面對挑戰的責任感、信心和能力。
    3. 90年代——“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 學會生存”為面向21世紀教育的主旋律
  為了使教育與其整個使命相適應,以迎接下一個世紀的挑戰,教育需要以終身教育、終生學習為目標,圍繞四種基本學習加以安排,這四種學習將是每一個人一生中的學習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
  “學會認知”(learning to know)。“這種學習更多的是為了掌握認識的手段,而不是獲得經過分類的系統化知識。”(《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國際21世紀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第76頁。)為此,應該注重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等的培養。
  “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在未來高度技術化的社會里,專業資格的概念變得過時了,個人能力的概念被置于首要地位。個人能力包括交往能力、與他人共處的能力、管理和解決沖突的能力、首創能力等等。這些能力能清楚地反映學習的各個方面之間的聯系,而這種聯系是因為教育才得以引人注目。這些能力的培養在目前的教育中還未得到充分的重視。
  “學會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由于當今世界是一個暴力沖突的世界,人們希望有一種能使人們擴大對其他文化和精神價值的認識,希望有避免沖突的教育,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人和整個世界,平等交流、和平共處。而這些也正是我們當今世界所最缺乏的,為此我們必須學會共同生活。
  “學會生存”(learning to be)。它強調世界因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非人化現象,可能會在21世紀更廣泛地出現,教育應當促進每個人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的全面發展。“學會生存”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發展個體的人格,并依不斷增強的自主性、判斷能力和個人責任感來行動。
  終身教育、終生學習內容的演進,表明每一時期的教育都有其教育理想。而這種教育理想經歷了由單一的重認知教育向重認知、重情感等多維度發展的歷程,從某種意義而言,情感教育在下一個世紀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四、終身教育、終生學習現狀與展望
    (一)國外的現狀
  美國早在1976年就頒布實施了《終身學習法》,克林頓在1994年簽署的《目標2000年:美國教育法案》的第五項中,特別強調并鼓勵提供終生學習的機會。克林頓政府目前還針對加強就業培訓而著手制定另一項終身學習法。美國的終身教育、終生學習通過這樣一些途徑加以推進和實施:補償教育、成人職業培訓、企業內的教育、開放學校、社區學院、“無墻大學”、老年人教育。
  日本在80年代進行教育改革時,“臨時教育審議會”就把建立終身教育體系作為教育改革方案的一項重要內容。1988年,日本文部省為了綜合推進各種學習活動,將“社會教育局”改設為“終生學習局”,并發表了白皮書《日本文教政策:終生學習最新發展》。1990年6 月又頒布了《終生學習振興法》,這是日本第一部終生學習法。據此,日本各都市縣設立了終生學習中心,文部省設置了“終生學習審議會”。審議會于1993年向文部大臣提交了一份咨詢報告——《關于應付今后社會動向的振興終生學習的方針策略》,提出了終生學習的思路與對策。1996年4 月該審議會再次向文部大臣提交了《擴充社區終生學習的策略》的咨詢報告,提出了如何利用社區內的各種機構與設施,為人們提供學習機會,并提出了加強終生學習功能的建議等。與此同時,《地區振興終生學習基本構想的基準》已達成共識。日本還通過開放高等教育、中小學面向社區開放、加強社會教育、文化和體育活動、設立終生學習研究與研修的設施、建立學習成果的評價系統、組織自愿服務活動等來推進終生學習。
  另外,法國1989年的《關于教育指導法的附加報告草案》中明確提出了“終身教育是學校、大學及其他工作人員的一項使命”。韓國已在80年代初將終身教育寫進了憲法。秘魯早于1972年頒布的《總教育法》中規定:“以終身教育原則全面改革教育體系。”
    (二)我國的現狀
  自新中國建立以來,從業余教育、干部教育、社會教育、工農教育發展正式提出成人教育,直至最終提出終身教育,歷時近半個世紀。終身教育在中國是伴隨著成人教育的發展而提出與實踐的。1993年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成人教育是傳統學校教育向終身教育發展的一種新型教育制度”。我國第一次由政府正式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概念。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11條規定:“國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19條指出:“國家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適當形式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業務教育和終身教育。”盡管我國以法律的形式提出終身教育較之國外晚了許多年,然而自80年代引進了終身教育理論以后,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理念被迅速接受并運用到教育實踐中去,推進了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尤其是成人教育得到了迅猛發展。掃盲工作成績突出,1984年以來已有10個單位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國際掃盲獎;農村已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培訓網絡,每年培訓4000萬人次以上;崗位培訓已向制度化發展,從1986年至1995年,各企事業單位參加培訓人數已達2.9億人次;繼續教育廣泛開展,每年有約100萬人次的專業技術人員接受不同層次和不同形式的繼續教育;中高等成人教育迅速發展,1980年以來,成人高等教育本、專科畢業生達709.2萬人, 約占國家整個高等教育畢業生總數的一半;社區教育也在廣泛開展。可見,我國已在積極進行終身教育和終生學習實踐,盡管理論研究還遠遠落后于實踐。
    (三)展望
  1.我國建立終身教育、終生學習體系的難度
  第一,目前我國政府對終身教育、終生學習缺少統一的規劃、必要的資金投入和有力的政策推動。
  第二,雖然在教育法中已規定,國家將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然而終身教育、終生學習的觀念只為少部分高層管理者、教育科研人員所接受,社會成員中的大多數人并未對終身教育的思想和意義有認識和理解。
  第三,中國各地區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發展不平衡,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為國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機會,終身教育、終生學習才能廣泛而普遍地轉化為現實。
  2.建構終身教育、終生學習體系的對策
  第一,要以各種方式讓社會各階層國民接受終生學習的觀念。即學習不是限于學校教育階段,它伴隨著人的一生,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學習任務,以適應社會環境的變遷,發展個人潛能,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發展。
  第二,要重新調整和變革現有的教育體制,建立終身教育、終生學習體系。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教育的時空界限將不存在,任何人可以在他所需要的時候隨時隨地去學習。教育將在貫穿于人一生的時間上和在學校、家庭、社會的空間上整合為一體,這必將要求重新調整與變革現有的教育體制,成人教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其他類型的教育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打破各類教育之間各自為陣的局面,形成開放性的教育系統。
  第三,制定終身教育、終生學習和法律,履行政府對建立終身教育體系的職責,并有監督與評估制度。
  第四,加強學校、家庭、社區的密切聯系,促進終身教育、終生學習體系的建立。
  第五,在各企業大力倡導建立“學習型組織”,以利于學習化社會的形成,終身教育、終生學習體系的建立。
  總之,我們對終身教育、終生學習的理論研究相對比較薄弱;在我國建立終身教育、終生學習體系既迫切需要又任重而道遠。
  (“lifelong education”一詞有的譯作終身教育,有的譯作終生教育。在本文中,“終身教育”主要強調政府行為,“終生學習”主要指個體的學習,二者有所區別。本文只代表筆者個人看法。——魚霞)
  
  
  
北京成人教育14~16G5成人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魚霞19981998魚霞:北京教科院成教所 作者:北京成人教育14~16G5成人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魚霞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2:46

[新一篇] 素質教育:中學語文教改的關鍵

[舊一篇] 結合目標教學開掘語文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